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癌症,以女性為多,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高峯期是35-55歲,但是各個年齡層皆可以發生,本院最年輕患者只有7歲。 甲狀腺癌第一期 最近數十年來雖然發生率增加了數倍 (主要是因為比較小的甲狀腺癌的診斷增加所致,小於2公分以下的甲狀腺癌約佔8成),但死亡率減少,台灣每年死於甲狀腺癌患者少於200人。 甲狀腺的評估除了理學檢查的視診及觸診,最重要且方便的影像檢查是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時間短、不具放射線,可清楚檢視每個角落,找出可疑的結節,搭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提高癌症診斷率。 超音波還可評估鄰近的淋巴結是否有異常或轉移的可能,做為後續專科醫師治療方針的參考。
另外,定期篩檢也很重要,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年進行X光或超音波檢查,必要時也能透過「針吸細胞抹片」提高準確性。 飲食方面,則要多吃富含營養的食物及蔬果,少吃過於油膩、辛辣、燙口的食物,並在醫師建議下適量攝取碘。 甲狀腺癌初期不痛不癢,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 一旦頸部疼痛、脖子出現腫塊,甚至腫瘤擴大壓迫到食道及聲帶時,才會出現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呼吸困難,或沒有感冒卻持續性咳嗽等明顯病徵。 此時,應立即就醫安排檢查,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所致。 而在台灣,衛福部2018年台灣癌症發生率統計顯示,甲狀腺癌在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位居第七名。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症狀
甲狀腺癌常見的症狀包括頸部前端發現無痛硬塊、聲音沙啞,若腫瘤體積較大,可能會引致吞嚥或呼吸困難、持續咳嗽或頸部感到壓迫感。 由於甲狀腺素能夠幫助人體吸收鈣及平衡骨骼鈣含量,所以切除甲狀腺後,可能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患者可按醫生建議,透過服用鈣片或維他命D補充劑,以補充鈣質。 最普遍的甲狀腺癌,腫瘤生長速度緩慢,多出現於年輕女性身上,相比濾泡狀癌,乳頭狀癌擴散至淋巴腺的可能性較大。 治療時亦可能出現無法預料、不能防範及不同程度的不良後果。 患者需充分理解治療可能出現的情況才決定接受放射治療。 放射碘治療後須留院隔離,一般需時兩天,以避免其他人受到不必要的輻射。
可能會輕微厭食、口乾、噁心、頭暈、嘔吐、皮膚搔癢、頸部輕微腫痛等症狀,通常為暫時性。 但要注意的是,若病人有頭痛、頸部腫大、呼吸困難等症狀時,需告知醫護人員,針對症狀治療。 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若經過妥善治療,第 1 期到第 3 期十年存活率約 90 ~ 95 %,第 4 期十年存活率約 50 %。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癌可以分成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未分化癌等4種,其中以乳突癌最常見(占90%)。 甲狀腺癌一般預後良好,10年存活率高達95%,但其餘的5%包括惡性度高、腫瘤快速成長、局部復發或轉移到肺、骨骼、腦等類型的甲狀腺癌,預後就較不理想。 濾泡癌:佔10~20%,通常為單一顆,發現時其癌症的進展度常比乳突癌高,更常浸潤到週邊的肌肉和血管構造。 約1/3的病人在診斷是已有遠處的器官轉移(如肺部、骨頭),但僅有約10%的病人有淋巴結轉移。 然而,抽出來更準,因此醫師會在超音波的導引下,用細長的針抽取些許可疑組織,送到顯微鏡下化驗是否為癌症組織,我們稱為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甲狀腺位於前頸正中下半部,在喉頭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下方,左右各有一葉腺體,中間連結部份稱為峽部。 其功能是分泌甲狀腺素,為控制人體新陳代謝必要的荷爾蒙,並接受腦下垂體分泌的甲狀腺刺激素 的調控,影響血壓、心跳、體溫、和體重。 基因變異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機會:髓質癌與家族遺傳的基因變異最有關連,並容易有其他內分泌腺體的異常。 ●髓質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這種型態的甲狀腺癌約一半患者是家族遺傳,還可以併發其他內分泌瘤,像是腎上腺瘤、副甲狀腺瘤等。 髓質癌(Medullary Carcinoma):由濾泡旁的C細胞產生癌變致,佔甲狀腺癌的比例少於5%,部分病人有家族病史,惡性度較上述甲狀腺癌更高。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腫瘤放射碘治療
當醫師有所懷疑時,可以在超音波導引下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來進一步確診。 主要的術式—「甲狀腺全切除術」、「近全甲狀腺切除術」±頸部淋巴結廓清術。 低風險性的分化型癌,可施行「內視鏡影像系統輔助甲狀腺切除微創手術(MIVAT)」來治療。
或者已經侵犯到氣管、食道或已有肺部、腦部等遠端轉移的晚期甲狀腺癌,目的為減緩進展,與緩解症狀。 手術後方可確立腫瘤的型態和病理診斷,並可作為隨後的依據。 甲狀腺癌一般生長速度比較慢,死亡率也很低, 十年內的存活率高達 95%。 甲狀腺癌第一期 不過患者完成治療後仍需要定期覆診,按照醫生指示服用甲狀腺荷爾蒙藥、定期驗血以檢驗甲狀腺功能和甲狀腺球蛋白,以及進行頸部超聲檢查,以防癌症復發。 如果手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移除癌腫瘤,醫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第一期治療?了解甲狀腺癌治療費用、存活率、分期治療
甲狀腺像一個蝴蝶形狀,包覆著氣管,位於人體頸部前側、軟骨或喉結的下方。 負責吸收血液中的碘來分泌甲狀腺素,掌管體內細胞合成、新陳代謝,以及身體發育等諸多功能,如同人體發電廠。 所以醫師會特別提醒甲狀腺癌病人,開完刀之後,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必須根據風險評估,考慮後續是否安排碘131治療,達到「趕盡殺絕,除惡務盡」的目的。 退行發育癌一律會被歸類為第4期,因為其癌細胞擴散速度快,即使癌腫瘤只生長在甲狀腺內,以及未開始擴散至其他器官,都會被歸類為晚期。
- 但若發現較晚,癌細胞往往已經由淋巴或血液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第4期10年存活率僅約50%。
- 甲狀腺位在頸部氣管的前方及兩旁,形狀像美麗的蝴蝶結。
- 所以啦,甲狀腺個頭雖小,事業可是做得很大,一出事會全身。
- 影響預後的因素為:50歲以上、男性、腫瘤直徑大於4公分、癌細胞 侵犯包膜外、遠處轉移等皆為預後較差的重要因子。
這個方法已經很常用,安全性和準確度都很高,只是對濾泡細胞類型的腫瘤較難以在術前判讀為濾泡腺瘤還是濾泡癌。 通常就診後醫師會先問問家族史或有沒有經歷過輻射暴露等事件,再來就是脖子處的觸診,看甲狀腺有沒有腫大。 抽血檢查無法直接顯示是否有甲狀腺癌,但若擔心甲狀腺生病的話,醫師多會先安排檢查甲狀腺功能是否正常。 從統計數據您可以看出在罹患甲狀腺癌的患者中,以女性患者較多,女性患者罹病年齡也男性患者還早。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
當它被人體吸收後,會集中在甲狀腺組織,附帶的輻射可以消滅手術後餘下的正常或惡性甲狀腺細胞。 放射碘可以減少腫瘤復發的機會,幫助日後監察病情,亦可以用來治療復發的甲狀腺腫瘤。 大部份放射碘會被甲狀腺組織吸收,其餘的會經小便、大便、口水及汗液在幾天內排出體外。
體外放射線治療(External beam radiation),有可能達到局部控制。 分化型甲狀腺癌不論期數,即使是第 1 期,手術通常是治療的第一步,以儘量切除癌組織為主,少數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可考慮只做甲狀腺患側單葉切除,大多數患者甲狀腺應儘量全部切除。 甲狀腺是沉默的器官,大多甲狀腺癌患者根本沒有感覺,常在例行體檢中才會發現。 但是既使被診斷為甲狀腺癌症,也不需過於驚慌,若能早期診斷並接受完整治療及定期追蹤,10 年存活率大多有 80 % – 90 % 以上。 在進行碘-131(I-131)掃描或治療前兩週,需要做低碘飲食控制,宜避免高碘(Iodine)的食物或藥物,以減少其干擾放射性碘的吸收和治療效果。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檢查及診斷方法
進一步分析性別資料,甲狀腺癌並未進入男性癌症發生排行前10名,卻在女性10大癌症發生排名第4名,顯示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且還與前年相較上升了1個名次。 誘發甲狀腺癌的風險因子,主要以「遺傳基因」與「暴露輻射」為主,其他的原因仍不明朗。 另外,有研究指出,日本在福島核災後,當地青年罹患甲狀腺癌的比例明顯上升;白俄羅斯在車諾比核災事件後,成人罹患甲狀腺癌的人數成長了三倍。 有些情況下,腫瘤長太大或者侵犯旁邊重要構造,無法全部切除,就一定要搭配後續碘 131 治療,試著清除剩餘腫瘤。 美國甲狀腺協會(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2015 年公告最新甲狀腺治療指引,提出低、中、高三種風險分層系統,用來預估甲狀腺癌治療後可能復發的風險。 第 1 期乳突癌,接受完整治療後,五年存活率幾乎為 100 %,因此王先生跟邱太太只要接受完整治療(開刀加上碘 131 治療),他們兩位五年存活率幾乎都是 100 %。
甲狀腺結節就是甲狀腺組織增生形成腫塊,臨床上相當常見,尤其是成年女性。 所幸大多數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只有少數是惡性腫瘤。 罹患甲狀腺癌,長期的預後和存活率仍都遠高於其他癌症。 甲狀腺癌第一期 國內的甲狀腺癌發生率有逐年上升傾向,已列為10大癌症之內。 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治療:由於乳突型及濾泡型甲狀腺癌,會攝取放射碘,因此給予含輻射線的放射碘,癌細胞在攝取後,會被輻射線(β粒子)殺死,達到治療目的。 但也可能出現噁心、口乾、味覺或嗅覺轉變,以及頸、胸部疼痛等副作用。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症狀有哪些?甲狀腺癌存活率如何?誰是高風險族群?
圖說:頸部超音波可找出0.5公分以上的甲狀腺腫瘤。 臺大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坤源曾接受《好健康》採訪指出,甲狀腺癌患者以女性居多,女性發病率約是男性的3倍,好發年齡平均為40? 除了甲狀腺會腫大、脖子看起來變粗外,甲狀腺癌很少有其他症狀。
根據台灣2014年統計,甲狀腺癌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3.26%,甲狀腺癌發生率排名在女性為第5位好發的癌症!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小於45歲的病人上,依遠端轉移的有無,只分為兩期,無遠端轉移為第一期;有遠端轉移癌為第二期。 甲狀腺癌根據病理診斷不同,疾病的發展和預後也會有差異,主要包括以下5種類型:(1)甲狀腺乳突癌、(2)甲狀腺濾泡癌、(3)甲狀腺髓質癌、(4)甲狀腺未分化癌、(5)甲狀腺淋巴癌。 日前藝人李明依驚傳罹患甲狀腺癌,已經由手術治療返家休養,日前她在媒體受訪時透露早已知有甲狀腺結節,但不以為意,所幸今年有為自己安排健檢,經過檢查發現結節有異狀,後續接受病理檢查確認為惡性。
甲狀腺癌第一期: 診斷方法
大部分罹患乳突癌或濾泡癌的患者,第一到第三期的十年存活率約90%至95%,第四期十年存活率約50%。 甲狀腺癌第一期 若屬髓質癌,第一、第二期的五年存活率約90%到95%,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約80%,第四期五年存活率約25%。 若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醫生便會考慮採用此療法。 甲狀腺癌治療後的生活調整非常重要,遵循健康指導建議,例如不吸煙、限制飲酒、均衡飲食、運動習慣的建立和壓力管理、情緒抒發等,將有助於穩定控制,減少復發機率。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轉移常見部位
甲狀腺位在頸部氣管的前方及兩旁,形狀像美麗的蝴蝶結。 甲狀腺結節在超音波檢查中其實相當常見且多為良性,但切勿因此掉以輕心,因為其中約有5%結節可能藏有癌細胞。 過去經常提到輻射會造成甲狀腺癌,的確如此,但現在一般人的生活裡,鮮少有機會接觸大量輻射。
甲狀腺癌第一期: 內分泌系統裡最常見的癌症 – 甲狀腺癌(懶人包)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甲狀腺癌在所有的癌症中算是預後非常好的癌症,良好並且完整的治療非常的重要,當罹患甲狀腺癌時,經由積極的面對和治療,多數的病人皆可以痊癒,所以千萬不要逃避治療。 濾泡癌:佔甲狀腺癌約15%,通常為單一顆,比較容易經由血液轉移到遠處的器官,淋巴結轉移的患者約占10%。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除非像日本福島居民面臨核電輻射外洩,或頸部曾接受過大量放射線治療多年,才有較高風險,若無上述情況,其實不用太擔心輻射問題。 手術切除:是甲狀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醫生會依據患者病情決定如何切除。 當患者需要切除整個或接近整個甲狀腺,就須終生服用甲狀腺荷爾蒙,以代替原先由甲狀腺製造的荷爾蒙。 任何大小的腫瘤,並已蔓延至甲狀腺以外的組織,包括聲帶、氣管、食道,有可能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並未出現遠端擴散。 甲狀腺癌分期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小於45歲的病人上,依遠端轉移的有無,只分為兩期,無遠端轉移為第一期;有遠端轉移癌為第二期。
甲狀腺癌第一期: 癌症預防
如病人不幸身故,視乎當時病人體內的輻射水平,衛生部門有機會不批准火葬,或要求將火葬延遲一段特定時間。 進行治療前,醫院須要為病人製造適合頭頸的透明膠面具,這面具與治療床連接,以確保放射治療時病人的頭部處於正確位置。 病人應提供現時所服藥物的詳情,特別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血的藥物,以及任何過敏反應的資料。 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藥物的病人或會因而需要暫時停服或調較劑量。 甲狀腺癌的早期徵狀並不明顯,病人可能會忽略或以為是其他疾病。 因此,若有懷疑,應儘快求診和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 治癒率高也可能最糟的癌症
如果甲狀腺刺激荷爾蒙處於高水平,有可能會刺激剩餘的癌細胞,令癌症復發。 甲狀腺癌的發病過程很緩慢,由癌細胞出現到發病可能歷時數年。 不過,透過現時的醫學技術,即使甲狀腺腫瘤很小,也能偵測得到,同時新式療法也令治癒率提高。
台灣地區男、女性患者的組織形態分佈,均以乳頭狀癌最為常見,分別佔男性個案之71.89%、女性個案之83.52%。 甲狀腺癌多起源於甲狀腺濾泡之表皮細胞,這些已分化之甲狀腺癌(乳突癌、濾泡癌)往往仍保有甲狀腺表皮細胞之特性。 這些特性如:對碘之攝取、甲狀腺球蛋白之合成、甲狀腺過氧化酵素之合成等。 如果幼針抽驗無法取得足夠的活組織,醫生便需要為病人進行手術來抽取活組織樣本。 醫生會在甲狀腺附近的皮膚先切一個小口,然後切取一小塊甲狀腺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組織是否有癌細胞。
甲狀腺癌第一期: 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44 歲邱太太,甲狀腺乳突癌,腫瘤 0.8 公分,甲狀腺包膜完整,無明顯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為第 1 期。 50 歲王先生,甲狀腺乳突癌,腫瘤 4 公分,甲狀腺包膜已明顯被腫瘤破壞,外側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為第1期。 若果手術不能完全清除所有癌細胞,醫生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電療),療程一般約為六至七星期,透過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 以減低電療的副作用。 它們出現的機會,徵狀及嚴重程度,會因應放射碘劑量和病人身體反應而有所不同。
屬於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劑,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標靶藥物較適合用於對放射線碘治療失效或多發性轉移之晚期甲狀腺癌病患。 化療,一般來說對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限,故較少採用。 當僅用於淋巴癌,和對其他種治療方法沒有作用,而腫瘤繼續進展時來嘗試治療。 術後血腫:血腫通常於術後2-4小時內發生,雖然少見,但是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危及生命。 因為血腫壓迫氣管,會有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的症狀,必要時須再入手術室處置。 甲狀腺癌第一期 甲狀腺癌第一期 兒童或青春期曾經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600~2000cGY)者,容易在接受照射後二十年產生良性甲狀腺病變或甲狀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