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9月北伐軍進入江西,親赴九江督戰,阻擋北伐軍東進,主力被殲後潛赴天津向張作霖求救,被任為安國軍副司令,兼五省聯軍總司令。 1927年2月繼續組織兵力阻止北伐,並鎮壓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裝起義。 8月率殘部渡江反撲,與蔣、桂軍在南京龍潭一帶激戰五天後失敗。
除了一干武人之外,袁世凱還在日後的升遷中籠絡了一批文臣,如徐世昌、朱家寶、周自齊、梁士詒、曹汝霖、陸宗輿、王揖唐等,這些人也隨着北洋系的勢力消長而浮沉,並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顯赫一時(選自《北洋野史》序言)。 1950年3月,代總統李宗仁滯留美國,蔣中正宣布在台灣復行視事。 此時政府財政匱乏,使用先前搶運到台灣的黃金解危。
民國軍閥: 民國時期,各大軍閥割據一方,可偏偏為何沒人敢於選擇獨立?
國民黨右派胡漢民等人於是向蔣中正靠攏,在南京建立一個反共的政府,與武漢的左派政府對峙,稱為「寧漢分裂」。 左派此時已經不信任蔣中正,希望能扶植唐生智來取代蔣的勢力,並且把國民政府的位置從廣州移到湖北的武漢。 民國軍閥 蔣為另尋出路,從湖南往東進軍,取下江西、福建、浙江、江蘇等地。 蔣進入上海後,獲得當地商人和外國勢力的支持,不再需要依賴左派與蘇聯,便決定與武漢政府決裂。
但在如此絕對的圖像中,要為他們做「改頭換面」的翻案文章,其實不難,相關史料極多,本書正是彙整多方資料而寫就的佳作之一。 讀者可從書中親切活潑的文句,看到在卸下「軍閥」身分後,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公有領域)他的書法沉著圓潤,筆意豐厚大氣,「書如其人」,從其中,我們也可窺見其秉性深沉的一面。 段祺瑞雖然身為軍閥,但人格端正,不苟言笑;無積蓄、無房產,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人稱「六不總理」。
民國軍閥: 民國之時, 各大軍閥割據一方, 可為何都沒有人選擇獨立呢?
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終結都出現過軍閥或是軍閥混戰,比較著名的有漢末三國、隋末唐初、殘唐五代、元末的軍閥混戰和民國初年的北洋軍閥中直係軍閥、皖系軍閥、奉系軍閥的相互混戰。 8月,袁祖銘為北伐軍左翼軍總司令,所轄為4個軍(9、10、25、43軍)、1個直轄師和3個直轄旅。 紅軍時期有口號:滇軍黔軍兩隻羊,湘軍是條狼,廣西猴子是桂軍,兇似老虎惡似狼。 民國軍閥 晉軍也叫晉綏軍事集團,閻錫山是該集團領袖。 北伐戰爭時期,閻錫山把晉軍編為三個軍團,共轄12個軍,17個師,12個騎兵師,7個獨立旅,共擁眾20餘萬人。
- 左路第五師團自青島直趨臨沂,右路第十師團沿津浦路南下,企圖會師台兒莊,攻取華東重鎮徐州。
- 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舉行,该会议的主要成果包括三个重要条约:《四国公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及《九国公约》。
- 段祺瑞以資深繼起,權傾中外,門生故吏、親信爪牙無不飛黃騰達,竊居要津,平步青雲,不可一世,而被視為皖系軍閥。
- 孫中山和另一個同樣受到矚目的中國革命領袖黃興建立中國同盟會。
- 遲來,中華民國政府試圖通過內部改革來爭取民眾的支持。
- 這段歷史在中國大陸地區稱為「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 還有一回,閻錫山命令各處縣長,有村莊的地方都必須建起國民小學,這一紙公文不知難倒了多少官員,村莊附近都是農地,已經有主人了;而河床附近縱然空曠,一下雨可就危險了,他們找了許久,紛紛表示無能為力。
在攻取南昌之際,奉命指揮2個師、1個旅,於滁槎附近追殲孫傳芳3個軍1.5萬餘人。 1927年1月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率部以佯動手段佔領杭州。 民國軍閥 3月兼任上海警備司令,積極參與策劃和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民國軍閥: 軍閥割據
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前,與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 直奉戰爭失敗後撤回關外,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佈東北三省“獨立”、“自治”。 1924年9月挑起第二次直奉戰爭,佔據山東,一度擴展到蘇、皖,直至上海。
- 某方面來說,蔣介石其實算得上是「窮魯蛇逆襲」的經典案例,從上海街頭流浪的混混,乃至威風凜凜的黃埔軍校校長,最終一躍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堪稱勵志典範。
- 4月爆發首次直奉戰爭.結果奉軍戰敗,退出關外.直系控制北京政權後,仍推行武力統一的政策,驅逐徐世昌,扶出黎元洪覆任總統,策動廣東的陳炯明發動軍事政變,驅逐孫中山出廣東.同時派楊森督川,孫傳芳督閩,沈鴻英督粵.
- 而段祺瑞就離開北京,擁兵對抗黎政府,使得眾多省份宣佈獨立,并決定向北京進軍。
- 唐政府為防止異族的進犯,擴充軍鎮,設立節度使。
- 10月北伐軍攻佔武漢三鎮,吳部主力被殲,從此一蹶不振。
日皖勾結,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得以在華大肆擴張其侵略勢力,這個特定的國際環境下的產物。 在此期間,日本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大力支持皖系軍閥。 段祺瑞所謂的“武力統一”,對南方護法各省連年發動戰爭,力圖消滅以孫中山為代表反對北洋軍閥勢力的護法運動,就是由日本拿錢供給武器在幕後給予支持的。
民國軍閥: 軍閥割據其他時期
奉系重新控制北京政權後,勢力擴張到熱河、直隸(今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份及上海市,與地方軍閥產生矛盾。 1925年11月,浙江軍閥孫傳芳聯合閩、贛、蘇、皖等省軍閥將奉軍驅逐出江蘇、安徽和淞滬地區。 民國軍閥 奉系與馮玉祥的國民軍的關係也日趨緊張,同年11月下旬,駐守河北的奉系將領郭松齡在馮玉祥策動下率部倒戈,向奉天省會瀋陽推進,張作霖得到日本的支持,郭兵敗被殺。 白崇禧(1893—1966)民國時期軍事家,國民黨軍高級將領。 1917~1922年任桂軍連長、營長、統領。 1923年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討賊軍參謀長。
31日,奉軍佔領了榆關和秦皇島,繳獲直軍的槍支達3萬餘件。 從10月31日到11月 2日,馮軍先後攻佔了楊村和北倉,並俘虜了北上援吳的魯軍旅長潘鴻鈞。 吳佩孚見大勢已去,率殘部2000餘人由塘沽登艦南逃。 北洋軍閥分裂後,為了爭奪政權發生了一系列的戰爭。 1920年7月14日,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和以吳佩孚、曹錕為首的直係軍閥,為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在京津地區進行戰爭。 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從清末政治勢力的發展變化源流來看,其本源是李鴻章洋務派的繼續。
民國軍閥: 北洋軍閥集團特點
其中《九国公约》保證中國主權獨立、土地行政完整。 1911年12月29日,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成立博克多汗國,宣布脫離中國獨立。 外蒙古宣布脫離清朝獨立,唐努烏梁海仍為外蒙古統治。 而後俄羅斯帝國趁機佔領唐努烏梁海,並慫恿其脫離外蒙古獨立。 軍閥混戰的時代——民國 《軍閥混戰的時代——民國》為《正說中國》的其中一冊,由李碩主編。 社會大動盪,國民大覺醒,制度大轉變,文明大轉型,民國大時代,給中華民族一次選擇的機會。
公元1850年洪楊之亂使清政府命令省在籍官紳舉辦團練,組織武裝。 各地方部隊領導人同時又兼各省督撫,在擁有兵權的同時握地方大權。 如曾國藩督兩江,左宗棠督辦浙江軍務,李鴻章出任江蘇巡撫,曾國荃統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務等。 4、以武力作為政治資本、擁兵自重,佔有國家土地、國家資源,以擴充地盤為唯一目的,對於其他方面的建設通常少有建樹。 從“都督”到“軍閥”的演變具有一定的過程。 古代早已出現過的“軍閥”一詞,在近代重新被拾起並賦予新的含義、加以新的運用,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果。
民國軍閥: 軍閥代表派系
然而在兵凶戰危之際,救亡圖存的立即條件是「船堅炮利」,這必須仰賴軍人。 工業革命後,「軍人」這一職業的科技門檻已經很高,而且還需要謀略、信念、毅力、勇氣和強健體魄,這幾乎是造就國家強盛、民族復興所有要件的總成,由軍人親力親為地實踐。 同時,滇系統帥蔡鍔於1916年護國戰爭勝利不久後去世,唐繼堯繼位掌權,坐鎮雲南和貴州並與川系軍閥時有摩擦。 民國軍閥 1921年,滇系將領顧品珍叛變,滇系分裂為顧部和唐部。
之後,桂系想要除掉滇系在廣東的影響力,於1918年5月逮捕滇系將領張開儒、槍殺崔文藻。 由此,滇系被從廣東逐出,陸榮廷的桂系勢力達到其權力之頂峰。 民國軍閥 清朝末年,由於義和團事件清廷受到嚴重打擊,慈禧太后體認到面對西方勢力的衝擊訴諸傳統武力乃毫無作用,因此開始主導新政執行。 其中一環乃新軍建立,此新軍之核心部隊由袁世凱建立,史稱“小站練兵”,乃日後的北洋六鎮。
民國軍閥: 民國十大地方軍閥
為鎮壓公元184年的黃巾之亂,東漢中央政府允許地方政府和地方士族豪強自行招募軍隊,自黃巾後,各地已呈割據之勢。 黃巾之後,漢中央政權名存實亡,進入軍閥混戰。 國民革命軍北伐前與新桂系結盟,形式上完成統一,桂軍繼而改組成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7月14日,直皖兩軍在北京東西兩面的京津鐵路和京漢鐵路線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帶開戰。 直、奉兩系軍閥遂控制了北京政權,對中國形勢造成了很大影響。 民國軍閥 袁世凱取勝“二次革命”後,便開始了發展實業的計劃,同時也加緊復辟帝制。
民國軍閥: 民國劇「軍閥霸總」4:張若昀 飾演《無心法師》張顯宗
使本来就分散的日本軍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受到中国軍隊優勢兵力的打擊,在局部陷入被動。 中國共產黨在日本占领区建立多处抗日根據地,在戰略防御和戰略相持階段,有利的配合国軍正面戰場的作戰。 接著,蔣中正於廬山發表「最後關頭」演說,指責日本軍閥的侵略、呼籲全國百姓團結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