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科研人員的腫瘤脫敏測試,可幫助患者在後續治療中有良好的治療方案。 標靶藥物副作用 聽起來肺癌很可怕,一旦不幸確診,病人難免會擔心還有多少年壽命,或能否負擔醫藥費。 隨著多年來肺癌的研究及治療不斷進步, 由發現基因突變可致癌,研發了標靶藥及免疫治療,由初期藥費高昂,到政府提供資助令這些藥物普及。 猶記得以前治療肺癌藥物種類很少,大部分晚期肺癌或癌細胞已擴散的病人,存活率可能只有一年。 10多年前發現肺癌可由驅動性基因突變引致,如先發現EGFR、後來又發現ALK或ROS-1及後還有其他罕有的基因突變,並開發出口服標靶藥物作針對性治療,大大提高存活率。
然而,不少患者接受標靶藥物時也顯出猶疑,主要是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害怕它會影響生活甚至損害健康。 不過,由於標靶治療是針對特定的癌細胞基因變異發展出的藥物,若病人的癌細胞上沒有該種基因,就找不到靶心可攻擊。 目前專業癌症醫師會安排病人做腫瘤基因檢查,根據結果來擬定個人化治療方針,並考量健保給付條件,讓病人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病人腫瘤的癌細胞PD-L1表現量超過50%,可用免疫療法作第一線治療。
標靶藥物副作用: 免疫治療
對於轉移及晚期的頑固性乳癌上,trastuzumab之外,多了一項利器lapatinib。 Lapatinib成左心室收縮功能降低之發生率極低(約1%),且目前並無其他研究資料顯示泰嘉錠具明顯之心臟毒性,因此整體而言,安全性極佳。 醫生或會處方一些漱口水、喉片或啫喱以紓緩患者的口腔症狀。
同一類型的標靶藥物未必只會以一種方式殺死癌細胞,以標靶藥物單克隆抗體為例,有些單克隆抗體能夠阻止癌細胞繼續生長,有些則透過增強免疫系統去殺死癌細胞,所以單克隆抗體亦可視為免疫治療的其中一種藥物 。 現時大部分標靶藥物是採用口服片劑、膠囊或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亦有一些藥物會採取皮下注射的方法 。 標靶治療除了可以作為癌症的主要治療外,亦可以配合其他治療方法,例如化療、電療、免疫治療等進行混合治療,以提升治療的成效。 標靶藥物副作用 適應症為使用imatinib效果不佳或無法耐受imatinib之腸胃道間質腫瘤及腎細胞癌,常見副作用包括:痤瘡狀疹、腹瀉、手足症候群等。
標靶藥物副作用: 相關文章:
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屬於癌症治療時,醫生可能會採取的治療方式之一。 與放射性治療還有化學性治療比較不同的是,標靶治療通常會針對癌細胞進行生長上的干擾,導致癌細胞無法順利增長,甚至遭到破壞、衰亡,且對於其他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小。 多數情況下,標靶藥的副作用較傳統化療輕微;而待療程結束後,隨體內正常細胞復原,副作用也會逐漸消退。
然而,標靶藥物並非適合所有癌症患者,需因應癌細胞的基因特質施用;同時,標靶藥物亦非全無副作用,詳情請向主診醫生了解。 治療癌症最重要是破壞癌細胞,當患者接受一連串治療時,大多數的癌細胞會被消滅,但有些則仍然會殘留在體內。 在治療的緩解期間,體內剩餘的癌細胞有機會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腫瘤藥敏測試其中一個目的,正是用於檢測癌細胞在什麼情況下對治療產生反應,並提供有關腫瘤是否可能擴散以及在何處擴散等資料,從而減低癌症復發風險。 肺癌不僅是香港的頭號癌症殺手,而且對比起其他早期癌症,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在手術後的復發和死亡風險都比較高。
標靶藥物副作用: 抗癌真心話
但在接受標靶治療的過程中,由於藥物副作用,讓他每天生不如死,吃不下、睡不好,甚至一度喪失求生意志,央求醫師停止治療。 服藥後如果出現較嚴重的不良反應,例如胸痛、呼吸困難、發燒、視力模糊、心律不整、頭暈等症狀,請立即告知醫師或調整劑量。 如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呼吸困難、皮膚或眼白變黃、較平常容易出血及瘀傷等情況,便須立即告知醫生作進一步跟進。 一般出現皮疹的位置也會感到痕癢或疼痛,嚴重時皮疹能出現於身體多個部位,甚至會有皮膚感染的情況出現。
- 口服標靶治療在臨床上為病友帶來許多優點,不論是生活品質、治療效果與方便性都相對提高,但是要面對的是昂貴的藥物費用,未來期待口服標靶抗腫瘤藥物能夠更平價也更有效。
- 今次使用標靶藥控制病情,副作用大為減少,至今用藥兩年病情也沒有惡化。
- 第三代標靶藥物所針對的抑制點與第一代及第二代不同,既可抑制癌細胞生長、針對T790M抗藥性細胞、治療肺癌腦擴散。
- 因此最新的術後輔助治療方向是採用免疫治療或者標靶治療。
- 而免疫治療原理是以藥物抑制PD-L1蛋白及其受體,令免疫系統回復攻擊癌細胞的能力。
- 另外,在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方面,癌思停與佳鉑帝靜脈注射液(Carbolatin)、汰癌勝注射液(Paclitaxel)合併使用,可作為無法切除的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第1線治療。
- 如果本身有高血壓、或是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千萬不能跟標靶藥物混用。
- 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也需要積極配合服藥,不可擅自停止服藥,有任何問題都應該與醫師反應與諮詢專業建議。
鄭志堅(右)指免疫治療可刺激自身免疫系統消除「漏網」癌細胞;左為肺癌患者Alice接受治療後康復情況理想。 【少量多餐】:在治療過程中,有可能會因為藥物或是不同治療方式的副作用,造成癌友食慾下降或進食困難,此時少量多餐的進食型態將可以幫助癌友補充營養,卻又不會造成過度的不適與壓力。 一般會建議一天需進食至少6次以上,可以依照癌友的狀況調整食物的量與進食次數。 臨床腫瘤科專科梁廣泉醫生提醒,所有藥物均有不同的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藥物。
標靶藥物副作用: 常見的標靶治療副作用
中度:乾燥及皮疹的範圍變大,甚至出現痕癢、刺痛的感覺,不過沒有受細菌感染的跡象。 病人可在醫生評估後,使用處方藥膏或抗生素舒緩皮膚問題。 標靶藥物副作用 常見的抗血管增生標靶藥有貝伐單抗、阿柏西普和瑞格菲尼,而EGFR抑制劑則有適合治療出現KRAS基因變異的西妥昔單抗和帕尼單抗。 至於乳癌,第二型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乳癌為例,研究顯示使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成功令其12個月無惡化存活比率到75.8%,較第一代的34.1%大輻提升,而12個月整體存活期比率同樣比第一代高近一成。
劉杜鎮主任建議,一旦標靶藥物出現難以承受的副作用,可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切莫擅自停藥,給癌細胞反撲的機會。 標靶藥物不斷研發,活得愈久等到新藥的機會愈大,選擇副作用小、適合自己的治療藥物,抗癌之路未必一路陰霾難行,肺癌病人也能漫步蒼翠田野,欣賞藍天白雲。 標靶藥物副作用 劉杜鎮主任說,國際癌症治療指引(NCCN guidelines)指出,肺癌存活率相關的指標「治療效果跟臨床實驗證據力」,在目前3 種肺癌第一、二代EGFR 標靶藥物,幾乎相當。 隨著口服標靶治療藥物成功的被研發上市,對於轉移及晚期的癌症病患在對抗頑固性的癌症上,多了一項利器,不同領域科學家探索更明確致病基因,進而研發標的治療的新藥,能夠為了這場抗癌戰爭取得更佳的優勢。 口服標靶治療在臨床上為病友帶來許多優點,不論是生活品質、治療效果與方便性都相對提高,但是要面對的是昂貴的藥物費用,未來期待口服標靶抗腫瘤藥物能夠更平價也更有效。 不同標靶藥物的副作用都有些分別,每個病人對藥物的反應亦不一致,克服副作用的時間亦是因人而異,患者的整體健康及獲處方的藥物也會影響克服時間。
標靶藥物副作用: 健康網》曬傷後可以冰敷嗎? 醫揭正確處理方式
此毒素不會影響沒有抗體所針對標靶的細胞,即人體內絕大多數細胞也不會受到影響。 標靶藥物副作用 大笑治療於70年代已經用於醫學上為輔助療法,鍛煉肌肉、增加呼吸及血液循環、改善消化以及令情緒得以宣洩。 標靶藥物會阻止癌細胞不停分裂及產生新的癌細胞,而化療藥物只會殺死現存的癌細胞,不能阻止癌細胞繼續分裂而產生新的癌細胞。 仿製藥雖能令藥物價格下降,但質量不一定與專利藥一致,療效上或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因各地的法規和實行情況差異,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仿製藥藥商有沒有遵守保持質量標準的相關指引,是藥廠所生產的仿製藥療效的關鍵。
不過需要注意不可以過度調味(如:重鹹),以免攝取過多鈉。 研究顯示,若血中維生素D濃度較低,與大腸直腸癌和其他癌症的發生風險具有相關性,研究建議可以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或補充劑的方式。 根據國健署的建議,成人維生素D每日攝取量為10微克,大於50歲則建議攝取15微克。 建議每日飲酒量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則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
標靶藥物副作用: 免疫治療藥物費用有幾貴?關愛基金有資助?
除了基因變異之外,部分細胞中的異常蛋白亦會負責發送及接收信號,幫助癌細胞生長。 這些助長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的特定分子,包括特定的突變基因和蛋白,正正是標靶藥物所針對的「靶點」。 標靶治療透過干擾這些令癌細胞快速生長的「靶點」,盡可能在不影響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減慢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速度 。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痤瘡狀疹、腸胃不適、輸注反應(如發燒、寒顫)等。
屬於單株抗體,為注射劑型;主用於治療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常見副作用包括:痤瘡狀疹、血球抑制、腸胃不適、輸注反應等。 甲溝炎患者,建議在患處置軟墊,必要時使用抗生素、抗黴菌或類固醇外用藥膏。 如果伴隨化膿性肉芽腫,通常需由醫師以冷凍或手術治療來緩解不適。 其中之一的Ribociclib(Kisqali,擊癌利,以前稱為LEE011)副作用部分,除了會有白血球減少症,另外會有疲倦、轉氨酶升高以及關於心臟的毒性-QTc延長等副作用,且該藥導致的QT間期延長與濃度有關。 用藥前、第14天時、第二週期用藥前、有臨床症狀者時均應進行心電圖檢查,並避免與可導致QT間期延長的藥物合用、注意電解質異常,用藥前、第六個週期用藥之前、有臨床症狀時應檢測血清電解質。
標靶藥物副作用: 青蒿素 癌症營養品 治瘧疾助抗癌多重功效- CancerCare.hk
很多病人一聞化療色變,不時聽到病人問:「化療是不是把身體好的細胞和壞的細胞一同殺死?」這問題在不少社交群組或互聯網經常見到。 第 2 類: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讓癌細胞無法正常生長,包括肺癌使用的 Iressa 和 Tarceva 和治療乳癌的 Tykerb 標靶藥物副作用 等。 但全腦電療一生只可接受一次,而大部分化療藥分子大,會被像筲箕一樣的血腦屏障阻隔,不能直達腦部,無法殺死腦內癌細胞,治療十分困難。
張元鉅解釋,新症數字上升急速,部分原因是因癌症病人對此病認識增加,其次是醫生得悉治療有助紓緩病人痛楚後,亦會轉介更多病人至足科專科。 因為以病患為中心的思想,使得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在病人留院治療比率超過9成。 以病人生活品質為優先考量,讓罹癌病人活出尊嚴,並減少家屬照護上的身心負擔,增加治療信心,才能真正創造「醫病雙贏」。 病人面對癌症,猶如置身黑暗之中,對前方的未知充滿恐懼。 作為醫生,只能耐心了解患者和家人的恐懼和考慮,盡力為他們解釋清楚,做好心理準備,一步步帶領病人迎接前方的挑戰。 在挑選防曬乳液方面,柳營奇美醫院皮膚科醫師林旻憲建議,應選擇無香精、潤色成分的防曬產品,以 SPF 大於 30 及 PA+++ 或 PPD8 ~ 16 為必備條件。
標靶藥物副作用: Q:標靶治療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副作用愈強代表療效愈好?
對於病人心中的疑慮,醫生固然有問必答,但病人亦切忌執著於藥物為病人延長的壽命中位數,否則得知數字後感覺替生命設限,心裏只會更難受。 即使如今藥物推陳出新,嘔吐、腸胃不適等副作用已有方法應對,但始終未能改變大衆的負面觀感,令不少病人選擇一些宣稱同樣有效,但沒甚麼副作用的治療方案。 劉杜鎮主任表示,有不少患者因為副作用困擾而擅自停藥,一堆藥藏在房間抽屜裡,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再好的藥,沒吞下肚也是枉然」,後來病情進展快速惡化,想重新服藥也為時已晚,對主治醫師來說也增加救治挫敗感。 全身出現有症狀的紅斑,或是斑點狀疹、丘疹、小囊狀出疹;或皮膚脫屑反應已經影響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身體表面區域,影響日常生活。 當腫瘤生長至某個大小,就需要血液供應,血液會為腫瘤提供持續生長所需的氧氣和養分。 而「血管新生抑制劑」就可阻止腫瘤生長新的血管,從而阻止其生長。
標靶藥物副作用: 醫生難追蹤療程,亂食恐令病情惡化
傳統化療藥物的運作原理是針對癌細胞快速生長及分裂的特性,從而破壞這些細胞的基因結構,殺死癌細胞。 但是因為部份正常的細胞,例如造血細胞、一些位於腸胃、口腔黏膜,以及髮根等細胞,也是一些快速生長及分裂的細胞,所以這些細胞不免也會受到影響,引致副作用。 抗癌藥物一般給人「會令患者脫髮」、「會使患者不斷作嘔及失去食慾」等十分負面的印象。 但隨著醫學不斷進步,新型的抗癌藥物的耐受性一般也比傳統的化學療法 (即化療) 佳,再加上配合其他藥物作紓緩及預防化療時所產生之不適及副作用,令患者的生活質素大大提升,治療癌症已不再像從前一般可怕。 肺癌患者Alice表示,在2017年確診2A期非小細胞肺癌,曾接受手術和化療後康復,不幸於兩年後復發,惟接受使用標靶藥後有效控制病情,現時康復情況相當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