慈鳳宮6大優點

1919年,戴連宗、蘇雲英、林英良等信眾再行修繕,並推戴連宗為管理人。 1944年秋、1945年夏,在盟軍空襲時廟身倖免於難。 1958年,成立首屆管理委員會,由唐榮任第一屆主任委員。

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立的的慈鳳宮橋碑則供奉於後殿。 還有石碑是官方設立公轎保護旅客,以免轎夫敲詐,但公轎一擺便被轎夫們燒掉。 建廟時間為乾隆二年(1737年)即動工興建。

四十九年時另組修建委員舍,完成第一期前殿重修工程,五十二年由本市名醫李朝欽博士任第二屆主任委員,並完成第二期中殿及兩旁廟室工程。 迄至乾隆十一年信眾漸增,原廟殿狹隘乃不敷使用,系由鄉紳鄭麟鼎先生發起諸善信捐輸,擴建木造宮宇於現址,原稱舊媽祖宮。 清乾隆二年(西元1737年)開始鳩上修葺。 迄至乾隆十一年(西元1746年)信眾漸增,原廟殿狹隘乃不敷使用,系由鄉紳鄭麟鼎先生發起諸善信捐輸,擴建木造宮宇於現址,原稱舊媽祖宮。 出身於大橋村的光輪工業公司董事長賴昌位,以個人和公司名義各捐200萬元贊助建廟。

慈鳳宮: 慈鳳宮

三月廿三日當日,各地的神橋多達數百,自清晨會集於慈鳳宮前,然後巡遊屏東市區,其行列達數公里,沿途人山人海。 在後陣的媽祖轎前,有數百善男信女打掃道路。 其中以乾隆四十八年古碑最為重要,是記載衙門內官差貪污,請民眾合作杜絕之事,具有社會資料價值。 道光五年再由信士郭先柱先生倡議改建。

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善信齊集,決議十二月十四日完成聖母臨時安座大典,供大眾參拜;並自即日起開始為重建大工程,分頭奔走募款。 民國七十四年元月二十四日亥時,舉行破土奠基大典。 重建工程並委由李招直先生、梁紹英先生二位建築、設計師設計及監造。 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一日全體建築完成,舉辦神聖開光點眼、安座儀式。 乾隆十一年(1746年)信眾漸增,鄉紳鄭麟鼎發起諸捐輸,擴建木造宮宇於現址,設於台灣府鳳山縣阿猴社阿猴街,即今之屏東市崇禮里中山路39號。 道光五年(1825年),郭先柱倡議改建,以「慈心濟世、鳳德化民」之懿旨,改名為「慈鳳宮」。

慈鳳宮: 屏東客家文物館

民國四十七年,成立首屆管理委員會並由唐榮鐵工廠創辦人唐榮老先生任第一屆主任委員。 民國四十九年時另組修建委員舍,完成第一期前殿重修工程,民國五十二年由屏東市名醫李朝欽博士任第二屆主任委員,並完成第二期中殿及兩旁廟室工程。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三日晨三時許,因宮內電線線路老舊走火,祝融光顧,前、後殿幾乎毀於一旦。

道光五年(公元一八二五年)再由信士郭先柱先生倡議改建。 落成後,眾因崇仰 聖母『慈心濟世、鳳德化民』之懿旨,正式定名為;慈鳳宮』。 民國四十七年,本宮成立首屆管理委員會並由唐榮鐵工廠創辦人唐榮老先生任第一屆主任委員。

慈鳳宮

屏東舊名「阿猴」,廟又名「阿猴媽祖廟」,此廟的媽祖也稱為「阿猴媽祖」。 1.古匾有三塊,一為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海上慈雲」匾,二為咸豐八年(1858)「故曰配天」匾,三為乾隆二十四年(1759「海濱砥柱」匾。

慈鳳宮: 屏東慈鳳宮

亦賴前主委王 火老先生運籌帷握,華全食品曾文侃先生、台芳食品郭天財先生亦出力甚多,而有今日之規模。 本宮現為三川三進之宮殿建築,火災之後歷時十多年,耗資新台幣兩億伍仟萬元。 次年,以1200多萬元於大橋村內買到一塊面積約1000坪的廟地。 後來建廟進度數年沒下文,地方就傳言老四媽附身在當地人賴鄭美連身上,示諭除非加快建廟,否則2009年就不要讓當地賴姓信徒擔任進香團大總理和值年、頭家爐主。 十個媽祖會中,只有軟身神像的老四媽長期寄宿在私人祠堂。 建宮籌備委員會民俗組長賴峰男曾表示,1988年供奉在賴姓宗祠內的老四媽媽祖顯靈指示建廟,但當時找不到適當土地,居民也沒經費。

本宮亦中二十四顆均無爆炸,宮貌巍然如故。 乾隆三年(1738年),賴武、吳佳聲、吳景祺等地方士紳發起募款,建立彰化南瑤宮。 該廟自從落成後,香客源源不斷,信徒爭著要請神像供奉,在中臺灣組織各地的媽祖祭祀團體。

後來,慈鳳宮主委賴本仕也有講此說法。 1983年大火,燒毀慈鳳宮前、後殿,許多歷史文物都付之一炬,只留下石鼓、石柱及石碑等文物。 火災原因是該年12月3日半夜電線老舊短路,除石柱外,二百多年歷史開基鎮殿媽祖神像也完好無損,歷經十九年集資整修,耗資數億餘元,於2002年重建完成。 在當時火災前,木工陳金木多次到廟內靠以腳步丈量,在1978年用柚木雕刻慈鳳宮模型,包括中庭九龍噴水池、牌匾,得以作為當時見證。 慈鳳宮內仍然保存七方石碑,最早溯及乾隆年間,有的是嚴禁貪官、記載當年信眾捐輸與名冊。

後道光五年(西元1825年)由郭先桂發起重修,定名為「慈鳳宮」。 民國八年,再由戴連宗先生、蘇雲英先生、林英良先生等信徒結合地方人士再行修繕,並推戴連宗先生任管理人。 民國三十三年秋,日人據台,二次大戰方殷,盟方戰機於是年十月十六日上午,首次轟炸屏東市;街坊居民約二百餘人,倉皇逃離,避人宮內。 未幾,彈如雨下,週遭瞬間夷為平地,宮內亦落彈數顆,幸未爆炸。 居民感激涕零,齊聚『媽祖座前』叩謝救命之恩。 民國三十四年,夏五月一日中午,盟機再次空襲並投燒夷彈數枚,周圍一片火海。

當日包括副縣長張瑞濱、大村鄉長賴炳輝及員林鎮長吳宗憲等人也到場參與。 第一期建廟工程以正殿為主,占地150坪,經費約需3千萬元。 2014年12月27日,慈鳳宮竣工,信眾擺上約一千兩百桌慶祝。 大正八年,再由戴連宗先生、蘇雲英先生、林英良先生等信徒結合地方人士再行修繕,並推戴連宗先生任管理人。 自遭祝融至廟宇重建期間幸賴十方善信感念 聖母恩德,樂意捐輸。

慈鳳宮

賴武就藉廟方擴建重雕刻新神像時,把一尊媽祖神像迎回家鄉的賴姓宗祠供奉,稱之為「老四媽」。 該祠在大村庄過溝75番地,為今日的大橋村賴氏追思堂。 在1952年採訪時,慈鳳宮會有一信眾為爐主、次者二人為副爐主,並選定十三人為頭家。 每年的爐主、副爐主,在媽祖生誕前十五日,召集十三位頭家們,商討籌募緣金,按戶勸募,以作為祭典之用。 當地屏東市議長林石城在1953年也擔任爐主。

慈鳳宮

相傳當時有一僧人從福建湄洲奉媽祖香火東來阿猴(即今屏東市)。 初暫將神像供於官衙之中奉拜,冀能防匪禦寇。 眾往探視,始悟 『天上聖母』顯靈,乃集講建宮恭奉。

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之日,為屏東市一年一度的大典。 在台灣日治時期,屏東郡守、屏東市長等日本官員也參與盛典。 慈鳳宮歷經多次翻修,甚至在民國84年曾發生一次大火,前後殿均燒毀。 後來在地方人士募資修護,重新修築為現今規模,一樓前殿奉祀媽祖、後殿供奉送子觀音,二樓為觀世音菩薩,三樓則為玉皇大帝。 歷史悠久的慈鳳宮一直是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且因距離火車站僅有50公尺,交通便利,終年香火鼎盛。 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善信齊集,決議十二月十四日完成 聖母臨時安座大典,供大眾參拜;並自即日起開始為重建大工程,分頭奔走募款。

  • 亦賴前主委王 火老先生運籌帷握,華全食品曾文侃先生、台芳食品郭天財先生亦出力甚多,而有今日之規模。
  • 還有石碑是官方設立公轎保護旅客,以免轎夫敲詐,但公轎一擺便被轎夫們燒掉。
  • 第一期建廟工程以正殿為主,占地150坪,經費約需3千萬元。

餘委員、監事均係地方知名人士,至此,本宮乃奠立制度之濫觴。 慈鳳宮是屏東市最大的廟宇,位於火車站前,俗稱屏東媽廟,草創於乾隆年間,香火鼎盛,常有道而來的慕名香客。 廟中建築以描金彩繪藻井裝飾最具特色,前殿採小圓藻井,正殿為方形藻井,雕琢精彎,富麗堂皇。 其中老四媽會的組織有十二個大角頭,每角頭再設若干小角,並選出一人擔任總會代表,稱為「柳仔頭」,由代表推出總理總管會務,聘副大總理、監察人、顧問等多員以推展會務。 會員訂於農曆三月廿八日到南瑤宮進香,而不是媽祖誕辰的農曆三月廿三,老四媽會副大總理張鎰裕說明是考慮農忙因此在春耕後進香。

落成後,眾因崇仰聖母『慈心濟世、鳳德化民』之懿旨,正式定名為;慈鳳宮』。 宮址設於台灣府南路下淡水鳳山縣港西中里阿猴街。 正殿座西向東、前憑大武、峰巒疊翠、背倚下淡水溪、靈泉湧現。 創建淵源溯自明朝永曆十五年,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時。

1960年時另組修建委員舍,完成第一期前殿重修工程。 1963年屏東市李朝欽醫生任第二屆主任委員,並完成第二期中殿及兩旁廟室興建。 慈鳳宮位於中山路與永福路口,為屏東市最大、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約在清乾隆二年(西元1737年)至十一年(西元1746年)草創。 清朝乾隆年間,鳳山縣還曾經在廟內設立分支衙門,辦理地方民政。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