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印花稅2025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第1標準第1部稅率適用於住宅物業而第1標準第2部稅率適用於非住宅物業及某些在2013年2月23日或之後但在2016年11月5日前就取得住宅物業所簽立的文書。 第1標準第2部稅率相當於2016年11月5日前適用的「從價印花稅」的第1標準稅率。 短線投資者須考慮三年內樓市的升幅能否抵消額外印花稅的成本,也要顧及樓市在三年內進入下跌周期的風險。 特別印花稅 政府相信這項措施可減低短線投資者的投資意欲,而不會對一般置業自住市民造成太大影響。

  • 根據第五十三-A條的規定,法人、自然人商業企業主或非本地居民以有償方式取得居住用途的不動產或其權利,額外繳納印花稅。
  • 例如當年這公司買入物業時是$200萬,假設你買入價是$1500萬,先時升值到2000萬。
  • 以買一般500萬元的上車盤為例,首置買家要交樓價3%的印花稅,即15萬。
  • 從價印花稅是在物業轉讓時,必須繳付的一項印花稅,視乎買家的情況,會使用不同稅率計算,當中以首置印花稅稅率最低。
  • 買家須簽立購入新置物業的買賣協議的日期後兩年內提出申請的期限之餘,現容許以有關出售原有住宅物業的售賣轉易契的日期起計的兩個月內提出申請,兩者以較後者為準。
  •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 《2012年印花稅(修訂)條例》頒布,於《2014年印花稅(修訂)條例》通過並於2014年2月28日刊憲,對2012年10月27日起取得之物業有追溯效力。

政府計算一手未補地價居屋的印花稅估值,是定於最初市值估價與售價之間,意味實繳稅項會高於以售價計算的印花稅。 以前的非住宅物業印花稅下,200萬元以上的交易,稅率較首置印花稅全面增加一倍,其中印花稅的稅率由100元增加至交易額的1.5%;其他交易的稅率全面增加一倍,最高的稅率由交易額的4.25%調整為交易額的8.5%。 近親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或姊妹,如物業持有人多於一位,他們亦須屬近親。 購買住宅和非住宅物業的新印花稅率與原始印花稅率相比有很大的飛躍,事實上,它們幾乎是原始稅率的兩倍,這就是為什麼它們經常被稱為“從價印花稅” 職責”(新AVD的比例1)。 無論如何,鑑於香港對各種類型的房地產的需求很高,再加上香港政府為開發新房地產而持續提供的土地短缺,這一新措施是否以及如何有效遏制仍有待觀察。 特區政府建議修改印花稅條例,名為特別印花稅,但性質上,是在現行稅制中一項新的稅種,不能視之為印花稅,它的位置,有如在現有的利得稅、薪俸稅等各類稅種以外,加多一項。

特別印花稅: 按揭預批適合哪些人?

如先賣一層,再買,然後賣第二層,這樣都可退15%印花稅。 但要留意,如先賣第一層的買家撻訂,政府就會視換樓人士仍然有兩層樓未放賣,那麼便不能退稅。 相比之下,假設樓價800萬元,首置人士只需付3.75%印花稅,即約30萬元,但非首置人士就要付15%印花稅,即約達120萬元。 港業主常用各種方法,盡量保留珍貴的首置資格,例如夫婦只用單名而非聯名買樓,或借家人名義持有物業。 幫助改善社會平等:如果房屋所有權不僅限於超級富豪,還可以幫助縮小貧富差距。 使更多的人可以擁有房屋的一種方法是為也是香港永久居民的首次購房者提供更便宜的印花稅。

買賣雙方以及任何使用該文書的人須共同及個別負上繳納「額外印花稅」的法律責任。 然而,任何人(該文書的簽立人除外)純粹使用物業文書以查證該物業的業權不會被視作須負上法律責任繳付印花稅。 任何在2020年11月26日或以後簽立以買賣或轉讓非住宅物業的文書的「從價印花稅」將會以第2標準稅率徵收。

特別印花稅: 香港住宅及非住宅物業的印花稅率表

額外印花稅稅率由10%至20%不等,按物業轉讓前的持有期而定,於基本印花稅外加徵。 目前除首置人士可獲豁免外,任何購買新物業的買家,均需要繳付劃一為總樓價15%的從價印花稅。 特別印花稅 如果是首置人士或手上未持有任何物業的買家,則繼續以舊式累進印花稅制繳稅 (即官方所稱之的「第2標準稅率」,見下表) 。 二、對於在本法律生效前作出的用作取得居住用途的不動產或其權利的文件、文書或行為,如在本法律生效後三十日內就該等文件、文書或行為結算印花稅,則無須額外繳納《印花稅規章》第五十三-A條所規定的印花稅。 根據第五十三-A條的規定,法人、自然人商業企業主或非本地居民以無償方式取得居住用途的不動產或其權利,額外繳納印花稅。 根據第五十三-A條的規定,法人、自然人商業企業主或非本地居民以有償方式取得居住用途的不動產或其權利,額外繳納印花稅。

特別印花稅

公司的利得稅不是以你的買入價計算,而是用公司最初買這物業時的樓價計算。 例如當年這公司買入物業時是$200萬,假設你買入價是$1500萬,先時升值到2000萬。 當破產令執行償還債務時或你賣給個人時,這部分會產生公司利得稅,以現價-第一口買入價計算,即是1800萬計算。 舉例李小姐於2012年11月1日買入一車位並在當日結算印花稅,及後於2013年9月將該車位售出,那麼,由於該車位是在一年內移轉,所以李小姐在售出該車位時須繳納20%的特別印花稅。 特別印花稅 相反,如果李小姐是在2013年12月才售出該車位,則須繳納10%的特別印花稅。

特別印花稅: 政府網站連結

由此可見,準買家如有意減少印花稅支出,可以借用親人的「首置客名義」,去購入物業,從避過DSD 特別印花稅 15%的稅項、甚至是BSD稅項。 近年據不少媒體報導,不少換樓客或是父母客,也以未曾置業的子女的首置名額購入物業。 另外,亦應先通過銀行為單位初步估價,以確認賣家的是否合理地開價。 若賣家叫價較銀行估價高出太多,買家未來或未能承造到所需按揭。 (二)如移轉是在上項所指期間屆滿後一年內作出,稅率為《印花稅規章》第十七章規定的可課稅金額的百分之十。 即買樓或轉名以臨約計開始日期,賣樓也是以臨約計終止日期,兩個日期需要相隔最少3年才可免SSD,除非符合上述所說的豁免條件。

特別印花稅

要計算每月供款,只要把按揭計劃的年利率除以12,再把還款年期乘以12,便會得出「月利率」及「還款總期數」。 以約500萬元的單位為例,如果攤分240期(即20年)還款,月利率為0.15%,承造7成按揭,須準備150萬元首期,計出每月供款額則為17,400元。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樓市交投氣氛淡靜,政府實施「限聚令」亦減低港人睇樓意欲,令部分發展商積壓多個新盤項目。 有地產代理預測2021年將有約109個全新一手私宅項目可成為潛在供應,合共提供約36,919伙,較2020年預測供應量多14.3%。 三項適用稅項之總和,就是你要繳交的印花稅款,如你對數字不敏感,可上政府網站使用印花稅計算機,數目就一清二楚。

特別印花稅: 香港

但稅局特別提醒市民,申請退款的時限為兩年,並由立臨時買賣合約購入次物業時開始計算,以以上例子,即有關市民必須在一五年三月一日前申請退款。 提名原有買家的近親(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或姊妹)接受住宅物業權益。 如多於一名被提名人,所有被提名人亦須屬近親;以及把住宅物業轉售或轉讓予近親。 在有關住宅物業的「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或「轉易契約」上增加/刪除原有買家的近親的名字。 由法院判令或命令作出或依據法院判令或命令作出的住宅物業出售或轉讓。 「法院」是指任何具司法管轄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 屬《稅務條例》第2條所指的財務機構的承按人,或該承按人委任的接管人,透過不同方式把已承按的住宅物業出售。

由10%至20%不等,以物業交易款額或物業市值(以較高者為準),加上物業轉讓前的持有期而定。 另外,換樓客如果買入新物業時,未有出售舊物業,亦需要繳付15%的印花稅。 不過,按法例規定,如果在買入新物業後6個月內,出售其舊有物業,則可以申請退還部分印花稅項,以稅務局批核為準。 若是要購買已落成的一手住宅物業或「樓花」,買家亦須留意《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 因為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第621章),賣方只可以實用面積表達住宅物業的面積和價格。 其中,實用面積指該住宅物業的樓面面積,包括在構成該物業的一部分的範圍內的以下每一項目的樓面面積:露台;工作平台;以及陽台。

特別印花稅: Table 3: 香港額外印花稅(SSD)價格

本網頁內所載之資料僅作參考之用,GREATEST.COM.MO並不會就本網頁所載資料的精確性及正確性作出任何保證,同時亦不保證本網頁已包括所有的成交紀錄。 GREATEST.COM.MO並不會就本網頁內所載資料的精確性、正確性及依賴負上任何責任。 本港二手樓市氣氛好轉,銀主趁勢加快沽貨,綜合市場資料,2月至今已錄至少11宗住宅銀主盤成交個案,成交價介乎約310萬至4,900萬元。 近日將軍澳日出康城更連錄同類成交,領都套三房單位,放盤約半年,剛以740萬元售出。 事實上,前者的「無償」交易,稅務局會就「市價」而釐訂該筆交易之印花稅,故轉讓未能倖免於「納」,而後者的「低於市價」交易,稅務局亦一律歸入「無償」一類處理。 根據本法律第十三條第一款及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逾法定期繳納全部或部份稅款,除須繳納所欠稅款和利息外,最高會被科處相當於所欠稅款二分之一的罰款。

特別印花稅

目前只要是非香港永久居民,或是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均需劃一支付15%印花稅。 香港政府為打擊樓市炒賣風氣,因此勒令規定所有持有一項物業或以上的非首置客人士,購買物業時,必須繳交樓價15%的印花稅。 必須留意的是,由於首置客購買物業,同樣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只是稅率較低,因此無法完全退回全數15%,而是會扣取新一筆首置從價印花稅後,再補差價。 特別印花稅 例如首置印花稅為4%,那業主可退回「15% – 4%」的印花稅額。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