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營玄天上帝廟不可不看詳解

民國69年(1980)起每姓選管理委員會代表,,土地80餘甲,名稱改「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管理委員會」至今。 兩岸宮廟簇擁武當山玄天上帝祖庭紫霄宮600年歷史的玄帝神尊來台巡禮,臺灣臺南下營上帝廟、府城中和境北極殿(大上帝廟)、永康大灣凌霄寶殿武龍宮、麻豆普濟寺北極殿籌備盛大活動迎賓候駕。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的管理組織為「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管理委員會」,是下營地區最大的民間團體之一,地方上許多重要決策都和它有關。 由六姓(姜林、陳、曾、沈、洪及什姓)代表推選委員,而委員也受六姓代表所監督,是個由上而下且由下而上的雙向管理機構,使得下營形成一個獨特以「上帝公」為首的六姓共治非血緣社會型態。 目前發現最早的現存文件資料為清道光22年(1842年)的《番仔橋埤水鬮份書》,當時名稱為「武承恩」公號。 日明治35年(1902年)改「六姓共同事務所」名下土地達160餘甲。

衛生福利部「111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頒獎典禮,5日於台北市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台中市政府水利局從全國361個機關脫穎而出… 跨年倒數4週,高雄市政府今日正式宣布,2023高雄跨年《亞灣未來市演唱會》重回夢時代,並帶來重磅消息:打造台灣跨年史上第一座「… 下營北極殿由當地的六大姓共同管理,分別是姜林、陳、曾、沈、洪及什姓,多年來已有一套「六姓共治」的經營模式,由於過於複雜,在此先不做敘述,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黃依言所著之《下營庄六姓共治場域研究》。 參加「新營真武殿上帝廟壬寅年重修慶成祈安遶境」第二天與第三天遶境,歡迎大家共襄盛舉,有大家的付出讓此次「新營真武殿上帝廟壬寅年重修慶成祈安遶境」更臻完美。 於宋朝因避諱真宗玄休、玄侃之名, 改名為真武大帝、帝爺公。 明太祖朱 元璋再恢復改名為玄天上帝,並取廟 名為「北極殿」。

  • 西連里西寮遺址是一個西拉雅族遺址,亦為全臺灣最大的平埔族遺址,面積長約3公里、寬2公里,年代約為西元800年,包含蔦松文化與大湖文化。
  • 很不幸的,文貴醫院於2010年6月30日遭到拆除。
  • 原為五個池塘,地主慶福宮在配合政策之下,規劃為公園綠地,2002年完工。
  • 由於該廟位於鷲嶺上,日治時期鋪設路面時剷除前方部分高度以做為道路,故進廟須拾階而上。
  • 武當山玄天上帝祖庭紫霄宮明代600年歷史的玄帝神尊即將跨海來台進行玄天上帝兩岸宗教民俗交流,撫慰台灣崇奉子民。

據說是日治時期有許多當地的農民害怕無法繳納土地稅,所以將土地產權登記在「武承恩」的名下,這位「武承恩」就是下營北極殿的玄天上帝,也因此形成下營北極殿的廟產富甲一方的情形,當地亦有「第一富翁上帝公」的俗諺流傳。 10月26日全臺遶境神尊將駐駕臺南中和境北極殿,屆時下營上帝廟將出六頂神轎於府城遶境,再續百年情誼,目前在府城掀起話題。 11 月1日農曆九月九日祈福神尊將抵達全臺最後一站,也是這次兩岸玄天交流重要的「玄天上帝得道飛昇醮典法會」。 主辦方下營北極殿,將先行遶境,有下營北極殿 六頂神轎、大陸四頂神轎,還有松山北極殿、太平北極殿、高雄過田仔、花壇三玄宮、玉井北極殿、麻豆北極殿等,最重要的臺南北極殿也首次來下營遶境祈福。 許昭安說,當時,為了避免營兵長期佔住或逕據私有,公元1837年(清道光17年),桐山營的頭目,與廟方董事及里民街眾共同簽署一份公約,以杜絕爭端,並 在次年立碑為證,現存兩方古石碑,放存於廟內文物展示室。 公元1836年(清道光16年)間重修供奉「觀世音菩薩」、公元1854年(清咸豐4年)陳有裕 等人重修,更名為「北極殿」。

右武衛兒童合唱團:2004年創立,以合唱團所在地的古地名「右武衛」命名,招集台南市下營、新營、麻豆及週邊地區愛好唱歌的兒童所組成,由曾昆雲先生提供場地、廖智慧老師教學,家長義工協助共同經營,現有團員約四十名。 下營聖母升天堂:下營的天主教信仰代表,創立於1960年9月,位於文化街39號。 由德國方濟會士的苗克聖神父一邊傳教,一邊購地建堂。 早期擁有兩百多名教友,但因地方工作機會少,加上傳統信仰興盛,教友漸少,現由鹽水聖神聖德梅義神父兼管神職人員,屬天主教台南教區第四總鐸區(新營總鐸區)。 以尊敬聖母榮召升天、追念聖母升天的慈愛光輝,來命名。

牽亡歌:是臺灣民間常用的喪葬陣頭之一,牽亡歌陣多流行於濁水溪以南,雲林、嘉義、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等皆有分佈,其中以下營及善化為臺南牽亡歌陣大本營。 下營則集中於紅毛厝和十六甲,早期可達五、六十團,現則趨於沒落。 紅毛厝打面宋江陣:第一代掌旗黃三旗於光緒17年所創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紅毛厝宋江陣採宋江陣的最小編制,由24位隊員、和四位打鑼打鼓的隊員組合而成,取梁山伯36天罡星、72地煞各挑12位配對而成。 一般的宋江陣只在一百零八名成員都到齊時才會打面(畫臉),而紅毛厝打面宋江陣只要出陣就會畫上臉譜,以增加逼真性和莊嚴性,成為一大特色。

另有「右武衛」、「中營」、「營仔庄(溝)」、「海墘營」等地名,皆是軍民沿著倒風內海沿岸及茅港尾四週開始紮營落腳與此。 在荷蘭統治時期,此地瀕臨倒風內海,是平埔族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蕭壟社的遷居之地,為今茅港尾社內。 熱蘭遮城日誌中就記載著為於位於麻豆與哆囉嘓之間有條茅港尾(Omkamboy)溪,又稱Vatiouwva。 西連里西寮遺址是一個西拉雅族遺址,亦為全臺灣最大的平埔族遺址,面積長約3公里、寬2公里,年代約為西元800年,包含蔦松文化與大湖文化。 曾發現多具人類遺骸、陶環、陶壺、骨製工具、裝飾品、玻璃器、鐵器及貝飾等,數量方面遠超過前期文化,為一大聚落遺址,可能是文獻記載中的麻豆社。 考古學者曾在轄區內的右武衛遺址,發現陶罐口、青花瓷和大型巴圖,年代可能與烏山頭遺址相當,約在西元前800年至前500之間。

下營玄天上帝廟: 文化藝術

日本笠間市山口伸樹市長於今日首次拜會黃偉哲市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胡忠一署長、日本笠間台灣辦事處木下知香處長陪同出席,… 上帝廟神輿與六大姓神輿及區內各宮廟神輿參與所組成的遶境隊伍,區內各大街小巷都在遶境路線上,無形中變成全區都有神輿的蹤跡,並賜福給前來下營區觀賞的遊客平安快樂. 該廟董事長王大明表示,永康大灣凌霄寶殿武龍宮,俗稱「大灣天公廟」,位處古鯽魚潭地。 今日除下營六姓祭祀圈之外,信仰範圍涵蓋下營區茅港里、中營里、開化里、西連里、紅厝里、甲中里、大屯里、大埤里、賀建里和附近區域等地,及遍及國內、外各地。 日治:大正8年(1919年)八月,信眾鑒於廟勢低窪、裝飾剪黏亦損壞,又議重修再添高3尺6寸。

下營站:為學甲線上的大站,設有有候車站、行車室、側線兩條、道班、原料區辦公室,目前只留下道班和鐵軌。 附近曾分出一條專用線茅港尾線通往中營,後因線路運送的原料不足而廢除。 近年新建的省道快速公路台84線(北門玉井線)穿越下營區西南側,並在區境設置下營系統交流道與中山高速公路相連,同時在麻豆區與下營區交界處設置麻豆交流道,以方便快速前往東邊的官田、大內、玉井,或西邊的學甲、北門等地。

  • 到了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改革,茅港尾東西二堡合併改稱「下營庄」,劃歸臺南州曾文郡管轄,轄下有:下營、十六甲、麻豆寮、大屯寮、茅港尾等五大字。
  • 清治康熙33年(1694)設立「茅港尾堡」,不僅有鋪兵送公文,而塘汛、倉厫、渡口、橋樑、陂圳也於茅港尾或鄰近地區逐漸建設起來,諸羅知縣周鍾瑄也於康熙55年建茅港尾公館。
  • 由德國方濟會士的苗克聖神父一邊傳教,一邊購地建堂。
  • 承接前人的成績,近年來四健會指導員林麗琴、義務指導員們和會員們的努力下,辦理計畫屢獲肯定。

舊稱「王大使廟」或「大使公廟」,主祀「武安尊王」,是下營地區老廟之一。 原位於已消失的庄落-右武衛(明鄭時期屯田聚落之一)以王、戴為大姓;古聚落因地勢低漥,屢患水災,日治明治年間遭洪水侵襲,大正元年村落南遷到中營庄西北處茅仔頂落腳;1964重建,稱「公厝」。 1993年,再次重建成目前廟況,廟名取「武盡成仁、安使之亂」之意,命「武安宮」。 到了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改革,茅港尾東西二堡合併改稱「下營庄」,劃歸臺南州曾文郡管轄,轄下有:下營、十六甲、麻豆寮、大屯寮、茅港尾等五大字。 根據《臺灣縣志》(1720年)的記載,標為「偽時建」的道教廟宇有26所,其中有7所供奉玄天上帝,佔四分之一以上。 這七座廟宇分別是東安坊大上帝廟、鎮北坊小上帝廟、永康里洲仔網寮上帝廟(已不存)、武定里上帝廟、廣儲東里上帝廟、仁和里下灣上帝廟、崇德里上帝廟。

下營玄天上帝廟: 下營上帝廟繞境活動將登場 停頓15年「七鶴陣」傳統藝閣再啟動 …

清光緒十七年(1891)在廟前挖掘了一座泮月池,就是現在的武承恩公園。 學校名學校類型行政區創立年廢校年簡介臺南市立下營國民中學國中新興里1956年全區最高學府,原為台南縣立曾文中學「下營分校」。 1960年獨立設校,改名為「下營初級中學」,1968年改制為國民中學。 臺南市下營區下營國民小學國小仁里里1910年全區歷史最悠久的學校,創立於日治時期的1910年(明治43年),初名為「麻豆公學校下營分校」,校址位於下營聚落西南部(現屬仁里里)。 1950年改稱為「下營國民學校」,1968年配合九年國教政策改制為國民小學以迄於今。

下營玄天上帝廟

除土地、建物另發放補償費外,發包工程費約二百零九萬元,道路開闢長度約76公尺,寬8公尺,面積608平方公尺,103年3月25日開工,於103年5月4日完工。 下營區長姜家彬指出,原存小部分之瓶頸路段拓寬在完工後,有助改善用路民眾之安全,並提供用路人便捷道路降低塞車時間。 財團法人海墘營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於1997年,前身為海墘營文史工作室。

本廟自建已逾三百年,住民達三仟七百餘戶,前面高樓矗立,廟貌相對矮小,信徒激增,膜拜者日眾深感廟殿狹隘,協議改建為現代化三層樓殿以謝神佑。 於民國七十二年(西元一九八三年)歲次癸亥年六月十六日(農曆五月六日)吉時開工. 全安宮除主神玄天上帝外,還供奉有觀音佛祖大二嬤、大主帥、黃快公、太子爺、土地公、婆姐、文判、武判等神明。 林子樵:〈如何發展區域特色文化的綠色休閒農業——以下營區為例〉,臺灣首府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2010。

日大正12年(1923年)簽有《共業地武承恩契約書》。 民國39年(1950年)改為董事會制,名「下營武承恩六姓財產管理委員會」,土地約百餘甲。 民國69年(1980年)起每姓推選代表出任管理委員會之委員,土地80餘甲,並更名為「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管理委員會」至今。 每年農曆三月三日為玄天上帝聖誕日,從三月初一日至初五日是下營人慶祝玄天上帝聖誕的日期。 至茅港尾邀請觀音祖廟 觀音佛祖(茅港尾觀音寺)及天上聖母(茅港尾天后宮)一起看戲,各式藝陣、梨園管閣以酬神恩。 後決議從民國七十八年開始改為每三年一科(農曆初四和初五),舉行遶境儀式,巡視各境和眾人丁平安,此傳統維持至今日。

時間回到明治四十三年(民國 前1年)臺南北極殿修葺完工舉行送天師,下營上帝廟應邀會香,此次會香留下「蚵寮鐵轎班」及手挽神轎行走水面,平安渡過曾文溪傳說(此文出自上帝廟沿革誌 鄉土史略一陳進福副主委)。 昭和二年(民國16年)中和境北極殿再次整修完工,下營庄上帝廟特贈一對楹聯,署名「曾文郡下營庄六姓弟子敬獻」,目前懸掛於 觀音佛祖殿。 次年(民國17年)農曆二月二十日,下營庄玄天上帝廟再次前往臺南北極殿會香。 此次會香有路關表為證,下營庄上帝廟神轎是唯一外來參與遶境之 友廟,當時遶境備受禮遇。 民國18年,歲次己巳,下營庄玄天上帝廟舉辦第三次建醮,由於與中和境北極殿已建立深厚友誼,中和境北極殿回贈「玄樞運天」牌匾 予本廟。 許昭安主委指出,府城中和境北極殿(大上帝廟)原為荷蘭時期所建的中國醫館,公元1661年(明朝永曆15年)4月1日黃昏,鄭成功大軍登陸禾寮港(今忠義 路北段),旋即佔領此處,充作救護站。

蔡武甫:〈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臺南市下營區鵝肉產業為例〉,屏東科技大學景觀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2011。 曾以馨:〈地方特色產業轉型觀光與體驗行銷之研究——以下營新興地區休閒農園區為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2013。 下營北極殿舊廟:創建於明永曆15年(1661年),原為傳統寺廟格局,剪黏石刻華麗;後信徒倡議重建,1989年重建完工,為現代化三層樓廟宇格局。 下營國中教學大樓:為1970年代典型校園建築,最大特色為摺板式屋頂;是二戰後的特殊建築樣態及九年國民教育典型建築。 鐵道運輸方面,因較近的高鐵站南為位於歸仁區的高鐵台南站,北為位於嘉義縣太保市的高鐵嘉義站,離區境皆甚遠。

下營玄天上帝廟

下營區公所是臺南市政府在下營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南市政府。 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民國39年(1950)7月24日「中營牛犁會案」;民國39年(1950)7月27日「下營支部案」;民國61年(1971)12月29日「下營革命軍城市游擊隊案」;另於民國41年(1952)10月也牽連「臺灣省民主自治同盟屏東石光支部叛亂案」。 正殿上方高懸大明寧靖王朱術桂在永曆二十三年(西元1669年)所御書之「威靈赫奕」匾,是全臺唯一明代傳世匾額,亦是歷史最悠久的古匾,日治時期結束時一度差點遭日本人帶走。 因玄天上帝是北方之神,而北方玄武在五行中屬水色黑,北極殿正殿及三穿殿柱子全用黑色,整體呈現黑色與金色調搭配,極為莊嚴沉穩。

每年農曆三月上帝爺公聖誕期間,吃潤餅並設流水席廣宴親友,是下營地區最重要的祭典活動。 文貴醫院位於上帝廟後方,於日治昭和3年(1928年)正式營業,是下營地區的第一所醫院。 建築外觀為西方建築語彙,並融合傳統閩南建築特色,呈現多元面貌的建築趣味。 2009年12月被評選為台南市第34處歷史建築,是下營地區第一座歷史建築。

是下營地區的觀世音信仰重地,還藏有「買補倉糧示禁碑記」等文物。 這要延朔至日治時期,日本人向臺灣人民徵收稅賦,下營人的祖先便想到將土地登記給玄天上帝,也因此免收了稅賦。 而之後的財產流傳至今便由當時的六大姓分派抽籤代表共同分配共治土地管理。 分別是由姜林、陳、洪、沈、曾,以及由其他小姓所組成的「什」姓。 那為什麼玄天上帝會化名武承恩,而且成為當地的最大地主呢?

二次大戰後,北極殿在民國卅六年(1947年)二月到九月重修,之後在民國四十七年再修(1958年),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又有小修。 但在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因為將民權路拓寬到15公尺,又拆毀了前殿,遂在民國五十八年到六十年(1969年─1971年)重修,而成今天廟宇緊鄰街道的景象。 而後在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與民國七十年(1981年),北極殿又有稍作修繕。 年歷史的舊穀倉改建而成,以下營三寶「蠶桑、白鵝、黑豆」為主要的展示內容,並包含下營文史、農業發展史、古文物、藝文品、社區及四健會成果展等。

台南市觀光文化導覽協會:籌創於民國93年由當時一群學有專精的導覽解說成員及文史工作學者共36位發起並成立籌備委員會。 有鑒於古蹟文化歷史、自然景觀之重要,以及代代相傳之文化傳遞,以大台南重要古蹟文化、自然景觀之教育及相關活動之推展為重要任務。 下營區立游泳池:日治時期利用急水溪舊河道挖掘「水池仔」,昭和8年(1934)完工,取代「埔堀仔」的供水任務,民國91年改建成游泳池,繼續以水的意象服務區民。

一樓正殿供奉玄天上帝為主神,駕前護法為康元帥及趙元帥,另祀觀音佛祖、中壇元帥、開天炎帝、巡撫昭明王。 玄天上帝神威顯赫,虔誠香客終年絡繹不絕均霑玄天上帝庇佑,每年農曆三月初一日至初五日為慶祝玄天上帝聖誕演戲酬神,農曆三月三日舉辦祝壽大典,每逢虎年、蛇年、猴年、豬年、舉行神輿遶境,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二次大戰後,民國53年(1964年)1月18日的白河大地震又震毀了全安宮,時任昇安里里長蘇德欽發起組織「玄天上帝廟建設委員會」處理重建事宜,募得32萬3090元。 而後全安宮於民國54年到民國55年(1965年─1966年)間重建,之後在民國62年(1973年)由當時的昇安里里長龔山水帶領舉行三朝清醮。

過去稱為「上帝廟」、「台南上帝公廟」、「真武廟」、「元帝廟」,其別名「大上帝廟」是與位於赤崁樓附近的「小上帝廟」開基靈祐宮相對而來。 於1979年公告為二級古蹟,現升格為文化部所轄國定古蹟。 玄天上帝廟位於下營區市中心,為下營區的地標,也是下營人的信仰中心。 玄天上帝神尊在明永曆15年即隨著先民漂洋過海,來到下營區。 大殿1樓主供奉玄天上帝,2樓為觀音殿,3樓為玉皇殿,東西兩廂鐘樓各有神尊供奉,並設有香客大樓,可見香火鼎盛。 雄偉的建築結構,龍磐柱石、木雕人物、門神、彩繪,件件栩栩如生,巧奪天工,加上廟內的各柱聯,書法家的嘔心佳作,為上帝廟增添不少特色。

傳草創於明鄭時期的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由鄭成功的部屬劉國軒發起,奉祀玄天上帝、開天炎帝。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台廈巡狩周昌主導遷建於現址,其後又經多次擴建,如今已成為下營地區的民間信仰中心。 在日治時期部分庄民害怕無法繳納土地稅,將土地產權登記「武承恩」名下,因而形成上帝廟產富甲一方的特殊景象。 並有「第一富翁上帝公、第二富翁曾春風、第三富翁崎頭旺、第四富翁文貴王」的俗諺產生。 信徒以下營庄的姜林、陳、曾、沈、洪及什姓等六大姓,推選代表管理廟務,上帝廟百餘甲的土地全部借給六大姓來輪耕或出租,並聯合舉辦每年一次的大型遶境慶典,此傳統維持至今日(因應工商社會,改為三年一科)。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