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體驗於四月期間開放予 CFT 會員,而網上導賞亦將於四月中開始,詳情請參考 CFT 網頁。 新世界發展10月8日以47.76億元投得皇都戲院大廈業權,是歷來最大宗強拍項目。 該集團已委聘三大英國及本地建築保育顧問為戲院制訂保育管理計劃,包括研究皇都戲院的歷史價值,並會在場內作3D掃描及勘探,以掌握皇都的內部結構。 計劃保育為藝術文化表演場所,並會保留天台巨型飛拱,計劃開放飛拱範圍作休憩空間,讓公眾可近距離欣賞及打卡。
基於當年香港的交通條例禁止在英皇道停車,以至建築師為戲院設計了一個可容納五十輛汽車的地下停車場,以方便觀眾泊車,是當時全港首創,更堪稱為全遠東地區絕無僅有的設計。 位處北角最顯眼的地點,璇宮戲院亦擁有著 香港甚至亞洲僅有的外露式拋物線型混凝土桁架,成為該區最耀眼的地標,而綜觀全球戲院建築,璇 宮戲院巧奪天工的屋頂設計,也是世上絕無僅有。 它的前身是璇宮戲院,由歐德禮於一九五二年創辦,歐德禮同時亦是萬國影業公司老闆,從事電影發行,敲定北角這小上海中產區,興建一千三百位的大劇院,璇宮戲院開幕時,放映美國歌舞片,珍惠文及冰歌羅士比主演《高歌艷舞樂璇宮》(Just for You),定位可見一斑。
璇宮戲院: 一級歷史建築 劇院式設計
皇都戲院屋頂上故意外露的桁架讓建築物的外觀非常突出,是全港甚至亞洲僅有,開創了同類結構的先河,非常珍貴。 1998年香港導演陳果拍攝電影《去年煙花特別多》時,曾經安排演員在飛拱上邊走邊聊天,讓「飛拱」結構有機會登上大銀幕。 直至1958年,戲院及商舖部分還有毗連位於電廠街地段由陸海通家族透過 HONG KONG ENTERPRISES LTD 以約150萬元一籃子購入發展。
這隻唱片收錄了當時周小燕演唱的《百靈鳥,你這美妙的歌手》、《我的花兒》和《四季歌》等多首歌曲。 中國民間藝術團於璇宮戲院演出的廣告題為「南北藝術、百花齊放、共聚一堂」。 的而且確,該次盛會集京劇、舞蹈、歌唱及樂器演奏,而民國年代的著名上海女高音周小燕更演唱了新疆及哈薩克族民歌(今天內地的政治環境還會容許這類歌曲嗎?)。 兩個月後,香港「回禮」,中華總商會及老牌左派組織香港華人革新協會邀請一隊共七十人的中國民間藝術團來港獻技,而香港華人革新協會的主席陳丕士之後也得璇宮戲院創辦人歐德禮的同意,讓這個盛會於他的「主場」上演。 1956年4月,中英樂團(即今香港管弦樂團之前身)獲廣東省文聯邀請到廣州中山紀念堂演出。
璇宮戲院: 重新經營 保留社會價值
1936年由「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建造,設計中西合璧,其中意大利佛羅倫斯訂製的彩繪玻璃窗晶瑩透光,色彩絢爛;這裏到處擺放了恐怖的雕像及壁畫,栩栩如生的妖怪模樣足以令小孩嚇破膽。 現在當中的萬金油花園已拆卸,餘下的建築變成「虎豹樂圃」音樂學院重新開放。 舊物中還發掘了1張英文筆記,由於不少外語人士都會前來看戲,戲院因而印製了1份「貓紙」,詳列員工在不同情況時可以怎樣用英語跟客人溝通,包括放映電影、時間、片長等資訊,非常有趣。 戲院地面的皇都商場內的大多店舖仍保留着昔日的格局,老店包括輝煌洋服、溫莎髮廊、公主眼鏡等,陳設及店舖燈箱懷舊味重,恍如走進時光隧道。
訪問當天,商場內商舖包括吳俊雄從前經常光顧的偉倫唱片幾乎已全數清空,幽暗非常,只剩一間洋服店和一間五金舖,四處是日久失修的水漬,鋼琴離奇地擋在路中央。 吳韻怡除了是皇都戲院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在北角出生和成長的她亦以街坊身分參與口述歷史。 由於媽媽在皇都商場開童裝店,她在八九十年代的童年放學後時常在此流連,對店主間的鄰里之情、社群的連繫感受至深。
璇宮戲院: 北角璇宮戲院
話說當年有不少上海人移居北角,加上不少文人雅士聚集,這裏成為前衛、時髦的文化區,作家張愛玲、影星葛蘭、歌后潘迪華都在此紮根。 「璇宮戲院」的創立更將世界各地的藝術帶來香港,創辦人歐德禮將大量世界頂尖古典音樂和西方歌舞表演帶到「璇宮戲院」,成為當年紅極一時的地標,並改寫香港演藝發展歷程。 40至50年代,不少上海人因為國共內戰而南下來到北角聚居,有商人參照當年夜夜苼歌的上海,在北角開設戲院、舞廳等娛樂場所,令北角有「小上海」之稱。 當時,熱愛音樂的香港文化界傳奇人物歐德禮(Harry Odell)看中了「小上海」的發展潛力,立下宏願要把世界最好的音樂家帶來香港,於是創辦了璇宮戲院。 而為了籌備保育皇都戲院,集團於3年前開始搜集與皇都相關的舊物,是次活動將展出當中逾百件收藏,包括50年代用作簡介上演電影的戲橋、多款不同舊戲票,包括超等位、堂座、午夜場、戲院員工制服、英皇道電車站明信片、舊北角鳥瞰圖等。
這裏設有居住空間、餐廳、社區中心及展覽空間,讓旅客和本地人回顧香港歷史及經典。 作為本地少數設有露台的唐樓,藍屋在2017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歷史價值斐然。 活動展出多件與戲劇相關的歷史舊物,包括舊戲票、員工入職申請登記表等,還有1份1971年有在皇都戲院上映的電影票房排名記錄,原來當年在該院上映電影片,最高票房正是由邵氏公司出品、姜大衛和狄龍主演的《無名英雄》,收入達1,201,152元。 璇宮戲院(即皇都戲院前身)由俄羅斯裔猶太人歐德禮(Harry Odell)創辦,他於1952年引入這種「劇院式戲院」,為當時的演藝人員提供表演平台,應其人脈之廣邀請到外國音樂名家輪流登台,目前戲院內其中1個舖位,就是模仿成他當年的辦公室以示致敬。
璇宮戲院: Q: 香港會有什麼社會創新項目?
嘉禾於1971年成立院線「雙皇」,皇都成為會員,自此改播港產片,由李小龍的武打片、許氏兄弟的鬼馬喜劇、《師弟出馬》、《人嚇人》、《新蜀山劍俠》、《胭脂扣》以至本土動畫首作《老夫子》,一一躍上那些年皇都的大熒幕。 璇宮戲院 值得一提的是,其「超等」已可容納400人,更擁有可容納120人的獨立銀幕試映室,氣派可見一斑,戲院的地下停車場可容納50輛汽車,同樣是全港創舉,當年在遠東地區亦絕無僅有。 皇都入口處的弧形立面,實為一幅名為《蟬迷董卓》的大型浮雕裝飾,原來乃出自名畫家梅與天手筆,數十年來一直被電影海報及廣告板遮擋,至近年因重建工程而重現人前,算是因禍得福。 (網上圖片)「皇都戲院的門口大堂也很夠寬闊,晚上那條五角柱還會發光。未開場前在附近瀏覽一番,可看的去處也多的是,除了戲院本身有食物部之外,迴廊轉處,四通八達,單是唱片公司就有兩間,鞋店裏裏外外加起來,竟有十七家之多,直為全港之冠。」女作家陸離1964年寫道。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Uwants.com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四、五十年代,地區小戲院不時推出真人表演兼放映電影的「雙料娛樂」。
- 唯一沒有變過的是守護大廈門口的一對銅獅子,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日軍熔為軍火材料。
- 當年它是極盡豪華的劇院,可容納1,173位觀眾,設有獨立銀幕及試映室;而當時交通條例禁止英皇道停車,於是戲院加建一個可停泊50輛汽車的地下停車場,全港首創。
- 建築上為人熟知的標誌性裝飾,便是中西合璧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揉合中國、東南亞及西方藝術。
作為有69年歷史、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大戲院,皇都戲院不但見證了早年香港娛樂業的光輝歲月,其建築結構及布局亦極具保留價值。 戲院入口上方有一幅8米高、8米闊的大型浮雕,名為「蟬迷董卓」,出自中國當代嶺南畫派大師梅與天之手,意思為「貂蟬迷惑董卓」,取自《三國演義》中司徒王允派歌姬貂蟬色誘董卓的故事。 不過,以中西合壁風格著稱的梅與天,在「蟬迷董卓」中加入了希臘女神、緬甸舞姬等西方元素,令作品融匯了世界各地的藝術,配上作為國際演藝舞台的皇都戲院可謂非常合適。 大戲,由娛樂演變成為藝術,如米醞釀成酒,當酒精揮發,燃點了火,這團火便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香港粵劇文化,而「戲院」則盛載了這個昇平璀璨的歷史。 可惜,到了今天,所有大戲戲院都灰飛煙滅,只餘下一處地方,便是北角英皇道,門前仍留著一幅巨型浮雕的皇都戲院(前身為建於1952年的璇宮戲院),它是現今碩果僅存的古典戲院,千萬不能拆掉,如果皇都戲院也消逝,香港的世世代代,便再沒有機會感受大戲戲院留下的雪泥鴻爪。 2021年4月,新世界發展在皇都戲院進行保育前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尋找你我他的皇都」展覽,將商場範圍重新佈置。
璇宮戲院: 建築特色
皇都戲院的工程師巧妙地把一連串的拱橋桁架並行排列,形成整塊屋面的拋物線型支撐結構,而那個外露於戲院屋頂的桁架設計更被國際保育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譽為世上獨一無二。 「拱橋式」的桁架支撐戲院屋頂以達至無柱室內空間,並直接吊著放映室,以減低因受外來聲音所引致對戲院的震盪,提升視聽質素 ,成就璇宮的劇院功能。 而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直指皇都戲院的屋頂結構根本是橋樑的設計,並將其與新加坡的愛琴橋(1929落成)對照,結論兩者都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
新世界自2005起大規模收購皇都商場,並於2018年10月申請強拍,去年6月再以7.37億元收購北角皇都戲院大廈的戲院及3個地舖,令業權大增至逾九成。 璇宮戲院為香港影業鉅子歐德禮、孫潤杰、楊耀琅的萬國影片集團所興建及管理,屋頂的「拋物線形混凝土桁架」,體現戰後現代主義的簡潔風格,甚至被國際保育組織Docomomo International譽為全球戲院獨一無二的設計。 在入口處上面的弧形立面,有一幅《蟬迷董卓》的大型浮雕裝飾,出自名畫家梅與天手筆,數十年來一直被電影海報及廣告板遮擋,至近年因重建工程而重現人前。 所以,我夢想中活化皇都戲院的最佳方案,是翻新戲院外觀之餘,同時聘請以音樂廳為專長的專業音響工程顧問(如日本的永田音響設計,又或是已收歸Arup旗下的美國Artec),將戲院內部修建成頂級音效的音樂廳,另加設後台、化妝間、鋼琴室等配套設施。 儘管未見確實數字,據部份紀錄指皇都戲院座位數目1300,那麼其空間應足夠改裝成為至少1000座的中型音樂廳。
璇宮戲院: 北角 英皇道、電廠街 交界的「璇宮戲院」 ( Empire Theatre )
皇都戲院亦迅速擺脫了西方古典音樂殿堂形象,走向通俗化本地化,甚至有粵劇戲班登台演出,戲院在上世紀六○年代主要放映西片及國語片,踏入上世紀七○年代,國語片式微,皇都便加入嘉禾院線,上映李小龍許氏兄弟成龍洪金寶的電影,直接步進香港粵語片上世紀七、八○年代黃金期。 對於不少歷史建築物活化後,都只淪為虛有其表的旅遊景點,吳解釋,過往失敗的保育、活化例子,是因為香港人不太接受改變,她坦言改變歷史建築的用途,而又獲得大眾喜歡的是非常困難。 但她慶幸皇都戲院的優勢在於,它本身是「娛樂性質的建築」,即是有其商業性,整個建築物除了有戲院,還有商場、食肆,活化後其用途不變,其最大轉變反而是如何令皇都戲院更舒適,以及如何詮釋過去半世紀的演變過程。 佇立北角近70年的皇都戲院(前稱璇宮戲院),自去年新世界(00017)以47.76億元投得其大廈業權後,矢志作文物保育及活化項目。 地少人多的土地問題,多年來為香港帶來不同的民生問題,例如最基本的住屋、營商環境以至社區保育等,全部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
建於1859年的舊赤柱警署是香港現存最古老警署建築,於1974年後停止使用,曾用作餐廳用途,而現時則為超級市場。 璇宮戲院 由於天台「飛拱」不作對外開放,因此場內特地架設霓虹燈桁架模型,是為識別度和人氣最高的打卡點! 這趟體驗之旅由踏入皇都戲院商場,在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時光立即倒流回到舊時代。 伴隨皇都戲院的變化,「蟬迷董卓」浮雕過去曾一度被廣告板覆蓋多年,至近年才重見天日,唯「蟬迷董卓」早已歷盡風雨侵蝕,難以認出浮雕的完整面貌。 現存古蹟級別的戰前戲院建築,只有油麻地戲院及長洲戲院,尚有大量未被評級,擱在城市的陰暗位置,假裝沒人看見。
璇宮戲院: Timber 香港古樹皮圖鑑
據聞:中央戲院當年有一宗轟動的謀殺案,有一位花旦移情別戀,在表演途中舊情人拿槍射向舞台把她殺死。 小時候,大家叫粵劇為「大戲」,外省人稱它為「廣東戲」,上演的地方不叫「劇場」,我們稱它為「戲院」。 晚上,大家說:「去戲院睇大戲囉!」沒有人會說:「去欣賞粵劇!」因為在電影不普遍的年代,大戲是市民的主要娛樂。 大戲除了是娛樂,還有其他功能,它搞活了「地區經濟」,當上演大戲,附近的小食檔和賣東西的攤販,便生意興旺。 此外,粵劇也推動了地區文化,例如天后誕、中秋節等,街坊團體便安排大戲給居民,一家扶老攜幼來看。
話說有次戲院經理發現尾場電影的售票數目與入場人數相距甚遠,以為有人用假票入場,於是進入戲院巡查,當他走到前排座位區時,發現一些半空飄浮的身影。 璇宮戲院 有傳自此之後,戲院經常只會賣出一半戲票,卻掛上「全院滿座」告示,目的就是留下部分座位給這些觀眾。 描繪十八層地獄的壁畫,畫面盡是勾脷筋、落油鑊等嚇人景象,虎豹別墅是昔日香港小孩的惡夢。
璇宮戲院: 香港十大夕陽行業
而拋物線形的混形土桁架製作上比起方正的桁架更具難度,這屋頂結構的特殊設計不僅是全港獨有,當時報章亦形容為遠東罕有。 程序簡化了,但不論由何方主導計劃,資源始終是個不能避免的問題。 新世界在以近四十八億元統一業權後,除成立顧問委員會,也聘請了精英建築、保育、工程團隊,估計花費不菲。 談論保育,因為需要持續經營、長遠發展,不能避免考慮收支如何平衡,問及皇都的藍圖如何,會是怎樣形式的藝術場地,兩位稱言之尚早,未有定案。 吳俊雄也指出了蒐集和呈現歷史的重要,指團隊開過的幾次會議上,極大量時間用於商討如何蒐集和整理史料,包括跟當年戲院客人、表演者、街坊等進行口述歷史紀錄。
璇宮戲院: 香港文化遺產建築:皇都戲院皇建前的回顧
九龍區第一間戲院要到1919年才落成,位於油麻地廟街,名為「廣智戲院」。 1911年,「域多利戲院」落成於德輔道中,現為「永安集團大廈」。 1907年,由俱樂部改裝的「比照戲院」落成於中環的雲咸街,以放映電影為業務,於1931年改建為第一代的「娛樂戲院」。 香港最早出現的戲院,是1867年的「同慶戲園」,它是香港開埠的第一間戲院,不過當時的「同慶戲園」並不算是正式的電影院。 南華戲院(砵蘭街180號/豉油街交界),1966年1月9日開幕,現址為東京銀座商場。 當年的「雙南線」,是指港島「南洋戲院」和九龍「南華戲院」,都是昔日著名的左派戲院。
璇宮戲院: 「小福建」 昔日「小上海」
建築師巧妙地以弧型設計處理了電廠街至英皇道的轉角立面,成為璇宮戲院的主要立面,再加上沿弧形立面而設的流線形深闊簷篷,成功地突出了下方的主入口。 在這弧形立面的正中央有一幅題為「蟬迷董卓」,揉合中國,東南亞及西方藝術文化的大型浮雕裝飾,乃出自名畫家梅與天之手筆。 而大大小小的四方框緣 雖線條簡約,卻為主立面拼湊出一個豐富有趣的視覺效果。 戲院在一九五九年轉手後,改名為皇都戲院,後面興建住宅,戲院下面的停車場則改造成商場。
璇宮戲院: 「文化沙漠」開出第一朵花
資深音樂人黃志淙分享他眼中當年的潮人集中地 ── 皇都商場內「偉倫唱片」的回憶,親訂見證香港音樂潮流更替的歌曲清單,可於 KKBOX 試聽——種種新與舊的碰撞,均為歷史建築注入了年輕活力,令人更期待戲院復修後的面貌。 為了籌備保育皇都戲院,集團於 璇宮戲院 3 年前開始搜集與皇都相關的舊物,在是次《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中亦有展出,包括 50 年代用作簡介上演電影的戲橋、超等位、堂座、午夜場舊戲票、戲院員工制服、英皇道電車站明信片、舊北角鳥瞰圖等逾百件收藏。 皇都戲院作為香港文化遺產建築之一,裡裡外外都有很多值得大家細味的設計和細節。 首先當你乘搭電車、逛街經過皇都戲院英皇道入口,請先抬頭看看建築上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裝飾,這個是皇都戲院珍貴的歷史遺跡之一。
消息傳出後,引起市民及保育團體關注,活現香港、長春社以及 Docomomo HK(國際現代建築文獻組織香港分會)發表聯合聲明,促請古物諮詢委員會將舊皇都戲院至少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古物諮詢委員會於4月18日開會討論其歷史評級,古物古蹟辦事處只將舊皇都戲院建議評為三級,即屬最低的級別。 唯古蹟辦認為戲院的內部改動太大,已失去原有戲院功能,原真性的價值相對較低。
由上海走難來港的人士,在四十年代末多匯聚於北角落腳,帶來上海的生活文化,這裏又被稱為「小上海」。 皇都戲院的前身璇宮戲院,自1952年12月落成,當年的造價為250萬元。 創辦人歐德禮MBE(Harry Oscar Odell)有意創立國際級演藝殿堂,邀請建築師劉新科及George. 據Walk in Hong Kong的《舊皇都戲院文物價值評估報告》描述,該飛拱是用作支撐屋頂樓板,從上方吊著天花,可以拓寬戲院的空間,並可以達到更佳的聲學效果。 建築上為人熟知的標誌性裝飾,便是中西合璧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揉合中國、東南亞及西方藝術。 皇都戲院位於北角,其前身為「璇宮戲院」,於1952年落成,是單幢式戲院。
皇都戲院的前身是璇宮戲院,1952年起座落北角英皇道,7年後才易手和改名,並加建後面的皇都戲院大廈,加入住宅和商場元素。 兩代戲院將藝文和喱民(通俗);西方、粵劇、本土等多項藝術集於一身的傳奇,終於在1997年2月落幕,之後由一所桌球室承租。 桌球室去年結業後,戲院便一直塵封,漫步走進桌球室內只見多張「波枱」,戲院的痕跡已不復見。 皇都戲院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指,當年桌球室為了節省改裝成本,以假天花和地台覆蓋超等位和堂座位置,窺探圍板中的一道門,仍能看到由堂座通往超等位的樓梯,將之拆除便能還原戲院昔日的面貌。
璇宮戲院: 二、流行文化 香港發展精髓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Uwants.com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昔日政府表演場地不多,戲院是各種表演藝術、文娛活動的殿堂,以至接待外賓的場所。 屋頂的拋物線桁架這種建築結構,更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設計,結構猶如吊橋般吊着屋頂,造就劇院的無柱的空間。 吳韻怡說,璇宮戲院的建築師摒棄輕巧、可預制的鋼鐵,採用了石屎打造桁架,估計是因為價錢較為相宜,但最令她想不透的,是設計師竟然選擇把結構曝露人前,相信是反映着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物以功能主導的風格。 她查閱當年的圖紙,發現設計師是國內南來的華人劉新科,但簽圖的卻是一名老外,她解釋戰後不少精英移居本港,未及取得相關資格,只能夥拍認可人士簽圖,是戰後常見的團隊組合。 新世界表示,會研究將屋頂桁架位置活化成休憩區,讓公眾免費到場「打卡」。
璇宮戲院: 建築.藝術.遠方.趙健明 Janice Chiu史詩般的愛情故事:阿布與烏雷驚世駭俗的行為藝術,仿如上天注定的愛恨交纏
與其空等出遊之日來臨,不如發掘一些被遺忘的香港好去處,來一趟小旅行,編輯推薦 8 個打卡點讓你一探皇都戲院的前世今生。 踏入時光之旅,門口先是手繪的電影海報,再到售票處領取50年代的戲飛,還是手畫座位憑票入場,真箇眼前一亮。 昔日的商場舖不是中藥店就是手造招牌店,空氣侷促而暮氣沉沉,但今天已變為不同的展覽廳,建築柱樑仍在,配着皇都馳名的飛拱霓虹裝置,看着反而有份cyberpunk效果,喜出望外。 商場人流絡繹不絕,有不少舊式小店,包括手寫招牌店、唱片行、洋服店、皮鞋舖店、髮型屋、眼鏡店及郵票店等,每一間都滿載北角老街坊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