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是一個管狀構造,位於肝臟與十二指腸間,如同地下水道一樣,肝臟每天所製造的膽汁,須透過膽管通道輸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分解脂肪。 當人體進食含有油脂類的食物,膽囊便會收縮擠壓出膽汁,透過膽管通道輸送到十二指腸,分解脂肪、幫助消化。 「膽管擴張」並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現象」,但這現象不可輕忽,可能反映出身體潛藏著某些疾病,需釐清原因。 或腫瘤侵犯至一側第二階(second-order)膽管的分支部分且合併對側的主要肝臟血管被腫瘤侵犯。 正子攝影掃描(PET/CT):目前仍不列為膽道癌的標準檢查項目,但對於部分轉移性病變是否存在的診斷有幫忙。
膽管位處人體深處,較細小的腫瘤一般很難在日常的身體檢查被發現。 正如前文所述,不少膽管癌患者在腫瘤大幅擴散後才發現患病。 因此,一旦發現發炎性腸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肝內膽管結石等各種與膽管癌高度相關的疾病,最好定期到醫院檢查,以免患癌而不自知。 萬一無法切除腫瘤,就無法以治癒做為目標,這時可以考慮利用繞道手術或放置支架、引流管來引流膽汁,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 肝門膽管癌:指發生在左右肝管與總肝管,也就是肝門附近的膽管癌,因為是匯集處,只要小小的腫瘤,就可能塞住膽汁的流向,造成阻塞。 針對可疑的阻塞性黃疸患者,肝臟和膽道超音波常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超音波可以辨識出膽管阻塞和擴張,在某些案例中也足夠診斷出膽管癌。
總膽管癌: 皮膚白嫩不一定好!醫警告可能患有1疾病
雖然病得極之嚴重,#1號病人的情況在三個月內有所改善;但在1977年8月由於出現腹水,他又再次入住DeKalb醫院。 最後,#1號病人的情況改善到可以出院,回家後繼續凱利飲食療法。 1977年11月當他的腹水惡化,醫生在植入一條LaVeen分流管,把腹水引流到靜脈系統。 諮詢凱利醫生回家幾天後,他出現膽管發炎而在1977年3月20日再次進入DeKalb General醫院。 在住院期間,他的腸胃系統因肝衰竭的併發症出現嚴重出血。 他的醫生決定不醫治出血這個問題,因為他已接近死亡:但是,#1號病人還是與死神抗爭到底;並在家人堅持下出院。
膽管癌是一種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是除肝癌外,第二常見的肝膽惡性腫瘤。 一般來說膽管癌少見於年輕病患,被確診的患者大都是60~70歲的人,男性略多於女性。 根據膽管癌發生的位置,膽管癌可分為肝內膽管癌及肝外膽管癌,而肝外膽管癌又包含肝門及總膽管癌。 大約一成的膽管癌是肝內膽管癌,六~七成是肝門膽管癌,而二~三成是總膽管癌。 若是早期的膽管癌症,可以做局部的膽與桿切除,進一步甚至有換肝手術的選項(尤其是肝門附近的膽管癌)。 但是由於膽管癌被診斷時多已進展至末期,只有大約30%可用外科手術切除。
總膽管癌: 夏日常見4腸胃疾病 醫師教你這樣預防
如果膽息肉小於1公分,看起來不像惡性,也沒有症狀,可以追蹤就好,建議6至12個月追蹤一次超音波。 「膽息肉」就是膽囊內長息肉,好發於肥胖、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60歲以上、血清膽固醇濃度高、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 大多沒有症狀,除非部分脫落的組織阻塞膽管,才會造成發炎疼痛、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和胰臟發炎等症狀。 總膽管癌 一旦症狀發作,通常是右上腹或上腹部鈍痛,特別是在飽食之後、膽囊收縮時更易發生。
當他的膽红素(bilirubin)達到20(正常是低於0.7)時,他再次在1976年12月15日入住DeKalb。 幾天後,探索手術發現膽管系統裏有一個不能切除的腫瘤。 手術記錄描述:右肝膽管有一個惡性腫瘤,伸延到左肝膽管和膽總管,導致完全堵塞。 臨床上,只有約兩成的患者可進行手術,術後需搭配半年到一年的化學治療,五年存活率約三至五成;如不搭配化學治療,五年存活率只剩兩成;無法手術者則以化療為主,並視情況搭配免疫療法。 膽管是人體排泄肝臟製造膽汁的管道,而膽管癌是膽管內及周邊的惡性腫瘤,大部分位於左右膽管的交會處。
總膽管癌: 常見消化疾病列表
上述臨床試驗中的藥物大部分都已經有藥證,且臨床醫師對於藥物的機制以及副作用也都相當瞭解。 我們利用目前已有的化療藥物重新做一個排列組合,調整劑量與天數,為台灣膽道癌患者量身打造雞尾酒療法的處方,希望透過試驗來確定台灣膽道癌患者是否更適合這樣的治療、或是加上免疫治療的合併處方。 無法用手術治療的膽管癌,能給予的支持性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以減緩腫瘤生長速度、減低病患疼痛,或是放置引流管引流膽汁,緩解膽汁淤積造成的皮膚搔癢的症狀。 膽管癌在初期未造成膽道系統阻塞之前,較不會出現特別症狀。 一旦腫瘤造成膽道阻塞則會出現黃疸的症狀,包含皮膚搔癢、茶色尿液甚至是灰白色的大便。 其他非特異性的症狀有右上腹痛、體重下降、以及食慾不良等等。
肝內膽管癌所呈現之症狀與一般肝腫瘤相類似,如不特定之腹痛或肝腫大等。 而肝門型膽管癌則因為容易造成膽道阻塞,所以臨床表現以黃疸為主,其次則為腹痛(約三分之一的病人會有上腹痛)及體重減輕等症狀。 此外約有10%的病人可能以膽道阻塞併發急性膽管炎來表現。 林榮鈞提醒,有喝酒或糖尿病史容易導致胰臟慢性反覆發炎,長期可能造成膽管狹窄,進而導致膽管結石。
總膽管癌: 膽結石&膽囊息肉 呷油油養更大
倘若CA19-9以129 U/ml為標準,其診斷的敏感性約為79%,特異性為98%。 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因素也會造成CA19-9上升,進而導致過多不必要的檢查。 總膽管癌 三總內科部腸胃科主治醫師林榮鈞表示,胰臟炎若發生時,胰臟內的消化液無法排到胃部,會開始消化自己的組織,導致組織壞死。 若嚴重發炎一直沒有好,被破壞的胰臟組織會跑到胰臟外,形成偽囊腫,大約每100名急性胰臟炎患者中就有7人會有此症狀。
國外研究發現,使用光動力療法可增加病患的存活期,從100多天延長到200多天。 雖可提高存活率,但藥物有光敏感性的問題,所以患者在治療期間須避光,不然會產生皮膚起水泡或潰爛的現象。 膽管分為肝外膽管、肝門膽管與肝內膽管,膽管癌統稱發生於這些部位的癌症,癌變原因與膽管的反覆發炎有關。 相較之下,肝內膽管癌因位在肝臟內,初期症狀不明顯,多半腫瘤很大造成壓迫才有症狀,預後較差;肝外膽管、肝門膽管癌則因為位置的關係,腫瘤長到1、2公分就可能出現黃疸,相對之下較易早期發現。
總膽管癌: 健康教育
目前已有7名病例應用此技術,但整個術式未有健保給付,需自費約10幾萬元。 急性胰臟發炎症狀有上腹痛,通常進食後加劇、前傾身緩解,可能轉移痛至背部,還有腹脹、惡心、嘔吐、發燒等症狀。 總膽管癌 急性胰臟發炎程度,可能從輕微至相當嚴重的併發症,嚴重時死亡率甚至可達10~20%。
- 請不要害怕切片,要有正確的診斷,才能做出正確的治療選擇。
- (Cholangiocarcinoma),卻不甚了解;究竟少見的膽管癌有何症狀?
- 人體體內的免疫細胞會被一些分子抑制而無法辨識腫瘤,患者施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可以喚醒免疫細胞進而攻擊腫瘤。
- 不過,兩種水平高企只代表膽管閉塞,並不一定由癌腫引致;相反,部分肝內膽管癌的早期病人,也可能擁有正常的肝功能。
- 根據美國臨床癌症學會資料, 已轉移的肝外膽管癌或肝內膽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2%,早期肝外和肝內膽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分別只有30%和15%。
- 「唯有透過健康檢查,提早發現腫瘤存在,在腫瘤還小時切除乾淨,才能提升存活時間。」他呼籲,本身有 B、C 肝及肝硬化或家族史者,應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確保健康。
原本每3個月要回診,後來改成半年一次,一直到現在我都乖乖追蹤,癌細胞沒有再復發過。 總膽管癌 54年次的黃小姐從事外貿工作,20年前她參加本會在臺大醫院舉辦的第一場免費肝病篩檢活動,意外揪出了這個一般來說不易發現的癌症。 總膽管癌 雖然一度也感到灰心,但她勇於治療,不亂嘗試偏方,成功戰勝極為惡性的肝內膽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