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8大著數2025!(小編推薦)

但在新制下,住戶只要觸及以下三項其中一項,便會被叮走:包括1.入息超出限額5倍,2.資產超上限100倍,3.住戶成員在港擁有私人住宅物業。 根據一項全球性調查,香港已連續第9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 面對天價物業,不少人都希望在住屋方面得到政府幫助,近年很多年輕人剛成年即申請公屋。

  • 我們也遇過一些案例,申請人想連同長者近親一同申請家有長者計劃,但要注意的是,所有白表申請人在申請日期截止前24個月,都不能持有任何物業權益,包括簽訂臨時買賣合約。
  • 我考慮過後,為免因一時急早幾個月入紙而可能排幾年後臨審查先比房屋抽後腳取消資格,我最後都係辭職半年后先入紙。
  • 其實房委會都早有列明一般申請及非長者一人的基本申請資格準則,公屋申請人每月總入息和總資產淨值不得超過房委會規定的有關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限額亦會按年修訂。
  • 成功遞交網上申請的綠表申請者,申請者及名列申請表上所有家庭成員仍須於申請表上簽署作實綠表身分。
  • 此外,綜援戶(包括有殘疾成員的綜援戶)亦可獲豁免於「富戶政策」。
  • 至於1920萬以上物業,如行資產最多亦可借4成,行入息最多借5成,只比行資產多一成。
  • 截至2018年12月底,一般公屋申請(家庭及長者1人申請)高達約150,200宗,而以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1人申請亦達約117,400宗。

公屋申請的可選區域分為4區,包括市區(包括港島及九龍)、擴展市區(包括東涌、沙田、馬鞍山、將軍澳、荃灣、葵涌及青衣)、新界(包括屯門、元朗、天水圍、上水、粉嶺及大埔)及離島(不包括東涌)。 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只可選3個非市區的地區;而合資格的長者申請及「天倫樂」申請,可選的區域則不受限制。 此外,2013年9月30日或之前登記的申請者,現時亦可選擇將所選地區改為市區。 不過,不少人則質疑其家庭入息超出公屋入息限額,並指「家庭月入五萬住公屋?」、「富戶」、「建議舉報」等。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 申請居屋要繳付什麼費用?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小組委員會)每年檢視有關限額,以切合當前的社會經濟狀況。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申請人可透過表格更改已登記公屋申請的資料,包括增加家庭成員,如屬懷孕滿16周,需遞交註冊醫生簽發列明預產日期的證明文件副本。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 如屬重新申請公屋,如申請內任何成員已懷孕滿16周或以上,該名未出生嬰兒可作1名家庭成員計算,並需遞交註冊醫生簽發的預產期證明書副本,顯示在簽發日期或之前已懷孕滿16周或以上;嬰兒出生後,申請者須盡早通知房屋署更新資料。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

截至2020年6月底,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重回5.5年的高位,超出房委會平均輪候時間為約3年的目標,所以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花更長時間輪候。 一般而言,申請公屋主要分兩條隊:一般申請及非長者一人申請,前者包括一般家庭、「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共享頤年」優先配屋計劃和 「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而後者則顧名思義地指年屆58歲以下的單身人士。 房委會指無法估計新限額會令多少額外住戶申請公屋,但單就入息計算,按去年第四季統計處數據,大約有16.16萬個私樓非業主戶符合新入息資格,佔該類住戶總數31.1%。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 申請居屋要注意什麼?

當時房委會考慮到公屋應用以照顧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的公屋住戶,理論上不再需要房委會以公帑照顧其住屋需要。 因此,房委會決定,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的公屋住戶,不論其家庭入息或資產淨值水平為何,均須遷離其公屋單位。 答 5.若住戶超出「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及/或資產限額,房屋署會以書面通知有關住戶及向他們發出遷出通知書。 若住戶不同意有關結果或存有疑問,他們可以到屋邨辦事處作出澄清或要求重新評估。 其他收入是指任何非受僱/非自僱收入,例如退休金、從存款及各項投資所得的利息/紅利/股息,以及綜援金額等。

有公屋關注團體表示,房委會在量度租戶入息的周期應作彈性處理。 A:根據房委會的資料顯示,現時有超過20萬戶每兩年需申報入息及資產,房委會定於每年4月及10月進行,當中只有約1,000戶需於今年10月的申報周期進行申報。 若公屋居民收到房署的遷出通知書便須遷出,設1年寬限期,亦設有上訴機制。 根據公屋資源情況,房委會會不定期推出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讓合資格的申請人獲得提早入住公屋單位的機會(即特快申請)並自行揀選單位,而沒有地區限制。 如有意入住以上單位者,可獲租金寬減期,但住戶於3年內不可調遷,期間亦沒有綠表資格,只能以白表申請居屋,亦須交還公屋單位。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 網民教路:「只會收一次警告信!好小事!」

有人則反駁指,「我個人月入5皮都仲住緊」、「冇問題,畀倍半租咋嘛。如果係四人家庭仲好,正常租,入息限額係嚴在申請嗰陣,入住之後鬆到爆」、「公屋三人家庭要月入11萬先畀房署踢得走」等。 有港媽在網上發文指,一家三口居於公屋,自己與丈夫的每月總收入約為5萬元,並大呻開支大。 不過,有網民則質疑其家庭入息超出公屋入息限額,更有人提議舉報。 住戶如遇有特殊情況,例如社會或醫療因素,而難以繼續在現居單位居住,而邨內調遷又不能解決問題,可申請特別調遷往邨外另一個單位;住戶若因經濟困難而難以負擔現時租金,可申請遷往租金較便宜的其他屋邨單位。 公屋住戶遇上家庭狀況轉變或發生特殊情況,而難以在現居單位繼續居住,可經下列調遷計劃申請搬到另一單位居住。

在申請置業或轉按按揭時,除了要有足夠的首期外,還需要通過按揭壓力測試。 根據香港金管局指引,沒有擁有或擔保其他按揭物業的申請人,基本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為50%,按揭封頂位或定息加3%利息後,供款不可逾月入60%。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 根據既定機制,公屋入息限額以住戶開支為計算基礎,當中包括住屋開支和非住屋開支,加上備用金。 住屋開支用以衡量租住與公屋單位相若的私人樓宇的開支,視乎私人樓宇不劃一每平方米租金和參考單位面積(即過去三年編配予公屋申請者單位的平均面積)而定。 公屋申請者由提交申請至簽訂租約當日均須符合入息及資產資格。 A:以往是「雙軌制」,住戶切合兩項條件才需遷出公屋單位,包括住戶入息超出限額3倍、及資產超出上限84倍。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 入息計埋房屋津貼嗎

有網民於社交平台發文指,與丈夫同任職公務員,現時一家4口住在公屋,惟兩年後便過10年免審查期限,由於兩夫婦月薪共逾10萬元,擔心屆時或因超出入息限額需遷出,故向網民詢問意見應如何應付房署,引起熱議。 華興資本(1911)表示,公司暫時無法與主席、 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和控股股東包凡取得聯繫,董事會並不知悉任何資料顯示包凡失去聯絡一事與或可能與集團的業務和╱或運作有關,而集團目前業務及運作維持正常。 中美氣球風波之際,有網民今日(2月16日)發布圖片,顯示各地飛往石家莊的多個航班正在備降或已備降到其他地方。 根據內地「飛常準」航班異常數據服務定制的石家莊正定機場特定信息,中午12時左右,多架目的地為…

  • 第一次超就界半年時間你,半年後仲係超,連資格都要取消,你索性捱佳半年停工,見完主任先再返工仲穩陣。
  • 新機制下,以2人家庭入息限額加幅最高,建議增至18,690元,較上年度加6.2%;3人家庭入息限額則增至23,010元。
  •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 此計劃現時每年提供 1,000 個公屋配額及 500 個綠表配額(有效期 12 個月),當中有分「一般配額」及「特別配額」,前者供所有符合資格的初級公務員申請,後者則只限現居於部門宿舍 / 將退休的紀律部隊人員申請。

成功遞交網上申請的綠表申請者,申請者及名列申請表上所有家庭成員仍須於申請表上簽署作實綠表身分。 屋邨辦事處/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處/出租屋邨辦事處職員會在收到電子申請表後與申請者聯絡。 它的準確性視乎你是否已輸入正確的收入、扣除、婚姻狀況及受養人數目。 公屋申請|香港樓市高,經常有網民指:「得公屋得天下!」不過,現時公屋輪候時間平均為5.9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3.8年,而公屋申請者由提交申請至上樓當日均須符合入息及資產資格。 房委會在訂定有關限額時參考了近期房委會發售的一個實用面積40平方米的資助出售單位價格註4,再採用 年度四人家庭的公屋入息限額(即26,690 元)計算,資產限額達到公屋入息限額80倍的住戶,已有能力購買房委會近期推出的資助出售單位。 參考「綠置居」項目景泰苑的平均售價註5,並採用上述方法計算,得出的資產限額為公屋入息限額的約91倍。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 富戶政策入息資產限額( 2021 年 4 月 1 日生效 )

不同於一般私樓,由於購買居屋有政府作為擔保,故按揭申請亦較容易,綠表申請人更可獲最高95%的按揭成數;白表申請人最高則獲90%的按揭成數,而且不用購買按揭保險,但還款年期最長僅25年,同時只有P按選擇,年利率最高為P減0.5厘。 若申請表內有核心家庭成員,即夫妻、父母、祖父母,是年滿60歲的長者,就符合「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可提升揀樓次序。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 不過要留意,孫兒若把祖父母加入此計劃,大前提是該孫兒的父母均已離世。 若申請人為固定月薪,計算方法則為2022年2月28日扣稅前的底薪,加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2月28的佣金或津貼,扣減強積金供款,再加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的年終花紅、雙糧總和再除12個月。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點算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