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戲院內部5大伏位2025!(小編貼心推薦)

《尋找你我他的皇都》導賞活動示範了如何在保留昔日文化情懷的同時,注入與時並進的新元素,令人不禁期待預期於2026年完成活化工程的皇都戲院,將以怎樣的新面貌重現公眾眼前。 導賞活動中展出了多張由香港電影海報大師阮大勇繪畫的經典電影海報,包括由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三兄弟主演的《天才與白痴》、《半斤八両》,以及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等,全部均曾在皇都戲院上映,是許多港島街坊的集體回憶。 「京華招牌」是在皇都戲院內留守最久的店舖,在《尋找你我他的皇都》導賞活動中,可見店舖已人去樓空,但「京華招牌」四個大字依然搶眼。 2020年8月的皇都商場內部,燈光昏暗,大部分店舖早已關門大吉,地上鋪滿灰塵,空氣中甚至飄着輕微的霉味。

  • 如想對私人物業進行保育,政府並非只有把它買下來這單一方法,還可以向私人業主提供經濟誘因,例如提高地積比率、換地、或放寬高度限制等,以鼓勵私人業主保存所擁有的歷史建築,我們是有方法未必一定要花納稅人的錢也能做到保育的。
  • Actebite團隊就提出引入真人圖書館聯合長者社區共融中心理念。
  • 在皇都戲院展開復修並建構成一個藝術文化表演的全新地標前,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讓人親歷皇都的昔日輝煌。
  • 集團於3年前開始搜集與皇都相關的舊物,是次活動將展出當中逾百件收藏,包括50年代用簡介上演電影的戲橋、戲院員工制服、英皇道電車站明信片、舊北角鳥瞰圖、電影海報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等。
  • 後來活現香港邀請保育專家翻查戲院過往改動申請記錄,並親赴現場考察,證實戲院內部結構完整,「裏面改動比較大」根本是一派胡言,並指古蹟辦不如直接改名為「估即辦」- 「估一估即辦事處」(Assumptions Making Office, AMO)。
  • 集團除了着手籌劃保育發展兼備方案,亦已開展皇都戲院的文物搜集及口述歷史計劃,暫時已收集到幾百件與皇都及北角一帶有關的文物,包括戲院告示牌、當年與片商簽訂的協議等,並會將有關收集得來的文物,於日後的皇都戲院內展出。

純粹「鬥舊」來衡量一座建築歷史價值的高低,是超錯的歷史觀,這是歷史系一年級生都知道的ABC常識。 皇都戲院內部 以蕭國健博士那把尺,蘇聯解體、柏林圍牆倒下、越戰韓戰,甚至是二次大戰,這些事「叻極」都只是「幾十年貨仔」, 難道相關遺跡的歷史價值比不上他口中那漢朝的墓及清朝的廟? 古諮會委任了一個4人「專家小組」負責評審歷史建築,現時成員是專業人士和學者。 評審小組對皇都的建議評級,與公眾意見完全相反,但公眾卻無法質疑。 標誌的整體圖案仿照皇都舉世無雙的拋物線型拱橋式桁架建築,並如過往一樣由右至左臨摹“皇都”二字,以象征劇院帷幕的酒紅色及金色為主調,寓意傳承皇都昔日輝煌。 現時入戲院會食爆谷,舊年代戲院則飲蔗汁、食煨魷魚,《皇都之夜》將重回當年,設置蔗汁和魷魚檔口。

皇都戲院內部: 保育

甚至認為「流行嘢」都是過眼雲煙,當今天年輕人甚或都已不太認識她時,我們談論的集體回憶,到底是誰人的回憶,「孫中山同盟會的會址一定話要保育啦,但紅線女做過的劇院、鄧麗君來過的地方呢,一向都不被認為是一回事」。 專研流行文化多年的吳俊雄指出,流行文化其實正是香港發展的精髓,「研究香港第一樣入手的,很多時未必是殖民政制,反而是做過什麼戲,哪些大師曾遊遍東南亞最終來到了香港」。 而戰後這一段流行文化尤其精彩,當幾百萬人因逃避戰亂南來,不想再提政治,反會將大量精力放在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想法,也會在賺錢時以商業方式講出流行生活是怎樣的。

皇都戲院內部

90後電影海報畫家林嘉恒與《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合作,不但繪畫了多款趣怪的懷舊海報,亦繪畫了皇都戲院商場外牆的「全院滿座」海報,展現了多個港產片經典人物。 五十年代落成的皇都戲院,除了是可以播放電影的戲院,還是一個有舞台表演的劇院。 吳韻怡說,當時的劇院是跟隨英國規格而建,劇院舞台上方的位置像煙囪,其實也有防火作用,頂部的窗口是排煙窗,當舞台發生火警時,連接了熔斷線的窗戶會自動開啟排煙,這些煙窗在英國劇院是規定要安裝的,皇都戲院一九五九年的圖則中可以看到,現在從建築物外也能找到這些窗。

皇都戲院內部: 昔日皇都戲院的售票處、戲票

她又透露,顧問委員會於過去兩年開始收集文物、戲條文件,以及進行歷史訪問,收集了許多無形的資料,認為對團隊在保育方向有很大幫助。 落成於1952年的皇都戲院 (前身為璇宮戲院),是香港碩果僅存、歷史最悠久的大戲院,而天台的拋物線型拱橋式桁架,更是舉世無雙的獨特設計,亦是昔日北角「小上海」的歷史見證。 集團聘請了國際及本地精英建築保育團隊,以及具份量的顧問委員會,正致力制定全面保育及發展兼備的方案。

皇都戲院內部

【明報專訊】去年底,早在九七年結業的皇都戲院突然成了新聞主角,事緣這座戰後建築正在古諮會等候評級的清單之上,但有民間團體發現業權被大規模收購。 另外連續三年榮膺全港書法公開賽冠軍的年青書法家陳家浚亦有份參與! 今次嘅創作融入左 50 至 60 年代與電影相關的設計風格,同時亦將經典書法融入細節當中,真系超獨特又有格調。 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指出,由上而下的評級機制已不合時宜,外國有不少由民間--即由下而上主動要求保育,可反映這些建築與人民的關係。 最近一周有一宗新聞引起筆者的注意,就是位於香港島東區北角的地標皇都戲院及相連的住宅物業,半年來一直被一地產商收購。 按照現有的法例,超過五十年樓齡的樓宇,只要發展商收購到八成業權,餘下的兩成就可過強制拍賣業權。

皇都戲院內部: 新聞稿

戲院原有的水泥樓梯沒有拆卸,只要向上行,再經過走廊,即到「超等位」區,惟當年的拱形入口已被石屎「封埋」。 大廈毗鄰英皇道、渣華道、電廠街、電氣道等,乘搭公共交通者可乘香港電車、巴士、小巴或隧道巴士102、112、106或116號線前往。 2003年12月25日,北角皇都大廈二樓板間房發生兇殺案,一名31歲姓盧男子猜枚爭執遭斬頸,送院後不治。 皇都戲院內部 商場內的一間西裝店「輝煌洋服」現時仍有營業,老闆曾先生表示租約今年年底屆滿,未知會否有賠償方案,未能聯絡業主,希望會有賠償。

團隊搜尋舊圖紙時,發現璇宮戲院的圖由一名外籍測量師簽署,而圖上同時留有真正設計者的名字,他是一個由國內南來、名為劉新科的建築師。 由於必須由認可人士簽圖,當建築人才戰亂下來港,這成為了一種戰後常見的建築項目合作形式。 另外,整座戲院最具特色之處,是該屋頂由一系列外露式拋物線型桁架 從上方吊著天花。

皇都戲院內部: 中國四川生育登記取消結婚前提為何引發熱議

創辦人歐德禮MBE(Harry Oscar Odell)有意創立國際級演藝殿堂,邀請建築師劉新科及George. 據Walk in Hong Kong的《舊皇都戲院文物價值評估報告》描述,該飛拱是用作支撐屋頂樓板,從上方吊著天花,可以拓寬戲院的空間,並可以達到更佳的聲學效果。 建築上為人熟知的標誌性裝飾,便是中西合璧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揉合中國、東南亞及西方藝術。 2020年8月24日,土地審裁署最新資料顯示,新世界發展以底價達47.76億港元申請強制拍賣,金額創下香港歷來最大金額強制拍賣紀錄。

但至少,我們應該要對建築有一個公允及專業的評級,作為政府考慮如何保護歷史建築(包括如何運用公帑)的基礎。 歷史價值上,皇都戲院是見證著香港影視業,亦是本地最古舊的戰後戲院建築。 皇都戲院內部 皇都戲院位於英皇道與電廠街的交界,建築師巧妙地利用弧形立面連起戲院外牆的兩側,天台上可見俗稱「飛拱」的拱型混凝土桁架結構。 商場人流絡繹不絕,有不少舊式小店,包括手寫招牌店、唱片行、洋服店、皮鞋舖店、髮型屋、眼鏡店及郵票店等,每一間都滿載北角老街坊的回憶。 皇都戲院的外牆飽歷風霜,據介紹,保育團隊已圍封整幢建築物,運用非破壞性的化學物料,讓皇都外牆最早期的面貌重現,將著手復修整個外牆。 「電影上畫,大門上的廣告版就會掛起海報,手繪海報甚特別。」前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說。

皇都戲院內部: 「小福建」 昔日「小上海」

被稱為TVB「御用皇帝」嘅72歲李龍基,與相差36年嘅女友Chris Wong展開「爺孫戀」,唔經唔覺二人已經拍拖4年,女友經常與李龍基出雙入對,更不時上載二人與朋友合照到社交網站,非常甜蜜。 近日李龍基接受傳媒訪問,期間表示計劃於今年內與Chris拉埋天窗。 伴隨皇都戲院的變化,「蟬迷董卓」浮雕過去曾一度被廣告板覆蓋多年,至近年才重見天日,唯「蟬迷董卓」早已歷盡風雨侵蝕,難以認出浮雕的完整面貌。

  • 就保育進度方面,保育團隊去年已運走及妥善保存皇都內部具歷史價值的物件,包括戲院座椅、商舖招牌等,並已分析皇都戲院的地基結構,今年亦勘察皇都各處結構狀況,尤其天台部分,並用上「敲鎚勘察」方式。
  • 香港新聞網11月8日電 香港新世界發展前年宣佈複修及保育一級歷史建築皇都戲院,經過兩年多,目前進度理想,保育團隊正準備複修外牆及內部,並已在坊間和建築物內搜集近千件文物,亦向約50位與皇都相關人士訪談口述歷史,全面瞭解皇都過去。
  • 改為電影院後,亦見證了港產片和外語電影盛極一時的輝煌,成為多個電影的取景場地,如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的其中一幕,正是在皇都戲院正門外拍攝,陳果的《去年煙花特別多》追逐戲,則在屋頂架構上取景。
  • 「我們起初不知道那是什麼,後來我再看資料,才知道那是舞台上為防火而設的排煙窗,當時的璇宮戲院應該是根據英國劇院的建築規格而建,萬一舞台發生火警,這些窗會自動打開。」這些排煙窗,不論在一九五九年抑或二○○○年的建築圖則都能看到。
  • 北角被稱為「小上海」,吳俊雄認為除因有上海人在此區聚居,也嘗試說明上述的種種聲色犬馬均是「上海式」。

保育進度方面,保育團隊去年已運走及妥善保存皇都內部具歷史價值的物件,包括戲院座椅、商鋪招牌等,並已分析皇都戲院的地基結構,今年亦勘察皇都各處結構狀況,尤其天台部分,並用上“敲錘勘察”方式。 於1952年落成的皇都戲院,今年適逢70周年,新世界發佈皇都戲院的全新複刻標誌,靈感源自保育團隊搜集的文物,包括制服、戲橋及門票等,以不同年代的皇都戲院標誌為參考藍本。 被問到最想保留的部分,吳明言最希望皇都戲院的歷史能重現眼前,強調保育需顧及歷史回憶,並非以仿古建築增添新元素,而現時戲院和商場均是一級歷史建築的一部分,將會完整保留,她亦對現時的專業團隊很有信心,相信日後亦會開放予公眾使用及參觀,惟住宅部分則要面臨清拆。

皇都戲院內部: 新世界宣布保育皇都戲院 復修建築保留「飛拱」延續戲院功能

事隔多年,這天吳韻怡再次走進戲院內部,發現桌球會的確已佔用當年戲院的大部分空間,不過建築師改裝時並沒有對舊有結構改動太大,只是在巨型的空間,以假天花和假地台遮蓋上下的空間,換句話說,戲院主要的結構仍然留存。 「我們從一樓的桌球會進入,沿後樓梯一直上,踏出後樓梯時,就來到天台。」所謂的天台是一個平台,再走上一道梯才到達我們現在常說的拋物線形桁架屋頂,在那裏,她還看到戲院建築物頂部有幾扇玻璃窗。 「我們起初不知道那是什麼,後來我再看資料,才知道那是舞台上為防火而設的排煙窗,當時的璇宮戲院應該是根據英國劇院的建築規格而建,萬一舞台發生火警,這些窗會自動打開。」這些排煙窗,不論在一九五九年抑或二○○○年的建築圖則都能看到。

而且戰後社會環境,興建都需要「快靚正」完成,因此石屎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物常用的物料,而且石屎可塑性非常高,可以配合各樣建築形式,這亦能見於皇都戲院。 自從新世界發展去年成功取得擁有 68年歷史的皇都戲院大廈業權後,就一直努力復修前戲院的部分,當中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 戲院內部方面,以當時美國最新型電影院所具備的條件為藍本而設計,更兼備有舞台裝置。 為了達到更佳的聲學效果,屋頂的拋物線設計是經過精密的計算;放映室及冷氣裝置均特別由屋頂桁架的其中兩條弓弦桁樑 獨立吊著,以減低因室外噪音所產生的震盪的影響。 另外,戲院室內的裝潢以超現代主義 為主,吸音板及燈光板結合了現代雕刻設計,巧妙地融入為室內裝飾的一部份。

皇都戲院內部: 航母山東艦英語喊話視頻曝光 專家:不排除在南海與美航母近距離接觸

一九六九年,香港第一次舉辦日本電影節,地點也在皇都戲院,至一九七一年,皇都加入成為嘉禾成員,則開始以播放港產片為主,這類舊式大戲院直接締造了港產片的黃金歲月。 去年底,早在九七年結業的皇都戲院突然成了新聞主角,事緣這座戰後建築正在古諮會等候評級的清單之上,但有民間團體發現業權被大規模收購。 對於今次受到「Culture for Tomorrow」邀請,並獻出首次在鐵閘上書寫,陳家浚坦言今次有幸在這個有歷史價值的地方進行創作而感到高興;又形容以往從未試過,因此感到很好玩及很刺激。 他指,今次創作最大的考慮是需要做「舊化」,畢竟有歲月的痕跡,所以「要做番舊的感覺」;又提到創作前利用膠紙「劃位」以做好比例,創作時間近10小時。 他亦希望,是次創作子除了藝術層面,亦能夠成為另一個「打卡」熱點。

在建築的弧形立面上,有刻出自名家梅雨天手筆,名為「蟬迷董卓」的浮雕裝飾,由此可見當年香港建築設計有意識地希望將傳統中華文化元素,與由西方傳入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互相糅合。 落成於1952年的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是香港碩果僅存、歷史最悠久的大戲院,而天台的拋物線型拱橋式桁架,更是舉世無雙的獨特設計,亦是昔日北角「小上海」的歷史見證。 就保育進度方面,保育團隊去年已運走及妥善保存皇都內部具歷史價值的物件,包括戲院座椅、商舖招牌等,並已分析皇都戲院的地基結構,今年亦勘察皇都各處結構狀況,尤其天台部分,並用上「敲鎚勘察」方式。 皇都戲院於1952年落成,今年適逢70周年,新世界發佈皇都戲院的全新復刻標誌,靈感源自保育團隊搜集的文物,包括制服、戲橋及門票等,以不同年代的皇都戲院標誌為參考藍本。

皇都戲院內部: 北角英皇道 279-291 號

吳韻怡除了是皇都戲院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在北角出生和成長的她亦以街坊身分參與口述歷史。 由於媽媽在皇都商場開童裝店,她在八九十年代的童年放學後時常在此流連,對店主間的鄰里之情、社群的連繫感受至深。 記下這一段,除了能追溯香港的摩登不是五十年代之後忽然而至,甚至能追溯至更早,「我覺得這段不止是戰後歷史,其實是戰前三十年代歷史,也可能是整個摩登中國、現代中國的一頁,璇宮這一章其實幾緊要的」。

皇都戲院內部: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開審 國安法生效後最大規模檢控備受爭議

當晚菜單又會復刻50年代夜總會餐單,本地甜品大師Tony Wong並親自創作皇都「飛拱」造型甜品。 據介紹,標誌的整體圖案仿照皇都舉世無雙的拋物線型拱橋式桁架建築,並如過往一樣由右至左臨摹「皇都」二字,以象徵劇院帷幕的酒紅色及金色為主調,寓意傳承皇都昔日輝煌。 皇都,新一代對它感到陌生,不知是何方神聖;上一代緬懷舊時,慨嘆時光一去不返。

皇都戲院內部: 北角皇都戲院勁猛鬼 60多年事故不斷! 網民:邪咗幾十年!次次拆都出事!

新世界旗下非牟利機構「Culture for Tomorrow」,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活動更邀請90後的「無紙用工作室」林嘉恒及80後「抒發」陳家浚,參與創作。 北角的皇都戲院,於1952年建成,初初建成叫做璇宮戲院,是昔日的影業霸城,公演荷里活電影,聞說舊時到戲院看戲,有點像朝聖。 後來戲院易手,改名皇都,格局和氣勢不同了,不再是純文藝之地,設有商場,人流愈來愈多,體現文化多元。

【星島日報報道】明天是北角的皇都戲院開幕65周年,不過去年積極推動戲院獲一級歷史評級的文化企業活現香港估計,整個大廈或現已有75%的業權被收購,即將達到80%業權門檻,可進行強拍,這意味著皇都面臨被清拆威脅。 活現香港行政總裁陳智遠表示,他們在獲地產分析師分析後,發現如獲城規會批准將通風廊移到戲院上空的空間,令未來或將興建的雙子塔式商廈改為單幢式商廈,可用的商業樓宇面積不變,但就不但可保留戲院部份作活化保育,更可獲更高的租務收益。 他們又邀請4個本地年輕但又有活化歷史建築經驗的建築師團隊,就活化後的皇都戲院提出4個創新的建議,希望可引起市民就戲院的未來進行「腦震盪」。 當中One Bite Design提出包括動靜皆宜的「皇都生活廳」概念,在周日至周三,將建築作茶舍、瑜伽、靜觀中心等,為鄰近居民提供減壓的休閒公共空間用途,而周四至六就可利用戲院舞台作小型現場音樂表演場地。 相對地Hour 皇都戲院內部 25團隊「皇都競技」方案,提出利用戲院內部高樓底等特點,改作室內運動場,提供攀石牆,繩網陣、滑雪機及滑梯等設施,而他們亦建議在屋頂設飛索,穿過最具特色的桁架。

皇都戲院內部: 尋找你我他的皇都

當時,熱愛音樂的香港文化界傳奇人物歐德禮(Harry Odell)看中了「小上海」的發展潛力,立下宏願要把世界最好的音樂家帶來香港,於是創辦了璇宮戲院。 香港現時只剩下兩間戰前興建的戲院建築,分別是油麻地戲院(1930年至1998年)及長洲戲院(1931年至1990年),兩者分別被評級為2級及3級歷史建築。 而北角皇都戲院僅被建議評級為最低級的3級歷史建築,意味着建築物本身可以拆卸,再以另行方式保存。 不過,古蹟辦的人大抵沒有好好研究過皇都內部,「活現香港」最近邀請中大保育專家吳韻怡到戲院內部,發現桌球會所當年只是把戲院用假天花與地台遮蓋便營業,換句話說,戲院大部分的原裝結構,包括梯級形的堂座地下、舞台裝置、放映室等,仍保留至今,等待重見天日。 對部分人來說,與現時高樓大廈相比,皇都格格不入,只是殖民時代的建築物。

當時商場內僅餘下文字師歐陽昌的手寫招牌店仍在落力發光,每日為看了傳媒報道而來訪的攝影發燒友寫真體字。 皇都戲院內部 皇都戲院自2020年10月被新世界發展投得後,相隔半年,再次透過《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歷史導賞活動短暫重現於公眾眼前,讓大家有機會趕在皇都「閉關」活化前,再看一次皇都的原貌。 活動重塑皇都戲院內的舊物,配上新元素,向公眾展現了一個新的皇都戲院。 現時,皇都戲院商場內部仍有著不少歲月的痕跡,大多保留著昔日的格局。

林嘉恆提到當中的創作過程,指自己起初稿前需要做大理的資料蒐集過程,包括當時人物的外表、表情、衣著及動作,加上今次與以前的創作不同,「最特別的地方是沒有角色可以作參考,五個角色需要靠想像力參考,好比一個導演」。 展出的還有皇都戲院70年代票房紀錄、租約、甚至員工例假單等,儼如重溫當年港產片風光的日子。 展覽廳各有乾坤,未入皇都正題,在「小上海廳」先解構北角在20年代的歷史背景。 這區是油庫、發電廠、倉庫的集中地,1940年代大批較富有的上海商家、文人雅士均喜聚居於北角,他們講究生活品味,陸續開設上海餐館、裁縫舖等,最著名的自是在英皇道的月園遊樂場及麗池舞廳,北角這「小上海」並無虛譽。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