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緩科15大好處2024!內含紓緩科絕密資料

除了病人本身,病人的家屬亦是紓緩治療的目標對象。 聯合醫院復康及懷安科病房經理張嘉琪指,醫護的工作是令病人及家屬在無遺憾之下離開。 她坦言,新入職的護士較年輕,未必接觸過死亡,要花時間讓新人理解,要照顧病人的情緒,首先需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再慢慢學習與病人傾談,陪伴他們面對死亡。 在我工作的醫院中,有100至200個醫療複雜的病童,大多患上危重病。 這些病童需要長期臥床、24小時照顧,亦會經常抽筋、肺炎等等。 每次有事就去急症病房,肺炎就要插喉,過唔到呢關就過身。

我也明白床位短缺,其他未期癌病人也需要給治療,但真的家人現情況不是穩定,老人院也不像是醫院一樣專業,每日情況也不同,現怎能夠出院? 這也不是紓緩的宗旨目的,當然醫生對病情的狀況永遠跟病人的家屬見到不一樣。 不僅給予末期絕症病人及其家屬更人性化的照顧,同時也潛移默化他們和他們週圍的人的健康生死觀。 紓緩科 在過去三十年間,醫療界上有一種新的學科崛起,目的是要幫助這種病者控制病徵,減少他和他的家人心靈上的痛苦,改良他們的生命質素,支持他們渡過這個關鍵性的時刻。

紓緩科: 支援熱線

所以不加速死亡,縮短生命;或不刻意拖長死亡過程,延長生命。 透過醫療團隊的合作精神,緩解疼痛及其他症狀,提供病者和家屬在肉體、心理及靈性方面的照顧。 在病者未死前及在病者死後家屬的哀傷期幫助家屬應付有關問題。 紓緩科 疾病不單是指身體的病而已,心理社交的病也是疾病。 在護理病者時,對他們的背境,如出身甚麼家庭、教養、配偶、子女、工作、最愛的人和最恨的人是誰、是否已經去世、經濟情況、三角關係等都要清楚明白,才能談得上治療。 給他一點時間,跟她談談話,讓他們抒發心中抑鬱,趁機探索他的心路歷程,多了解內心世界以便對症下藥。

紓緩科

不懼艱辛,不畏挑戰以病人為中心、樂意全心全意投入服務,替病人紓難解困,用心聆聽病人的需要,讓病人感到備受尊重、愛護和疼錫,因為病人本身比任何事物來得重要。 患者最後接受了三管齊下的治療方案,在接受電療期間的副作用不多,主要是小便較頻密、較急及有少許刺痛感覺,可以透過多飲水令小便稀釋,降低刺激性,從而紓緩副作用的不適。 然而,由於患者表示想保留膀胱,因此否決了上述方案。 林醫生遂建議她接受三管齊下的治療,在電療前做內窺鏡的刮除膀胱手術,在電療期間同步進行化療,以保留膀胱。

紓緩科: 註冊專科分類

醫護人員希望病者尊敬和感謝他們,不懐疑他們,遵守他們所立的規則,衹跟隨指示去做,不自作主張,不嚕囌問長問短,有耐心等待治療效果,經常保持笑容。 世界各地很多防癌組織都有一些癌症病人的互相支持組織,給不同癌症病人或家屬參加,安排小組敘會,讓那些年齡相約,患有或曾經患有同類疾病的人能夠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但很多參加者則覺得有機會互相交流經驗,得到很多有用的資料和學到很多實用的提議及能夠互相支持。 定期的見面減去孤獨感和恐懼感,有機會表達內心的感受或聽一聽別人的感受。 因為各人所患的疾病大致相同,特別容易引起共鳴和同感,特別容易得到支持。

  • 我們未必能夠預視一生的終結,然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舒適並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的終點。
  • 有些病者和家屬並不是懼怕紓緩護理所供給的服務,他們主要是畏懼紓緩護理所帶有的暗示。
  • 對於不少末期患者而言,以紓緩治療取代入侵治療是更好的選擇。
  • 陪過無數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她,對死亡自有感悟,「死亡要來時無得招架,你係完全無SAY(話語權)」,不論是任何人都應活好每一日,更重要的是不要帶着遺憾離開世界。
  • 小便不暢順、膀胱脹痛,甚至小便出血,可能是膀胱癌先兆!
  • 有些癌症在治療後暫得緩解,又因復發而轉成不能痊癒。

為此,本課程將培訓學生透過以人為本的方式提供全面紓緩照護。 這些小組的參加者普遍是那些仍然在疾病較早期的人,末期病人沒有精神體力去參加。 支持者亦未曾到過那個階段,因此他們亦未曾有過那階段的經驗。 見到末期病人的情況可能對那些染有相同疾病的到訪者有心理傷害。 藥劑師提供藥物方面的最新資料,讓醫生在治理病人時有更多藥物選擇,並提醒醫生藥物對病人的副作用。

紓緩科: 走進醫院中的孤島 紓緩科醫生:不願末期病人獨行

是的,對獨力照顧者來說,這完全是一份全職的工作。 在香港,醫管局把晚期病人定義為患有嚴重、持續惡化及不可逆轉疾病的病人,而且對針對病源的治療毫無反應,預期壽命短暫,僅得數日、數星期或數月的生命。 固定聚會,彼此分享生活中的煩惱或高興的事情,互相鼓勵、支持。 甚至分享治療心得,例如甚麼食療方法有用,怎樣減少痛苦等。

紓緩科

對嚴重心臟衰竭的病患者來說,由於心臟功能太差的關係,很多時候會伴隨著種種的問題,例如肺水腫、周邊水腫、呼吸困難等等,對日常生活有嚴重的影響。 本討論區的宗旨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可分享彼此的興趣及經驗。 請填寫以下的資料作登記用途,然後按「提交」。 閣下所提供的個人資料會根據香港法例受到保障。 若登記成功,本網站會顯示於下一頁中,閣下可即時登入討論區發表意見。

紓緩科: 專科服務

本港第一所紓緩治療中心於1982年成立,至今所有公立醫院的癌症中心都已設有紓緩服務團隊,內科和腫瘤科亦已設有紓緩專科醫生培訓。 至2018年全港共有360張紓緩治療病床,有慈善組織亦成立了私營紓緩醫療中心應付日益增長的臨床需要。 團隊亦開展了癌痛控制的各樣研究,並確立多學科團隊的紓緩治療服務模式。 支援活動:教育家屬照顧病人的護理技巧,協助病人處理情緒困擾及紓緩壓力,透過參加中心活動與其他病友交流,彼此分享及支持。 中心活動包括健康講座、心靈關懷、輔助治療(如SPA治療、音樂治療、按摩及氣功)和康樂治療等待。 屯門醫院兒科資深護士江彩霞在兒科工作近30年,三年前加入兒童紓緩治療團隊。

紓緩科

治癒性治療的目標在於延長生命,但過程中所起的副作用大;紓緩治療的目標是病人與家屬的生活品質,過程中所起的副作用小。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紓緩科 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按一般人的認知,病房的作用就是要救活病人;在紓緩治療的病房內,面對的考慮因素更多。 林寶鈿解釋,對紓緩治療病房內的晚期病人來說,死亡是必經階段,無法逃避,治療目標並非無止境、辛苦地延長病人生命。 紓緩治療可能為部分病人所忌諱,被貼上「等死、有入無出」之類的標籤。

紓緩科: 家屬與病人溝通

當孩子病重時,家人總希望讓孩子回家,把握相處時光,但礙於身上的吊針或醫療設備,較難回家。 這時候,兒童紓緩治療團隊若收到主診醫生轉介,就會評估家庭的情況,看看如何配合。 林醫生從前在公立醫院天天看20個病人,很忙碌。 退休後,陪伴晚期病人仍是他的心願,故決定到善寧之家做半職醫生。 善寧之家提供24小時探訪及電話支援,除了住院服務,每個在家照顧及在家死亡的個案都有個案經理跟進,處理死前死後的細務。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顧著照顧病人,從來都沒有想過原來照顧者也有需要、也需要被照顧的。 求助並不羞恥、把至親交給醫院並非懦弱的表現。 照顧長期病患者是一場長期的戰爭,而這場仗不應該是由一個人獨力去承擔。 是的,結婚的時候我們都聲淚俱下的跟伴侶說我會永遠的愛你,無論將來發生什麼事都好,都會沿途伴你左右,Till death do us part。 對P女士來說,選擇接受醫生的建議去安排老伴到紓緩治療病房照顧的時候就是赤裸裸的背叛當初向另一半許下的諾言、背叛了他對你的信任、背叛了彼此之間的愛。

紓緩科: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機緣巧合之下,我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兒科醫生和護士,我們一起成立了「香港兒童紓緩學會」,在工餘時間提供兒童紓緩治療服務,一步步建立及推動,嘗試為病童及家人做多一點。 本院的神職人員及院牧在您的情緒及靈性上作出支援。 在寧養服務中,神職人員及院牧主要聽病者及其家人分享對死亡及臨終的看法。

現在不需要幫忙不等於今後不需要,有備總是無患。 在安排寧養服務及必要的支援及心理尚未作好準備之前,勿讓患者出院。 如果準備的工作繁重,需要作周詳的考慮,事前家屬與患者、醫生、護士、社工要有良好的溝通。 讓患者說出要求,讓他知道自己會接受怎樣的照顧。 不過,紓緩治療並非只有步入人生最後階段的患者才可使用。 紓緩科 如果患者因嚴重疾病,如心臟病、肺病、多次中風、柏金遜症等,而引發不可承受的痛楚、壓力或其他症狀,也可以尋求專業的紓緩治療服務,及早減輕痛苦。

紓緩科: 膀胱癌高危一族

近十年,紓緩治療的世界趨勢是為病人提供更早的介入服務,令病人可以接受紓緩科和腫瘤科結合的服務。 現時已有大量研究證明,更早的紓緩治療服務能改善晚期病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質素,並減少抑鬱和焦慮的風險,甚至延長病人的生存期。 本港紓緩治療服務從過去集中服務臨終病人,逐漸擴展至推行早期介入服務,讓晚期癌症病人能更早得到適切的紓緩治療,以減少身、心、社、靈各方面的痛苦。 此外,本港紓緩治療服務亦已逐步擴展至其他慢性疾病,例如腦退化和慢性器官衰竭情況;兒科腫瘤科也有其獨立的紓緩治療團隊。

紓緩護理由很多人同時提供給病者,但最重要的人便是和病者居住一起的照顧者,他們之中有一两位是最直接的照顧者,照顧病者起居飲食,料理大小便,梳洗給藥和甚至要為病者料理傷口。 除關顧病者的身體舒適健康外,他們還是病者最重要的心靈支持者,是病者發洩情緒的對象。 因此,這些照顧者亦可能有身心靈的問題,他們亦同時是紓緩護理的接受者。 紓緩科 在照顧臨終病人的十多年中,我發覺在病者和家屬的心目中,我所能幫助他們的不單是我的藥物處方,並且是我的慰問、關心、探訪、真誠、隨時接觸到等。

紓緩科: 臨終紓緩治療 病人無憾上路

須知肝癌多半由慢性肝病漸漸破壞肝功能而併發,若果你本有肝病,必須定期驗肝,即使不幸癌變,在病情尚輕時及早察覺,也能有更多選擇根治病患。 在這強烈的兩難之間,照顧者甚至會萌生「你為什麼還不肯死?」這個想法。 照顧者到底是多麼的絕望才會把這句說話說出來? 而F先生同時患有腦退化症,令他的生活非常依賴太太的照顧。 無論是進食、刷牙、洗澡、大小二便、走路、外出看醫生等等都要太太協助。

紓緩科: 專科團隊

深切治療室的病人可能被放在塑膠帳幕內,探訪的親友帶著口罩,衹淮短時間逗留,連最後的身體接觸亦覺困難。 祇有積極地面對,預先有好的身心靈準備,才不會覺得死亡是可怕或可悲的。 本身是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的行會成員林正財相信,修改要求後更多院校會派學護到社區機構實習,有助吸引學護投身基層醫療工作,院舍、地區康健中心、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均需要護士。 他說增加普通科登記護士培訓名額樽頸在於醫院實習地方不足,日後可望增加名額。

紓緩科: 臨床腫瘤科

他亦表示,想在離世前舉辦生命讚禮,邀請最親密的人參與,在離世時最親近的人陪伴。 紓緩治療專責團隊為他籌備生命讚禮,在他身體不適時調校藥物,最終他圓願,猶如睡著般離開,有最親的人伴在身邊,家人也得以釋懷。 以豁達、容讓的心談論及面對死亡,以致為自己作好心理準備。 治癒性治療的焦點在於疾病;紓緩治療的焦點在於病人。 治癒性治療的焦點在於清除疾病;紓緩治療的焦點在於使病人舒適。

紓緩科: 紓緩治療醫療團隊

而尿液是一些比較濃縮的水分,所以如果我們經常吸入化學物質,尿液便帶有那些化學物質,久而久之會增加我們患膀胱癌的機會。 少飲水:由於尿液含有較多毒素,如果日常少飲水,尿液濃度相對高一些。 有研究指,飲水較少的人士患膀胱癌的機會較大。 例如的士司機因為怕飲水多而要經常去廁所,不方便工作,便不飲那麼多水,他們或較易患膀胱癌。 培訓課程學額方面,他指由於實習時數仍維持不少於1600小時,短期內未能增加。 【明報專訊】護士管理局已更新臨牀實習要求,改變以往只認可普通科登記護士學員在醫院臨牀實習的時數,現准許學護在安老院等社區機構臨牀實習,最多可佔總實習時數三成。

醫管局昨日(15日)頒發2019年度傑出員工及團隊獎,屯門兒童紓緩服務團隊在70份提名當中獲選為今年五隊傑出團隊之一。 李澤荷表示,團隊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已服務了39名病人,然而全港約有1,500個小朋友需要紓緩服務。 她表示,知道醫管局亦打算加強紓緩服務,屯門團隊作為先導團隊,希望可以令更多人了解服務,在增加相應人手及資源後,他日可以服務更多病人。 心理學家透過個人表述和臨床證據回應病者的需要。 本院的臨床心理學家具豐富寧養經驗,致力協助您的任何心理、社交及靈性需要。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