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荷樓的特色2025詳細資料!內含美荷樓的特色絕密資料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 2009年2月,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獲發展局選為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伙伴機構,負責保育及活化這座二級歷史建築為青年旅舍。
  • 旅舍内設有特色博物館「美荷樓生活館」,透過模擬單位、3D攝影區,帶你穿越時光隧道,認識香港公屋歷史,及50-70年代石峽尾區的生活故事。
  • 港鐵從港鐵深水埗D2出口,沿桂林街步行約10分鐘至大埔道。
  • 房屋署於2009年7月,安排改建前的最後開放日供公眾參觀石硤尾邨美荷樓地下,讓市民了解其內部建築設計,並設導賞團,由歷史研究員介紹石硤尾邨和美荷樓的歷史。

美荷樓地下有懷舊呼吸Café ,旁邊有售賣本地特色精品的士多。 美荷樓生活館更提供導賞團,一日一團,費用全免(需預約)。 美荷樓屬於石硤尾邨的一部分,昔日是為安置逾50,000名因1953年石硤尾寮屋區大火而流離失所的難民而興建。 為了改善居民生活,邨內其他地方已進行重建,而這座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美荷樓則於2005年關閉,直至2013年才改建成為青年旅舍,並設立了1間生活館。

美荷樓的特色: 預訂及入住須知

正如展覽最後一個展室播放的錄影片段中,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希望美荷樓能恢復那份香港精神……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物質很貧乏,但精神很飽滿,人與人交往的感情很深,鄰舍互助的精神亦非常明顯」。 可見這些歷史小故事都是經過選擇後,再堆砌成一段充滿舊屋邨情懷的美好歷史回憶。 美荷樓的特色 如果保育歷史建築只是單純出於可以看到、可以懷念的心態,這無疑是讓建築物背後的歷史和回憶慢慢消逝。 可惜,現今香港的歷史建築保育工作重視建築風格,重視打造文化地標,把歷史保育轉化成為一種視覺上的享用(visual consumption),往往忽略了建築物背後的歷史。 這裏有戰前唐樓、有騎樓,也有西洋特色建築,堪稱「打卡」勝地。 今日我身處的美荷樓,是香港最早期的公共房邨──石峽尾邨其中一座,盛載着香港歷史文化精神,也是傳統與創新,承傳與發展的標誌。

美荷樓的特色

穿過深水埗警署就到了臨時搭建在荔枝角道373號的欽州街小販市場。 這裏俗稱「棚仔」,顧名思義,以塑料布互相拼湊,依靠大樹而搭建成有屋頂的市場。 走進「棚仔」,詢問是否有專門售賣日本布料的店,被帶到了位於「棚仔」中央位置的「信昌布行」。 日式和風布,柴犬、貓咪等卡通圖案,青花瓷扎染布等各式各樣的產於日本的布料疊放在狹小的空間。 店主何小姐說:「我主賣日本布,定期會飛往大阪跟布商訂貨,還可以幫客人尋找他們想要的特定布料。」記者選購了一塊純棉印花布料,靠木棉花打成紗再織出來,穿着舒適。 利用擴增實境技術,將手機變身為穿越時空的視窗,以360度全景圖像呈現香港的今昔面貌,更可以互相對比,並輔以栩栩如生的動畫、主要地標的相關資訊,以及自拍和在社群媒體分享的功能。

美荷樓的特色: 好去處

美荷樓還將設置接待前台、咖啡室、便利店以及自助洗衣設施等,故部分低層單位也要打通擴大,外牆改換為落地玻璃。 經過如此一番整裝美容後,美荷樓雖然會由醜小鴨變成白天鵝,但再也不是港人集體回憶中的美荷樓了。 YHA Mei Ho House 提供舒適、具現代化風格的客房。

美荷樓的特色

五十年代那種擠迫、惡劣的生活環境,在今天的社會仍然以不同姿態存在。 說明了被壓迫者的情況是一種社會常態,他們往往不被重視,但他們卻是歷史知識的重要來源。 如果我們能認回博物館所略過、被壓迫者的歷史,或許我們便更能理解今天香港的住屋問題,甚或以現今的社會條件可否多做點什麼。

美荷樓的特色: 打卡景點

我們活於現在,透過回憶重温過去,就能將現在與過去連結起來。 馬國明進一步闡釋,「歷史的意義本來就是作為過去的記憶,記憶卻有別於回到過去,而是不斷把現在這一刻和過去排列一起」;換言之,回憶就是歷史知識的來源,也是把過去帶到現在的過程。 展覽所帶出的是,雖然五、六十年代生活艱苦,但在居民互助互愛之下,「年關難過年年過」,徙置大廈為居民留住的是最美好的回憶。

系統預設評語排序依據為:發出評語日期、相關程度高,並可能包含但不只限於:您使用的語言、包含文字內容的評語、非匿名評語。 尊重他人隱私 Booking.com 會致力維護 Email、電話號碼、網站地址、社交平台帳號及其他個人資料的保密。 若同時有多則評語時,最新的評語會顯示在最上方,同時還會取決於其他一些因素(評語所用的語言,該評語是僅評分還是含有評論等)。

美荷樓的特色: 特色 Cafe

另外,手作橡皮印章設計師「手作J」將借出有香港本土特色的印章,讓參加者將一個又一個的香港故事帶走留念。 小朋友更可發揮藝術天分,利用大會提供的木顔色筆,為紙上的美荷樓剪影填上顔色。 「穿膠花」這行業亦為香港帶來「塑膠花王國」的美譽,當時有不少家庭一家大細,在家中排排坐穿膠花,幫補家計,苦中也有樂。 工作坊特別請來經驗豐富的導師,指導參加者一邊穿膠花,一邊話當年,齊齊回憶昔日香港小故事。

美荷樓的特色

嘉頓是陪伴香港人成長的品牌,嘉頓烘焙中心位於青山道的嘉頓麵包廠房地舖,設有舒適Café,提供簡單輕食,例如蛋糕、麵包、咖啡、奶茶等,價錢亦相當大眾化。 除此以外,萬豐大廈和金寧大廈的外牆彩繪更由來自馬德里的街頭藝術家Okuda繪製而成,以五顏六色的幾何圖案,構成一個生動立體的狗狗圖案。 這兩座極具藝術氣息的建築物位於大南街與黃竹街的交界,色彩鮮艷十分吸睛,大家記得前往打卡影相。 香港有很多大大小小不同類型的公園,而這個公園就是在眾多個休憩型的公園之中,比較大型的一個。

美荷樓的特色: 評語是如何產生的?

此外,部分分隔两个单位的墙壁高处,设有长方形小孔作通风之用。 美荷樓有不少打卡位,包括標誌性的 H 型建築、天井和跳飛機等,喚起舊香港集體回憶。 走到累了,可到美荷樓地下的懷舊冰室,嘆個下午茶,回味香港地道美食。 位於九龍深水埗的「美荷樓」,就是昔日為此而興建的其中一棟公共房屋。

美荷樓的特色

生活館最後以「回顧半世紀以來,政府推出不同的房屋計劃,因應基層至中等收入家庭的經濟能力提供了不同的選擇……這些房屋計劃的質量與當年的石硤尾徙置區實在有天壤之別」作結。 活化後的美荷樓不再是日常生活裡的建築物,而是一個旅遊景點,不只是訪港旅客,作為本地人的我們也轉化成為遊客,會特地來參觀、停下來凝視這座具紀念性的歷史建築。 Abbas提及保育歷史建築的空間實踐與迪士尼主題樂園的運作沒有太大差別,兩者都專門提供歷史形象(images of history)。 的確,翻新後的歷史建築與主題樂園同樣地在建造歷史景象,只是迪士尼呈現的是二十世紀初美國小鎮風格,美荷樓呈現的卻是五十年代香港公屋特色。

美荷樓的特色: 住宿特色

此外,開放日將設多場免費廣東話定點導賞團,為大家介紹美荷樓的歷史、建築特色及1950 至 1970 年代居民的生活點滴。 大家亦可參觀由由昔日公屋單位改建的雙人房、三人房及八人房。 然而,這種歷史觀念的假定忽視了社會維持現狀,甚至出現倒退的可能性。 美荷樓生活館是以公共房屋為主題的博物館,主要介紹50-80年代的香港公共屋邨歷史文化,館內有超過1200件的珍貴的歷史展品。 而有別於其他歷史博物館,生活館結集了舊居民的訪問以及生活上大小故事,例如吳宇森導演分享了他童年時於徙置區的有趣生活。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行政委員陳東山指出,由於美荷樓的樓底較矮,一般時下雙層床並不合用,因此,旅舍內的多人房等的碌架床,均使用特別設計,令睡於上格的旅客有足夠空間,而且,下格床位置亦放置一個櫃,可以節省空間。 博物館共展出一千二百件展品,由美荷樓舊居民親自口述了四十多個歷史故事,並提供昔日照片和家具一同在博物館展出。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2000年代,石硤尾邨各座舊型大廈陸續清拆,並且分期重建,興建4,110個單位,於2011年落成,接收鄰近的蘇屋邨拆遷戶。 除了重建公共房屋,房屋署亦興建安老院、青少年中心和小學等公共設施。 當中有兩層用來保存美荷樓的生活特色,建設了「美荷樓生活館」,藉著展覽重見50至80年代的石硤尾徒置區的生活。

美荷樓的特色: 成為會員

入住29晚或以上,每個獨立房間或多人宿舍 (包房)之按金為港幣2,000元;多人宿舍 美荷樓的特色 (床位) 之按金則為每位港幣500元。 入住1至28晚,每個獨立房間或多人宿舍 (包房)之按金為港幣500元;多人宿舍 (床位)之按金則為每位港幣100元。 1950年代初居住環境非常擠迫,家家戶戶在公共走廊用木箱裝着火水爐煮食,當時各家各戶很容易便聞到隔籬鄰舍「今晚煮乜餸」。

位於九龍尖沙咀東的「星光大道」,不僅是一個旅遊景點,也是一個休憩的好地方。 無論是當地的居民,或是外國的遊客,都喜歡來到這裡閒逛,欣賞一下這裡的迷人景色。 如果也有興趣想來這裡看看,那麼便不要錯過 美荷樓的特色 香港足跡 (HongKongFootprint.com) 美荷樓的特色 將要為大家的介紹了。 其實香港有不少歷史建築都是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中的一員,例如之前曾介紹的何家園石屋、何東夫人醫局主樓及平房和聯和市場等。

美荷樓的特色: 美荷樓 – 懷舊的特色建築。以香港公共房屋為主題的博物館。

要閱讀美荷樓舊居民的口述故事共享集體回憶,166位居民成立了「美荷樓舊居民網絡」。 他們亦擔任導賞員,帶領導賞團與訪客分享昔日在美荷樓及區內的生活點滴。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美荷樓的特色 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美荷樓,建築風格獨特,高空下望,建築像英文字母「H」,是香港第一代公屋的標誌。

美荷樓的特色: 香港十八區景點

而美荷樓最近有好消息,新Cafe於上周已開始試業,除了主打港式情懷,今次更大搞輕露營主題,室內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氣氛,食客完全可以體驗一間餐廳,兩種感覺。 美荷樓的特色 「賽馬會文化傳承計劃@美荷樓」,更安排了近130多場與展館內容相關的社區外展活動,提升年輕一代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讓市民更了解香港公共房屋和社區的歷史及發展。 美荷樓的特色 「美荷樓生活館」位於石硤尾,共設兩層,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其中一個項目。 博物館的開幕是「家是香港」運動下「活力香港」主題精選項目之一。

美荷樓的特色: 香港之最

這裏甚至連懷舊主題房也有,讓人可以體驗一下住屋邨的感覺。 當時興建大廈只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設施,所以採用長型及橫向迴廊這種具現代感又簡潔平實的建築風格,獨特的空間設計,亦塑造了居民緊密的鄰里關係。 藝術中心樓高九層,無論是綠色外牆上「石硤尾工廠大廈」的偌大字眼,還是建築物中央的「口」字型天井,以及粗糙的混凝土地面,都是以前工廠留下來的痕跡。 這裡曾是香港家庭式輕工業的集中地,2008年以創意中心的全新面貌登場,為藝術界新秀和老將提供展示心血的場地。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