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炸药包是飞送成功了,但两个小时挖一个土筒,却只能抛送一次,这不符合实战要求,必须要搞一个替代土筒的“洋抛射筒”。 沒良心炮 “连长,能不能像迫击炮那样,把炸药送出去? ”“连长,在围困沁源时不是就用掷石机抛射石头打过日伪军吗? 聂佩璋曾在东北军铁甲部队任过大队长,精通装甲、工兵技术,擅长爆破。 调入太岳1分区后,他为部队和民兵培训爆破能手,同时还研制石雷。 这是一支新组建的连队,其工兵技术一片空白。
於是,他乾脆在地上挖了一個底坡長1.2米,口徑1米,底寬0.8米的拋射坑。 沒良心炮 坑底放上發射藥,中間用木頭做的隔板隔開,上面放的是地雷。 拉動引線,地雷被拋出,射程可達100米。
沒良心炮: 解放軍的秘密武器!歷史上的沒良心炮,炸得敵人魂飛魄散
他下午的時候就向唐刀建議,日軍已經被襲擾的身心俱疲,是不是在余下兩日尋找和日軍決戰地點,投入足夠兵力對固執行軍的日軍進行一次大規模襲擊。 你的設想不錯,這個‘沒良心炮’也很適合這樣的戰場,但日本人,可不是那么好上鉤的。 沒良心炮 ”從興奮中逐漸冷靜下來的陸軍少將臉上重新嚴肅起來。
工兵分隊由於還要執行工程保障任務,不可能以全部人員操作炸藥拋射筒。 沒良心炮 壹般情況下,工兵連抽出1-2個排操作炸藥拋射筒,裝備拋射筒3-6具。 也有的部隊成立專門的拋射筒連,專門執行拋射炸藥包的任務。
沒良心炮: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它有多猛?沖擊波可以將人震死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被人們稱為「飛雷炮」或者「沒良心炮」的炸藥包拋射桶突然一下子「火」了起來,在各類戰爭影視劇中頻繁出鏡。 劇中,我軍官兵動不動就是一排「沒良心炮」打過去,轟得對面的敵人哭爹喊娘,好不過癮! 只可惜,絕大部分影視劇中,對於該炮的用法,完全是徹頭徹尾的錯誤。
此時此刻筆者想到一句話來概括“沒良心炮”,那就是“英雄不問出處”。 而此戰後,“飛雷炮”給國民黨軍隊留下了巨大的陰影,被俘的國軍士兵不得不承認這東西比重炮厲害多了,用他們的話説是,“飛雷炮”所過之處人畜不留,很多倒下的人連傷口都找不到,所以國民黨軍乾脆把“飛雷炮”稱作“沒良心炮”。 淮海戰役中,幾十萬敵軍在擠在狹小的地域。 沒良心炮 一個炸藥包過去往往可以造成大批傷亡,有力破壞敵軍的防禦工事。 以往對付榴彈炮或山炮時,士兵往往可以蹲在彈坑中躲過一劫,遇上飛雷的衝擊波傷害卻顯得那麼無效。 國軍士兵對此炮又怕又恨,給它起了一個外號“沒良心炮”。
沒良心炮: 朝鮮戰爭我軍用「沒良心炮」,美軍被打蒙,以為遇到408艦炮攻擊
在小理山阻擊戰之後,它便永遠的退出了戰場和歷史舞台。 如今,我國已經成了一個軍事大國,各種武器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沒良心炮 像「沒良心炮」這樣的武器,以及屬於它的時代,將永遠留在歷史的長河中。
沒良心炮,是我軍工兵聶佩璋發明的一種簡易火器,也叫「飛雷炮」。 在《大決戰》中,許多觀衆都對這種奇異武器的印象非常深刻。 用一個汽油桶做炮身,桶上用鐵箍加強強度,底部用厚棗木封死。
沒良心炮: 第101章 沒良心炮列裝3營
其中就有一款「飛雷炮」,比起飛雷炮這個名字,它還有一個更加令人感興趣的名字,叫做「沒良心炮」。 自製的「沒良心炮」,讓英兵到最後都沒搞清楚,那是什麼兇猛武器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對話,而他們提到的炮,就是「飛雷炮」,又稱「沒良心炮」。 這個炮威力很大,不僅在淮海戰役中發揮很大作用,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曾打得英軍懷疑人生。 「沒良心炮」發明者是聶佩璋,發明這個也是因爲當時我們武器實在落後。 解放戰爭時期包括後面的抗美援朝時期,我軍並不具備太多先進的武器裝備,但是面對窮凶極惡的敵人,我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再次,在開炮之前,一定是已經對敵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 當他們騎著高頭大馬,揮舞雪亮的馬刀沖向八路軍的陣地的時候,林政委很淡定地下令引爆了四枚MON-90反步兵定向地雷。
- 當時,美軍以為自己可以圍殲志願軍,但“沒良心炮”出現以後,炸得美軍節節敗退,志願軍反敗為勝。
- 1947年对国民党军队作战的时候,大家普遍发现工兵的伤亡率比较高,这是因为我军缺少重武器,因此面对敌人的碉堡,只能采用人工爆破的方式,这样很容易伤亡。
- 不过,李文斯炮结构并不复杂,也不是什么“黑科技”。
- 山地行軍艱難,對于中日雙方其實都是一樣的,日本人走得痛苦,中國人也不會如履平地,行軍速度會大幅下降。
- 这种武器口径绝对惊人——桶有多粗,口径就有多大,巨大的炸药包产生的强烈爆炸冲击,所过之处,碉堡,人马都会被炸飞。
估計能打100米的,有時候連50米都打不到,有時甚至會打到200米開外。 而且,「沒良心炮」的炮筒,就是一般的汽油桶。 性能參差不齊的炸藥包對炮筒造成的影響也不一樣,有些質量不過關的炸藥包,極有可能還沒射出去,就先把拋射它的汽油桶給炸了,其安全性也是毫無保障。
沒良心炮: 抗美援朝各國的傷亡人數?
同時,就現存史料文獻來看,「沒良心炮」的實戰表現也遠遠沒有影視劇中展現的那般誇張。 由此可見,「沒良心炮」的出現,是為了彌補我軍重武器過少的一種缺憾,只能算作是一個拋擲炸藥包的工具,稱不上威力十足的大炮,更稱不上神炮,隨著我軍繳獲敵人火炮日益增多,「沒良心炮」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結束了戰場。 後來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雖然榴彈炮火藥喀秋莎這些武器裝備是炮兵主力,但是「沒良心炮」也是有出場對敵的,雖然露面不算多,但是還是給敵軍帶去不小的印象。 沒良心炮 戰場瞬息萬變,再優秀的將領,都無法猜測下壹步會遭遇怎樣的戰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戰前的準備越豐富,在戰時階段便能夠占據更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