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廟宇興建於1970年,為位於台北信義區的大型傳統建築廟宇。 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八月二十四日。 慈惠宮人員蔡先生表示,當時有一位唐山師父從福建湄洲天后宮奉請一尊有髮髻的軟身天上聖母來台,行至板橋,當地士紳迎媽祖於街上,家家奉祀香火,但是媽祖行至板橋後不願回去,所以當時有72位前賢,組織「天上聖母金浦會」,建築草堂奉祀,後來板橋林家發起出錢出力活動建造慈惠宮來安置神像。 慈惠宮媽祖廟位於新北市板橋區鬧區,是舊擺接堡十七大庄的媽祖信仰中心,與枋橋街文昌廟(今板橋區)、枋橋街接雲寺(今板橋區)、枋寮廣濟宮(今中和區)及大安寮庄大墓公(今土城區)等寺廟合稱擺接堡五大廟。 香火鼎盛的慈惠宮是板橋地區歷史悠久的媽祖廟,傳統宮廟建築夾在民宅之間,形成有趣的對比。
西側店鋪則於同年7月14日完工開幕,由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副董事長陳浚鎰、其他董監事、前台南市觀光旅遊局長陳俊安等人剪綵,並準備200台斤之虱目魚丸供民眾免費品嘗。 左右兩邊有護龍,前部兩側於1977年增建為鐘鼓樓,為六角樓,目前左廂除辦公室外,設有拜斗廳、太歲廳,並供人奉祀斗燈、太歲符;右廂則為光明廳,供人點光明燈。 今天,除學甲前社,中社、後社外,慈濟宮的信仰範圍涵蓋三寮灣、溪底寮、二重港、灰窯港、渡仔頭、宅仔港、倒風寮、學甲寮、草坔、大灣、中洲、山寮等十三個庄頭,合稱為學甲十三庄。
2000年該次改建係由漢光建築師事務所監造規劃設計,中門彩繪由嘉義林仁和(劍峰)仿繪;交趾燒部分由名師林洸沂仿作修復,屋頂剪黏部份由新港林宗民負責三川殿與前殿,北港名匠許哲彥負責後殿修作。 完工後2005年進行慶成清醮大典,由知名道長陳榮盛先生主醮。 正殿中有著名書法家楊草仙先生於九十高齡時手書狂草「龍飛」、「鳳舞」四字,字長四尺。 山川殿門神原由台南彩繪名匠潘麗水所繪,惜乎於2004年改建時,重新繪製,而兩旁龍、虎門的門神彩繪,則是由已故新傳獎得主李漢卿所構繪。 廟中楹聯多由名人手書,如正殿中可見葉公超、錢大鈞所寫的對聯,後殿則有吳三連、黃雪村、宗孝忱的作品。 學甲慈濟宮廟埕兩側有日月井(亦稱龍虎井),1955年該廟於西側廟地興建店鋪,1966年於濟生路興建慈生別館,1977年於廟宇左側興建保生賓館,作為香客大樓。
最有趣的是,媽祖的得力助手—千里眼、順風耳手持金元寶,年節時祈求旺財的民眾總是絡繹不絕。 農曆七月十五日早六時,廟方舉行掛榜儀式,以昭告鬼魂接受世人邀請,出席中元節祭祀,然後法師開始誦經超渡。 傍晚,法師燒香祭拜神明後舉行淨桌,民眾才將祭品擺至供桌上,法師則在施普台施普。 在晚七時三十分許,法師開始拋糖果、餅乾,邀請孤魂野鬼與民同樂;參加普渡的民眾搶孤,沾染福氣。 金山的中元普渡分為各村的街普與金山慈護宮的廟普。
慈惠宮: 新北市市民廣場
大抵包括今天學甲區、北門區錦湖、玉港、三光、慈安、仁里、中樞各里及鹽水區飯店里等區域。 1、公車:搭乘254、208、202、248、249、604至西門街站,往府中路方向步行即可到達板橋慈惠宮。 本宮在慈惠大樓四樓為莘莘學子設立圖書館、閱覽室及K書中心嘉惠學子們,努力向學提昇人文風氣。 並在服務台處供奉一尊5尺7寸高【至聖先師】孔子之金身聖像,以提醒學子【尊師重道】至此本宮真是【儒】【釋】【道】三教歸宗的聖地。 一樓太歲殿內主祀斗姥元君及六十甲子太歲星君、兩側洞明、隱光護法。
台南市安南區原為台江內海,經泥沙淤積逐漸形成陸地,拓墾先民多自曾文溪北岸遷徙移居,逐漸形成所謂「台江十六寮」的區域。 而許多拓墾者便來自學甲地區,並自慈濟宮分靈、分火前往奉祀,建立角頭廟宇,逐步擴張成為以保生大帝為祭祀主神的聯庄祭祀組織。 當地百姓追懷原鄉祖廟,於每年保生大帝誕辰後便迎請慈濟宮保生大帝神像前往當地繞境巡狩,後來因時代變遷,繞境習俗中斷多年,然而該地廟宇每年仍會迎請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前往當地廟宇輪流駐蹕,接受百姓祭拜。 2010年在慈濟宮與安南區十六寮各廟宇的倡議下,循舊日之例,擴大舉辦為「安南巡禮」活動。 松山慈惠堂位於台灣台北市福德街,為主祀王母娘娘又稱瑤池金母道教廟宇。
學甲慈濟宮位於學甲區中心慈福里濟生路上,鄰近學甲市場。 現有廟地為清代時由鹽水岸(今鹽水區)趙姓信徒所捐獻,面積約為0.213公頃。。 隨後我們接著走到一樓後方的圓通寶殿,這裡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蔡先生表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乃為救度眾生,以四十手配四十眼,每手有一慈眼,各自攝護『二十五有界』合為『千手千眼』。 由於金浦會七十二位先賢有傳接本宮主神天上聖母信仰之功德,因此在飲水思源之際,本宮亦在功德堂設座供奉此金浦會七十二位先賢,以茲紀念傳香功德。 本省許多著名的媽祖廟其肇建因緣大都是由唐山和尚奉請湄洲媽祖金身聖像抵台落腳,嗣由信眾庀財鳩工耗資醵金建廟崇祀聖靈,進而成為當地大廟或媽祖信仰中心,本宮之創建機緣亦是如此。 二樓正殿主祀鎮殿媽祖、開基媽祖及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佛、阿彌陀佛,偏殿供奉觀音菩薩、地藏菩薩,虎爺殿供奉虎爺,三官殿供奉三官大帝。
慈惠宮: 祭祀
正中央糊一尊蒙面的大士爺,旁邊有五個小人像,其意為引魂觀音指引五方引魂童子,招引孤魂野鬼到此聽經受渡,往生樂土。 另外廟前一對高達十九公尺(六十三台尺)的紅檜木旗杆也極為著名,1953年由慈濟宮信徒捐建,採取直雙斗座,二斗二箍的形式。 2004年重建期間改立新旗杆,舊杆轉贈予佳里鎮蕭壟文化園區,園區為表尊重慈濟宮,降三台尺高度豎立。
2003年初,正殿上方樑柱有移位情況,廟方有意將廟拆掉重建,引起當地文史工作者發出保存聲浪。 建築原列為暫定古蹟,在2017年2月22日新北市文化局招開的文資審議大會中,不列為文化資產。 同年9月30日舉行動土典禮,但等到文化局審議通過才會拆除動工。 2019年2月廟方申請為登錄歷史建築,經市政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史蹟聚落建築群及文化景觀審議會決議,於同年6月17日公告。
一樓正殿陪祀中壇元帥,殿前有千里眼、順風耳,千歲殿供奉五府千歲、五年千歲。 太歲殿有斗姥元君、太歲星君,圓通殿主奉千手觀音菩薩及護法,虎邊供奉月下老人,龍邊供奉魁斗星君。 本宮因肇建於清朝咸豐年間,歷經歲月荏苒,寒暑交替,保留了許多極具歷史價值的古匾、龍柱、彩繪門板等等古文物,這些伴隨著媽祖信仰的歷史文物,因本宮煙祀日隆而呈現出煙薰班駁之古樸美感,極具民俗藝術彩風,亦應證了本宮之悠久歷史定位。 寺廟內外採用剪黏、雕刻、彩繪作為裝飾,雕樑畫棟,華麗精緻,展現了傳統藝術的美感;宮內保留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清光緒、同治年間之古匾、龍柱,不妨用尋寶的心情尋幽探古一番。
慈惠宮: 建築特色
何金龍的剪黏作品亦是慈濟宮建築的一絕,在廟壁上可見「古城會」、「打黃蓋」、「鴻門宴」、「甘露寺看新郎」、「金山寺」等208件作品,十分精美。 1860年改建時,聘請名藝師葉王(葉麟趾)製作交趾陶,裝飾於壁堵、廟頂,成為鎮廟之寶。 1929年整修時,由於許多葉王作品風化腐朽,遂聘請汕頭剪黏名匠何金龍改以剪黏作品取代部分交趾陶作品。 廟壁上尚有「空城計」、「狄青戰天化」、「百忍堂」、「梁武帝昇道」等多幅作品。 1980年葉王作品連夜遭竊56件,至2003年由震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永泰意外購得其中36件,於2004年捐贈慈濟宮,廟方遂建立「葉王交趾陶文物館」收藏,目前廟內共藏有葉王作品一百餘件,多數都已由廟體建築中取下,收藏於文物館中。 兩口井後來隨自來水普及而停止使用,月井更因民國44年(1955年)西側廟地出租興建而被遺忘,直到民國107年(2018年)廟方整修店鋪時才被發現,由時任常務董事李光田向廟方提議整修立碑、聘請專人考證歷史。
而後開基二大帝於信徒問事時,顯靈起乩,由乩童帶回保安宮,僅留下神像座椅而已。 1978年,學甲慈濟宮在該地頭前寮將軍溪畔建「鄭王軍民登陸暨上白礁謁祖紀念碑」,由當時的台南縣長楊寶發、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衡道、台灣史蹟研究中心主任黃宇元、慈濟宮董事長鄭帝分別於四面題字,楊寶發與鄭帝並撰有碑記。 二樓正殿主祀【鎮殿媽祖】、【開基媽祖】神案處陪祀有釋迦摩尼佛、藥師琉璃光佛、阿彌佗佛尊稱【三寶佛】,偏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 二樓右廂【功德堂】供奉本宮歷代主持師父及有功德先賢、金浦會七十二賢士。 【虎爺殿】位於二樓,右邊供奉威武型石雕、木雕、陶塑虎爺。
廟為金山地區的信仰中心,俗稱「金包里媽祖廟」 、「金山大廟」,在《淡水廳誌》中記載此廟為天后宮十七廟之一。 1867年基隆海嘯,廟身全毀,地方鄉紳以六年時間重建,陸續增建成今日閩南式宮殿規模。 廟內仍保有同治十二年(1873年)到昭和年間歷次修繕的樑柱、對聯、題刻與牌匾等構件。 嘉義北社尾保安宮當地傳說則大異其趣,相傳有學甲人士,有感於北社尾保生大帝神威顯赫,遂趁管理人不備,迎往學甲慈濟宮奉祀。
本宮一樓正殿主祀天上聖母【板橋媽】,金龕前陪祀中壇元帥聖像,殿前有全省最高【一丈】的木雕神像【千里眼】【順風耳】護駕。 偏殿【財神殿】供奉文財神比干及五路財神,【千歲殿】供奉五府千歲、五年千歲。 清乾隆十五年(西元一七五零年)福建漳浦人林成祖招朋引伴遠走台灣‧‧‧。
- 左右兩邊有護龍,前部兩側於1977年增建為鐘鼓樓,為六角樓,目前左廂除辦公室外,設有拜斗廳、太歲廳,並供人奉祀斗燈、太歲符;右廂則為光明廳,供人點光明燈。
- 本宮一樓正殿主祀天上聖母【板橋媽】,金龕前陪祀中壇元帥聖像,殿前有全省最高【一丈】的木雕神像【千里眼】【順風耳】護駕。
- 2019年2月廟方申請為登錄歷史建築,經市政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史蹟聚落建築群及文化景觀審議會決議,於同年6月17日公告。
- 廟壁上尚有「空城計」、「狄青戰天化」、「百忍堂」、「梁武帝昇道」等多幅作品。
- 學甲慈濟宮祀奉保生大帝,據說廟內主要神像「開基二大帝」出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今漳州市龍海區角美鎮白礁村)祖廟「白礁慈濟宮」,為祖廟最早建廟雕刻的三尊保生大帝神像之一。
- 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年),墾號「林成祖」的開墾集團在板橋到土城的大安寮之間鑿水圳,使板橋開始繁榮。
- 主祀神位天上聖母(媽祖),除此之外也供奉三寶佛祖、玉皇大帝、觀世音菩薩、五路財神等諸位神佛。
1982年在保生賓館前另建慈濟文化大樓,兼作為戲台。 學甲慈濟宮的三川殿屋脊為三脊形式,屋頂為硬山式單簷造型,房屋的棟架採曲三柱式,架內結構為三通三抱斗的形式,殿前的石鼓與石枕為咸豐年間修建時所造。 正殿屋脊為一條龍並有燕尾,屋頂同為硬山單簷的形式,在結構上,前步口為二通二獅座,棟架內則為典型的三通五瓜。 至於後殿屋頂形式則與正殿相同,棟架內亦為三通五瓜。 正殿供奉保生大帝為主神,陪祀有三官大帝、謝府元帥(謝玄)、中壇元帥、虎爺、趙元帥、康元帥、張聖者、江仙官、書僮。 學甲慈濟宮的祭祀圈以今日學甲市中心的區域為主,包含新榮里、仁得里、慈福里、明宜里、秀昌里等範圍,即所謂下角、中角、後角等區域。
1986年元月,召開第一屆第一次信徒大會,3月18日經主管機關台北縣政府核准組織管理委員會,第一、二屆主任委員為邱海水、第三、四屆主任委員陳騰麒、第五、六屆主任委員曹盛浴、及第七、八屆主任委員江清秀。 同治十二年(1873年),仕紳鑑於廟宇草葺、年久失修,由板橋林家林國芳召集陳元瑞、林瀾波、楊早明等擺接堡內眾鋪戶信眾,發起改建,該年三月興工,經歷一年完峻。 光緒十七年(1891年) 慈惠宮總理林新傳再議將大殿屋頂昇高一尺五寸,工程費用由擺接堡漳州人樂捐,歷五個月完工。 光緒廿一年(1895年)十二月,前殿牆壁坍塌,管理人林清山遂再募捐修繕,為期五個月,於翌年五月修繕完峻。 本宮之寺廟建築主體係採傳統歇山頂三層三進式屋型,予人崇高華麗之感,廟宇內外裝飾主要採用剪黏泥塑、木雕、石雕、彩繪等方式,裝飾成一座傳統與現代兼容並蓄的寺廟藝術殿堂,進廟參香禮神之餘,不妨細品欣賞本宮獨特精緻之建築藝術美學。 祭祀期間,金山慈護宮門前擺設以竹片和棉紙糊成的三間紙屋,翰林院供參加普渡的陣亡官兵休息之用,同歸所供無主孤魂休息之處,沐浴亭係給所有亡故者洗浴處所。
農曆四月十五日遶境以紀念百多年前蝗災,金山各廟宇派出神像參加。 廟方董事長王淵源在2001年表示,二百多年前金山曾大量蝗虫入境,將三、四月間正值生長期的農作物全部吃光,民不聊生,後來金面媽祖結合眾尊神祇一起遶境出巡,去除災運後,類似情事就不曾再發生,因此年年出巡。 嘉慶十四年(1809年),歲次己巳年間,在金包里街興建的媽祖廟落成,初名為「天后宮」,後更名「慈護宮」。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