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症狀ptt6大著數2025!(持續更新)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李啟誠醫師表示,淋巴瘤站台灣男女十大癌症發生數的第10名與第11名,且近10年發生個案大增5成,其中非何傑金氏淋巴瘤發生比例約佔四分之三,更蟬聯十大癌症死因逾10年。 「我的脖子腫大,難道是得了淋巴瘤嗎?」淋巴瘤對一般民眾而言,既陌生又令人恐慌。 淋巴癌症狀ptt 淋巴癌症狀ptt 在台灣,淋巴瘤帶來的威脅不可小覷,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每年新診斷病例超過3千人,其中2019年非何傑金氏淋巴瘤發生個案數共2967人,何傑金氏淋巴瘤則為194人。

淋巴瘤分為第1期到第4期,晚期淋巴瘤(3-4期)患者高達5成,不易早期發現。 一是莫名持續的發燒、二是身體的淋巴結腫大、莫名的發癢、夜間盜汗、久咳不癒、不明原因消瘦,然而這些症狀不是非常明顯,李啟誠呼籲,若有上述症狀務必提高警覺,前往血液腫瘤科就診。 若早期就能發現淋巴癌,並在第一線就獲得良好治療成效,是淋巴癌根治的關鍵。 淋巴癌症狀ptt 目前第一線淋巴癌治療相當多種,李啟誠表示,不外乎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電療、骨髓幹細胞移植等方式。

淋巴癌症狀ptt: 患者已晚期 留意6大症狀

化學治療屬於全身性治療,使具有細胞毒性的藥物遍及全身來消滅癌細胞;標靶治療可辨別並針對特定癌細胞進行治療,來抑制腫瘤生長,對正常細胞影響較小;放射線療法適合低期別患者,採用放射線治療破壞癌細胞防止生長和分裂。 李啟誠解釋,何傑金氏淋巴瘤是由一位19世紀的英國病理科醫師何傑金於1832年發現並以其命名,其實淋巴瘤的樣態相當多樣,如不是何傑金氏淋巴瘤的型態,就歸類於非何傑金氏淋巴瘤。 何傑金氏淋巴瘤根治率很高,高達6-7成,但是得全靠治療以化學治療為主,李啟誠指出,對於年輕族群來說可承受得起,但化學藥劑對器官恐產生潛在累積毒性,日後器官功能較受影響,也有二度罹癌的風險。 淋巴癌症狀ptt 年長族群因年事已高,常無法接受標準劑量的化療,使達到根治的目標望塵莫及。 免疫治療透過誘導、增強或抑制免疫反應,利用人體免疫系統及抗體來對抗癌症;骨髓幹細胞移植則是利用高劑量化學藥物殺死癌細胞,再植入新的骨隨,達到恢復造血系統的效果。 淋巴癌症狀ptt 李啟誠指出,其中,標靶治療雖價格昂貴,但副作用相對低、治癒率亦大幅提升,且標靶治療涵蓋免疫治療的機轉,因此是未來克服癌症的明日之星。

淋巴癌症狀ptt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