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樂又指,房協現時正規劃或興建25個項目,未來20年將提供逾4萬個單位,當中2.8萬個會在未來10年供應,幾乎是房協有史以來的建屋高峰期,應付建築費用及地價將構成挑戰。 不過他表示,房協目前財政穩健,亦有專家組就如何確保現金流暢順提供意見,暫不考慮要求政府注資,但不排除透過發債等方式融資,強調最重要是謹慎理財。 受去年底中國河南鄭州工廠因新冠疫情封控停產,導致蘋果(Apple,美:AAPL)在三年半以來首次錄得季度收入下跌,該公司正尋求減少生產線對中國的依賴。 洪水橋新發展區 但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四名熟悉蘋果營運的消息人士報導,其試圖在印度增加產量的部署面臨阻滯。 消息指,蘋果一直在從美國加州和中國派遣產品設計師及工程師前往印度南部的工廠,培訓當地人並協助建立生產線。 儘管蘋果自2017年以來一直於印度生產入門型號的iPhone,但去年開始在當地生產旗艦iPhone,投產至出貨時間只遲中國工廠數周,被視為收窄間距。
嘉湖新北江商場位於樂湖居旁,天耀邨和天瑞邨之間,亦是區內的主要購物商場。 即使商場管理欠佳,但仍很受區內居民歡迎,週末及假日人流如鲫,商舗主要售賣廉價貨品,部分店舗針對年青人客源,常吸引很多年青人閒逛。 現時天水圍有6個由領展及房屋委員會管理的街市,1個由食環署委託服務承辦商營運的臨時街市,區內亦有13間購物商場、13間超級市場及約90間新鮮糧食店。
洪水橋新發展區: 服務內容
另外,天水圍33A區(即今銀座廣場)原計劃興建文娛中心,但因廈村居民和區議員擔心影響風水里景觀而擱置。 屋苑於1992年至1998年發展,由樂湖居、賞湖居、翠湖居、麗湖居、景湖居及美湖居組合而成。 鄰近嘉湖銀座的大型屋苑栢慧豪園於2008年年初入伙,另一期的栢慧豪廷已於2010年落成。 據最初的規劃顯示,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北部也打算規劃中、低密度私人屋苑,而有關的計劃在1994年時已暫時擱置。 洪水橋新發展區 2013年12月,房協中止長者屋計劃,政府隨即將土地用作發展私人住宅,可提供2,200伙單位,新鴻基地產於2014年7月9日分別以22.21億元及19.68億元獨攬第112區及第115區地皮,兩地樓面呎價均分別逾1,800元。 擁有鄰近栢慧豪園屋苑的輕鐵天榮站地皮的港鐵公司現與新鴻基地產發展天榮站物業項目。
過去曾有香港電影、書籍及歌曲以天水圍為創作題材,描述許多天水圍居民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和甜酸苦辣。 對於傳媒不斷渲染天水圍發生的種種悲劇,以及大多創作均圍繞這個市區內的不幸和家庭問題,令不少天水圍居民大為不滿,認為外界把社區塑造成悲情城市,將他們標籤。 但創作人表示無意歧視或貶低天水圍,只是希望大眾對天水圍有更多的認識,關心這個社區。 在區內人士要求下,民政事務處曾讓步把俊宏軒和天逸邨中間的空地填平,讓區內人士散步,但負責工程的民政處指公園是康文署管理,只肯稱這片地方是「地台」,亦因為財政預算不足,長期拒絕在「地台」上建燈。 當地區議會幾經申請後,康文署才在「地台」上裁種20棵樹,但拒絕給樹澆水,居民唯有發起植樹運動,讓居民種樹及澆水。 按照香港樓房規定,居屋單位對每戶人口限制較為寬鬆,但公屋必須容納更多人。
洪水橋新發展區: 北部都會區:5新鐵路作骨幹 運輸基建先行
由於輕鐵系統大多是建於路面,在區內享有優先通過路口的權利,乘輕鐵來往鎮內各處十分方便,然而班次疏落。 輕鐵系統除把新市鎮內大部分地方接駁起來外,也連接到屯馬綫車站、屯門和元朗兩個新市鎮,成為新界西北區內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2006年6月,面對居民對社區設施的需求,房屋署改建部分使用率偏低的停車場成為社區康樂設施。 如天恒邨多層停車場的工程完成後,為居民提供的新設施包括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及文娛康樂場所,並且提供會議室、多用途活動室和休憩設施等。 此外,在1980年代拓展署制定發展大綱圖時,曾打算將天水圍14區(現天柏路電話機樓旁)興建殯儀館,交由博愛醫院營運,惟遭區內居民反對,計劃最終取消。 政府於1990年開始首先發展南部,首個公共屋邨、居屋以及私人屋苑都位於南部。
- 即使地區人士多年來爭取在天水圍開設食環署街市,但政府卻一直未有正視。
- 按照香港樓房規定,居屋單位對每戶人口限制較為寬鬆,但公屋必須容納更多人。
- 此外,因洪水橋將發展的消息流傳多年,令不少地產商已收購區內土地,如恆基地產已擁有發展區內約500萬平方呎農地地皮。
- 1993年至1996年,南部多項建設完成工程,包括天瑞邨(1993年)、天水圍運動場(1994年)、天水圍公共嬉水池(1995年)及天水圍公園(1994年及97年)。
該處有名為「天水圍市中心」的巴士總站,但遠離該區的交通樞紐——天水圍站,原因是天水圍新市鎮規劃初期西鐵終點站原定設於該處,即輕鐵天水圍總站(今改名天榮站)旁邊;但其後因為廈村鄉及屯門區的居民反對導致西鐵走線更改。 1993年至1996年,南部多項建設完成工程,包括天瑞邨(1993年)、天水圍運動場(1994年)、天水圍公共嬉水池(1995年)及天水圍公園(1994年及97年)。 隨著位於屏山北面的西鐵(現屬港鐵屯馬綫)及天水圍站於2003年投入服務,南部的發展至今已接近完成。
洪水橋新發展區: 元朗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安置屋邨項目第1A期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紫翠花園,泥圍,洪水橋鍾屋村,晉賢居,富柏豪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5,400,年齡中位數為 42.0歲。 至於建造成本方面,根據港鐵公司提交的項目建議書,洪水橋站的預算建造成本按2018年12月價格計算約為41億元。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共分為三期,第一期發展工程已於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2020年6月通過工程撥款後展開,目標是讓專用安置屋邨首批居民於2024年入伙。 上述兩個新街市的選址均在交通便利、鄰近鐵站和公共運輸交匯處的地點,使更多市民能容易到達,不但滿足這兩個新發展區居民的需要,並且可普遍照顧東涌和天水圍地區市民的需要。 渠務署亦提到,建議在厦村路、舊李屋村以西北面的用地興建洪水橋淨水設施,佔地約5.2公頃,新建的污水處理廠處理量可達每日9萬立方米,並達二級以上的處理水平。 當局將會拆除已停用的新圍初級污水處理廠,並會收回部份私人土地,以興建新污水處理廠。 早於1998年,政府已計劃於天水圍北興建泳池,但『殺局』後多年來未有動工。 直至2018年1月,康文署向城規會申請於天水圍北107區興建游泳池,預算工程費用約13億4000萬元。
洪水橋新發展區: 服務對象
直到2018年,《施政報告》終於宣布天水圍街市選址方案,佔地只有約8000至10,000平方米。 方案一是於港鐵天水圍站對出的天福路頂興建造價昂貴的架空天橋,在天橋上設街市;方案二是減少天福路兩條行車線,在港鐵站旁邊地面設街市。 天福路選址缺點突出,必須在嚴重影響交通或成本高、施工時間長的方案中作取捨。 洪水橋新發展區 而且附近的天盛苑及屏欣苑已有街市,在天福路再設一座街市造成該帶街市過於密集但其他地區卻欠缺街市的不均局面。 在1980年代尾至1990年代初,由於天水圍配套不足,故此區內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即天耀邨及天瑞邨)一直無人願意申請。
政府在新界北區進一步銳意發展,滿足更多居住人口,以及創造更多就業,當中並計劃興建港深西部鐵路,連接洪水橋及深圳前海,故區內發展前景將相當理想。 洪水橋站是《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的七個鐵路方案之一,位於西鐵線天水圍站與兆康站之間,主要服務日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 地政總署會先進行初步資格審核,主要審核住戶是否符合安置補償資格所需最少於已登記/持牌構築物連續居住的年期。 洪水橋新發展區 住戶通過初步資格審核後,地政總署會適時把「須通過經濟狀況審查」的安置申請轉介至房屋署;而「免經濟狀況審查」的安置申請則會轉介至香港房屋協會(房協)。 房屋署及房協在收到地政總署轉介的安置申請後,會審核有關住戶是否符合其他相關安置申請的規定。 如通過有關審核,房屋署及房協會發信邀請申請者進行親身會面、提交證明文件、簽署相關聲明書/表格。
洪水橋新發展區: 主要街道
區內共5個街市,其中天盛、天瑞、頌富、天澤4個均由領展外判管理,餘下1個天恩則由房屋署外判管理。 區內不少市民為求省錢會跨區買餸,但一些年老或不良於行的街坊便只可「捱貴餸」,苦不堪言。 六天後(2007年10月20日),影星周潤發出席香港濕地公園舉行的「世界濕地日2008香港區慶祝活動」啟動禮時,首次提出天水圍應「改名」。
泛海國際有兩個住宅項目推出市場,包括中小型單位及豪宅項目,合共涉逾千伙。 政府今日(九月三十日)刊憲,建議進行道路工程,為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前期工程第三期及第二階段工程的規劃發展提供所需的基礎設施。 因應「洪水橋新發展區」計劃(下稱發展計劃)的最新情況及可能受該發展計劃影響的村民的需要,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成立「洪水橋新發展區社區聯絡隊」(下稱社區聯絡隊),為可能受該發展計劃影響的村民提供協助,及作為他們與相關政府部門有效溝通的橋樑。
洪水橋新發展區: 項目時間表
屯門港鐵緊急救援入口26修改工程是為配合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道路工程,根據鐡路條例(第519章)於2022年11月18日第一次刊憲,文件可於以下連結瀏覽。 綜合以上規劃發展,新界西北未來發展將更清晰,洪水橋疑不再是工商業發展區,香園圍口岸一帶則將成為新興科創產業園,新界北的古洞及落馬洲一帶則將成為集居住與深港往來的重要據點。 需要時提供基本的輔導,協助他們解決可能因發展計劃所引致的問題,並評估個別需要,轉介個案給合適的機構或政府部門作跟進及提供適切的援助。 就發展計劃帶來的影響,主動探訪不同相關社群組織,透過互動溝通增進彼此了解,促使政策能更切合區內可能受發展計劃影響的村民的需要。 而在2014年《鐵路發展策略》中因成本過高而被擱置的港深機場鐵路,在早年的規劃過程有倡議於前海設站,及設置洪水橋支線。 公共專業聯盟黎廣德曾質疑,由於洪水橋發展區已預留不少商業用地,此鐵路線如成功落實,勢令洪水橋成為前海的衛星城市。
洪水橋新發展區的街市鄰近擬議的洪水橋鐵路站、擬建的環保運輸服務設施及公共交通交匯處,有助連接洪水橋新發展區及天水圍各區。 另一方面,政府正為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及元朗南發展進行增加發展規模檢討,當中包括進一步檢視相關排污和供水設施的容量。 針對天水圍情況,報告提出近30項建議,包括更有效調配資源、加強協調各部門如警方、醫院、非政府機構。
洪水橋新發展區: 社區環境
政府曾經提出類似修訂,如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鄰近秀茂坪公屋區,最初規劃私營房屋佔八成,以免出現另一個天水圍,但政府去年決定將七幅地改為興建出售資助房屋,令公私營比例改為九比一。 洪水橋新發展區 本港住屋需求有增無減,當局將會加快推展新發展區,發展局近日向屯門區議會提交文件指,除了計劃今年下半年正式就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展開收地和基礎建設工程,亦準備加快落實洪水橋新發展區項目。 至於西半山寶珊道23號,提供16伙分層豪宅單位,標準戶面積由約3700至4000方呎,另設近8000方呎特色戶,料為港島半山區面積最大的分層豪宅。 項目已完成平頂工程,估計短時間內將取得入伙紙,現正裝修大廈內部並搭建示範單位,預計今年第三季開始軟銷及宣傳,有望年底前對外開放現樓示範單位,並以現樓形式推出應市。 當有新鐵路綫投入運作時,港鐵會適時檢討當區的港鐵接駁巴士服務,亦會諮詢區議會及相關持份者的意見,為乘客提供切合需要的服務。
- 未來,天水圍新市鎮可能會和計劃中的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合併成為一個大型的新市鎮。
- 配合政府打造北部都會區,不少發展商部署推售多個區內項目,其中洪水橋最快2022年中再有新項目應市,而且是過千伙的大規模項目。
- 即使商場管理欠佳,但仍很受區內居民歡迎,週末及假日人流如鲫,商舗主要售賣廉價貨品,部分店舗針對年青人客源,常吸引很多年青人閒逛。
- 歌手李克勤2006年亦有一曲《天水‧圍城》,歌詞說「圍住了血汗,圍住了當初厚望」、「氣候太涼,像殘酷得天生等天養」。
按照當時的規劃方案,洪水橋於2011年需要接收100,000人口,當時計劃的西鐵第一期亦會配合洪水橋的發展,洪水橋站上蓋會興建高密度住宅區,距離車站10多分鐘的路程的地方將會發展低中密度住宅,洪水橋市中心內有行人路和單車徑。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定位為新界西北區域樞紐,全面落成後合共提供約61,000個房屋單位。 當局期望第一期計劃下的專用安置屋邨2024年入伙,確保第二期發展清拆行動於同年展開時,有足夠單位安置受影響的合資格住戶。 洪水橋新發展區 (二)政府去年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除了區內已展開的項目外,再建議提供約600公頃的發展用地。 就新田/落馬洲及羅湖/文錦渡綜合發展樞紐的新增用地,政府已在二○二一年十月展開研究。
洪水橋新發展區: 洪水橋新發展區社區聯絡隊
項目包括為配合第一期發展進行的前期工程第一及第二期的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以及為配合第二期發展而進行的前期工程第三期的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的詳細設計和工地勘測。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即前期工程第一及第二期和第一階段工程)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的詳細設計已於2017年分階段展開,目標是於2025年竣工。 議員柯創盛指出,早年本港內耗大量時間作政治鬥爭,使多項發展規劃落後,現時理應急起直追。 而本港早年擬於毗鄰深圳的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柯直斥此為缺乏長遠發展眼光,尤其在建洪水橋鐵路至前海一事上,反映政府早期沒有宏觀發展,導致鐵路早前被擱置計劃,現在重提計劃算是「回頭是岸」。
洪水橋新發展區: 天水圍文物修復保存中心
在天逸邨旁,鄰近天秀路公園的土地於2013年2月起設天秀墟,由東華三院營運,但人流不多。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邀請港鐵開展洪水橋站的詳細規劃及設計,預計2024年動工建造,工程料需時6年,到2030年竣工。 有關「洪水橋新發展區經修訂的建議發展大綱圖」的資料摘要,以及總結公眾意見連回應的第三階段社區參與報告已上載至該研究網頁(),供公眾參考。 該研究採納開放及協作的方式,在過去數年分三個階段進行社區參與,把公眾的意見納入新發展區的規劃和設計當中。 此外,新發展區難免會有樓高200米以上的地標式建築,樓宇高度應與間距成正比,即樓宇愈高,之間的間距應該愈大。 即使核心區部分用地因需要兼容公共交通或社區設施等,而無法避免「蛋糕樓」設計,亦應盡量將「蛋糕」縮到最細,或者呈梯級式發展,減低視覺的壓逼感。
洪水橋新發展區: 私人屋苑
天水圍新市鎮早期的規劃概念是於新市鎮南部及北部中心各建一個大型公園作為核心,而住宅則圍繞公園而建。 政府為了建立全市鎮有良好設計榜樣,政府發展時加入很多康樂和便民設施,建築密度較同期發展的將軍澳新市鎮為低。 新發展區將成為新界西北的就業中心,提供約150,000個不同種類的職位,服務未來人口及改善全港人口和職位分布不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