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便秘怎麼辦7大分析2025!(持續更新)

另外,可以記錄相關徵狀的情況,例如徵狀維持多久、排便習慣、體重改變等等,甚至是與大腸癌無關的徵狀也可以記錄,譬如壓力來源、憂慮情緒、生活上的變化,以及列出正在服用的藥物或補充劑等。 資料越詳細,醫生越容易透過你的身體狀況了解你的病因。 由於大部分蔬菜及水果都含大量鉀質,所以慢性腎衰竭患者或因為腎臟功能減弱,難以排走多餘鉀質,增加肌肉無力和心律不正的風險,嚴重的話可導致死亡,所以要小心食用。 而西蘭花、芥蘭、牛油果的維他命K含量較高,服用華法林(warfarin)薄血丸的人士需要注意攝取量,以免減低藥物效用,以上兩類患者都宜按醫生及註冊營養師的建議份量進食。 便秘是都市人的常見問題,多數因生活習慣改變或飲食失調做成。 你可能會問「除了看醫生外,要即時解決便秘怎麼辦?」我們會由便秘成因入手,再拆解幾種便秘解決的方法,包括如何選擇通便食物及相關保健品推薦,最後教你通便簡易運動,助你快速通便。

  • 該類人容易持續多天沒有便意,糞便往往呈現較硬的顆粒狀。
  • 所以調整飲食、不抽菸、不酗酒、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是較好的保健之道。
  • 對於長時間卧床者應指導其進行腹部按摩,可主動或被動操作。
  • ,且容易缺乏蔬菜水果,偏向高脂低纖維的飲食習慣,這些都可能增加大腸直腸癌的機會。
  • 治療期間病患通常食慾降低,尤其是水份及纖維攝取量不足而導致便秘。
  • 飲食比例不均衡的風險是內臟脂肪、體內膽固醇和息肉增生率會提高。

大腸癌、直腸癌(因囊腫導致腸道阻塞),大腸息肉(因息肉導致腸道阻塞),腸阻塞,開腹手術後(腸沾黏),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等(腸外受壓迫導致阻塞)等。 巨結腸症(先天腸道無法順利運作,導致腸內糞便、氣體堆積,最後腸道因此擴大,形成結腸巨大化),及先天結腸過長等。 便秘症狀無法緩解:便秘無法緩解,且症狀反覆發作,持續 3 週以上的話,應掛診就醫以檢查出便秘無法得以緩解的原因。 伴隨高燒:便秘若伴隨超過攝氏 38 度的高燒,且遲遲無法退燒的情況下,應由醫師查明發燒的原因。 腹痛:如果便秘伴隨輕微的腹痛,且解便後就不痛了,通常沒什麼問題。 但如果肚子真的異常地痛,那千萬不要忍,還是讓醫師幫你看過比較安心。

癌症便秘怎麼辦: 便秘是怎麼產生的?首先要搞懂腸胃道生理學

即使是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而來檢查,也可能忽略除了大腸癌、直腸癌以外的腸胃道疾病。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成人每週要有150分鐘中度活動量的運動(如:中速騎腳踏車、跳舞、快走、慢跑),或是每週75分鐘強度活動量的運動(如:游泳、快跑、登山)。 盡可能地增加運動次數和強度有助於減少大腸癌及瘜肉的發生風險。 早期尚未擴散的大腸癌若妥善治療,5年相對存活率高達90%,若癌症已經擴散到結腸外或直腸,存活率便會下降,因此「早期檢查,早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癌症便秘怎麼辦

這樣的想法流傳甚廣,但在邏輯上有兩個重要的漏洞,而且也被現實的研究否定了。 通常講到便秘,大家的理解就是排便不順,或是久久上一次;但至於什麼叫「久久」或是「不順」每個人可能就會各自表述了。 根據調查顯示,有不少健康人是兩天上一次廁所,因此並不見得每天排便才算正常。 在醫學上,基本上要一週排便少於三次,且伴隨一定比例的硬便、裡急後重、或需要用力才能解出來,並且持續三到六個月以上,才能說是便秘。 正再看這篇文章的您,可能也曾經有類似的經驗或疑惑。 這個原因主要來自於腸胃平滑肌退化,導致腸道蠕動變緩慢無力等身體機能老化的影響。

癌症便秘怎麼辦: 補充益生菌

進食時可以加入原味低脂乳酪、雜莓及適量蜜糖,會較容易入口。 建議每日進食不多於半個牛油果,以免攝取過多熱量;而為了防止牛油果氧化變黑,可以將連核的那一半用保鮮紙包著放入雪櫃,1-2天再進食都沒問題。 在部分益生菌、酵素、胃藥中也有可能添加,也是相對溫和的成分。 有些癌症,比如腸癌的發生本來就跟惡劣的腸道菌群環境息息相關,失衡的細菌就意味著有許多壞細菌和許多毒素釋放,進一步損害了腸道平滑肌的收縮能力。 待停止腹瀉後,可少量、由簡而繁地開始吃白吐司、稀飯等容易吸收的食材。 吃完一小碗稀飯或白吐司後,若過幾小時沒有產生不適且仍會餓,則可再食用一些。

只是很可惜,上面的說法在現代醫學裡都是找不到根據的。 糞便在腸子的運動,總是「後便推前便」(嚴格說是腸道自發性的蠕動),而且腸子沒有勞基法規範,即使在我們休息睡覺時,腸胃道也不斷的把我們攝取的食物變成糞便。 也就是說,每個人在正常生理狀態或多或少都是「一肚子大便」,如果幾天沒排放,頂多就是堆著幾天分的大便,也是腸子可以容納的範圍,並不會有所謂陳年宿便堆積人體的情形。 平常的時候就要養成運動的習慣,有助於刺激腸胃道蠕動,促進排便的順暢。

癌症便秘怎麼辦: 大腸癌前兆有哪些?

當大便來到直腸時會刺激黏膜,引起排便反射,不過,有時因為環境不熟悉,不方便在第一時間上廁所,所以想說先忍一下,就這樣忍著忍著,忍久了黏膜麻痺了,排便反射力也跟著下降了,直腸性便祕就是這樣來的。 身為外科醫生的我在幫病人動腸道手術的時候最有切身的感受,當腸子有腸阻塞或是有感染的情況時,都是呈現水腫的狀態,而且蠕動相當遲緩。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學生和上班族,兩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每日久坐。 不要以為久坐沒有太大問題,不同研究顯示,久坐不動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火龍果(英文:Dragon 癌症便秘怎麼辦 fruit or Pitaya)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及植物素,能夠預防便秘,維持腸道健康,更具備有抗氧化的功效。 不過,火龍果並不是適合所有人食用,所以這篇文章邀請了營養師為你解構火龍果好處、副作用、適合人士及正確進食方法等。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醫療設備的發達,早期的疑問或擔心都已有更好的方式可提供解答。 無痛腸胃鏡檢查在國外已行之多年,而聯安於民國89年領先國內健診業界率先引進,至今每年有上萬位受檢者接受無痛腸胃鏡檢查服務,有多位肝膽腸胃專科執行檢查,並以無痛舒眠方式讓受檢者輕鬆受檢。 在檢查前給予受檢者一些短效安眠麻醉藥物,幫助受檢者在深度睡眠中完成無痛腸胃鏡檢查,全程僅約15~20分鐘,以聯安所做的統計,接受檢查的受檢者對於服務滿意度超過九成,且幾乎沒有暈吐等不適現象發生。 大腸鏡檢查是目前最直接的大腸癌篩檢方式,但許多民眾對於大腸鏡檢查認識不足,多因怕痛、無安全感及擔心有危險性,而心生恐懼。

癌症便秘怎麼辦: 方法6: 養成規律排便時間

然而造口可能對患者造成不可逆轉的心理及生理創傷,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醫生通常都會盡量避免。 癌症治療:化學治療中常使用的止吐劑也會導致便秘,可適時給予軟便劑預防之。 癌症便秘怎麼辦 治療期間病患通常食慾降低,尤其是水份及纖維攝取量不足而導致便秘。 有研究報告指出,每天纖維質攝取≦6公克者發生便秘之機率是攝取量≧6公克者的11.15倍;每天水份攝取量≦1500cc者發生便秘之機率是攝取量≧1500cc者的4.05倍。 臨床上可以利用點滴輸液幫助病患補充水份,足夠的水份可使糞便柔軟有彈性,減低糞便的硬度以利排出;另外應多鼓勵病患攝取蔬菜水果,足夠的纖維素可使糞便成條狀,減少腸內壓,增加大腸蠕動,預防便秘。 而腸道健康應從年輕時即開始留意,完整的腸道篩檢應包括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以及無痛大腸鏡檢查。

癌症便秘怎麼辦

纖維食品中含有不會被消化的植物纖維者,如麥麩是最常被推薦,因為它除了可以解除便秘的問題外,還有許多其他之好處,如降低膽固醇,減少大腸息肉及癌症發生之風險,預防痔瘡之產生。 治療處理上,必須儘量鼓勵病人走動,維持直立姿勢以及適當的運動,藉以刺激腸蠕動。 若病人因癌病疼痛而須使用嗎啡類止痛藥時,可併用大便軟化劑,以減少便秘的發生。 至於在食物中增加纖維質的攝取,據一些研究報告指出,並無法有效防止或治療晚期癌症病人的便秘。 事實上,鼓勵病人多攝取水分,對便秘的改善應會比多攝取纖維來得有效。

癌症便秘怎麼辦: 便秘的10大原因

該類人容易持續多天沒有便意,糞便往往呈現較硬的顆粒狀。 外顯特徵是放屁特別臭、容易沒力氣或感到疲憊;膚質粗糙、常常冒痘且容易顯老。 由於大腸癌初期 ~ 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有上述症狀時,都已經是中期 ~ 末期了,因此若有上述症狀出現,務必要提高警覺,持續自我觀察,或盡早到醫院檢查。

癌症便秘怎麼辦

症狀:局部型通常沒有顯著症狀,血液檢查也沒有明顯徵兆,臨床上需結合詳細的病史詢問及影像學檢查才能確切診斷;多發型可能會出現盜汗、發燒、體重減輕、噁心嘔吐等症狀。 型態:不需要用力、糞便的形狀像香蕉、粗細跟軟硬都適中才是正常。 需要用力,或是糞便一粒粒、糞便太硬,都算是有點便秘的狀況;而不需要用力、糞便不成形或是水狀、太軟,都算是拉肚子的狀況。 魚油中富含多元不飽和omega-3脂肪酸,具有良好的抗發炎功能。

癌症便秘怎麼辦: 便秘藥3:吸水型便秘藥

接下來,我們要為大家說明便秘的緩解方式,以及發生哪些症狀時應該就醫檢查。 另外,大家上完廁所,有沒有好好觀察過自己的便便呢? 糞便軟硬程度與排便的順暢度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們能透過糞便的外觀來初步判斷自己的腸胃狀況,是不是有便秘或腹瀉的可能,醫學上我們稱之為布里斯托糞便分類法( Bristol stool form scale )。 要了解便秘的原因,首先要了解糞便在體內是如何被產生的。

癌症便秘怎麼辦

1、容積性瀉藥也稱為瀉鹽,因其不被腸壁吸收而又溶於水,故能在腸中吸收大量水分,使大便的容量增加,起到導瀉作用。 但由於它不能使結腸張力增加,所以不宜用於那些腸道運動遲緩的病人。 面對癌症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化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但是化療不分敵我,有很大的副作用。 比如說化療後便秘,一直是許多腫瘤病人深有體會的痛楚。 藝人賀一航在6月3日因大腸癌病逝,這個連續11年蟬聯國人罹患癌症比率的榜首癌症,其實只要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都可以達到8、9成以上。

癌症便秘怎麼辦: 便秘藥1:膨脹型便秘藥(及保健食品)

頻率:正常一 天 3 次至三天 1 次,而且每次 3~5 分鐘都是沒問題的,但若每週排便次數少於 3 次,就是有便秘的問題了,並且可以再搭配便便的型態來評估。 其實爆谷每100克含有10.1克膳食纖維,屬於高纖食品(「高纖」定義為每100克固體食物含不少於6克膳食纖維)。 不過,電影院的一杯中型焦糖爆谷(64安士容量)熱量高達1380 kcal,相等於7碗白飯的熱量。 一個中型蘋果(約一個拳頭大小)含4克膳食纖維,其中3克屬於水溶性纖維,有助排便。

  • 不過,病人在接受檢查時,醫護人員會從病人肛門注入空氣,使結腸內空腔膨脹,病人或會因此感到少許不適。
  • 無論何種身分,他們總是異口同聲:「我有長期的便秘,人家都說這樣容易有大腸癌,所以想要檢查一下」。
  • 過往大多強調哪些症狀(缺鐵性貧血、血便、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與大腸癌有關,但是一旦出現這種症狀,基本上都已非早期大腸癌。
  • 文献指出,對癌症病患而言,便秘症狀的發生,僅次於疼痛以及呼吸困難;倘若處理不好,易產生合併症,造成身體及心理層面之困擾,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治療的 …
  • 前面提到,有時看診時醫師會提到大便很多,其實往往只是給一個方便解釋的說法而已。
  • 由於我們前面提到便秘的定義常常「自己講了算」,所以研究要是設計不良,或許會納入一些排便習慣改變的患者,這樣就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作為癌症癥狀的便秘如果是癌症癥狀,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詳細記錄患者的排便規律,如排便日期,時間,時長,排便量,排便形態。 把這些記錄與主治醫生交流,方便醫生準確掌握病情,開展治療。 對每一個癌症病人我都一直強烈主張要調理好腸道菌群。 因為和諧的腸道菌群不但讓病人有對抗疾病的強大免疫力,而且對於化療,靶向和免疫治療都非常有幫助。 腹痛的成因眾多,左、右、上、下腹部疼痛的致病原因皆可能不同,不過各部位仍有指標性疼痛原因可供民眾參考。

癌症便秘怎麼辦: 什麼時間排便最好,便秘怎麼辦

藥物的副作用:嗎啡是癌症病患最好的止痛救星,却也是最常導致便秘的元兇。 癌症便秘怎麼辦 其實只要軟便劑的劑量足夠,幾乎都可以預防嗎啡所造成的便秘;但是仍然有少部分病患需要用Lactulose 癌症便秘怎麼辦 或灌腸來處理便秘。 除了嗎啡之外,常見含鋁或鈣的制酸劑、抗組織胺、利尿劑、鎮靜劑、三環興奮劑(尤其是針對神經疼痛患者),也常引發或加重便秘,臨床上不得不謹慎使用。

癌症便秘怎麼辦: 有效改善便秘的方法

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脊髓創傷、帕金森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會影響腸道的活動,並影響糞便的排出。 其中恥骨直腸肌的收縮,會讓直腸呈 80 至 100 癌症便秘怎麼辦 度的褶曲,糞便因此不會直接流進肛門中。 但如果不小心吃壞肚子,感染了某些病原體(如霍亂),就可能導致阻斷腸道吸收電解質的能力,讓水份容易留在腸道中,產生腹瀉的症狀。

癌症便秘怎麼辦: 便秘超級嚴重怎麼辦?

至於,小學生也有3成有便祕的問題,其中又以女生的比例較高(4成)。 對於高齡又有慢性便秘的人而言,我會建議有限度的服用瀉藥;假如是腹肌沒力、無法自力排便的人,每天適度使用瀉藥控制排便,會比較輕鬆。 醫界確實認為「發現便秘,就可能有大腸癌的疑慮」,但這是因為大腸癌初期會出現便秘症狀,並非「便秘惡化,變成大腸癌」的意思。

普通的肚子痛可能多是急性腸胃炎造成,根據衛福部苗栗醫院衛教資料,這類「吃壞肚子」造成的輕微病症可1、2天自然恢復。 而若是較嚴重,糞便出現血絲、黏液、高燒不退,則可能症狀持續一周,甚至併發腸胃出血、腸穿孔、腹膜炎等病症。 此外,相信也有不少民眾會因壓力、緊張等因素導致腸胃功能不佳,進一步產生腹痛、腹瀉的症狀。

這些宣導固然重要,但是更有效率的方式是防範未然,也就是在還沒產生癌變的息肉,或是早期大腸癌階段就發現。 便秘者由於有害毒素長期刺激腸粘膜,嚴重者容易導致大腸癌或直腸癌,甚至誘發乳腺癌。 美國加州大學調查 1400 多名接受乳癌預防篩檢婦女,發現每周排便兩次以下的人,25% 乳房有異常細胞。 李婉萍營養師叮嚀,該族群則至少每天飲用3000 c.c.的水,可於早上喝10c.c.的健康油類,如橄欖油、酪梨油,或者生菜沙拉拌油幫助腸道蠕動。 另外,可攝取「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口感較硬,可幫助增加糞便體積、且富有飽足感,如西洋芹、青花菜、牛蒡、竹筍、豆類、堅果、芭樂、百香果等。 如果屬於容易緊張、生活工作壓力大且步調快的上班族,容易錯過上廁所的時間、食量較大或經常需要應酬。

假如近年內已做過大腸鏡,基於腺瘤生長至癌症需耗時五年或更久,癌症引起症狀的機會相對較小,大可不必一直反覆接受大腸鏡,因為半年內要長出大腸癌,幾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做了,對症狀也不會有幫助,反而會因為擔心或緊張,讓症狀加劇(因為焦慮是功能性腸胃疾病症狀加劇的重要成因),應該針對功能性腸胃疾病去接受藥物控制或調整作息。 癌症便秘怎麼辦 排便後擦屁股發現衛生紙帶血,常會讓人疑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而馬桶裡出現大量的鮮血更是讓人怵目驚心。 現在智慧型手機普及,門診甚至有人會拍「現場」的照片來給我看。 不過臨床醫師對於鮮血的存在,究竟會比較謹慎,因為前述腹瀉或便秘比較主觀,且因素眾多,而出血的原因就相對少多了。 長在大腸的腫瘤約有兩種,一種發生在直腸、靠近肛門,一種在結腸,較為深入。

包括現行國健署對於 50 歲以上民眾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還有後續的高品質大腸鏡。 美國經驗已經證實,有效的篩檢可以逆轉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目前 50 歲以上台灣民眾糞便檢查的受檢率約六成多,而對於較年輕的民眾,也可以參考家族史或其他危險因子安排檢查。 如果我們繼續努力,或許再五到十年,就會把大腸癌從「癌王」的寶座拉下來。 由於大便長時間囤積腸道內,造成毒素無法順利排出,將導致皮膚暗沈、斑點、青春痘、皮疹等等的問題與困擾。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