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構造10大優勢

低頻對於看電影跟遊戲時,顯得更為重要,由其是火車、爆炸等聲光特效,要感受到震撼,就是依靠重低音來呈現。 高級的設計中,甚至會獨立一個超重低音來負責更低頻率的聲音部分,低音單體多數會負責 200Hz 至 80Hz 以下,直到 20Hz 甚至更低的頻段。 低音單體喇叭通常尺寸較大,通常愈大尺寸的單體,就愈有能力展現更低頻的頻段,5 吋、6 吋都是常見的尺寸,甚至大到 10 吋以上都有。 而通常揚聲器會有低音反射孔,以增加低音單元的效率,低音反射孔比較常置於喇叭後方,不過也會有前置的設計,另外因低頻較無方向性的關係,超低音喇叭的擺位並不太需要費心。 如果讓單體在赤裸裸的狀態下運作,會感覺到發出的聲音訊號很空洞,那是 因為在單體連續前後運動之後,前後聲波以振膜為分界點進行反作用,並且互相削弱音量。 較空洞聲音的出現,是因為低音波長較長,造成彼此間容易互相削弱,使訊號僅留下高音的部分,這也讓聲音訊號變得薄弱。

這種音箱比較少見,參見圖3、圖4,由圖可以看出,它是在閉箱與倒相式音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既有閉箱的設計痕迹,也有倒相式音箱的特徵,其中圖3所示音箱也有稱四階帶通式音箱,圖4所示音箱可以稱之為六階帶通式音箱。 對於閉箱型低音炮,對單元的要求相對其它類型音箱要嚴格一些,其中希望Fs以低於40Hz為好,Qts應該在0.3-0.6,Fs/Qts≤50。 除此之外單元口徑最好大於20cm ,而且屬於長衝程設討。 當喇叭單元的諧振頻率Fs低於50Hz時,箱體容積最好能夠大於1.4立升。 Fs大於50Hz時,箱體容積最好能夠大於2立升。

而中低音單體能處理30 Hz ~ 3000Hz,大部分直徑在8吋以上,以12、15吋最為普及,可以在KTV、舞台等寬闊場所。 中音單元常負責的 200Hz – 5,000Hz 頻段,正好是人耳日常聽到最多的頻響範圍,包括大部分的樂器,例如鋼琴、結他等,此外,最重要是人聲也大部分落在這個頻段。 所以人耳對於中音最為敏感,一旦出現一點點的失真,都很容易被察覺到。

喇叭構造: 被動輻射器

能量的轉換過程是由電能轉換為磁能,再由磁能轉換為機械能,再從機械能轉換為聲音。 好處是不需分頻電路,發聲時只有管口的空氣策動外接空氣運動,造成聲輻射。 在開始進入專業音響之前,簡單了解喇叭、揚聲器以及單體,就如同掌握一開始的綱領,接下來不論深入了解單一個喇叭乃至於單體的結構、功能;或是掌握不同喇叭的組合與聆賞都能提綱挈領。

以前曾經碰過沒有把套管拿出來,把線材插進塑膠套管鎖緊後跑回音響店抱怨買到瑕疵音響插頭的客人 … 請注意,喇叭線非常非常容易做且幾乎不會做壞(因為一個極性一顆頭,不會沒焊好就短路),只要你的線有碰到插頭就一定有聲音,沒有聲音要不是你擴大機壞掉、就是套管沒拿出來。 在箱體設計上,其容積的取值在實際應用中並不是依據理論計算而來的,尤其是商品箱,主要是以美觀、尺寸的協調方面為準,電聲指標靠倒相管、吸音棉的調整來達到最佳水準即可,當然,其容積越接近工程計算值,性能越能達到最好的水準。 另外,在箱體製作上,內部加強筋的作用不容忽視,在箱體接縫處以及大板中間加一些加強筋利於降低音箱的諧振,所以箱體重一些總是有好處的。

因此對於現今流行的家庭劇院系統,其特別強調高動態及高解析的音質,如果能選擇靈敏度較高喇叭,將會是最佳的選擇。 常有人以喇叭的承載功率來判定喇叭所能發出的音壓,但事實上這並不正確,應該是要先看喇叭的靈敏度(Sensitivity)才對。 簡單白話就是在輸入一定功率的信號後,音箱所能夠發出的音量大小。 靈敏度愈高的喇叭,在功放同一個輸出之下音量愈大。 綜上來說,購買時應該先了解揚聲器採用了哪種方式的分音,是二階、三階或其他設計,有時候廠商會特別在行銷上說明採用了良好材料的分音網路,這些將有助於喇叭的表現。 採用好木質材料製作的音箱,可以有效減少諧振和回聲,使音質飽滿純凈,這種材質的音箱普遍用於書架、落地等中高端市場,是發燒友選購揚聲器最喜歡的材料。

凝固之後銲錫表面會變成像上圖這樣皺皺醜醜的樣子,這樣的情況會讓音響聲音出現毛邊、聲音不純淨,因此我們要用銲錫跟焊槍再把表面部分處理一下。 等到完完全全的融解掉所有銲錫之後,就要使用螺絲起子了! 直接用螺絲起子用力把線材壓緊並戳平,讓銅線能確實的跟插頭完全平面的接觸,這樣不會造成前面說的聲音不紮實、低頻力道不足等問題。 主要是因為在長久以來的經驗中發現,Y 型插的聲音紮實度、低頻力道等都遠遜香蕉插頭,原因 …

喇叭構造: 低音反射式音箱 (Bass Reflexed, Ported)

也叫舌簧式揚聲器,聲源訊號電流通過線圈後會把用軟鐵材料製成的舌簧磁化,磁化了的可振動舌簧與磁體相互吸引或排拆,產生驅動力,使振膜振動而發音。 防塵蓋,又稱中心蓋 ( Center Cap ) ,其作用是防止灰塵、雜物進入磁隙之中,但是在大口徑的低音喇叭裡,它還有削弱高頻響應的功用。 材質有紙、布、鋁、塑料或碳纖維織物等,常見形狀為半球狀。

喇叭構造

用指節敲擊箱體上下左右前後障板,箱體各面均發出沉實而輕微的脆響,感覺板材質地堅硬厚實、內部有多根加強筋支撐,箱體結構合理、結實,有多種隔音和防駐波的措施等效果。 該種箱體加工成本高、難度大,因而很少有假冒偽劣產品。 如用指節敲擊箱體發出「噗、噗」的空響,說明板材太薄,材質質量太差,結構不合理。 且內部沒有吸音材料或加強筋維繫,從而導致箱體內有大量漫反射和駐波形成。

喇叭構造: 掌握喇叭基本細節與能力 – 了解各種參數意義

相較於其他種類的單體,動圈式單體發展時間長, 相關製造及投入廠商眾多,至今仍是最普遍的單體形式。 在單元選取上,Fs以低干45Hz為好,Qts應該小於0.5,而Fs/Qts取值應該在100左右為好,單元口徑應該大於17cm,為獲得較大的聲壓功率,與閉箱一樣,宜選用長衝程設計的單元。 說實在話, 有經手過很多公司的”工程師”甚至對產品的原理, 結構和相關影響,其實看得出來很外行, 雖然我不是理工專科, 但是很明顯有的工程師都滿口胡說八道.

  • 一般來說選擇喇叭時,最重要的規格就是這兩個參數:阻抗和耐受功率。
  • 在戶外大型的演唱會上,一般的低頻並無法傳送較遠處,因此必須藉由號角的擠壓將低頻傳送出去,使後方的觀眾也能感受到低音。
  • 大家都知道,鐵的密度比MDF版高很多,而且硬度也更強,更能夠大大減少諧振的產生,將低、中、高三頻還原的更精準。
  • 低音反射式音箱利用單體後方的聲波,經過設計過的共振管,讓聲波共振並反轉相位,增強單體前方的聲波,故又稱倒相式音箱。

反正只要導通擴大機跟喇叭的喇叭端子,音響就會發出聲音了,唯一的差異就是在聲音表現上,因此請自行測試選擇你喜歡的線材。 低音炮在家庭影院系統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中的原因在於影片音頻解碼還原過程中獲得了一個超重低音信號,不論在模擬杜比系統還是現今非常流行的數字環繞系統中,既然有超重低音信號,必然就需要專門的音箱來重放。 由於帶通式音箱的倒相孔在工作時的氣流、聲壓通常比較大,尤其是在大動態、超低頻信號時,因此,不論是四階帶通式音箱,還是六階帶通式音箱,倒相管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該盡量大一些,以避免在工作時出現氣流聲。 在單元選取上,基本上與倒相式音箱相近,但Qts該掌握在0.4左右比較好,單元口徑基本上沒有嚴格的要求,如果要獲得高聲壓功率、低失真輸出,單元口徑當然還是盡量大一些比較好。

大約在 1920 年代,出現了將聲音包覆在音箱中的 構想,也是你我現在常見音箱的起源。 一般而言,從低音炮的構成來講,低音也分有源與無源二大類,所謂有源低音炮指包含功率放大器的低音炮,其中電路部分除功率放大外. 通常還具有音頻頻率濾波(濾去低音以上的音頻頻率成分),相位調整。 音量調整等單元;而無源低音炮即與一般音箱無二,由單元與無源功率分頻器組成,其中分頻器是一低通濾波器而已。

在音質上或許靜電式並不比動圈式差,但較難設計,而且它還存在有低頻不夠、火花放電、承受功率低等問題,故一直到現在都無法成為氣候。 壓電式和絲帶式也無法對動圈式造成任何威脅,故在未來十數年內,動圈式喇叭還是喇叭中的主流。 驅動部份的另一個最重要的部件就是音圈(Voice Coil),包含音圈(即線圈)與線軸(即纏繞線圈的圓筒Bobbin)。

喇叭構造

使用兩顆以上的單體分工負責全頻段的聲音,且兩顆單體的開口都在同一直線上,通常低音單體的軸心上再加上中音、高音單體,有分音器。 單元中用到的磁鐵、音圈線材、振膜、還有懸邊等的材料隨著多年發展變得非常多樣化,但其實目都是希望可以更準確重現音樂原本的聲響效果。 以振膜為例,就需要選用堅韌、變形少的物料,常見的材料有紙盆振膜、塑膠振膜、金屬振膜和合成纖維振膜這幾種,還有如其他石墨纖維、玻璃纖維、碳纖維等材料。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