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不可不看詳解

展览汇聚195件/组受赠文物,涵盖书画、青铜、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钱币等各个门类,以此向关心和支持上博发展的所有捐赠者、文博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历代钱币馆:中国历代钱币馆面积740平方米,展出文物3300余件,以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的历程为线索,集中展现了中国货币发生、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概貌。 同时该馆专辟“施嘉幹钱币专室”和“杜维善、谭端言中亚古币专室”,专题陈列钱币收藏家施嘉幹先生及杜维善夫妇捐赠的相关藏品。 历代玺印馆:中国历代玺印馆是中国第一个专题陈列玺印篆刻的艺术馆。

虎簋:西周晚期,高34.7厘米,口径23.3厘米,腹径23.3厘米,腹深12.8厘米,重12.28千克。 器盖和器身内底,分别铸有一虎纹,当是作器人的氏称。 少数民族工艺馆:展厅面积700多平方米,集中陈列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工艺、染织绣、金属工艺、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编和面具艺术等近600件。 表现了少数民族工艺品的造物文化与艺术审美。 当日,由上海科技馆和同济大学联合打造的“深海园林”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幕,共有数十件来自深海的珍稀标本与观众见面。 提供中文智能講解導覽服務,通過語音講解、視頻介紹、手繪故事、動畫解析、探索解謎、遊戲互動等幫助觀眾立體瞭解文物背景、趣味解讀歷史瑰寶。

截至1995年,修复了馆藏青铜器、陶瓷器1400余件,如原来残缺的商父丁卣,破碎成70多片的西周曲折雷纹卣,从废铜中抢救出来的一对残损严重的春秋早期龙耳尊,经过修复,恢复了原貌。 “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在美国旧金山、芝加哥、休斯敦、华盛顿四城市展出时,观众达82万人次,并获得美国姊妹国际协会和读者文摘基金会颁发的“艺术特别成果奖”。 古代玉器馆:古代玉器馆展陈面积500平方米,展出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玉器精品约300件。 陈列分六大单元:“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灵动不拘的春秋战国玉器”“端庄典雅的夏商西周玉器”“雄健瑰丽的汉晋玉器”“清新多元的唐宋辽金玉器”“炫巧争艳的元明清玉器”,大致反映出8000年中国玉文化的发展面貌。 明清家居馆:明清家具馆展厅面积700平方米,展出明清时代中国家具精品100多件,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家具制作工艺的鼎盛面貌和艺术风格。 该陈列还复原了明清时代的厅堂与书房以再现古代家具的使用场景。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科研成果

陳列分為七大部分:“萌生期青銅器”“育成期青銅器”“鼎盛期青銅器”“轉變期青銅器”“更新期青銅器”“邊遠地區的青銅藝術”“中國青銅器的冶煉和鑄造”,完整反映了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的發展歷史。 位於一層,展室面積1200平方米。 館內以深墨綠色為主色調,木質展櫃古樸典雅。

2022年3月9日,“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上海博物館開幕。 展覽匯聚195件/組受贈文物,涵蓋書畫、青銅、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錢幣等各個門類,以此向關心和支持上博發展的所有捐贈者、文博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歷代繪畫館: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共陳列歷代繪畫精品120餘件,從唐代至近代,各種繪畫門類均有所體現。 繪畫有着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 歷代書法館:中國曆代書法館展廳面積600平方米,集中了各個時期的書法名作,展出約60件書法精品。 陳列分為五大部分:“篆書書藝與隸書書法”“晉唐書法”“宋代書法”“元代書法”“明代書法”“清代書法”,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歷史軌跡。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歷史沿革

展厅面积380平方米,展出玺印篆刻500余件。 整个陈列以印章艺术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上自西周,下迄清末。 展馆内借助高低错落的展柜,应用多种技术手段,使实物与辅助陈列相互配合。

上海博物館

米芾多景楼诗册:北宋时期,纵31.2厘米,横53.1厘米。 其册11开,一页两行,每行二字或三字,共五十字,无款印。 书、画十八学士图:明代时期,十八学士图,纵134.2厘米,横78.6厘米,杜堇、庄万里家族捐赠。 十八学士图共有四幅图,题材为唐贞观时期十八学士故事,分别为琴、棋、书、画四个场景,此为画图,设为立轴绘制,绢本设色。 乾道元宝:南宋时期,金质,直径1.95厘米,重4.5克。 小平钱,面文真书旋读,背无文,为非流通货币,宋孝宗铸乾道元宝。

上海博物館: 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深海园林”展

此玉勝為避邪物,上下左右透雕青龍、朱雀、白虎、玄武等代表了東南,西北四方天象的神靈,東漢時期並不多見。 陶瓷、玉器紅陶袋足鬹:新石器時代,屬於良渚文化。 紅陶袋足鬹胎呈紅色並夾有細砂,器口外侈,中間凹入形成一捏流。

1996年10月12日新館正式開館。 其建築造型源自中國傳統天圓地方的世界觀。 一位大英博物館的董事曾稱其為「本世紀最後的絕唱」。

共屯赤金:春秋戰國時期,銅質,直徑4.4釐米,重0.011千克。 共為戰國時期魏國境內地名,地望今河南輝縣,故知其為戰國晚期魏國所鑄行。 少數民族工藝館:展廳面積700多平方米,集中陳列了少數民族的服飾工藝、染織繡、金屬工藝、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編和麪具藝術等近600件。

鈔版上有表明寶券面值、發行機構、行用地區,日期和偽造處罰等文字。 為金代貞祐年間印造貞祐寶券紙幣的模板,傳世僅見。 錢幣平肩弧足空首布:春秋戰國時期,銅質,長空銎,平肩,身中起三脊,弧足。

上海博物館

該陳列還復原了明清時代的廳堂與書房以再現古代傢俱的使用場景。 歷代錢幣館:中國曆代錢幣館面積740平方米,展出文物3300餘件,以中國古代錢幣發展的歷程為線索,集中展現了中國貨幣發生、發展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概貌。 同時該館專闢“施嘉幹錢幣專室”和“杜維善、譚端言中亞古幣專室”,專題陳列錢幣收藏家施嘉幹先生及杜維善夫婦捐贈的相關藏品。

  • 郢爯:春秋戰國時期,金質,重62.6克。
  • 1960年,設立文物保護技術科學實驗室;同年6月,上海市裱畫生產合作社併入上海博物館,在文物修復工場建立書畫裝裱組;同年9月,上海市文管會與上海博物館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 陶瓷、玉器红陶袋足鬶:新石器时代,属于良渚文化。
  • 硯屏則是置於硯邊,用於遮風障塵的小屏風。
  • 古代陶瓷馆:中国古代陶瓷馆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共陈列了展品500余件。
  • 1960年,设立文物保护技术科学实验室;同年6月,上海市裱画生产合作社并入上海博物馆,在文物修复工场建立书画装裱组;同年9月,上海市文管会与上海博物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 上海博物館的基本定位是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展覽和研究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

上海博物館總面積約39200平方米,高約29.5米,獨特的圓頂方體建築,讓人民廣場更增添了不同的視覺效果,至今上海博物館已成為歷史與現代化結合為一體的上海熱門旅遊景點之一。 上海博物馆是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中国“天圆地方”的寓意。 上海博物館是方體基座與圓形出挑相結合的建築造型,具有中國“天圓地方”的寓意。 1958年,上海博物館設立文物修復工場,主要是修復、複製館珍藏品,同時也為其它博物館和國外博物館修復文物、裝裱書畫。

上海博物館

此玉胜为避邪物,上下左右透雕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等代表了东南,西北四方天象的神灵,东汉时期并不多见。 陶瓷、玉器红陶袋足鬶:新石器时代,属于良渚文化。 红陶袋足鬶胎呈红色并夹有细砂,器口外侈,中间凹入形成一捏流。 短颈,鼓腹,由三个高袋足组成器身,腹侧附一宽环形把手。

上海博物館

腹有铭文3字:戈父丁,意为戈氏为父丁所作器。 侈口折肩,圈形盖顶,装饰精细的变形龙纹。 西周较晚时期出现的新型食器,盛行于春秋时期。 四羊首瓿:商晚期,高38.8厘米,口径31.6厘米,底径29.1厘米,重1.4千克。 雕塑生肖羣俑:唐代時期,生肖羣俑一組十二件,造型有數種,是人身生肖頭相結合。 各俑雖高不盈尺,但鼠、牛、虎、龍、蛇、猴、雞首的形象齊全。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