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棄抗爭原來可以是反抗失敗的反噬,當年地區人士曾用紅字黃布大字報「一員獨搞房署勾結黑箱作業妄顧民生」,包圍白田邨第12座抗議。 白田邨的興建主要是當年為了重建石硤尾、大坑東及李鄭屋這三個最舊的徙置區而興建的,於1969年落成的第4至6座由徙置事務處管理,稱為“白田新區”。 而其後落成的第7、8及14至17座,這6座大廈分別於1971年8月至1972年7月落成,這批大廈主要用來接收受石硤尾新區重建影響的居民,由屋宇建設委員會管理,稱為“白田政府新邨”。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白田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全面管理,白田新區改稱“白田下邨”,白田政府新邨則改稱“白田上邨”。 第1至3座及第9至13座則於1975年至1979年間落成,被納入白田上邨。 這些新建樓宇部分是用以接收附近石硤尾邨第10、11、37、39、40及41座重建工程影響的居民(尤其是2000年3月落成啓用的昌田、盛田、瑞田及2004年4月20日落成啓用的太田、麗田、運田)。
另外由新福港承建,以舊長型大廈設計的第42座美山樓、第43座美虹樓及第44座美彩樓,建於原來徙廈第7至10座位置,於1983年落成,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3至6座及第10至13座重建的住戶。 第7201號公告:〈道路交通 (交通管制) 規例 (第374章)–撤銷白田公共交通總站禁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19卷第38期,2015年9月18日。 白田邨第9座 房委會於2012年宣布分期重建深水埗白田邨較舊的部分,包括第1、2、3、9、10、11、12 白田邨第9座 和13 座,以及白田商場,並於2017年宣布第9、10、11和13 座的清拆和遷置安排。
白田邨第9座: 白田邨13座平面圖: 樓宇按揭是甚麼 ?
此站最終於2015年9月22日起停用,使用此站的巴士及小巴路線當日起分散到白雲街兩旁設站,其中2E線改以「白田邨澤田樓」站為臨時總站,104線遷往「白田邨昌田樓」站,而702A線的臨時總站則位於「白田邨第9座」站,為期約4年。 當局又決定耗資港幣1億820萬元在2016年,興建室內鋸齒形環狀公共運輸交匯處替代此站,選址於第7、8期重建(康、健、詠、心四座)基座。 第六期位於石硤尾邨東面,設兩幢樓高33層的公屋樓宇,提供1,056個租住公屋單位,有3,700人居住,於2019年12月6日起入伙。 2樓設醫院管理局臨時診所和食物及衞生局的地區康健中心。 而休憩設施位於3樓平台,設施包括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長者健身設施及棋桌。 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徙置專員一職,「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
第24座比第21至23座遲3年落成及只有半幢,亦不設大堂入口及沒有升降機服務,而24座信箱設於第23座大堂內,要從第23座進入或第24座側門才可到達第24座。 範圍包括窩仔街與石硤尾街交界處以南的土地涵蓋2個「住宅(甲類)」地帶和一個「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 房屋署早於2015年在上述升降機的下邨入口位置增加斜台以方便傷健人士使用瑞田樓升降機設施往來「上下邨」。 而男子經常到女方家中探望,而且並非第一次因感情問題發生爭執。 警方調查期間,發現有人可能在單位遺留煙頭,至於一個煙頭為何會釀成慘劇,是重點調查方向。
白田邨第9座: 九龍區專線小巴9M線
白田邨得名於現址為白田街一帶的白田村(白田上村、中約、下村),白田邨的前身是於1947年關閉的是石硤尾墳場(新九龍6號墳場)。 1953年石硤尾大火後,倖存的石硤尾村居民在石硤尾徙置區以北一帶重建家園、繼續生活。 1965年起,政府在該處開山拓展土地,石硤尾村寮屋終究在1969年被悉數拆卸,以騰空地方興建白田邨。
- 2018年6月,當區區議員甄啟榮連同過百名居民,因反對封閉白田商場(白田商場設有升降機,提供便捷途徑來往第9-11座、潤田樓一帶及白田街)而發起包圍白田邨房署辦事處行動。
- 盲人輔助的凸字卻會跟隨中式樓層寫出數字層,如1樓是1/F。
- 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4、25及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二型徙置大廈。
- 「石硤尾邨重建計劃第三、六及七期」簡介(附件一)(文件編號:67/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該樓宇名為美葵樓,共提供240個公屋單位,已於2019年3月4日開始入伙,並首次出現12間可間三睡房,備有兩浴室的構件式非標準設計出租公屋單位,首創出租公屋單位有條件設主人套房的先河。
- 13樓(12/F)設有特式大單位,單位大小是兩個標準單位合併而成的。
- 2015年7月22日,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稱早前在石硤尾邨中2012年重建完成的第二期及第五期中,抽取6個樣本化驗,其中第二期美亮樓3個單位的4個水辦含鉛量超標,最嚴重的水辦更錄得每公升含87微克鉛,超出世衞標準7.7倍。
當中重建後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因應白田邨重建,白田巴士總站於2015年9月22日起永久封閉,九巴2D線往澤安邨及2E線往白田方向增設東行站,過海隧巴104線往堅尼地城方向增設西行站,新巴702A線在白田邨的總站亦遷往西行站。 2022年1月23日,白田(白雲街)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104及702A線之白田總站皆遷往該站,西行站變為該兩線往白田方向的中途站;而2E線總站遷往白田(北),往白田方向不再停靠東行站,反之往九龍城碼頭增停西行站。
白田邨第9座: 設計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第3期重建計劃,原擬興建兩座分別8和12層公屋大樓及平台,但最終修訂至1幢12層高的出租公屋大廈,位於平台之上,平台設社區服務中心、商舖、平台花園等。 白田邨第9座 該樓宇名為美葵樓,共提供240個公屋單位,已於2019年3月4日開始入伙,並首次出現12間可間三睡房,備有兩浴室的構件式非標準設計出租公屋單位,首創出租公屋單位有條件設主人套房的先河。 )是香港首個由政府興建的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的石硤尾,在1954年最早期建成入伙的徙置大廈,於1973年開始首次改建及重建工程,其後採用的舊長型大廈及新落成之非標準型樓宇分別於1977年至1984年間、2007年至2019年入伙。 徙置大廈(第41座美荷樓除外)於2007年6月20日拆卸後,第二及五期重建工地已在2009年4月19日展開地基工程,於2012年5月入伙,並接收部份2012年蘇屋邨重建二期及2013年至2014年白田邨舊邨受重建影響的租戶。
甄啟榮指出,重建計劃第9、10、11及13座共四座,約有1800戶正等待重建搬遷住戶。 房屋署較早前所公布第9、10、11座安置到下邨第7及8期新樓,第13座就分開安置到上邨第11期新樓。 白田邨第9座 甄得悉有不少重建戶反對房屋署將以上四座樓分開安置,要求一起安置到白田其中一期的新建公屋單位。 他認為重建計劃訂立至今已歷經不少政策改變,促請房署對白田邨重建計劃從善如流,順應政策最新改變,為重建居民提供更加適切安排。
白田邨第9座: 香港大廈搜尋
2012年4月,房屋委員會宣佈於2013年起將會分三期清拆及重新興建白田邨(第七型徙置大廈部份,為香港首個七型徙置大廈重建項目),重新興建後可以提供5,650個單位。 於2016年將會拆卸白田商場(由於居民反對而延至2019年拆卸),至2021年拆卸餘下的9、10、11及13座,合共有3,500個單位。 屆時,居民可以選擇搬遷到新落成的石硤尾邨二期及五期單位,或牛頭角下邨一期單位。
此外,此期設有商舖及小型街市,此期對面的石硤尾商場街市部份檔戶爭取重置街市,惟由於此期的街市太小,只有11檔,未能完全安置所有檔戶。 白田邨第9座 較新部分:潤田樓、翠田樓、裕田樓、澤田樓和富田樓共五幢住宅大廈約1170個單位,1993至1997年間落成;以及盛田樓、昌田樓、太田樓、麗田樓、運田樓、瑞田樓和安田樓共七幢住宅大廈約4070個單位,1999至2004年間落成。 據了解,由於未來人口增長存在不穩定性,教育局一直對釋放各區空置校舍空間持謹慎態度。 而白田邨第13座現址及毗連的前白田天主教小學空置校舍,原預留作興建小學用途,局方一直與相關部門商討,以訂定合適的工程範圍。 經詳細考慮該擬用地有關使用及發展限制、工程技術可行性、深水埗區預計學齡人口等因素後,當局已決定擱置有關建校計畫。
白田邨第9座: 總站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事後亦發現其火單位的氣窗玻璃一早被拆走,導致大量濃煙湧出走廊,同時令死者要爬出外牆避開濃煙。 1973年房委會成立後,新區改稱白田下邨,白田政府新邨改稱白田上邨。 第1至3座及第9至13座則於1975年至1979年間落成,並納入白田上邨;1984年合併為白田邨。 白田邨第9座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