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旅客資源及接待中心」傳遞有關早期發展石硤尾公屋及深水埗區的資料,有助增加本港及海外旅客對這座歷史建築物的認識。 「石硤尾邨重建計劃第三、六及七期」簡介(附件一)(文件編號:67/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2期樓宇採用非標準設計,但部份1及2房大型單位重新使用了新和諧一型構件,連同第5期成為最後一批附帶和諧式設計單位的大廈。 第42-44座樓宇的基座為停車場、酒樓、商舖、社區會堂,平台層設有屋邨辦事處、居民協會、非牟利機構辦公室、酒樓2樓後門入口、貨倉、平台花園、3座天橋連接19座平台及第五期。
這些屬於「第一型」設計的徙置大廈,住宅單位分成兩翼,連接兩翼的走廊設置公用衞生間和洗滌設施;從上俯瞰,這些大廈外型呈「工」字型,故亦被稱為工字型大廈。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 石硤尾工廠大廈是山寨廠 (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輕工業)集中地,現已改建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內裡保留了昔日的工廠大廈建築特色,是一項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的改建,並於2008年開幕,以自負盈虧非牟利機構模式運作。
石硤尾美荷樓: 評語標準與準則
值得一提的是,美禧樓及美柏樓乃是全港最後兩座按照「整體重建計劃」興建而落成的大廈。 第3期重建計劃,原擬興建兩座分別8和12層公屋大樓及平台,但最終修訂至1幢12層高的出租公屋大廈,位於平台之上,平台設社區服務中心、商舖、平台花園等。 該樓宇名為美葵樓,共提供240個公屋單位,已於2019年3月4日開始入伙,並首次出現12間可間三睡房,備有兩浴室的構件式非標準設計出租公屋單位,首創出租公屋單位有條件設主人套房的先河。 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徙置專員一職,「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 同年6月,成立徙置事務處,首8座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A-H座,後改稱10至13、35至41座)由聯合國捐款建造。
入住 1 至 28 晚,每間私人客房/私人宿舍/鐘型帳篷/帳篷費用為 HKD 500,宿舍床位每位 HKD 100。 請注意,如過去 7 天內接受過新冠肺炎(COVID-19)強制檢測,須出示 COVID-19 PCR 陰性檢測證明方可入住此住宿。 YHA Mei Ho House 距離地鐵深水埗站步行 5 分鐘;距離香港國際機場 35 分鐘車程。 距離蘭桂坊 6 公里;距離淺水灣 11.3 公里。 尊重他人隱私 Booking.com 會致力維護 Email、電話號碼、網站地址、社交平台帳號及其他個人資料的保密。
石硤尾美荷樓: 改建為青年旅舍
石硤尾徙置區是香港第一個徙置式的公共房屋,於1954年至1963年間興建,共有29座樓高6至7層的徙置大廈(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 石硤尾美荷樓 此外,部份分隔兩個單位的牆壁高處,設有長方形小孔作通風之用。 美荷樓是石硤尾邨首8座徙置大廈之一,原稱H座,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將其改稱為石硤尾下邨第15座。 至1981年,該等大廈獲改建為具有獨立廚房及廁所的單位後,改為第41座及命名為美荷樓。
改建的18幢徙置大廈當中,有10幢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拆除中間廁樓,令兩翼成為獨立的樓宇,涉及徙廈第1、2、14、16至22座,改建後的20座樓宇重新編號由15至18座及25至40座。 YHA Mei Ho House 提供舒適、具現代化風格的客房。 接待櫃檯為 24 小時開放,全館提供免費 WiFi 。 本旅舍已盡力確保網站資料準確,唯本旅舍或香港青年旅舍協會不會就網站任何錯漏資料承擔任何義務或法律責任。 團體預訂 (獨立房間 / 多人宿舍 (包房/床位)) 必須為 9 個或以上之預訂,且須於入住時出示有效之團體會籍會員證。
石硤尾美荷樓: 顯示更多
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 港英政府在災場原址興建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及徙置大廈。 【Now Sports】根據《The Athletic》名記者Shams Charania透露,杜蘭特有望在下月1日正式復出,上演他轉投太陽後的處子戰。 早前來自ESPN的報道,杜蘭特(Kevin Durant)有機會在周日作客公鹿一仗復出,但Shams Charania駁斥了這個說法,根據他收到的消息,此子會在之後一場作客黃蜂,才正式亮相。 杜蘭特自1月初扭傷內側副韌帶後,缺陣至今,但這段期間,已經被籃網交易至太陽,復出時將會代表新東家比賽。 KD也缺席了周日剛舉行的全明星賽,但他在上周參與了太陽首次訓練,據報還沒有帶上護膝,與助教積克進行了一對一的訓練,恢復進展良好,如無意外就可在下月1日正式返回賽場,與戴雲保卡、迪安帝艾頓及基斯保羅並肩作戰。
- 第二期位於窩仔街與偉智街之間,前第8-13座位置,建造兩座公屋大廈美薈樓、美亮樓及石硤尾邨綜合服務大樓,由有利建築施工,於2012年5月入伙,為鄰近白田邨1-3及12座重建提供主要安置單位。
- 第1期重建成美如樓及美映樓,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單位類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單位均有提供,其中美如樓更是罕見地擁有非構件式3睡房(3B)的非標準型公屋大廈。
- 屋原本包括了28座第一型大廈及1座第二型大廈,而美荷樓是8座最早期的6層高「H型」第一型大廈的其中之一,於1954年建成。
- 美荷樓,昔日的H型公共房屋,見簡介導演吳宇森兒時都住係呢個區…
除了重建公共房屋,房屋署亦興建安老院、青少年中心和小學等公共設施。 石硤尾邨的舊公屋大廈重建計劃分四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把部分七層高的大廈拆卸及重建為兩座新型公屋大廈,並已於2006年完成。 重建完成後的新石硤尾邨將提供約6 600個租住單位,可容納約17 400名居民。
石硤尾美荷樓: > 香港好去處搜尋
在1953年的聖誕夜,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當時約5萬8千人頓失家園。 政府遂把災場夷平,並興建兩層高的平房,臨時安置災民。 當局其後再決定以鋼筋混凝土建造房屋,於是首批共8幢6層高的徙置大廈,於1954年年底建成。
香港房屋委員會原先建議保留石硤尾邨第15至18座4幢7層大廈,重新規劃和包裝,並且發展成為集歷史、文化、教育及旅遊一身的主題建築組群,命名為「石硤尾邨生活體驗及旅遊活動中心」,不過計劃卻被腰斬。 石硤尾美荷樓 之後於2005年由鄰舍輔導會在17及18座空地開辦「石硤尾人文館」作為石硤尾邨50週年紀念。 房屋署最後決定將美荷樓改建,構思將大廈交予非政府團體營運,將最低兩層改建為公共房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居民的生活。 上層則構思改建成為青年旅舍,吸引外地青年旅客居住,以補貼博物館運作。 不過,並無民間團體願意營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等等亦都拒絕接手,致使美荷樓自2005年關閉後了無寸進。
石硤尾美荷樓: 社區參與
災後,政府肩負起安置因大火失去家園之居民以及其他寮屋居住者的重任。 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此住宿現正採取行動以保障顧客與員工的安全,故可能會減少或停止提供某些服務與設施。 請於辦理入住/付款時出示用於擔保訂房的信用卡。
二樓亦設有行人天橋連接第2期,方便屋邨居民和顧客通往第6期的新街市及石硤尾健康院,改善連繫屋邨上蓋設施。 第7期重建項目主要興建1座13層公屋大樓及平台,提供247個單位,已於2019年3月20日入伙。 而窩仔街西面的位置,前石硤尾邨25-34座位置,則為第五期重建工地,為保留窩仔街與白田街交界的大樹,房署會在該邨重建第5期中,只興建4幢「T字形」式樓宇,中間位置會成為中央廣場。 第五期重建計劃樓宇於2012年5月入伙,其中美益樓地下,預留地方作為展覽廳,展示石硤尾邨文物與歷史。
石硤尾美荷樓: 獲選項目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美荷樓旅舍
公司更發出9,000份問卷,最終只成功收回約100份,當中只有60人支持建文化藝術中心,但聲稱計劃有6成居民支持的「民意」。 徙置大廈(第41座美荷樓除外)於2007年6月20日拆卸後,第二及五期重建工地已在2009年4月19日展開地基工程,於2012年5月入伙,並接收部份2012年蘇屋邨重建二期及2013年至2014年白田邨舊邨受重建影響的租戶。 美荷樓生活館透過懷舊收藏品及展覽,向大眾細說由1950年代石硤尾徙置區開始香港的公共房屋發展。 美荷樓生活館示範單位內展示的並不是道具,那些大型家具如碌架床、櫃等,其實是來自牛頭角下邨的。
為了向災民提供長期的房屋設施,包括美荷樓在內的首批8座六層高的徙置大廈應運而生。 於1954年落成的美荷樓,標誌著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開端,在原址設立生活館展示社區歷史、公屋環境以至巿民生活習慣的轉變,深具意義。 第2期重建成兩幢40層十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出租公屋,於2012年中入伙。 分別為美薈樓及美亮樓,另設有停車場及樓高8層的服務設施大樓,亦設有地舖。 大廈外觀髹漆間調跟第5期大廈大致相同,以黃綠色為主色調。 其中2棟公屋之間設有平台連接,平台層有休憩空間和小型公園,平台亦設住宅大堂,並預留了天橋口作連接日後第20座重建後的新平台。
石硤尾美荷樓: 設計比賽,落實計劃
兩個單位互相背靠,由單位外的開放式公共走廊連通。 若您曾入住在本平台上預訂的住宿,或曾抵達該住宿但未實際入住,都可為住宿留下評語。 若要修改您已發送的評語,請聯繫我們的客服團隊。 F11是香港首間攝影博物館,位於跑馬地的F11攝影博物館樓高三層,粉橙色的典雅建築物,外型突出。 F11攝影博物館地下及一樓經常舉辦不同的攝影展覽,免費參觀,但須預約。 到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是一趟時空交錯之旅,讓您回味香港傳統手作工藝歷史的同時,也見證了當代藝術的發展。
若整座建築物來說,一層會有3或4間同號碼的房子,故需要特別注意身處的座號範圍。 此外,此期設有商舖及小型街市,此期對面的石硤尾商場街市部份檔戶爭取重置街市,惟由於此期的街市太小,只有11檔,未能完全安置所有檔戶。 配合政府降低新冠肺炎(COVID-19)傳播風險的指導方針,在規範期間,此住宿可能會要求住客出示額外的文件以驗證身份、旅遊路線與其他相關資訊。 配合政府降低新冠肺炎(COVID-19)傳播風險的指導方針,在規範期間,此住宿不接待來自特定國家的顧客。 入住 29 晚(含)以上,每間私人客房/私人宿舍房/鐘型帳篷/帳篷費用為 HKD 2,000,宿舍床位每位 HKD 500。
石硤尾美荷樓: 成為會員
Booking.com 的住宿合作夥伴不能代表旅客發表評論,或提供獎勵換取好評。 以不當手法惡意降低競爭同業評分之行為將不被接受。 這些標準與準則目的是確保 Booking.com 網站上的內容是相關性高、適合全家觀看,沒有過於強烈極端的表達言論,我們也會避免敏感資訊和議題的評論。 從海外或台灣地區來港人士已免除隔離及疫苗接種要求。 香港與內地亦全面通關,包括開放全部口岸及取消出行前核酸檢測要求!
石硤尾美荷樓: 公共交通
上層則構思改建成青年旅舍,吸引外地青年旅客居住,補貼博物館運作。 隨著市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日高,房委會進一步於1990年決定重建部分石硤尾邨,把殘舊和不合時宜的大廈拆卸,只保留其中一幢 – 美荷樓 (或稱41座) 。 該樓是首八幢於1954年興建的「第一型」徙置大廈之一,已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歷史建築,反映其在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史中的重要性;政府亦已決定將美荷樓保存,並活化成為附設公屋博物館的青年旅舍。 【攝影好去處】【深水埗好去處】 美荷樓生活館位於深水埗石硤尾,是香港青年旅舍協會在美荷樓原址所設立的私營民間博物館。 美荷樓是二級歷史建築物,現化身成為美荷樓生活館,向大眾展現香港早期公共屋邨居民的生活百態、居住環境及社會文化。
石硤尾美荷樓: 房間類型
第二期重建計劃最低幾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一型徙置大廈,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2013年政府撥款一億元在區內興建社區重點項目,西九新動力副主席沈少雄區議員,3月向深水埗區議會提交了興建藝術中心的意見書,計劃在石硤尾美荷樓對出興建集「排練場地、展覽廳及商舖」於一身的藝術中心,聲言要為西九文化區培養觀眾。 其後被報章揭發其中一份「支持」計劃的「深水埗文藝協會有限公司」公眾人士意見書,內容與沈少雄的建議幾乎一模一樣,該公司董事竟然有5人是區議員,分別為郭振華、陳鏡秋等。
第42座及第44座樓宇設有平台層(P/F)出入口及升降機大堂,升降機亦會停於此層。 據房屋署網頁資料,第42座至44座是以數字為正式命名樓名,以中文名為副。 石硤尾美荷樓 石硤尾美荷樓 由於本邨全盛時期同時有44座,居民早年已習慣以數字分別及稱呼,第1期落成後才改變為以中文名為主的做法。
至上世紀70年代,為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房委會把工字型大廈前後兩排單位中間的間隔牆拆除,把兩個單位合併為面積較大、有獨立廁所的居室,向外一面的公共走廊被改建成為「騎樓」以供煮食。 設於大廈兩翼之間的公用設施,亦改建為住宅單位。 第六期位於石硤尾邨東面,設兩幢樓高33層的公屋樓宇,提供1,056個租住公屋單位,有3,700人居住,於2019年12月6日起入伙。
若使用他人的信用卡付款,請在訂房後提供以下資料給飯店:1) 經持卡人簽名的授權書;2) 信用卡正反面影本(含持卡人簽名)。 石硤尾美荷樓 最實用的評語是詳細的敘述並能幫助他人作出決定的內容。 請避免針對個人言論攻擊、政治話題、道德或宗教議題。 促銷相關內容將被刪除,關於 Booking.com 的服務問題將轉至客戶服務或住宿服務團隊處理。 為確保顧客能找到實用的評語,我們僅接受在退房後 3 個月內送出的評語,而且當評語在頁面上顯示超過 36 個月,或者住宿有所有權變更的情況時,我們就會停止顯示這些評語。
參觀者可置身五十及七十年代的徙置大廈的示範單位內,親身體驗昔日草根階層的生活。 美荷樓(Mei Ho House),全稱石硤尾邨美荷樓,位於香港九龍石硤尾清拆後分期重建的石硤尾邨,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7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一級文物的建築物。 石硤尾邨各座舊型大廈陸續清拆,並分期重建,預計興建4,110個單位,計劃在2011年落成,並接收鄰近的蘇屋邨拆遷户。 除重建公屋外,房屋署會興建安老院、青少年中心和小學等公共設施,第41座美荷樓則建議保留作公屋博物館。 由第一代「H型」徙置大廈活化而成,提供129個由原公屋單位改建的房間,設有懷舊主題房、懷舊冰室及士多,讓你親身體驗本地文化。 旅舍內的特色博物館「美荷樓生活館」,透過模擬單位、3D攝影區,帶你穿越時光隧道,認識香港公屋歷史,及50-70年代石硤尾區的生活故事。
另外由新福港承建,以舊長型大廈設計的第42座美山樓、第43座美虹樓及第44座美彩樓,建於原來徙廈第7至10座位置,於1983年落成,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3至6座及第10至13座重建的住戶。 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而本邨也獲分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美荷樓曾於1970年代進行改裝,擴大單位面積,並加設獨立廁所及廚房設備,而向外面的公共走廊則改裝成為個別單位的露台。
石硤尾美荷樓: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今晨9時17分,警方接獲美鿋樓地下一間藥房的職員報案,指今早返回準備開門營業時,發現有被人搜掠痕跡,疑遭賊人潛入爆竊。 所載的活動資料,均以主辦活動網頁公布為準,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詳情請向有關主辦單位查詢或留意主辦活動的最新通告。 申請機構總部的全球網絡覆蓋80多個國家,增加計劃在國際化的層面,並透過結合文物及旅遊,產生協同效應,吸引旅客到深水埗區。
基座設商場和停車場,其中商場設有12個商鋪和街市。 2樓設醫院管理局臨時診所和食物及衞生局的地區康健中心。 而休憩設施位於3樓平台,設施包括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長者健身設施及棋桌。 第三期和第七期在美荷樓旁興建,分別包括1幢12層公屋和1幢13層公屋,並分別名爲美葵樓及美菖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