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司名義買樓2025全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而且事後打給銀行想詢問鑑價,直接被行員嘲笑說「買貴了100萬」,讓她相當後悔,發文想問眾人看法。 權利金高達73.92億元的信義區地上權案「陸軍保養廠C基地案」,於今(23日)下午公布開標結果,不過卻無人參與投標。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三讀過關,各界預測2023年房市恐進入反轉。 對此,知名投資客「帥過頭」也說,在該草案通過後,今年還要買房是「神經病」,應該「去吃藥」,且該條例過關,也宣告「陶朱隱園」是「死定了」。

由於這稅基因素,因此當你邊過這有限公司想賣出物業時不會賣給個人,而是透過公司轉讓賣給下手。 但由於買公司需要full paid 而不能做按揭,因此不容易搵到買家,就算搵到也和你最初買入這公司時的情況一樣,你需要簽保證和賠償保護給你下手。 海外買家購入香港物業一般都是投資性質故多,如以開公司買樓方式購入物業,物業相關支出,例如裝修費、維修費、管理費、差餉可以公司支出形式抵扣物業租金租入。 假如他們搵物業管理公司/代理人管理物業租務事宜,相關支出亦可扣稅。 所以只要計岩條數,無論是海外人士或本地投資者,開公司買樓仍然會有慳錢位。

用公司名義買樓: 市場最熱點【比比星期四】美元走強 港股或再受壓?最新股票配置攻略 業績股貼士

由1992年1月31日開始,住宅物業買賣協議須按與不動產轉易契相同的稅率繳付印花稅。 在買賣協議按上述規定加蓋印花後,有關的物業轉易契只須繳付定額印花稅$100。 非住宅從價印花稅是一種印花稅,是為了控制物業市場,特別是非住宅物業市場的需求而設立的。 這種稅收是基於物業買賣的買方支付的,並且按照物業價值的一定百分比收取。 換言之,不論是否另訂不同的協議,在法律上,買賣雙方及任何使用該文書的人有相同的責任就可予徵收印花稅的文書繳納「從價印花稅」。

  • 而且長遠來就,買家要維持公司營運,成本為每年約港幣1萬至4萬元不等(包括審核財務報表費用)。
  • 此外,如果換樓人士在買入物業後的六個月內出售他唯一的其他住宅物業,則可以申請退還部份印花稅(相當於新舊印花稅差額),但需要符合稅務局的特定條件。
  • 在現時的制度下,如果先成立一家公司,再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便需支付樓價15%的從價印花稅及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單是付稅,已是樓價的30%。
  • 由2016年11月5日起,「從價印花稅」的第1標準稅率分為第1部及第2部稅率。
  • 馬國明坦言自己一直都要開工,拍完《隱形戰隊》緊接開拍新劇《法言人》。

出於這個原因,並通過詳細瞭解以香港公司名義在香港買房的好處後,陳先生決定以公司名義買房。 在註冊香港公司,開通香港本地銀行帳戶之後,陳先生也順利購買了香港房產。 在2006年取消遺產稅前,透過離岸公司和信託架構持有物業,私隱度可以很高的同時又能避遺產稅。 如以公司名義持有物業,田土廳的land search只會見到公司的名字。 如果以秘書服務公司作董事及秘書,又用海外公司,好像英屬處女島(B.V.I)、曼島、 開曼群島等的公司作股東的話,其他人就很難發現物業的實質擁有人究竟是誰。

用公司名義買樓: 市場最熱點

如果你擁有一間公司,而公司持有物業,當你被入稟破產時或把物業賣給個人時,你可能需要面對超高利得稅。 例如當年這公司買入物業時是$200萬,假設你買入價是$1500萬,先時升值到2000萬。 用公司名義買樓 當破產令執行償還債務時或你賣給個人時,這部分會產生公司利得稅,以現價-第一口買入價計算,即是1800萬計算。

至於在去年十一月首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峯會,今年會再度舉辦,展示香港的獨特優勢及投資環境。 陳茂波指,會政府會繼續與貿發局合辦年度高峯論壇,大力宣傳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和重要節點。 並會向旅發局額外撥款約二億元,讓其加大力度爭取更多不同規模及類型的國際會議與展覽在港舉行,涵蓋金融、創科和醫學等範疇,吸引高增值旅客,令香港成為區內首選會展旅遊目的地。 交通津貼亦會延至10月底,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每月500元為上限,涉及額外開支約10億8000萬元,估計每月惠及約350萬名市民。 他又指,政府打算設立一所微電子研發院(研發院),推動本港微電子的發展,冀能成為亞太區內支援微電子發展的領先機構。 研發院亦會強化與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的合作,加快「從一到N」的科技成果轉化,凝聚海內外相關專才,加強培育本地科研人才,進一步完善創科生態系統。

用公司名義買樓: 政是有心.余君雋從特區「財政預算案」看國家「十四五規劃」

如果屬於住宅物業,買樓印花稅要交幾多會因買家的身份而不同,如果屬於香港人及以首置身份買入,只需要支付第 2 標準稅率的從價印花稅。 以 1 個 600 萬物業為例,印花稅開支為 18 萬 ($6,000,000 x 3%)。 個人持有物業在大幅升值後被交易,物業升值部分是無需繳納任何“資產增值稅”的。 但如果你擁有一間公司,公司持有物業當破產時或把物業賣給個人時,可能需要面對超高利得稅。 公司的利得稅不是以你的買入價計算,而是用公司最初買這物業時的樓價計算。

了解完上文買樓印花稅計算,大家都會留意到,其他以公司名義買樓,需要付上額外買家印花稅 (15%),但點解仍然有不少人開公司買樓? 作者簡介:黃詠欣擁有多年按揭市場經驗,並為地產代理監管局持續專業進修計劃課程導師,熟知各銀行及融資機構按揭流程及行情,致力推動按揭轉介行業走向更專業及更優質服務,助置業人士輕鬆完成繁複的按揭流程。 用公司名義買樓 個人名義買賣物業流程會先簽署臨時買賣合約,一經簽約,就具有法律效力,對買家和賣家都有保障。

用公司名義買樓: 物業編號: C0045722 (代理提供)

印花稅收入預計為850億元,較上年度修訂預算上升百分之二十七。 23/24年度經常開支將輕微上升百分之三點三,至5602億元,其中民生有關政策範疇包括醫療衞生、社會福利和教育方面,合共達3294億元,佔經常開支百分之五十九。 23/24年度政府整體開支將會下降百分之六至7610億元,相對名義本地生產總值的佔比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五。 三地產焦點簡介:逢星期三刊登,為 28Hse 的會員帶來一系列地產資訊,包括講述地產近日最熱門話題、樓市成交及新盤動向等。 熱門話題主要是以年輕、草根市民的角度出發,分析香港置業的困難、樓市高低對他們的影響,以冀道出大部分香港市民的心聲。 最常見的問題是,購買的公司有負債風險(隱藏債務)或訴訟,因此在購入物業前,買家應聘請律師作全面審查,以確定空殼公司財務狀況健康、乾淨無問題,日後不會負上任何不必要的責任。

用公司名義買樓

主要針對境外投資人士及公司客户,因此亦稱「非香港永久居民買樓印花稅」,在從價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之上徵收。 買賣雙方以及任何使用該文書的人須共同及個別負上繳納「從價印花稅」的法律責任,不論是以第1標準或第2標準稅率計算。 買賣祇有買方要比Stamp duty, 賣方唔洗比. 公司有無其他問題, 新買家不清楚, 會有交易障礙.供樓利息亦可能會較私人高, 如是單純空殼公司, 始終要有個人或公司作擔保方能借款. 有點非常重要的是,你要付的利得稅不是以你的買入價計算,而是用公司最初買這物業時的樓價計算。 例如當年這公司買入物業時是$100萬,轉手給你時是 $1000萬,那麼假設你將來以$1500萬賣出的話,公司的利得稅是以$1400萬計算而不是$500萬計,雖然你買入後利潤只是$500萬。

用公司名義買樓: 香港人投資物業的心態永不止息,在地產討論區,一個常見的主題是「如何多買一間樓」。最近便看到有網友提問「用公司名再買樓是否可慳稅」。問題簡單,但答案可以很複雜。

雖然透過公司轉讓節省大量稅項,不過涉及一定風險,首先有關交易必須以有限公司進行,公司內部雖然未有實際業務,但每年必須向稅局繳交會計帳目及聘請核數師核數,每年金額涉及5位數字。 此外,買入公司代表買家成為新任股東,公司如果涉及任何債務及訴訟,新買家需要負上責任,一般為了避免承受風險,買家需要為有關公司進行「盡職審查」。 盡職審查內容包括該公司的營運及財務狀況、管理人員背景、是否涉及不良訴訟及違法行為,由律師或獨立顧問進行,收費5至6位數字不等。 如有海外投資者想投資香港物業,無論佢地想以個人名義身份,又或以公司名義身份購買,同樣都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 (第一標準稅率) 和 買家印花稅。

  • 對此,知名投資客「帥過頭」也說,在該草案通過後,今年還要買房是「神經病」,應該「去吃藥」,且該條例過關,也宣告「陶朱隱園」是「死定了」。
  • 如果先成立公司再購買物業,一開始卻要支付從價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共樓價30%。
  • 有關單位為維景灣畔13座低層H室單位,實用面積503平方呎,2房間隔,業主去年12月以$835萬放盤,後來減價至$800萬,但由於單位有租客居住,未能睇樓,所以一直未能售出。
  • 持有full paid物業的空殼公司可以申請按揭,只需要股東作為聯名借款人或擔保人,以股東的入息去計算壓力測試。

由於所謂慳稅其實有一定代價(用公司名義入市比用個人名義入市的稅務支出高)、而操作門檻也高(轉讓公司,買方要有足夠現金,完成交易方可處理按揭)。 用公司名義買樓 雖然有關方法眾所周知,但多數物業成交,卻仍然是一般買賣方式進行。 看來用公司轉讓方式的確可大幅慳稅,但要用公司轉讓方式賣樓,你先要有一家持有物業的公司。 如果先成立公司再購買物業,一開始卻要支付從價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共樓價30%。 簡單來說,用公司「買樓」其實無法慳稅,舉例,永久居民黃小姐本身有十個物業,她再買樓的話,要支付新物業樓價15%從價印花稅,但不需支付15%買家印花稅。 但她先成立一家公司,再用公司買樓的話,就要支付兩種印花稅共樓價30%。

用公司名義買樓: 公司轉讓買樓要注意事項和風險(進階篇)

同時,政府正與機管局檢視航空業中長期的人手短缺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 陳茂波指,下年度會發行不少於500億元銀色債券及150億元綠色零售債券,在促進市場發展的同時,為市民提供回報穩定的投資選項。 政府將推出「專上學生金融科技實習計劃」,為本地及大灣區的專上學生提供資助。

買家印花稅針對境外投資人士及公司客户,因此亦稱「非香港永久居民買樓印花稅」,在從價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之上徵收。 3.75%計算,開支只需要45萬,但如果並非首置身份,便要繳付第一層印花稅15%,要支付高達180萬的印花稅。 如果屬於非永久香港居民,更需要繳付額外15%買家印花稅,一個1,200萬物業便要繳付360萬印花稅。 用公司轉讓買樓,印花稅以購買價計算,稅率為 0.1%. 用公司名義買樓 但如購買價比市價過低,稅局有權以市價向買家追討印花稅差價。 跟據公司條例第5部份,銀行是不能在成交前提供按揭給買家。

用公司名義買樓: A. 中伏位1- 買賣過程時間難掌握,盡職審查需要高度專業團隊負責

一名女網友表示,近日進浴室準備洗澡的時候,室友突然開門進來,雖然有敲門,可是根本沒有時間反應,讓她嚇了一大跳,認為對方根本是故意的。 文章曝光後許多人都認為,「和室友溝通吧,不然下次可能會再發生」。 如果公司在出售物業中賺取超過$200萬利潤,便支付高達16.5%利得率。 這種交易還有一個風險,就是投資者不容易了解該「空殼公司」是否有其他隱藏債務,很容易因此惹上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在交易之前記得要多加考慮。 1988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間的印花稅率以下連結載有計算由2010年4月1日起買賣或不動產轉易契的印花稅例子及常見問題。 至於衡量業主還款能力的「供款與入息比率」,公司客仍可享受「自用」物業的較寬鬆安排,如果未有按揭在身,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為50%,按息加3厘的壓力測試下為60%,可謂與上車客看齊。

用公司名義買樓

在樓市下行期間,買家有機會要求賣家提供更多的資料,如果賣方無法提交,便在盡職審查期間拒絕完成交易;如果樓上市上漲,賣家可能產生停止買賣念頭,遲遲拒絕提供過往會計帳目拖慢盡職審查,導致交易告吹。 那麼,如公司本身是空殼而不是營運公司,是不是便沒有以上隱藏債務和訴訟? 因你所買入的空殼公司不是真的空殼,是持有個物業,這物業也是你想買該公司的原因。 空殼公司持有的物業,本身已是資產,公司股東已可用公司名義向財務機構簽借據借錢。 雖然理論上可以找上手算帳,但到時你未必可以找到他們。

用公司名義買樓: 財政預算2023 | 必睇最貼身5大亮點︰4月起分兩期派$5,000消費券!薪俸稅將退稅100%/ 千元電費補貼/ 交通津貼延至10月 新文章

不過,所謂「慳稅」其實有一定前提,由於實行上有一定難度,因此眾所周知的慳稅招式也難以普及。 其實,用公司名義買住宅物業收租,即成立有限公司持有物業。 根據法例,只有”自然人”即個人身份或“法人”即成立有限公司才可以持有物業。 情況就等如幾個朋友合資做生意,所有決議由幾位股東投票決定,少數服從多數。

用公司名義買樓: 財政預算案.總覽|消費券分兩期派5000元 煙稅加三成 派糖減甜

公司股權買賣表面上並不涉及房產,只是股東權益變更,只要將房產列入將買賣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便可通過轉讓公司股權形式,成功令房產從賣家轉移到買家,從而避開需繳納15%買家印花稅的規定。 而為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及吸引更多新資金落戶香港,陳茂波宣布會引入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須將一定金額的資產,投放在本地市場,但不包括物業投資。 地價收入為711億元,較原來預算大幅減少489億元,主要是因部分土地成交價較預期低,以及部分賣地計劃取消。 用公司名義買樓 印花稅收入為670億元,較原來預算低460億元,亦遠較過去年度為少,主要是由於物業和股票市場疲弱,成交下跌。

用公司名義買樓: 用公司名義買樓 1

收購公司股權的物業投資者或需面對投資風險,包括隱藏債務。 購買公司前,買家應聘請律師作全面審查,以確定其財務狀況健康。 不過,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帶起全球的稅務申報及銀行業對離岸公司的開戶難問題後,離岸公司持有物業的目的也由隱蔽財產變為慳物業交易稅。 由於要請律師翻譯成英文費用頗昂貴,一般只有一些控股公司透過我們整幢購入大型物業,才由控股公司的法律人士去處理。

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午後轉弱,中聯通跌近5%收市,中電信跌近3%。 申請「連心貸」的房屋買賣合約中,登載買受人應為男女雙方,所購物件應屬雙方共同持有。 一方單獨申請貸款者,另一方應作為連帶責任保證人,在貸款存續期間承擔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第一財經》報導,市場傳出消息,聲稱農業銀行近期向雄安購房者推出新的商業貸款商品「連心貸」,以未婚男女朋友為共同還款人。 APART則是APARTMENT的簡稱,木質結構,輕量鋼鐵構架的準耐火構造,一般2層建築物比較多,從構造上看,並不是高層住宅,建築費用低,所以房租會相對便宜,沒有電梯、管理人員,管理費較低。

業主所支付的管理費,是為了管理、保持公共部分的費用,包含建築、設備等的定期檢查費、管理員的費用、清掃委託費、公共部分的水電費、損害保險費、建築管理公司的委託費等費用。 而修繕費是為了長期保養建築物的安全性與價值性而定期實施的修繕工程上所需要的費用,為避免臨時過大的開銷,便由大廈各戶持有者每個月共同積蓄此費用。 用公司名義買樓 單層物件基本上都需要付此費用,購買整棟物業的話則沒有硬性規定。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