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一般生長速度比較慢,死亡率也很低, 乳頭狀癌的10年內的存活率高達93%,濾泡狀癌則為83%,而髓質癌就近80%。 一般來說,乳頭狀癌或濾泡癌的患者,第一至第三期的十年存活率約90%至95%,第四期的十年存活率約50%。 罕見的甲狀腺癌,有可能由乳頭狀癌演變而成,患者多為60歲以上,癌瘤的生長速度較其他甲狀腺癌快,也不易治理。
- 甲狀腺癌隨著細胞特性、分化程度的不同,又細分為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淋巴瘤、未分化癌。
- 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若經過妥善治療,第 1 期到第 3 期十年存活率約 90 ~ 95 %,第 4 期十年存活率約 50 %。
- 如病人不幸身故,視乎當時病人體內的輻射水平,衛生部門有機會不批准火葬,或要求將火葬延遲一段特定時間。
- 臨床上無明顯中央頸部淋巴結轉移跡象時,實施中央頸部廓清術以確診是否有淋巴結轉移。
- 由於甲狀腺癌早期並沒有非常明顯的症狀,若是出現頸部明顯硬塊、喉嚨痛、頸痛、持續咳嗽、沙啞、吞嚥困難、經常噎到時,代表癌細胞已經破壞氣管、神經,都屬於中晚期症狀。
但這並不代表男性就不會有,事實上,甲狀腺癌是20~29歲男性常見癌症第二名。 目前甲狀腺癌的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性碘 等,台灣的健保有給付,所以不至於造成病患經濟重大負擔。 化學藥物治療:但一般來說對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限,故較少採用。 通常僅用於其他種治療方法沒有作用、腫瘤繼續進展時的嘗試治療。
甲狀腺癌分期: 甲狀腺/副甲狀腺檢查
最常使用之診斷工具有:理學檢查、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甲狀腺超音波導引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甲狀腺核子醫學掃描、正子攝影、基因篩檢、癌症標記檢查。 正子攝影對於甲狀腺癌之正確診斷率並不高於傳統檢查方法,多用於懷疑甲狀腺癌遠端轉移之患者。 的治療必須視患者的年紀、腫瘤的大小及分期,以及甲狀腺的型別來決定。
甲狀腺癌在所有的癌症中算是預後非常好的癌症,良好並且完整的治療非常的重要,當罹患甲狀腺癌時,經由積極的面對和治療,多數的病人皆可以痊癒,所以千萬不要逃避治療。 術後血腫:血腫通常於術後2-4小時內發生,雖然少見,但是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危及生命。 因為血腫壓迫氣管,會有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的症狀,必要時須再入手術室處置。
甲狀腺癌分期: 甲狀腺檢查項目有哪些?要看哪一科?
由於甲狀腺癌早期並沒有非常明顯的症狀,若是出現頸部明顯硬塊、喉嚨痛、頸痛、持續咳嗽、沙啞、吞嚥困難、經常噎到時,代表癌細胞已經破壞氣管、神經,都屬於中晚期症狀。 當發現脖子附近有腫塊或看起來腫大時,也別過度恐慌! 畢竟甲狀腺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門診經由醫師觸診檢查後,只有約1/10的民眾有甲狀腺腫瘤,且大部分的甲狀腺瘤都是良性腫瘤,甲狀腺癌的機率並不高,只占不到5%。 甲狀腺癌分期 若血清中的甲狀腺球蛋白濃度明顯或持續上升,需進一步檢查副發部位並接受治療。 不過近20-25%的患者,因為有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抽血檢驗結果會有偏差,無法作為是否復發的指標。
健康的甲狀腺從外觀看不到也摸不到,卻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 甲狀腺癌就是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也是女性常見的疾病。 如何揪出沉默的甲狀腺癌、早期治療,一次掌握關鍵重點。 然而,許多成人的甲狀腺上也都有小肉塊,而絕大多數的小肉塊都是良性的(benign tumour),只有5%的小肉塊是惡性腫瘤[來源請求]。
甲狀腺癌分期: 台灣全切除率高於美國 治療甲狀腺癌到底要不要全切?
儘管甲狀腺切除術是一項發展成熟且相對安全的手術,但由於甲狀腺附近擁有豐沛的血管和神經,因此甲狀腺切除術有一定風險存在。 甲狀腺癌分期 手術併發症並不常見,若傷及喉返神經,可能會造成聲音沙啞。 若手術過程傷及血管或肌肉,則可能造成出血的情形。
為唯一源自甲狀腺旁濾泡細胞的甲狀腺癌(其他類型都源自於濾泡細胞),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一種,會分泌抑鈣素(calcitonin),可協助醫師進行追蹤。 髓質癌的發生率很低,其中約有30%和家族遺傳相關,包含前述提及之MEN-2A、MEN-2B等疾病。 在診間,醫師會先進行觸診、摸摸看腫塊的型態,若是良性腫瘤,通常摸起來會比較軟、有彈性,且邊緣平滑;惡性腫瘤則通常較堅硬且不平滑。 甲狀腺癌分期 陳聰明醫師強調,甲狀腺癌是一種無聲的腫瘤疾病,透過早期診斷,經專科醫師評估其手術治療的效果,依據復發程度給予病人放射碘,來消除手術後留下來的甲狀腺組織,預後的存活率極高。 甲狀腺癌分期 手術後方可確立腫瘤的型態和病理診斷,並可作為隨後的依據。
甲狀腺癌分期: 甲狀腺癌種類
在美國,甲狀腺癌的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每年十萬人15.5人),五年存活率則大約98.3%左右。 濾泡癌:佔甲狀腺癌約15%,通常為單一顆,比較容易經由血液轉移到遠處的器官,淋巴結轉移的患者約占10%。 甲狀腺癌治療也邁入個人化的精準醫療,因為病理組織型態不同,基因表現也相異,目前已知有bRAF、RAS、NTRK fusion、RET fusion、TERT-p、PI3K 等基因異常。 因此可針對腫瘤進行基因檢測,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更能把握治療時機,提高療效。 可以只做單邊甲狀腺全葉和峽部切除術,若是對側也有癌腫瘤、以前接受過頭頸部放射線照射過、或甲狀腺癌家族史者可做全甲狀腺切除(即兩側甲狀腺全葉和峽部切除)。 總結來說,因應碘對於狀腺細胞影響極大,均衡飲食很重要,碘攝取過多、過少都不好,依據建議成年人碘攝取量每日在 250 微克。
單側返喉神經受傷麻痹會產生聲音沙啞、氣音;喝水吃東西易嗆、咳嗽。 若雙側返喉神經麻痹則會產生喘鳴聲和呼吸困難需做氣管切開術,以保呼吸道通暢。 由於科技進步,現在做甲狀腺手術有神經監測器可探測返喉神經所在位置,還可比較術後和術前的神經傳導功能,現在發生返喉神經麻痹機率已經<1%。 甲狀腺位於前頸正中下半部,在喉頭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下方,左右各有一葉腺體,中間連結部份稱為峽部。 其功能是分泌甲狀腺素,為控制人體新陳代謝必要的荷爾蒙,並接受腦下垂體分泌的甲狀腺刺激素 的調控,影響血壓、心跳、體溫、和體重。 由於甲狀腺位在喉結下方,許多患者都是家人、伴侶觀察一起吃飯、觀察對方時發現怎麼有小突觸物意外發現,諶鴻遠鼓勵民眾自己用一個口訣「推、吞、觸」,多自我檢查及早發現。
甲狀腺癌分期: 甲狀腺腫瘤
探訪者應根據醫護人員的指示站在鉛板後面及盡量縮短探訪時間。 孕婦及小孩不可探訪病人,因輻射對他們的影響最大。 甲狀腺癌的早期徵狀並不明顯,病人可能會忽略或以為是其他疾病。 因此,若有懷疑,應儘快求診和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血液檢查追蹤促甲狀腺素(TSH)和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或是癌胚抗原(CEA),抑鈣激素(calcitonin)等髓質癌特定的指標。 通常手術切除後會留有傷口,建議傷口使用美容膠固定,不需時常更換,當有脫落時才須更換,傷口保持清潔乾燥,不需天天換藥,如傷口有紅、腫、熱、痛、滲出液時,需立即回診。
其他較罕見的甲狀腺癌包含淋巴癌、甲狀腺肉癌、平滑肌癌、畸胎瘤、鱗狀上皮癌等等。 髓質癌(Medullary Carcinoma):由濾泡旁的C細胞產生癌變致,佔甲狀腺癌的比例少於5%,部分病人有家族病史,惡性度較上述甲狀腺癌更高。 全身性化學治療在甲狀腺癌的效果並不顯著,通常用於其他治療反應不佳,或者已有遠端轉移時,及未分化癌的主要治療。 化學治療就是利用抗癌藥物,透過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至全身,毒殺生長分裂快速的癌細胞,以降低或清除體內的癌細胞,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頸部長了一個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的?是甲狀腺癌嗎?」不用擔心,繼續往下看,教你認識甲狀腺癌的流行病學、診斷、分類及癌症分期。 民眾不妨透過洗澡的時候,觀察頸部是否有異常凸起的腫塊,若發現應立即就診,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治療。
甲狀腺癌分期: 甲狀腺癌流行病學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45歲和以上患者分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A期、第四B期、第四C期。 甲狀腺髓質癌也分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A期、第四B期、第四C期。 甲狀腺未分化癌則只分為第四A期、第四B期、第四C期。 為最常見的甲狀腺癌,約佔9成患者,預後最好、可存活時間最長,也較少復發。 其中,甲狀腺微小乳突細胞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被定義為≤1公分的甲狀腺乳突癌,對治療的成效最好。 除此之外還有名為多發性內分泌腫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MEN)的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
醫生會在甲狀腺附近的皮膚先切一個小口,然後切取一小塊甲狀腺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組織是否有癌細胞。 超音波做完後,醫生使用細針從結節中取出少量組織樣本,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是否為惡性,或者利用甲狀腺掃描,看看是熱結節或是冷結節。 前3期(I,II,III期)的10年存活率超過90%,第四期約為50%。
甲狀腺癌分期: 甲狀腺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第二普遍的甲狀腺癌,大多發生於較年長的人身上,男女比例相約。 淋巴擴散風險雖比乳頭狀癌較低,但擴散至肺部及骨骼的風險則較高。 且不同於其他種類好發於年輕人,分化不良癌/未分化癌好發於長者,平均發病年齡約65歲。 大腸癌:起初採用A、B、C、D四期分類方式(杜克斯分類法)。
- 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後,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T4)補充,並定期抽血檢查血中濃度,適時調整其劑量。
- 有時病患自己會感覺長了結節,大部分是醫護人員在例行檢查中發現;少見的其他症狀包括:聲音沙啞或無法說話、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咳嗽或咳血。
- 髓質癌的發生率很低,其中約有30%和家族遺傳相關,包含前述提及之MEN-2A、MEN-2B等疾病。
- 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治療:大多數患者需再加上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療,以避免癌症復發(30 mCi以上的劑量,需住院隔離,避免輻射外漏)。
- 工作人員會安排輻射檢查,輻射降至安全水平便可以出院。
- 甲狀腺髓質癌第一和第二期的5年存活率約90-95%,第三期的5年存活率約80%,第四期5年存活率約25%。
- 且不同於其他種類好發於年輕人,分化不良癌/未分化癌好發於長者,平均發病年齡約65歲。
大部分甲狀腺瘤為良性的腫瘤,但是甲狀腺癌的機率並不高,所以若發現腫瘤並不需要緊張。 甲狀腺癌治療後的生活調整非常重要,遵循健康指導建議,例如不吸煙、限制飲酒、均衡飲食、運動習慣的建立和壓力管理、情緒抒發等,將有助於穩定控制,減少復發機率。 另外,若有使用甲狀腺素,規律服藥,評估可能的副作用,與醫師合作討論劑量調整,定期抽血監測也是疾病控制的重點,也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後,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T4)補充,並定期抽血檢查血中濃度,適時調整其劑量。 其目的為抑制促甲狀腺素,以預防甲狀腺癌的生長及復發。 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逐年提高,若為高風險族群,應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提及之症狀,必要時至醫院就醫。
甲狀腺癌分期: 甲狀腺癌成因
2015年,約有31,900人死於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個起源於甲狀腺组织的癌症,具有遠端轉移的潛能。 必須注意的是,其他地方的腫瘤也可能轉移到甲狀腺,但此類癌症不歸類於甲狀腺癌中。 治療時亦可能出現無法預料、不能防範及不同程度的不良後果。 患者需充分理解治療可能出現的情況才決定接受放射治療。 在切除整個或接近整個甲狀腺後,病人須要終生服用甲狀腺荷爾蒙,以替代原先由甲狀腺製造的荷爾蒙,這亦可以幫助抑壓甲狀腺刺激荷爾蒙的分泌。
甲狀腺癌分期: 疾病百科
不過,透過現時的醫學技術,即使甲狀腺腫瘤很小,也能偵測得到,同時新式療法也令治癒率提高。 但正因為它發展緩慢,即使曾患甲狀腺癌,亦有機會在多年後復發,所以患者必須定期覆診跟進。 復發或是轉移病灶的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性碘、化學治療和體外放射治療,還有最新的標靶藥,以及發展中的細胞和免疫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