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濕疹斷尾5大優勢2024!(持續更新)

皮膚發炎、痕癢之餘,夏天穿著較短的衣物又有可能暴露痕跡,不美觀;冬天多穿兩件衣服又有可能因衣物與皮膚磨擦而更痕癢。 早前就有人用盡治療方法,5年來都未有斷尾跡象,直至有醫師指教了一種食物塗抹,只用了一星期就幾乎完全康復。 若果濕疹病情轉差,甚至出現細菌感染如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等,單靠外塗藥膏可能已不足夠,醫生或會處方口服抗生素,以減低金黃葡萄球菌數量,有助加快濕疹康復。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但去年9月,其濕疹病情急劇轉差,出現紅皮症,經醫生轉介下轉用生物製劑,病情才得以明顯改善。 台灣江守山醫師在Facebook專頁分享,有一名病人5年前在手及肘部出現濕疹。 該名病人先後看過皮膚科、中醫,又用過類固醇、抗組織胺藥膏,又食過中藥,但用了這麼多種治療方法,身上的濕疹仍未見康復。 他又以中國人較傾向戒吃牛肉作例子,直言其實並沒科學證據支持,而且過度戒口可能引起營養不良,對子女健康及成長反而造成問題,家長應詢問醫生意見,才戒吃引致敏感的食物。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女子5年來用盡方法改善濕疹仍無法斷尾 醫生教路搽一種食物一星期秒速康復

這時要留意全身症狀,例如:有無發燒、胃口是否正常、是否發冷,最嚴重可以感染細菌,引發敗血症,導致器官衰竭,當然臨床上非常少見。 一些中度或嚴重的濕疹患者,若放棄治療,有機會併發感染,輕則是毛囊炎,重則大範圍皮膚感染,例如:金黃葡萄球菌、紅腫含膿,必須治以清熱解毒,否則感染真皮層,可留疤痕。 陳俊彥醫生認為,嬰幼兒濕疹是無法透過孕婦/母乳媽媽戒口而預防,正確做法是餵哺母乳、孕婦服用益生菌,以及為寶寶做好補濕,均可減低嬰幼兒患濕疹的風險。 癬由真菌所感染,是可傳染的,可透過保護個人衛生以作預防;至於濕疹,其成因是遺傳及致敏源等引起,同時不具備任何傳染性,所以不用擔心會傳染家人或朋友。 傳統藥物是透過化學程序,將幾種不同化學原料,以既定程序加工而成。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Joseph曾向中醫求診,其後轉往皮膚專科求醫,於三個月前接觸到新藥生物製劑並開始注射。 受訪當日他剛從日本旅遊返港,天氣轉換令濕疹輕微復發,不過Joseph形容注射新藥約一星期後,晚上的痕癢情況已減少,至約一、兩個月後,皮膚明顯平滑,即使復發也只是發紅,並非發炎至有腫塊。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主任李德康醫生表示,濕疹患者必須注意日常生活細節,如出汗後要用清水沖洗和抹乾皮膚,再塗上護膚膏保濕,避免濕疹發作。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治療

兒童、孕婦、高血壓、腎病、癌症和腦癇患者應慎用香薰精油之外,皮膚潰傷者不應將精油塗抹於破損位置。 相信不少朋友都被濕疹困擾,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的蔡嘉麗中醫師會為大家講解此症的種類、成因、治療,以及提供飲食建議及戒口須知。 抗氧化營養素(如:茄紅素、胡蘿蔔素、多酚、兒茶素等)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侵襲,保持皮膚完整健康,其抗氧化功效更能減低敏感症所引起的鼻敏感、哮喘、濕疹。 顏色鮮艷的蔬果 (如:蕃茄、蕃薯、南瓜、綠色葉菜)、不同茶類(如:綠茶、紅茶、烏龍茶)都富含不同抗氧化物,同時亦含多種維他命和礦物質對增強免疫力都有幫助。 益生菌能維持人體健康腸道菌群生態,増強免疫力,它們亦能減低消化不全的食物在腸道引起過敏反應的機會。 一些需經發酵的食物都富含益生菌,如:乳酪、泡菜、納豆、味噌。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雖現時沒有一種食物能根治病症,但一些能抗發炎和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對改善或預防濕疹都有幫助,不妨多吃。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新藥每劑為數千至一萬港元,適用於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患者需每兩星期注射一次,視乎藥效日後或可減少注射頻率。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陳厚毅引述一項2016年於《新英倫醫學雜誌》的研究,逾千名病人當中,有超過一半人於注射生物製劑後16星期內,在發炎範圍及嚴重程度有75%的改善,若配合類固醇藥物使用,逾75%病人的皮膚狀況有進步。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個案二:青少年濕疹外露失自信 注射療程改善情緒、社交

以上食物皆能幫助提升整體健康,對紓緩濕疹等敏感症有一定功效。 除此以外,少吃加工、高脂高糖食物,保持充足睡眠,常做運動,適當舒壓都是預防病情惡化關鍵點。 陳厚毅補充指,約5%病人用藥後的副作用為角膜炎,暫未知原因;而由於藥物會注射在肚皮上,針口位置會疼痛、瘀或腫脹。 他又稱,暫不建議懷孕或哺乳時期的婦女,以及本身有嚴重的肝、腎衰竭人士用藥,因目前未有足夠醫學數據證實這些人用藥安全。

  • 以癌症為例,化療所使用的針劑及藥物副作用多,患者常出現脫髮、食慾不振的情況;而標靶治療常用的生物製劑,因能針對抑制癌細胞的特定基因生長,減低對健康細胞的傷害,因此副作用較少,療效亦更好。
  • 濕疹嬰幼兒皮膚嬌嫩較薄,保護層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容易喪失水分,所以濕疹常發作於寶寶的面頰、耳廓周圍、額頭,以及手肘、膝蓋等容易乾燥、產生摩擦的部位。
  • 日本濕疹藥膏是不少人遊日必買產品,種類多且功效專門,立即為大家推介10大日本濕疹藥膏,當中包括不含類固醇、面部手部及頭皮濕疹專門的藥膏等。
  • 患者不妨按不同季節、氣候揀選不同的潤膚產品,有助紓緩濕疹症狀。
  • 成分較重的類固醇只適用於局部和較嚴重的範圍,醫生會設定數天至一周的使用期限,有限度地使用類固醇會比較安全。

現代藥理研究,薏仁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消炎鎮痛的作用,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B 雜和維生素 E,有抗氧化,延緩衰老的功效,使皮膚的光澤細膩。 皮損暗淡不紅,滲出少且清稀;可有黃色脫屑,或從結瀝浸潤的斑片為主。 面色無華,納差,大便溏薄,或有腹脹,相當於部分亞急性濕疹,治療以健脾運濕,袪風止癢,方以參苓白朮散加減。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治療濕疹方法多 新生物製劑紓緩敏感痕癢

不過,醫學界同時強調,此生物製劑是具安全性的改善方法,並不能令濕疹斷尾。 比較新型藥物稱為生物製劑,可以集中中和與濕疹有關的發炎因子如白細胞介素,透過中和它們令異位性皮膚炎病情得以大幅改善。 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藥物不會影響自身T淋巴細胞功能,亦不會影響其他免疫系統功能,比傳統免疫系統抑制劑更安全。 正因為它集中中和濕疹的發炎因子,所以它的療效暫時是最高的。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夏天用保濕乳液(Lotion),冬天用保濕乳霜(Cream):保持皮膚水分充足,有助減少皮膚炎症,也有效降低濕疹復發的頻密度和嚴重性。 患者不妨按不同季節、氣候揀選不同的潤膚產品,有助紓緩濕疹症狀。 以往的濕疹治療主要教導病人避開致敏原,減低出現敏感症狀的風險,並處方抗組織胺藥去控制病情,但可惜治標不治本,因為敏感持續,而藥物不能持久。 隨着醫學的發展,新的藥物治療為濕疹病患者帶來新希望,有機會為他們長期治愈,而其中一種是脫敏治療。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去年批核的皮下注射生物製劑Dupilumab,針對濕疹的免疫及發炎因子,控制病情,適用於中度至嚴重的成人患者。 研究指出每周注射,至16周後,有七成病人濕疹的嚴重程度有改善,病情減輕;五成病人痕癢程度得到改善。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飲食建議

「如果持續塗類固醇於臉部,可能會生瘡、生毛、皮膚變薄,停用後更可『反彈』」。 因此,類固醇只適宜使用一段時間,至於中等或初起濕疹的患者,使用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則較為適合。 研究指出,香港每五人就有一人曾患濕疹,患者會受痕癢等問題困擾,影響集中力及情緒。 濕疹未能根治,患者一般可以抗生素、類固醇等紓緩病情,但情況嚴重者則療效或不明顯,且副作用強,如影響腎功能和血壓、抑制免疫系統等,需定期抽血觀察,只能短期使用。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多爲急性濕疹或慢性濕疹急性發作期,治療以清熱利濕,袪風止癢,方以四妙散加減。 發病較急,以紅色丘疹為主,泛發於全身,瘙癢難忍,抓破出血,滲出不多。 好發於靜脈曲張的病人,引致局部皮膚有明顯的滲液,癢疹範圍見結痂,皮膚增厚,日久可出現色素沉著性斑塊。 多見頭皮屑增多,嬰幼兒可以發生在整個頭部,成年人好發於眉區、鼻子兩側等處,發病區域會有大量雪花狀皮屑,其病因為皮屑芽孢菌異常大量繁殖,引致表皮細胞快速脫落,引起皮膚炎反應。 可分爲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和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前者常發生在皮膚接觸刺激性的物質,後者則是接觸到易造成過敏的物質,例如化妝品、油漆、塵蟎等。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健康

而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越來越多新型藥物的出現,好像新式的針劑濕疹生物製劑或口服抑制劑等令治療效果取得突破,尤其是對用傳統藥物未能改善病情的中度至嚴重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病,每5人便有1人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陳俊彥醫生解釋,皮膚是人體的天然屏障,一旦皮膚不能正常運作,致敏原和細菌就有機會入侵身體,令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導致濕疹。 濕疹的學名是異位性皮膚炎,八成以上患者都於五歲前病發,家人經常會擔心是否不能根治,其實毋須過分憂慮。 數據上有逾半患者在成年後,濕疹會因為免疫系統成熟而根治,其餘患者的病情亦會得到顯著改善,有方法可以讓濕疹得以及早根治,就是在病情較輕的情況如病童較年幼時或在病情較輕時積極治療濕疹。 濕疹不受控制、皮膚反覆發炎,表皮的鎖濕功能會有所下降,持續下降會令根治濕疹的機會降低,所以積極治療是非常重要。

陳厚毅透露,不少人因濕疹致焦慮、情緒低落,甚至想輕生,藥物見效對嚴重濕疹患者身心均有裨益。 每五名香港人就有一人受濕疹困擾,患者飽受無間斷痕癢及皮屑脫落之苦,易令情緒大受打擊、更影響日常社交及工作,惟抗生素及類固醇等藥物療效有限或副作用較大。 近年發現能有效改善發炎及痕癢症狀的生物製劑則費用高昂,一針需港幣7500至10000元,每兩星期要注射一次,有患者要用每月六成收入支付藥費。 生物製劑是經皮下注射入體內,能抑制引致濕疹的發炎細胞因子,可改善濕疹徵狀、發炎及痕癢。 對於病程較輕的病人,一般改善生活習慣,注意護膚及塗抹藥膏,藥膏亦分含類固醇及非類固醇藥膏。 一般做好以上三項對輕度的病人就已經足夠,對中度至嚴重的病人,即使做好以上三項都未能完全控制病情,他們或需較高級別的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生活質素。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生物製劑治療濕疹效果理想惟藥費高昂 有患者用六成收入打針

溫和的情況 下通常可以連續使用潤膚膏和短暫使用外用低效力的類固醇來控制。 在嚴重的 情況下,則可能需要用上外服或口服類固醇、非類固醇類消炎藥膏或抗組織胺等, 類固醇藥物副作用包括皮膚變薄、食慾增加;環孢素則會令免疫系統減弱,影響肝功能等。 脫敏治療的原理是令身體慢慢接受致敏原,從而停止作出過敏反應和改善濕疹的病情。 脫敏治療一般可分為舌底口服或皮下注射兩種方法,小孩一般建議採舌底口服,因為可減低帶給小朋友的痛楚。 醫生處方脫敏治療時會小心準確地控制好致敏原的分量,並逐次增加令身體完全接受和減少過敏。

  • 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推出資助12歲以上、中度至嚴重程度的濕疹患者使用生物製劑計劃,受惠患者的藥費可減少近三成,首年設有100個名額。
  • 陳小姐患有嚴重濕疹,14歲開始發病,痕癢問題令她難以集中學習,脫皮亦讓她感到尷尬和自卑。
  • 她希望日後在公立醫院也可注射生物製劑,或有更多非牟利團體幫助受濕疹困擾的人士,又鼓勵濕疹患者不要灰心絕望,「總有方法可以處理到」。
  • 冷氣會令環境變得乾燥,會令濕疹患者的皮膚問題惡化,而且空氣不流通也會令致敏原積聚,增加過敏症狀出現的機會。
  • 這個方法適用於身體及手腳,建議患者在洗澡後,將潤膚膏塗抹在患處,然後用濕紗布包裹,再在外包裹保鮮紙,最後戴上緊身袖套等過夜,讓患處盡量吸收潤膚膏,經一至兩晚的濕敷後,病情會有明顯改善。
  • 常有習慣性局限性的瘙癢問題,多見於頭皮、頸部兩側、耳朵、手腕、背部、腳踝、外陰等處。

不過,總的來說,濕疹患者平時要多保濕,發作時要用藥,包括外用藥膏,內服中藥 (止癢袪風、安神清熱、解毒袪濕),「有醫總好過唔醫」。 濕疹嬰幼兒皮膚嬌嫩較薄,保護層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容易喪失水分,所以濕疹常發作於寶寶的面頰、耳廓周圍、額頭,以及手肘、膝蓋等容易乾燥、產生摩擦的部位。 他第一次注射生物製劑時需打兩針,之後兩、三日,肩膀、頸部及腮位置均有發熱,如曬傷般灼痛,但未覺有其他副作用,雙眼的紅腫程度亦未有惡化。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濕疹護理 – 陳俊彥醫生

另一位14歲男生,他從小已有濕疹,症狀雖未算嚴重,但濕疹位置卻在面部及手部等外露地方,令踏入青春期的他情緒備受困擾,更因不想出汗影響濕疹病情而放棄跟朋輩打球、運動,嚴重影響自信及社交。 濕疹的主因之一是皮膚缺乏某些蛋白質,令鎖水功能變差,因此濕疹患者無論濕疹有否發作,亦應做好日常保濕,經常塗抹適當的潤膚膏,以減少出現皮膚痕癢、紅腫等病徵。 異位性濕疹是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炎,病徵通常於嬰兒早期開始,但 也有不少成人才發病的病例。。 而當中不少患者之後會有其他敏感的情況,如鼻 敏感和哮喘。 脫敏治療的療程一般需要3至5年,治療數星期後開始見效,一般病人的過敏病情會變得較以前輕微,亦慢慢減少抗組織胺藥的需要,更有醫學研究指出脫敏治療成功率可高達75%。 脫敏治療除了濕疹之外,亦可以用來治療鼻敏感、眼睛敏感、哮喘、蕁麻疹等。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預防濕疹的方法

接受數個月紫外線療程後,皮膚明顯改善,之後2至3年,病情穩定受控。 林提醒,治療期間,保濕護膚工夫非常重要,否則會愈曬愈乾,加重病情。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有名60歲老翁屬嚴重濕疹,皮膚偏乾,曬了一次紫外線後未有做足護理,皮膚變得更乾燥,令濕疹病情惡化。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LEVEL 4: 嚴重濕疹 脫敏或生物製劑治療

陳厚毅續指,過往的治療濕疹方法,包括處方抗過敏藥、類固醇藥膏等,但有些藥物如環孢素,透過減低免疫力令皮膚敏感度下降,或同時可致血壓高,亦對腎功能有影響。 不過,一旦患上濕疹,不單會痕癢不適,更會影響其個人和社交的生活和自信。 醫學界暫未有藥物能夠短時間內根治濕疹,濕疹患者很多時候因病情反覆發作、無法「斷尾」而困擾。 兒科專科醫生胡振斌醫生以一些年輕濕疹病人的例子,鼓勵患者尤其在初起濕疹時要注意保濕和日常護理,即使病情趨嚴重,仍要正面積極接受治療,因不乏治療選擇,對減低濕疹發作的頻密度和控制病情不無幫助。 而當病發時可用藥物控制皮膚炎,消炎方法取決於當時的嚴重程度。

數字顯示,香港每五人就有一人患不同程度的濕疹,濕疹復發受氣候、環境、飲食、衣物等多種因素影響。 中度與嚴重程度的濕疹患者,除了身體上的不適,隨濕疹而來的心理壓力亦是無可避免的難題。 他自小受濕疹困擾,濕疹是他的一部分,有時皮屑多得需要用吸塵機清理,嚴重時夜晚因太過痕癢難以入眠。 【本報訊】濕疹問題困擾不少港人,28歲的患者陳小姐(化名)自初中開始每月需接受抗生素治療,惟病情一直反覆,延至今年3月轉用生物製劑,其脫皮、皮膚痕癢及紅腫明顯有好轉。

生物製劑濕疹斷尾: LEVEL 2: 濕疹初起 盡快控制病情

冷氣會令環境變得乾燥,會令濕疹患者的皮膚問題惡化,而且空氣不流通也會令致敏原積聚,增加過敏症狀出現的機會。 聖雅各群福會惠澤社區藥房今年7月起,推出全港首個濕疹藥物資助計劃,支援12歲或以上,患有中度至嚴重濕疹病人注射生物製劑。 計劃推行「買五送二」,患者自費五針後,可免費獲兩針,估計能為每位參加者每年節省6至8萬元,即約每年30%的藥物開支,全港有約30位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參加計劃。 而江醫師沒有對該名病人用治療用藥物,而是為她塗上一種食物,差不多一星期就能幾乎完全康復。 帖文一出,吸引了大量受濕疹問題困擾的網民留言,普遍猜想是塗了麻油、豉油、茶樹油等,不過全都不是。

多個大型研究均證實治療相對安全,未發現任何嚴重反應,常見的副作用是口腔紅腫或痕癢。 生物製劑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針口腫痛,首一、兩次注射人士或會因免疫系統受影響,有機會在注射後24小時出現感冒症狀。 治療牛皮癬等生物製劑開初引入本港時,每月藥費約數萬元,因此相信治療濕疹的生物製劑價錢仍處於較高昂的水平。 於藥物治療方面,病情輕微者塗搽潤膚膏已能改善病情,中等病情者可用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TCI)。 一旦病情嚴重,如發作位置有滲血或滲水,則可能要使用外用類固醇。 李梓源醫生解釋,類固醇的好處是快速見效,助患者止痕及止痛,惟日子一久,便可產生副作用。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