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事發時單位內並無人,警方事後在大廈1、2樓梯間位置,尋獲起火單位的男戶主,他被發現時僅身穿內褲。 警方將案件改列「縱火」跟進,正調查被捕人與早前區內兩案遊樂設施縱火案有否關連,與及被捕人的精神狀況。 在重建前建有4所小學及1所特殊學校,由於當時教育統籌局推行1邨1校政策,因此現時邨內僅剩下一所小學。 葵芳邨第5和第6座之問題經驗證後,發覺由於在建屋施工時偷工減料,令混凝土強度大幅低於標準,以致房屋結構受損,事件亦引發了「26座問題公屋」和「鹹水樓」的公屋醜聞。
兩座大樓樓高46及47層,底層部分用作停車場、平台花園、屋邨辦事處、社會福利設施、幼稚園等,預計停車場可提供249個車位。 原本政府決定把所有徙置大廈全部清拆,石籬邨第四型徙廈第10座和第11座也包括在內,計劃名為石籬邨5、6期。 及後,該等大廈亦在地下加裝大門鐵閘,亦是在東頭邨第22座清拆後,成為全港僅存居住徙置大廈的公共屋邨。
石籬邨11座: 重建
「我喺度交足租,冇俾你扣過一分,我諗唔到憑咩你會趕我走囉。」許生獨居在第十座最小型的單位,與貓作伴。 他是一位維修技工,主要負責冷氣維修,故此安裝冷氣、鋪設地板、為原本只有鐵架的窗戶裝上膠板等小工程都由他一手包辦。 大廈樓齡高,天花不時剝落,許生更會定時修葺,「居住環境不過不失,可以嘅。」說起自己家中的陳設,許生的聲音裏終於有點笑意。 根據房署數字,第三個類別的居民共有約七十九戶,由於有居民陸續遷走,目前石籬中轉屋居民關注組能接觸到的,則大約有三十多戶。
按照房委會現行政策,受影響的石籬中轉房屋居民,如果他們符合現行申請公屋和中轉房屋清拆資格準則,可根據「提前配屋計劃」,提前最多12個月在清空日期前獲編配公屋;此外,亦可獲得自「居屋2020」起至清拆日期為止的資助房屋揀樓絕對優先權。 至於其他受影響住戶,就會在清拆時,獲安置入住屯門寶田中轉房屋。 石籬邨11座 石籬邨11座 及後,由於多數住戶已遷出,政府決定將剩餘30多戶未合資格分派公屋住戶的遷出限期,由2022年12月縮短至同年5月,並於7月就拆卸工程招標。
石籬邨11座: 商場
遷出限期將至,對於關注組內的三十多戶街坊而言,這兩個方案都不是他們所樂見的。 居所將被清拆,但他與一眾關注組街坊一樣,目前,並沒有離開家園的打算,並決意留守到最後,爭取原區安置,「冇諗住走,打算去到最後,看看可以爭取到什麼。」許生說時目光堅定。 長康第二商場分為主座及「康順樓及康美樓商場」兩部份。 兩座3樓設有出入口連接商場.主座租戶包括小食店、麵包西餅店、髮廊、中國銀行、萬寧、萬家便利超市已結業改由百佳超級市場取代、翠湖茶餐廳及青華酒樓已結業改由基督教宣道會青衣堂暨好鄰舍中心(已結業)取代。 康順樓及康美樓商場環繞著長康第二街市,商戶以經營多年的民生小店為主,包括永發超級市場、德富興糧食雜貨公司、五金舖、藥行、祥興電業公司、祥發咖啡小食及金豐粉麵咖啡屋。 分為第一商場和第二商場,但兩處各自獨立,並不連結,需要沿青康路步行10至15分鐘才可到達第一商場電梯4樓。
考慮到南面的毗連綠化山丘(主水平基準上約80米)能發揮視覺調劑的功能,亦會在有關用地施加主水平基準上80米/110米的梯級式建築物高度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美禧樓及美柏樓乃是全港最後兩座按照「整體重建計劃」興建而落成的大廈。 下邨部份1973年開始進行重建,重建工程包括拆卸11幢徙廈重建新樓宇,及改建18幢徙置大廈,並重新編配樓宇座號,以第七型徙置大廈設計的新樓宇於1979至1983年入伙。 石籬邨11座 現在的第19及20座興建於原本的徙廈第3至6座位置,於1979年7月至9月落成;而第21至24座則建於原來徙廈第11至13座位置,於1979年4月至1982年9月落成。 上述樓宇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7至9座及同邨徙廈第7至10座重建的住戶。
石籬邨11座: 中轉房屋
另外,獲街坊稱為「葵涌旺角」之稱石蔭路,則有大量食肆及零售店,服務石籬邨及石蔭邨一帶居民,不少安蔭邨及石蔭東邨的居民也會前來購物。 寧峰苑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由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其前身是石蔭邨前第一及二座,共有四座康和型大廈、提供1280個單位、在2001年落成。 第二期位於窩仔街與偉智街之間,前第8-13座位置,建造兩座公屋大廈美薈樓、美亮樓及石硤尾邨綜合服務大樓,由有利建築施工,於2012年5月入伙,為鄰近白田邨1-3及12座重建提供主要安置單位。 衞博士坦言,第四型徙置大廈的消失是必然,「很遺憾,但一定要被取代。」現在的樓宇可以使用一百年,但一九六○年代的建築技術有限,以五十年為限。 2005年底於香港舉行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期間,來自東南亞的反世貿人士舉辦的「稻米節」就曾在葵芳邨羅馬廣場表演。
- 由於本邨全盛時期同時有44座,居民早年已習慣以數字分別及稱呼,第1期落成後才改變為以中文名為主的做法。
- 此外,石籬(一)邨除石泰樓及石安樓外所有大廈均採用美式編層法(即不設1樓);石泰樓、石安樓及石籬(二)邨所有大廈則採用英式編層法(即設有1樓)。
- 另外,石蔭邨東面的石蔭東邨開設了香港小童群益會的青少年中心;而安蔭邨則開設了香港佛教聯合會的長者中心和香港聖公會的護理安老院。
- 2樓設醫院管理局臨時診所和食物及衞生局的地區康健中心。
- 除了民主黨一度控制石籬區內兩個區議會議席外,更由於曾任黨主席的李永達,曾在1985年至1994年間出任本邨的區議員以及區域市政局議員,故此李永達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於石籬邨兩個選區的票站共獲得超過3600張選票。
- 兩座大樓樓高46及47層,底層部分用作停車場、平台花園、屋邨辦事處、社會福利設施、幼稚園等,預計停車場可提供249個車位。
為應付中轉房屋的需求,當局決定興建規模較大的新式多層中轉房屋,即是屯門的寶田中轉房屋(今寶田邨)及天水圍的天恩中轉房屋(今天恩邨1-4座),分別於2000年及2001年落成。 與組件中轉房屋比較,多層中轉房屋樓層較多(樓高28層)及提供較多單位(每層單位36個,寶田邨第九座除外),外型亦由長形改為十字形。 石籬邨11座 然而,與一般公屋比較,單位面積較細小,而且廁所非常狹窄,大部分公屋輪候者皆不會優先考慮此類型單位。
石籬邨11座: 位於香港葵青區的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據當區區議員民協秦寶山、文家傑咨詢居民意見的單張及報章報導,第三、七期的地盤於2014年進行重建,聯同第六期將提供約1520個公屋單位,料於2019年分段落成。 而窩仔街西面的位置,前石硤尾邨25-34座位置,則為第五期重建工地,為保留窩仔街與白田街交界的大樹,房署會在該邨重建第5期中,只興建4幢「T字形」式樓宇,中間位置會成為中央廣場。 第五期重建計劃樓宇於2012年5月入伙,其中美益樓地下,預留地方作為展覽廳,展示石硤尾邨文物與歷史。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於2005年6月12日封閉,但是第41座美荷樓獲列為1級歷史建築,獲得保留;第17、18座曾於2004年底改建為「石硤尾人文館」(與其他徙廈一同於2006年10月16日封閉)。 所有舊徙置大廈於2007年6月20日起清拆,並分7期進行重建,但該7期工程並非按數字順序進行,故此處以各期建成時間先後次序述之。 房屋委員會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將日後改作中轉房屋的第10座及第11座,略為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以作准許的公營房屋發展,並擬議新增1,700個住宅單位。
衞博士估計原因在於香港總督麥理浩在一九七二年提出「十年建屋計劃」,「其一目標為不應有任何人冇屋住,不只在新界多建屋,也要upgrade現存的徙置區,要有獨立廚廁。」其設計不斷改良,迎合社會所需。 石籬中轉房屋已于2023年1月16日永久封闭并启动拆卸工程。 石籬邨11座 2020年11月,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正式宣佈,將在2022年尾拆卸重建石籬中轉房屋第10及11座,並於2020年12月8日起两年的时间清空中轉屋,可於2028年完成重建,將提供2,600單位。
石籬邨11座: 東方日報A1:石籬中轉屋塌石屎 政府唔修千人焗住危樓
)是香港一種特殊公共房屋,為未符合入住正常公共屋邨資格的寮屋清拆戶,和受清拆、天災或其他原因影響的人士提供臨時居所,於1990年代中期起逐漸取代臨時房屋區的角色。 石籬邨11座 受影響人士會先安排入住臨時收容中心,以等候審核是否合乎中轉房屋的資格。 當局建議清拆後連同毗鄰的前石籬天主教小學舊址一起發展,料可提供1100個公屋單位。
因此,大廈設有於出租公屋極罕見的鑽石型飯廳單位及三睡房連儲物室/衣帽間的大型單位,部份單位的房間甚至採用了私人屋苑的五邊形設計,整體單位設計與同期私人屋苑非常相似。 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徙置專員一職,「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 同年6月,成立徙置事務處,首8座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A-H座,後改稱10至13、35至41座)由聯合國捐款建造。
石籬邨11座: 設計不斷改進
房委會表示,於二○一五年曾經為上述兩座大廈全面結構勘察,發現如不大規模的結構修葺或鞏固工程,大廈不能持續保存到二○二二年以後。 石蔭邨內有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馬亞木物業的商場,位於智石樓及仁石樓下方基座。 石籬邨11座 商場對面石蔭路則有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的北葵涌街市,則為石蔭邨內的主要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