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墩山7大好處2024!(持續更新)

煙墩山隧道(Beacon Hill Tunnel)係香港一隧道,喺煙墩山下。 後尾畀西便十到廿米遠嘅筆架山隧道取代。 煙墩山隧道擁有逾百年歷史,雖然未被列為法定古蹟或有任何歷史評級,仍極具歷史價值! 隧道九龍塘入口雖然已封閉,但仍然可以看到保留完好的兩幅花崗岩磚牆,磚牆上更刻有隧道名稱「Beacon Hill Tunnel」,施工及竣工年份「1906、1910」年份。 一九零五年打算起九廣鐵路英段時,量地官提咗兩個方案,一係經新界中部,大埔海西岸,不過要開隧道過煙墩山,而有隧道有成一哩半長,即二千四百米。 而最後決定揀咗前者,雖然隧道難開,但因爲短好多,而且經嘅地方興旺啲。

之但係測度數據有誤,搞到初次兩邊駁唔埋,要修正返至得。 8︰舊筆架山隧道窄窄的,中間刻有「BEACON HILL 煙墩山 TUNNEL」,左上角刻有興建年份「1906」,右上角刻有有開通年份「1910」。 由天馬苑起步,踏上山邊梯級,接車道往獅子山郊野公園方向上行。 在閘口前稍稍右轉後,循左方已鋪設的山路上走,再經古道走至九龍坳的回歸紀念亭。 由此左走,沿麥理浩徑第五段徐降徐升,走過標距柱M107後,留意右方的麥理浩徑標示(非標距柱)。 從標示後方的小徑上走一段,再下降返回麥理浩徑。

煙墩山: 「畢架山」 vs 「筆架山」

國內有數十個「筆架山」,我亦到過至少三個。 煙墩山 若大家有機會親眼觀看「筆架山(們)」,自然會明白「筆架」所謂何物。 相反,我看不出香港「筆架山」與筆架有任何相似之處。 煙墩山 煙墩山的位置與明清史籍中的九龍墩台相近,爲用作燒草放煙發出訊號的海防設施,故得其名,但該墩台具體位置已不可考。

  • 至於「筆架」與“Beacon”的讀音相近則純屬巧合。
  • 不過,最終行車計劃未成事,舊畢架山隧道租予煤氣公司,汽車變煤氣,輸送至大圍及沙田。
  • 最後營造公司要由印度以及中國山東請人收科。

(地圖來自 HK Maps 網站)四十年代隨國內鐵路運輸發展,當局提出發展九廣鐵路新線,通往擬發展為碼頭的觀塘。 走線是從畢架山隧道九龍出口,經過今天的九龍塘、黃大仙、鑽石山、九龍灣,終點是觀塘商貿區海濱。 配合九鐵現代化工程,舊隧道於1981年4月24日關閉,新隧道於兩天後(即4月26日)正式開放使用。 4月25日火車運作只到沙田及旺角站,乘客需要轉乘巴士。 煙墩山 1982年初,九龍和羅湖間每日對開21班客運列車,而九廣鐵路亦已經於1983年中全面電氣化。

煙墩山: 煙墩山塔

近看下看見新舊石磚,石磚之間空隙以石灰砂膏填封。 隧道口高 6.2 米,底部闊 4.1 米,中間最闊 4.3 米,以花崗岩石磚建造。 據史料,這些花崗岩是開鑿隧道時就地取材。 近距離觀看下,石磚之間空隙以石灰砂膏填封,這物料常見於香港一戰及二戰時期建築,例如港島龍虎山觀測站。

由於香港天氣有時惡劣,時有打風,而衞生唔好,容易有病,死咗唔少工人同工程師。 1981年4月26日,隨著新隧道啟用,九廣鐵路局把舊畢架山隧道關閉。 現時,舊隧道內的行車軌道已被拆除,並加建輸送管供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用作輸送煤氣及天然氣。 煙墩山 )是香港港鐵東鐵綫的一條隧道,位於九龍塘站至大圍站之間,貫穿筆架山。

煙墩山: 筆架山隧道

筆架山位於獅子山以西,標高458米,山頂建有航空雷達站。 1668年,清政府為加強海防,曾在香港設置最少五座墩台(烽火台),並分駐士兵。 九龍墩台為其中之一,一般相信該墩台位處現今的筆架山附近。 因擁有整個九龍半島、香港島、鯉魚門和維多利亞港的優美景觀,筆架山山腳已被開發為高尚住宅區。 住宅區共分為兩部份,其一指深水埗區大窩坪南昌街的畢架山花園及帝景峰,另一則指九龍城區歌和老街的畢架山峰及聯合道以北一帶(包括廣播道「五台山」)。 舊畢架山隧道停用源於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初九廣鐵路(英段)雙軌化,不過,唔講唔知,雙軌化的提出早於四十年代。

煙墩山

開鑿隧道,工程龐大,當時來講,亞洲數一數二。 工程開初,係請本地工人,之不過本地人信風水,認定挖隧道會觸怒鬼神,就齊聲反對。 煙墩山 最後營造公司要由印度以及中國山東請人收科。

煙墩山: 汽車 vs 煤氣

,係香港新九龍同新界交界之上嘅九龍山脈嘅其中一個峰,個峰有458米。 座山因為個底有九廣鐵路嘅煙墩山隧道同後期嘅筆架山隧道留名。 筆架山南山腰近大窩坪,同埋九龍塘歌和老街以北有同名住宅區。 不過隨著鐵路現代化,九廣鐵路為了提升列車速度,改用雙軌雙程行車。 這條隧道亦隨新隧道啟用而在1981年停用,目前用於輸送煤氣及天然氣,內部並不開放予公眾進入。 2000 年前九鐵工程師與煤氣公司職員視察沙田入口。

煙墩山隧道(英語:Beacon Hill Tunnel),別稱二號隧道、舊畢架山隧道,是香港的一條已封閉隧道,位於九龍塘歌和老街晉利花園附近。 原先是九廣鐵路火車隧道,後來因為其公司實行電氣化雙程行車而封閉,給中華煤氣公司鋪設管道輸送煤氣及天然氣。 筆架山隧道貫通筆架山連接九龍塘和新界東,共有兩條管道。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九廣鐵路電氣化同現代化,雙程行車要鋪雙軌,所以喺煙墩山隧道以西,起條新隧道,是爲筆架山隧道。 除咗雙程之後,斜度有所改善,係沙田高,九龍低,唔似煙墩山隧道。 一九八一年四月廿四號,煙墩山隧道停用。

煙墩山: 筆架山

最後建造公司不得不從印度、中國山東以至意大利請人到港完成工程。 另外,由於香港的惡劣天氣,颱風及惡劣的衛生環境,導致最少十數名隧道工人及工程師因瘧疾、腳氣病和吸入濃煙等原因死亡,期間共有五十人死亡。 二次大戰爆發前,英軍為防禦日軍入侵香港建立長達18公里的醉酒灣防線。 筆架山為此防線的中翼部分,以防敵軍由北面翻越筆架山、獅子山及大老山等地進攻九龍。

  • 拱形頂部中間有一塊石磚較大及凸出,上面疑有雕刻。
  • 由天馬苑起步,踏上山邊梯級,接車道往獅子山郊野公園方向上行。
  • 一九零五年打算起九廣鐵路英段時,量地官提咗兩個方案,一係經新界中部,大埔海西岸,不過要開隧道過煙墩山,而有隧道有成一哩半長,即二千四百米。
  • 後尾畀西便十到廿米遠嘅筆架山隧道取代。
  • 由此左走,沿麥理浩徑第五段徐降徐升,走過標距柱M107後,留意右方的麥理浩徑標示(非標距柱)。

筆架山屬於獅子山郊野公園範圍,山頂設有民航處雷達站(早於1978年連同柏架山及大帽山航空雷達站一併啟用),負責協助機場指揮航空交通,並設有行車路(龍欣道)方便維修員上山。 而筆架山西南山腳一帶,則被開發成為高尚住宅區。 第一條筆架山隧道於1906年開始建造,至1910年啟用,全長2.4公里,闊5.2米,屬於單軌雙程行車。 而隧道的開鑿工程,在當時是全亞洲最龐大的工程之一,亦是當時香港最長的隧道,建築期間有超過50名工人死於隧道內。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