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屬於1公分以下的微小乳突型腫瘤,通常只要開刀切除患部和術後定期追蹤即可;如果是大於1公分的甲狀腺腫瘤,則建議切除整個甲狀腺,搭配4至6個星期的碘131治療以清除殘存的癌細胞,並持續追蹤。 甲狀腺癌化療 不過,如果追蹤治療時,癌細胞突然轉變為極少見(1%~2%)的分化不良,或對碘攝取的反應不良,則必須進一步採取化學或放射線治療。 當它被人體吸收後,會集中在甲狀腺組織,附帶的輻射可以消滅手術後餘下的正常或惡性甲狀腺細胞。 放射碘可以減少腫瘤復發的機會,幫助日後監察病情,亦可以用來治療復發的甲狀腺腫瘤。
有些人會自我否認,不相信自己會得癌症,懷疑是不是醫師診斷錯誤。 有些人會情緒憤怒,自忖一生並沒有做什麼壞事,為什麼會得到癌症。 甲狀腺癌化療 有些人會「討價還價」,雖然承認自己罹患癌症,但是在接受醫師建議提出的治療方案中,猶豫不決。 碘-131掃描:碘-131掃描是使用低劑量碘-131進行甲狀腺掃描,依據甲狀腺腫瘤吸收碘-131的程度,區別腫瘤是良性或惡性。 在接受過甲狀腺全切除及高劑量碘-131治療的病人,會在碘-131治療的第7天進行掃描,以評估癌症是否有遠端轉移。 在治療後的6到12個月期間,會再安排一次低劑量的碘-131掃描來追蹤治療效果。
甲狀腺癌化療: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屬全身性治療,相比手術、放射治療等只針對某一身體部位或器官的局部治療方法,化療能夠透過藥物溶入血液運行全身,有效對付由原發部位擴散到其他部位的癌細胞。 化療的原理是殺滅一些快速分裂的細胞,由於癌細胞的分裂速度較正常細胞快,自然躲不過化療的攻擊。 然而,一些補充身體所需的正常細胞,例如生長毛髮的毛囊細胞、造血的骨髓細胞、消化道細胞等等的分裂速度亦比較快,因此當化療攻擊癌細胞的時候,亦有可能會殃及這些正常細胞,引起各種副作用。
充足的營養對於治療十分重要,對於癌症病人而言,身體對營養的需求大大增加,從日常生活中攝取充足的營養能夠補充身體所需、避免體重急速下降、增強身體對化療的承受力,才是上策。 濾泡癌:佔10~20%,通常為單一顆,發現時其癌症的進展度常比乳突癌高,更常浸潤到週邊的肌肉和血管構造。 甲狀腺癌化療 約1/3的病人在診斷是已有遠處的器官轉移(如肺部、骨頭),但僅有約10%的病人有淋巴結轉移。
甲狀腺癌化療: 疼痛
現時亦有針對甲狀腺癌的標靶藥物,利用藥物阻擋癌細胞傳遞訊號,令癌細胞不能生長,從而抑制癌細胞繼續分裂,最終令其死亡。 電腦掃描利用較强劑量的X光射線,從多角度拍攝人體内部影像,再由先進電腦技術合併多組極薄的橫切面影像,組成清晰的三維影像,從而準確辨別甲狀腺有否出現腫瘤以及腫瘤位置。 進行治療前,醫院須要為病人製造適合頭頸的透明膠面具,這面具與治療床連接,以確保放射治療時病人的頭部處於正確位置。 甲狀腺癌的早期徵狀並不明顯,病人可能會忽略或以為是其他疾病。 在2019年,甲狀腺癌新症共有1 059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3.0%。
- 而慢性的疼痛 可以是輕度的也可以是重度的,但它通常會持續一段時間。
- 當體內的甲狀腺素不足時,腦下垂體會分泌一種激素–甲促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簡稱TSH),目的是刺激甲狀腺細胞製造更多的甲狀腺素。
- 不過更多情況下,醫生都會建議進行全甲狀腺切除手術,一次過切除整個甲狀腺部分以及附近受擴散影響的組織,以減低將來的復發風險。
- 食物經高溫油炸、燒烤會產生多環芳香化合物,此化合物具有致癌性,與呼吸道、腸胃道癌症相關。
部分患者在醫生指示下可利用「攜帶式輸液器」將化療藥物帶回家持續輸注。 甲狀腺癌化療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所有的癌症中,算是預後非常好的癌症,一般而言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長期存活,第一到第三期的10年存活率約90-95%,第四期10年存活率約50%。 甲狀腺髓質癌第一和第二期的5年存活率約90-95%,第三期的5年存活率約80%,第四期5年存活率約25%。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小於45歲的病人上,依遠端轉移的有無,只分為兩期,無遠端轉移為第一期;有遠端轉移癌為第二期。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45歲和以上患者分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A期、第四B期、第四C期。
甲狀腺癌化療: 健康網》咳嗽咳不停? 醫曝「這病毒」發威:大人小孩都要注意
由於癌細胞不像正常甲狀腺細胞般吸收放射物質,故此攝影機得出的影像可以顯示癌瘤的位置。 對於極惡性的未分化癌,由於其對放射碘幾無反應,可嘗試使用「鈷60」直線加速器所產生的放射線能量來破壞、殺傷癌組織,以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及減輕痛楚。 化學藥物治療和放射線治療也被應用來嘗試,但不幸地,往往療效不佳。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預後通常很好,也較T細胞多,過去此病患者我們只用電療治療時,雖然腫瘤很快就消失,但容易復發,患者常因大腸出血而去世,但自從改成化療後,就全部存活。 大部分病人都是甲狀腺乳突癌,因此只要切除病變側就好了,手術後也不用吃藥,因此重大傷病卡只有在術後使用一次就不能使用,而這樣的癌症佔甲狀腺癌的大部分。
若是手術造成的副甲狀腺功能低下,愈嚴重的也會愈早發現(術後隔天或兩天),愈是輕微的,或是會很快恢復的(數週內就恢復),反倒可能在術後數日,甚至出院後才逐漸被發現。 答:少部份的病人剛開始使用嗎啡時,確實會經歷想睡、頭暈、嘔吐的情形,但這不適的情形會漸漸適應而消失。 如這些症狀在一段時間後,仍造成困擾,可以用其 他的藥物來克服這些症狀。 甲狀腺癌化療 建議可以多方嘗試新的食物,而營養師也會在做完營養評估後給予個別化的飲食計畫,如果有任何飲食上的問題時,可與他們討論。 添加在香腸、火腿、臘肉等肉類加工品中,主要作用是保存食物並增加風味與色澤。
甲狀腺癌化療: 保險方案
當腫瘤長大到壓迫臨近組織,可能發生聲音沙啞(壓迫到喉返神經)、呼吸困難(壓迫到氣管)、吞嚥困難(壓迫到食道)等等。 若甲狀腺癌轉移到骨頭及肺部,可能會影起疼痛、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 因為樣本的適當性不足(如抽取細胞之代表性)可能衍生偽陰性結果,有時候檢查結果雖無明顯惡性,但其細胞型態不甚正常再配合上其他存在之危險因子(如臨床症狀、年齡、家族史等),仍然應該積極處置,例如小範圍手術或重複抽吸。 碘-131治療的副作用不大,一般較常見的有厭食、噁心、頭暈、皮膚搔癢、前頸部疼痛(放射性甲狀腺炎)、唾液腺或胃腺腫脹、及骨髓抑制等,但通常為暫時性而於1至2星期後消失。 唾液腺的問題可以多喝水、清淡飲食、口含維他命C片或少量酸梅、嚼口香糖或喝檸檬汁等方式來增加唾液分泌。
以手術方法直接將癌腫切除,患者需全身麻醉,若連帶副甲狀腺亦切除,患者術後或將缺鈣及缺維他命D,更可能會傷及聲帶,影響患者日後的說話能力。 甲狀腺癌化療 現時,微創甲狀腺手術已面世,使用內窺鏡及特別儀器將甲狀腺切除,以免令頸部留有疤痕,影響外觀,惟此療法只適用於良性腫瘤或癌腫範圍極小的患者。 癌症患者對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感到恐懼不安,實在是人之常情,但只要充分了解、及早治理,副作用並不如想像中可怕。
甲狀腺癌化療: 接受「緩和醫療」≠ 沒有希望、或等死
這樣的飲食方式只是短暫性的,在碘-131治療完成後就可以恢復正常飲食。 頸部及甲狀腺之理學檢查:醫師檢查時會觸診頸部、甲狀腺、喉頭及頸部附近淋巴結以評估是否有異常的腫瘤(或稱結節)。 個案管理師:個案管理師主要負責協調安排病人的檢查與治療流程,病人在治療或治療後追蹤的過程中若遇到甲狀腺癌相關的問題,個案管理師也能提供第一線的諮詢管道。
- 以下詳列各種常見化療副作用及舒緩方法,希望有助患者減輕化療引致的不適。
- 由於正常的甲狀腺細胞可吸收輻射物質,而癌細胞則不會,因此透過伽碼攝影機的影像就能夠得知甲狀腺中是否有癌細胞,以及癌細胞所在的位置。
- 唾液腺發炎:唾液腺腫、痛、苦味感、口乾舌燥等症狀,可使用酸性口含片或飲料,如維他命C片或檸檬汁,以加速碘-131排出唾液腺外,減少唾液在口腔停留的時間,減低發炎的機率。
- 如果屬於1公分以下的微小乳突型腫瘤,通常只要開刀切除患部和術後定期追蹤即可;如果是大於1公分的甲狀腺腫瘤,則建議切除整個甲狀腺,搭配4至6個星期的碘131治療以清除殘存的癌細胞,並持續追蹤。
曾偉光指出,九成患者確診時皆為第一期,通常沒有特別病徵,可能是在進行其他檢驗,如超聲波、電腦素描時,才發現甲狀腺有腫瘤,有人亦會摸到頸部有一粒物體。 不少人可能疑惑如何分辨淋巴核與甲狀腺腫瘤,曾偉光表示,如吞口水時,腫瘤會隨著甲狀腺升高或降低。 頸部出現突出物亦有可能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所致,但如果檢驗到甲狀腺細胞並不活躍,便須抽取組織檢查是否惡性腫瘤。 甲狀腺癌為香港女性常見癌症的第5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表示,甲狀腺癌沒有明顯病症,但部分病人的頸部會出現突出物。 大部份病人切除甲狀腺後可順利康復,惟須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調節新陳代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