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戲院浮雕2025必看介紹!(震驚真相)

兩代戲院將藝文和喱民(通俗);西方、粵劇、本土等多項藝術集於一身的傳奇,終於在1997年2月落幕,之後由一所桌球室承租。 桌球室去年結業後,戲院便一直塵封,漫步走進桌球室內只見多張「波枱」,戲院的痕迹已不復見。 皇都戲院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指,當年桌球室為了節省改裝的成本,以假天花和地台覆蓋超等位和堂座位置,窺探圍板中的一道門,仍能看到由堂座通往超等位的樓梯,將之拆除便能還原戲院昔日的面貌。 2020年10月,新世界發展以底價47.76億元投得皇都戲院大廈,是香港歷來最高成交價的強拍個案。

皇都戲院浮雕

新世界表示,集團將盡力復修該一級歷史建築,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致力重現上世紀50年代的輝煌,建構以表演藝術、文藝薈萃為主的香港「文化綠洲」。 落成於1952年的皇都戲院,是香港碩果僅存、歷史最悠久的大戲院,而天台的拋物線型拱橋式桁架,更是舉世無雙的獨特設計。 新世界在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成為業權持有人後,須待建築保育團隊進入皇都戲院,進行全面及仔細的勘探工作,才能擬定出詳細保育及發展兼備的方案。

皇都戲院浮雕: 皇都戲院 拋物線型桁架 擬免費開放打卡

香港歷史研究社理事長李澤恩指出,皇都戲院是一整幢建築物,加上有獨特的建築風格,且外牆刻有浮雕,富有藝術及建築特色,值得保留。 【專案組報道】北角地標之一、屹立六十三年的皇都戲院,近日進行維修工程,戲院弧形立面正中央的電影海報及廣告板被移走後,原來內裏竟有一幅題為「蟬迷董卓」的大型藝術浮雕裝飾,三國時代有四大美女之稱的貂蟬因工程展開而可重見天日。 新世界發展(00017)持有98%業權、屹立北角60多年的舊皇都戲院大廈,8月獲土地審裁處批准強拍,底價47.76億元,料為歷來最大宗強拍個案。 皇都戲院大廈今早(8日)舉行公開拍賣,由手持1號牌的新世界代表在無競爭之下,以底價47.76億元統一業權。 新世界表示,集團期望在取得100%業權及詳細勘察建築物的結構後,積極探討保育前皇都戲院相關部分的可行性和方案。

皇都戲院浮雕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文物項目主管楊頴賢指,集團聘請了國際及本地精英建築保育團隊,制訂全面保育及發展兼備的方案,期間亦會繼續搜羅與皇都有關的文物,至於長遠會如何保育,則留待團隊完成全部整體結構勘探再作決定。 皇都戲院的工程師巧妙地把一連串的拱橋桁架並行排列,形成整塊屋面的拋物線型支撐結構,而那個外露於戲院屋頂的桁架設計更被國際保育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譽為世上獨一無二。 「拱橋式」的桁架支撐戲院屋頂以達至無柱室內空間,並直接吊著放映室,以減低因受外來聲音所引致對戲院的震盪,提升視聽質素 ,成就璇宮的劇院功能。 而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直指皇都戲院的屋頂結構根本是橋樑的設計,並將其與新加坡的愛琴橋(1929落成)對照,結論兩者都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 對於不少歷史建築物活化後,都只淪為虛有其表的旅遊景點,吳解釋,過往失敗的保育、活化例子,是因為香港人不太接受改變,她坦言改變歷史建築的用途,而又獲得大眾喜歡的是非常困難。 但她慶幸皇都戲院的優勢在於,它本身是「娛樂性質的建築」,即是有其商業性,整個建築物除了有戲院,還有商場、食肆,活化後其用途不變,其最大挑戰反而是如何令皇都戲院更舒適,以及如何詮釋過去半世紀的演變過程。

皇都戲院浮雕: 香港一級古蹟北角皇都戲院因太猛鬼不能拆?因意外暫逃清拆命運

昔日的麗宮戲院(1966~1992)位於新蒲崗彩虹道,即現在越秀廣場所在地。 戲院於1966年8月開幕,當年開幕有兩大噱頭,第一是設有74呎大銀幕,第二是全院座位數目多達3,000個,堪稱香港史上最大和座位最多的戲院。 座位分前、中、後座、超等及特等,正場票價由$0.5到$1.7不等,五點半公餘場票價分別為$0.4、$0.7和$1。

在別具特色的皇都戲院「打卡」後,沿英皇道走,經北角道走到春秧街街口,約四分鐘的路程,就可以到達下一個景點——春秧街街市。 皇都戲院是戰後全港最舊的單棟型「劇院式戲院」,在50年代有不少國際級演奏家及歌唱家都曾在場內演出,包括:歌后鄧麗君、日本松竹歌舞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女高音費明儀、粵劇組合「大龍鳳劇團」麥炳榮、鳳凰女等。 擁有超過170年歷史,大館是香港極具代表性的歷史地標,紅磚石梯充滿代表性。 16座古蹟建築之中,加建了兩座全新大樓,由國際知名的 Herzog & de Meuron 建築師設計,新舊融合,別具魅力。。 皇都戲院浮雕 這裏定期舉辦藝術展覽、導賞團、歷史故事空間、教育活動等,亦進駐了著名市食府、酒吧、商店,非常值得來閒逛。 消遣者不是從上海南來的知識份子,就是在附近發電廠(今城市花園位置)工作的洋人。

皇都戲院浮雕: 建築類別

「那時候,到戲院看錶演、看電影是年輕人首選的娛樂方式。」馬淑華回憶說,她和先生在戀愛時曾經在皇都戲院一天連看了五場電影。 記者在展覽中看到,首演當天的《大公報》以半版篇幅報道中國民間藝術團訪港盛況,稱「演出前夕人人撲票」「萬眾爭看精彩表演」。 皇都戲院浮雕 70至80年代港產片盛行,皇都戲院播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電影,如《半斤八両》、《英雄本色》、《胭脂扣》,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等,風頭一時無兩。

  • 從戲橋上的電話號碼也能看出年代的痕跡,香港電話號碼最初由5位數字開始,隨著歲月變遷、人口增長,電話號碼的數字也逐漸增多。
  • 而今劇院將被修復重建,她特別開心,希望新的皇都戲院又「靚」又「旺」,成為香港新地標,「街坊們也多一個好去處」。
  • 皇都戲院位於英皇道與電廠街的交界,建築師巧妙地利用弧形立面連起戲院外牆的兩側,天台上可見俗稱「飛拱」的拱型混凝土桁架結構。
  • 趁推土機未輾到之前,不如抽空到北角英皇道欣賞吓呢座舊戲院,從中尋找已失去的昔日情懷和回憶。
  • 見人家滿月飲宴, 也揮金千萬半億, 保留一座建築, 感覺不是高難度, 當然, 自己不是有錢人, 有些事真難明白.
  • 吳指其母親昔日在皇都戲院大廈開舖,她的童年便在舖內度過,她憶述街坊經過會走進大廈商場閑逛,大家樂也融融,她形容當年大廈是連繫社區的地方。

由於珍寶海鮮舫無人接手,加上難以打理,2022年六月會遷離香港。 2017年,皇都戲院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是首個獲批出強拍令的一級歷史建築。 新世界今日(10月8日)成功以底價47.7億元投得,正式統一所有業權。

皇都戲院浮雕: 建築特色

現在古諮會押後評級,皇都戲院吊命有望,趁浮雕還未拆,請各路英雄去解解「蟬迷董卓」之謎。 伴隨皇都戲院的變化,「蟬迷董卓」浮雕過去曾一度被廣告板覆蓋多年,至近年才重見天日,唯「蟬迷董卓」早已歷盡風雨侵蝕,難以認出浮雕的完整面貌。 皇都戲院大廈地下的商店街,恍如八陣圖,穿來插去,前街引進後巷,後街通向橫街,現在走過,迷魂度比昔日更甚。 當年,商業二台除了American Top 40,也有本土銷量榜,主持人梁安琪每周都會細數統計數字來源於哪些唱片店:偉倫、聯邦、多樂美……當時就覺得偉倫都是入流的。 〈【街坊帶路】新舊交替重新發掘北角 從街名看社區歷史兼嘆老字號豆漿〉(2020年7月9日)。

皇都戲院浮雕

新世界又指,50年代後期,皇都戲院地下停車場改建成零售商鋪及餐館後,成為香港早期一站式娛樂地標。 不過,皇都戲院經歷過多次改建,1995年更發生四級大火,令皇都不少地方變成頹垣敗瓦。 皇都戲院於1997年結業,其後被改建成桌球室,戲院及超等座部分,都已被廢置。 在香港文化遺產建築之一的皇都戲院重建動工前,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 皇都戲院浮雕 與其空等出遊之日來臨,不如發掘一些被遺忘的香港好去處,來一趟小旅行,編輯推薦 8 個打卡點讓你一探皇都戲院的前世今生。 吳指其母親昔日在皇都戲院大廈開舖,她的童年便在舖內度過,她憶述街坊經過會走進大廈商場閑逛,大家樂也融融,她形容當年大廈是連繫社區的地方。

皇都戲院浮雕: 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個完全治愈的愛滋病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皇都戲院於1971年加入嘉禾院線,此後以播放港產片為主,包括膾炙人口的《半斤八兩》、李小龍的名作、周潤發的《英雄本色》等。 ”皇都戲院保育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說。 2021年4月,新世界發展在皇都戲院進行保育前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尋找你我他的皇都」展覽,將商場範圍重新佈置。

趁推土機未輾到之前,不如抽空到北角英皇道欣賞吓呢座舊戲院,從中尋找已失去的昔日情懷和回憶。 香港不少古老建築物都有鬼故傳出,當中戲院靈異事件可說是一籮籮,如位於北角的皇都戲院,前身是璇宮戲院,由創辦人歐德禮MBE 於1952年創建,1959年易手改名為「皇都戲院」。 屹立北角接近70年的皇都戲院,以獨一無二的拱形桁架聞名中外,戲院正門上方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亦是代表性標誌,在當時來說設計非常前衞。

皇都戲院浮雕: 「香港廢人」阿K,在廢墟裡探索的記憶拾荒者

可惜的是,皇都戲院在1995年經歷了一場四級大火,之後生意大不如前,兩年後結業。 大廈的部份空間被改建成老人院及卓球室,而戲院及超等座的位置則遭到廢棄。 而過往被電影廣告板覆蓋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亦由此再現於公眾眼前。 不過陳智遠亦指出,「保」住建築物的硬件如天台、浮雕只是開始, 皇都戲院浮雕 重點在「育」;認為舊建築的故事、歷史要如何在活化過程中彰顯,還有很多工作需做。 皇都戲院浮雕 陳表示,作為對皇都戲院十分熟悉的團體,他們亦很樂意參與貢獻;又指現時已將消息告知戲院創建人歐德禮的媳婦,若她有回覆說話團體將會再作公布。

皇都戲院浮雕

2016年3月23日,國際保育專業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發出「文物危急警示」,形容皇都戲院是現代的重要建築,而獨特的屋頂結構更是全球獨一無二,要求避免清拆。 消息傳出後,引起市民及保育團體關注,活現香港、長春社以及 Docomomo HK(國際現代建築文獻組織香港分會)發表聯合聲明,促請古物諮詢委員會將舊皇都戲院至少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古物諮詢委員會於4月18日開會討論其歷史評級,古物古蹟辦事處只將舊皇都戲院建議評為三級,即屬最低的級別。 多名委員質疑皇都戲院值得更高評級,古諮會最終決定押後表決。 唯古蹟辦認為戲院的內部改動太大,已失去原有戲院功能,原真性的價值相對較低。 活現香港曾邀請就讀建築系的已故演員曾江,考慮其從上海而來並在少時經常流連北角的背景,為保育皇都戲院拍攝短片。

皇都戲院浮雕: 最豪華戲院 前身為夜總會

1972年開業的新光戲院,位於英皇道及書局街交界,現時改為新光戲院大劇場,是香港少數現存的大型粵劇表演場地。 〈新世界底價47億投得皇都戲院 將保育天台飛拱物開放「打卡」〉(2020年10月9日)。 除了北角,在港島區,以至香港都還有很多歷史和文化瑰寶等着我們一一發掘,只要用心探索,香港其實都很值得我們細味。 皇都戲院浮雕 二戰後大批來自上海的新移民湧入香港,當中不少都聚集在春秧街一帶。 當時春秧街街市就有不少上海南貨店,售賣各式上海食品,如鹹肉、火腿、鹹菜、年糕等,故得「小上海」之名。 由於是次活動開放時段有限,並須實施人流管制,想參觀「尋找你我他的皇都 」活動需要成為Culture for Tomorrow會員,再電郵至表達興趣並提交香港身分証號碼首四位數字,不包括英文字母(例:1234 )。

皇都戲院浮雕

由於天台「飛拱」不作對外開放,因此場內特地架設霓虹燈桁架模型,是為識別度和人氣最高的打卡點! 勞工處發言人表示,對於在意外中有工友身故,處方十分難過,並對其家屬致以深切慰問。 在得知意外發生後,處方已即時派員到意外現場展開調查,已向兩個涉事地盤的有關承建商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停止在肇事地盤有關工作區域的所有工作,以及在鄰近地盤進行樓宇拆卸及廢料清理工作,直至處方信納承建商已採取措施消除有關危害,才可復工。 處方正全速進行調查,以確定意外成因,查找有關持責者的法律責任,以及提出改善措施,若調查發現有違例事項,定會依法處理。

皇都戲院浮雕: 保育團隊聘用三公司

新世界亦會為保育計劃成立顧問委員會,吸納保育專家的意見。 按照香港法律,只有被評為“法定古跡”的建築才能受到保護免遭拆除,皇都雖然通過一級評定,但“能否保留還要看業主意願”。 皇都戲院的前身為1952年12月建成的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該建築物由建築師劉新科及1950年的香港測量師學會主席 George. 璇宮戲院於1957年底結業後與毗鄰的地段重新發展成住宅及商用建築物,而地下停車場則改建成三層商場。 1959年2月8日,易了手的璇宮戲院重開,改名皇都戲院,到1997年2月28日結業,後於2000年改裝為桌球會,而該娛樂場所一直營業至今。 按照香港法律,只有被評為「法定古迹」的建築才能受到保護免遭拆除,皇都雖然通過一級評定,但「能否保留還要看業主意願」。

皇都戲院浮雕: 皇都戲院|新世界保留天台桁架正門浮雕 文化組織:能起示範作用

1952年建成,皇都戲院擁有超過60年歷史,是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大戲院之一。 以獨特的拋物線屋頂和立體浮雕的設計著稱,皇都戲院獲一級歷史建築評級。 前身是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是港人欣賞古典音樂和西方歌舞表演的文化表演場地,後來易手改名為皇都戲院,放映電影之餘繼續迎來世界各地的表演團體,連鄧麗君都曾在這裏演出。

皇都戲院浮雕: 保育

新世界又指,希望保育能令皇都戲院重生,日後會發展為文化藝術表演場所「文化綠洲」,舉辦不同國際級文化活動。 新世界發展10月8日以47.76億元投得皇都戲院大廈業權,是歷來最大宗強拍項目。 該集團已委聘三大英國及本地建築保育顧問為戲院制訂保育管理計劃,包括研究皇都戲院的歷史價值,並會在場內作3D掃描及勘探,以掌握皇都的內部結構。 計劃保育為藝術文化表演場所,並會保留天台巨型飛拱,計劃開放飛拱範圍作休憩空間,讓公眾可近距離欣賞及打卡。 由上海走難來港的人士,在四十年代末多匯聚於北角落腳,帶來上海的生活文化,這裏又被稱為「小上海」。

皇都戲院浮雕: 建築.藝術.遠方.趙健明 Janice Chiu史詩般的愛情故事:阿布與烏雷驚世駭俗的行為藝術,仿如上天注定的愛恨交纏 新文章

集團將盡力復修該一級歷史建築,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致力重現上世紀50年代的輝煌,建構以表演藝術、文藝薈萃為主的香港「文化綠洲」。 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表示,將努力在硬件及軟件上融合,把歷史價值、文化氣息及社區情懷注入未來的皇都戲院中,讓皇都戲院重生。 舊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1952年建成,是歷史最悠久的戲院之一,1959年改建為皇都戲院大廈,1997年結業。 由於皇都戲院擁有獨特的飛拱樓頂設計,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