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如鴻教授2024懶人包!(震驚真相)

近年相關治療取得突破,患者不論初發或不幸復發,仍可接受針對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減低死亡風險。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梁如鴻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並呼籲市民登記骨髓捐贈,給患者帶來希望。 「斑馬魚模型」是指利用斑馬魚就疾病作基因研究,取其細胞生長速度遠快於以往常用於研究的老鼠。

但他稱,當患者接受標靶治療,病情會改善,日後可接受骨髓移植,延長存活期。 適逢下周四(21日)是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日,他呼籲市民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 中文大學醫學院有百分之三十在學校本部做研究,另外七成則在威爾斯親王醫院,中大醫學院的臨床基地工作。 而在威院內有兩間研究所,一所專做癌症、另一所為健康研究所,盧煜明教授的實驗室的所在地。 盧煜明教授稱中大的研究經費來自政府,而中大醫學院歷年都取得大部分政府的研究經費作研究,當中不少與香港第一大殺手癌症有關。

梁如鴻教授: 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可快速惡化

2014年9月,養和醫院與香港大學攜手合作,於李樹培院22樓設立香港大學臨床醫學教研部,供港大臨床教授接收病人及培訓專科醫生,並備有醫學教育、研究合作及專科培訓設施。 梁教授是瑪麗醫院的名譽顧問醫生、香港內科醫學院會董及考試小組主席及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考試委員會會員(血液科)。 他亦擔任多份國際著名期刊的編輯委員會委員,亦曾於英國醫療研究委員會、美國白血病與淋巴瘤研究會及奧地利科學院擔任研究撥款的審批工作。 【本報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血癌,可突然病發,且病情能在數日或數周內急劇惡化,而病人的5年內存活率平均僅30%,當中約30%人更有可能出現「FLT3」基因突變,而過往單靠化療亦難以達到完全緩解病情。 但現時有針對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成為部分病人的曙光,有時間等待骨髓移植。

兩年後不幸復發,出現FLT3基因突變,更出現嚴重肺炎,肺部全是陰影(俗稱「肺花」),加上白血病令患者白血球數量過低,因此不適合接受化療。 患者獲安排接受3個療程的FLT3抑制劑組合治療,達至完全緩解,肺部回復正常,繼而接受骨髓移植,至今已3年的患者健康狀況良好。 據美國數據,AML的5年存活率僅30%,即使15至34歲的年輕患者亦只有52%,長者患者更只得9%。 醫管局會繼續密切留意不同癌症藥物的臨床醫療和科研實證的最新發展,聽取病人團體的意見和建議,以善用有限公共資源及為最多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治療的原則,檢討藥物名冊和安全網的資助範圍。

梁如鴻教授: 服務地點

隨著香港科研的發展,現在醫學院其他學者亦開始轉用斑馬魚模型,研究其他基因疾病及癌病。 而梁教授負責的實驗室亦由在港大醫學院內科部門的一角,到現在三個專門硏究斑馬魚的實驗室。 多位來自港大醫學院的學者將會向市民介紹不同醫學範疇上的最新發展,以及他們的研究成果。 目前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多樣性當中,除了有FLT3-ITD的染色體外,還有約一半屬於有染色體錯配情況,可導致細胞失控增新等問題。 梁如鴻指會利用裘槎獎獎金,主力推動其中一種染色體錯配問題的治療方法,希望幫助更多無法痊癒的白血病患者。 透過與本地大學合作,本院已成立了十個教授席,以推進醫學界的研究和臨床培訓水平。

梁如鴻教授

成長路上總有一、兩個良師益友,行醫40年的何仲平醫生也不例外。 在瑪麗醫院半年實習時光,除了醫理外,何仲平從梁智鴻身上學到做人處世。 梁智鴻一句「yes, of course」足以令何智平畢生受用,也使他立志奠下成為腎科專科醫生的路。

梁如鴻教授: 醫療評價

同時,團隊成員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清算銀行、歐洲央行、金融穩定委員會、美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香港金融發展局、香港競爭事務委員會等地區和國際機構的聯繫將有助於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整個項目的成果將對香港從傳統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轉型提供幫助。 透過參與本計劃,港大醫學院教授及學者既可體驗私營界別的工作環境,擴闊臨床經驗,並利用養和的嶄新設備和技術從事教學及研究,為病人服務。

梁如鴻教授

誰知在聘用哪國工程師這件事上,英、法兩國各不相讓,鬧成了僵局。 袁世凱果斷決定由中國人自己修築,命關內外鐵路總辦梁如浩擔任西陵鐵路總辦,以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用了4個月的時間修建完畢。 梁如鴻教授 此線雖然只有短短43公里,卻是第一條由中國人籌建、設計、施工的鐵路。 梁如鴻 強哥是位五十多歲的的士司機,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痛風症。

梁如鴻教授: 「淋巴癌知多D」(梁如鴻教授)

梁如鴻 詹天佑原來跟袁世凱並無交道,梁如浩則不同,從朝鮮時期追隨袁世凱,到此已有超過20年交情。 梁智鴻自1988年起擔任香港醫學會會長,並獲政府委任為臨時醫管局成員。 2000年醫院管理局成立,梁智鴻再獲委任為醫管局成員,2002年10月出任醫管局主席,2004年7月,因任內爆發沙士責任問題而辭職。 梁如鴻說,此療法的副作用較傳統化療少,病人或會出紅疹,但毋須用止嘔藥,適用於較年長者,但因此方法較新,醫生仍會先為病人做化療。 陸運會和水運會分别於1968年和1975年創立,每年皆有舉辦。

  • 他表示,相對現行的治療方法,新的聯合治療方法副作用少,適合應用於體弱及年長的患者。
  • 梁教授是瑪麗醫院的名譽顧問醫生、香港內科醫學院會董及考試小組主席及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考試委員會會員(血液科)。
  • 梁如鴻教授認為,高強度化療只適合年輕患者,長者應接受低強度治療。
  • 盧煜明教授話,兩所大學一直有合作包括唐氏綜合症方面等等,更笑稱人才交流亦是交流一種,兩所醫學院都各自有本校生或研究員轉到對家工作,所以人才交流一早已存在,引得台下觀眾大笑。
  • 港大醫學院內科於2012年展開研究,分析96名急性髓性白血病人的細胞及25種藥物的配對,發現從三尖杉屬植物中提取的「高三尖杉酯鹼」,配合標靶藥FLT3抑制劑,可針對抑制相關癌細胞的蛋白生長,以清除癌細胞,病人接受治療後平均壽命可達4至5個月。

此外、生物醫學科技發展同樣非常迅速,不少新的醫療產品及研發項目推陳出新,特區政府亦有檢視有關架構,做到與時並進,我們早前做的公眾諮詢,稍後將透過修例的形式,為高風險的細胞、組織及治療產品定立規管框架,希望能就此保障市民健康。 梁如鴻又指出,在2007年首次開始以病人基因放在斑馬魚模型上,現時在醫學院及國際上都愈來愈多研究是採用斑馬魚模型。 他補充,當初選擇以斑馬魚模型作研究主因是「快」,因為現時基因排序的技術愈來愈成熟,是很快就會出現基因突變,不過若放在老鼠身上,時間或需時數年;但一條斑馬魚由單細胞至一條有器官、有血製造的情況都只是由24小時至48小時。 在台灣天主教輔仁中學回訪活動中,李寶雄校長負責接待團長林麗錱老師,藉着體驗家庭生活之便,李校長順道帶領林老師參觀香港大學醫學院及探訪舊生梁如鴻教授。 早前其團隊亦全球首次發現,由植物提煉出高三尖杉酯鹼(HHT),加上FLT3抑制劑,可有效殲滅白血病細胞,更在臨床測試中證實成效理想,被傳媒廣泛報道。 他表示,相對現行的治療方法,新的聯合治療方法副作用少,適合應用於體弱及年長的患者。

梁如鴻教授: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於2016年確診骨髓增生病的區女士,初時身體不適曾往聖德肋撒醫院急症室求醫,醫生告知她只是耳水不平衡,後來一日工作途中暈倒,送往仁濟醫院後才發現體內血小板數量太多。 她亦因胃口不佳,一天只能食兩匙飯,而日漸消瘦,檢查骨髓後才確診骨髓纖維化,脾臟亦因患病而發大,需要動手術切除。 彩天的教育方針傾向於「全人教育」,其在較為重視「兩文三語」發展的同時,亦十分重視「心靈教育」,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律己、顧他、立人」的發展,以及天主教的五大核心價值「真理、正義、仁愛、生命和家庭」,使學生成為「人生領䄂」。 为此,学校舉辦了各种不同的活動,包括探訪仁愛之家、體藝創意展才華、陽光計劃等,並以「雙班主任制度」及班级经營進一步培育正面價值觀。 梁如鴻教授 他在去年9月於英國劍橋大學進行交流,構思出在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V&A)博物館的擴建部分設立工藝學院,並憑藉這個名為「匠.窖:V&A工藝學院」的項目,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銀牌獎(最佳研究生設計),成為首奪該獎的香港學生。

計劃亦為養和及港大提供合作框架,促進臨床服務、醫療教育及醫學研究的進一步合作,同時讓雙方得以持續及有系統地交流人才、轉移知識及共享教研資源,長遠發揮協同效應。 在醫療教育方面,養和醫療集團(養和)與香港大學的合作淵源深厚。 早於1961年,養和醫院創辦人兼前任院長李樹芬醫生向母校捐出一幅位於薄扶林的土地作擴展醫學教育之用。 梁如鴻教授 除為醫科生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外,養和至今已為逾3,300名港大醫科生安排在院培訓,以及為醫生提供外科、家庭醫學、眼科、骨科、整形外科等專科培訓。 2014年,香港大學臨床醫學教研部於養和醫院李樹培院成立,設施專為醫學科研及專科培訓而設。 他指,一名55歲的男性患者,於2016年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接受高強度化療誘導治療後達至完全緩解。

梁如鴻教授: 國藥難在港註冊 病人有藥無得醫 團體倡政府優化藥物…

梁如鴻說,病人移植骨髓後,復發率達三成,一般會在首換骨髓後兩年內出現。 於是,他與團隊自2012年開展相關研究,以分子分析及體外藥物篩選的方法 ,找到新的治療方法,幫助白血病細胞中有染色體物質FLT3-ITD的患者。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梁如鴻(左)表示,醫生會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做化療,但未必有效,現以「高三尖杉酯鹼」,配合標靶藥FLT3抑制劑可延長患者壽命,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輪候骨髓移植。 梁如鴻 梁如鴻教授 目前,大學對實驗室的要求非常嚴格,不論對動物的來源、健康監察或研究員的安全都有很高要求,確保實驗符合動物倫理道德的標準。

梁如鴻教授

專科門診覆診時,醫生估計他藥物依從性不好,所… 王伯有心律不正,一直於公立醫院門診覆診,服用多種藥物。 在吸納和培訓醫護人才方面,養和與港大建立了長期而密切的合作夥伴關係。 「臨床醫護聯合培訓計劃」(計劃)為雙方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有助延攬及滙聚人才,並為公立、私營以及學術界構建合作平台,讓新一代的醫護專才得以掌握實用技能,應對各類臨床情況。

梁如鴻教授: 標靶治療抗基因突變 血癌曙光

在本項目中,我們致力於開發一套針對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的風險評估管理體系。 以此為出發點,我們會為智能合約/機制設計提供科學基礎,給探討金融科技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項目評估的平臺,構造以金融科技為元素的金融風險宏觀模型,並且給普惠金融和金融穩定提供政策建議。 為推動項目進行,我們組建了來自金融、經濟、法律、數據科學和計算機方面的專家團隊,與世界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進行合作,並邀請到以經濟學諾獎得獎者爲代表的經濟學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政策制定專家加入顧問團隊。

梁如鴻的研究團隊從斑馬魚實驗發現,三尖杉酯鹼有效抑制此類患者的癌細胞,患者可免去化療之苦。 梁如鴻教授 臨床醫護聯合培訓計劃將於2023年 4月展開,進一步深化養和與港大李嘉誠醫學院之間的合作。 港大會按計劃安排醫科教授及醫護專才,在養和醫療集團旗下的養和醫院、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及養和醫健的醫療中心提供臨床服務,藉此體驗更多臨床狀況及醫療環境,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術及研究能力。

梁如鴻教授: 健康解「迷」95%鼻咽癌同EB病毒有關!港大揭EB病毒「保護」鼻咽腫瘤機制,有望成鼻咽癌治療靶點

香港約有50至60萬人是月型肝炎帶菌者,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由黎青龍教授開始以及現時新進教授都在月型肝炎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當中包括測試抗病毒藥物,最初以干擾素治療但副作用很大。 經眾人努力不斷展開臨床測試,目前已有更好副作用更少的藥物可使用,治療月肝帶菌者的效果亦更理想。 沙士事件完結後2009年又爆發豬流感,而這些年來港大團隊都對候鳥的禽流感病毒一直進行監測,發現豬流感的起源,是由各地方不同的候鳥帶來,在豬隻身上類似攪豬一樣,將不同地方不同廠毒在豬隻身上結合變成新的病毒有新的病發性。 因我們己了解這事實便可作出適當預防,包括在活家禽市場分隔禽類以及活豬屠宰場的分隔工作,因為香港做好這方面的分隔,豬流感的爆發影響並不大。 正因港大一直以來的工作與世界衞生組織有十分緊密合作,是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和控制合作中心及世衞H5參考實驗室,為世衞提供很多相關病毒資料,為世衞預測未來使用哪種疫苗作出重要作用及幫助。

梁如鴻教授: 醫生

儘管該領域以一系列創新的手段,通過為大量傳統銀行業未能覆蓋的企業和個體提供融資而促進普惠金融的進程,其中不可低估的風險也給金融穩定帶來了挑戰。 由於中小企業和消費者普遍缺乏按標準化辦法收集和處理的可驗證信息源,整個金融行業都面臨著一個重要的議題,即如何在向大量中小企業和消費者提供貸款的同時保證有效的風險評估和管理? 這之所以是個重要議題,是因爲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在全球經濟發展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中國國務院和香港工業貿易署的數據顯示,中小企業貢獻了中國内地(香港)超過80%(46%)的就業和90%(98%)的註冊企業數。 而世界銀行2018年的數據則顯示,全球家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0%。

梁如鴻教授: 基因技術為慣性流產檢測遺傳病因

研究員可在授精魚卵注入實驗用的基因,培育有癌症基因的魚:「部分培育出的斑馬魚會出現生長異常的狀況,例如頭部突出一個瘤,但部分是外表看不出,要切片研究組織才可分析病變。」他指斑馬魚醫學模型有助理解血癌的機理,亦有助進行藥物篩選,在醫學研究的應用已漸趨廣泛。 本港每年約有三百人患上急性白血病,當中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病人會出現感染及出血病徵,主要以誘導化療及鞏固化療作治療,但只有約三成至四成病人可獲治癒,其餘則會出現復發狀況。 我在2017年獲得李樹培醫學基金會的培訓資助,前往德國基爾大學接受為期一年的深造培訓,當中六個月由基金會資助。 多年來這所大學是淋巴癌病理診斷和研究的權威,我的「師傅」和「師公」亦曾經於這所大學深造,因此我很榮幸得到養和的支持,能夠延續這優良傳統。 自1998年起,養和與港大醫學院攜手合作,為高年級醫科生提供為期兩週的在院培訓。 課程內容涵蓋內科、外科和婦產科等專科,由養和名譽顧問醫生以小組形式授課,加深學生對私營醫療服務及運作模式的了解。

結果發現使用FLT3抑制劑及高三尖杉酯鹼治療,有助治療部分對於傳統化療及移植無效的患者,為他們帶來曙光。 本港每年約有300宗急性髓性白血病新症,其中三成病人屬FLT3-ITD基因突變,死亡率達七成。 港大醫學院內科研究人員全球首次發現,以高三尖杉酯鹼配合標靶藥治療,可助患者壽命由數周延長至4至5個月,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輪候骨髓移植。 (記者 Karena)一般早期癌症能用手術切除腫瘤,血癌之一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卻有別於固體腫瘤,癌細胞會隨血液運行全身,不但惡化快、難治療,更有三分之一患者出現基因突變,增加復發風險。

常見症狀包括突然發燒、臉色蒼白、容易疲倦、女性月經失調大量出血及貧血等。 座談會上,身為主持的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教授,向多位嘉賓發問尖銳問題,當中包括港大與中大兩所大學醫學院,明爭暗鬥世界排名多年,未來有否合作機會。 梁雪兒教授稱港大與中大醫學院,一直都有多方渠道溝通,未來必定會有更多合作機會。 盧煜明教授話,兩所大學一直有合作包括唐氏綜合症方面等等,更笑稱人才交流亦是交流一種,兩所醫學院都各自有本校生或研究員轉到對家工作,所以人才交流一早已存在,引得台下觀眾大笑。

以這方法進行治療在講者中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梁如鴻教授就培養血癌細胞做藥物篩選,發現以往不知可用作對抗癌症藥物,可完全清除癌細胞,更成功治療一名患血癌護士。 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教授謝鴻發,帶領實驗室團隊,做過不少基礎科研,包括研究利用電子儀器治療心臟病症,以及利用幹細胞做各種實驗,竭盡所能地找出不同的辦法幫助病人。 而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梁如鴻,面對難以治療的白血病,也是不遺餘力地與科研團隊進行各項研究,結果發現能夠治療其中一種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藥物,大大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急速惡化,有三分之一患者出現FLT3基因突變,增加治療失敗風險,令預後(即對病情發展及結果的預測)較差,同時亦令復發風險增加,降低整體存活率。 梁教授認為,隨着標靶治療的應用,最新針對FLT3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已面世,標靶治療透過藥物識別及針對性攻擊癌細胞,適用於初發或復發的患者,有助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並減低死亡風險。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