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放疗11大著數2025!(小編推薦)

传统的癌症治疗无非是做手术,但对于早期癌症患者而言,手术效果还是可观的,而晚期患者手术效果并不佳,现实是许多癌症患者往往一确诊便是晚期,对于这些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显得苍白无力。 另外还有一些像术中放疗,都可以跟手术相结合,来达到更好的控制肿瘤的这么一些手段。 全脑放疗 总体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手段,是通过射线的原理来杀死肿瘤细胞。 然而无论采取何种认知功能评估方法都存在测量误差,期待未来能够制订更加精准、全面、客观的肿瘤患者认知功能评估方法。

  • 利用体位固定热塑体膜、体架、真空垫等固定装置把患者固定在定位床上,利用CT模拟机进行定位,在CT图像重建出的人体模型上勾画靶区,这样肿瘤靶区更精准、周围的正常组织位置也更清晰。
  • 1.5 退出标准 受试者本人要求退出试验;出现Ⅲ级以上非血液性毒性(不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经对症治疗后不能恢复,或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者;研究者认为宜退出治疗;任何原因推迟2周以上治疗者(超出流程表规定的给药或检查时间)。
  •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确定MRI引导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 全脑全脊髓放疗,在儿童及成人脑肿瘤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 许多治疗决策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决定推迟挽救性局部治疗(如 SRS,手术等)。
  • 全脑放疗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转移肿瘤,早期采用两野对穿照射,近年来为了减少副反应,通常对全脑放疗采用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技术。

KIM研究建议将头部倾斜11°,MOON等认为头部向前倾斜30°可更好地保护海马。 RTOG9508研究和JROSG99-1研究提示对于脑寡转移灶患者SRS联合WBRT比SRS具有更高的颅内控制率,但是越来越多回顾性研究表明WBRT联合SRS明显损害认知功能。 相关数据统计,20%~30%初诊肺癌患者伴有脑转移,70%~80%肺癌患者最终会发生脑转移,脑转移严重影响了肺癌患者生存率。

全脑放疗: 健康要闻

即使SRT治疗的两种病灶的中位数均为1个,在初始疗程中照射10个病灶,在第二次疗程中照射3个病灶。 中位数规划靶区体积的大小分别为2.0 cc和2.5 cc。 5例患者也接受全脑放疗(WBRT),即,共三个疗程,并形成兴趣组,如表1所示。 25例患者未发生毒副反应,5例出现放射性坏死征象。

4.生长发育问题:需要全中枢照射的患者多为儿童,生长发育问题、智力问题和生育问题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理论上来说,椎体骨受到10GY以上剂量的照射都可能出现骨发育停止,长大成人后可能会出现上身略短、下身略长的比例失调;另外,做放疗计划时需要照射整个椎体,防止在今后的生长过程中椎体畸形。 据悉,全球每年新发肺癌病例180万,约有30%的患者会出现脑转移。 近日,一篇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报告(QUARTZ研究)对全脑放疗的地位提出了“挑战”,这篇报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进行研究。 研究者认为全脑放疗在这部分患者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的利与弊

最终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集团立足日本,放眼全球,拥有众多顶级医疗资源,为客户提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VIP快速通道。 全脑放疗 我们坚持专业化道路,由持有当地医护执照华人组成您的私人医疗支援团队,并为患者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的生活辅助支持。

全脑放疗: 相关阅读

(DVH体积单位用cc表示)10 Gy以下的红线是海马,30 Gy的蓝线显示全脑,50 Gy以下的红线是靶区。 以往的全脑照射是运用对穿野或三维照射的方法,这些情况下,靶区以外的正常组织也会受到较多的照射(图1)。 脑部放疗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措施,常见如下:1、水肿:可能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常见不良反应;2、…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远离部位的复发,但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早起的并发症是非典型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眩晕、斑秃和癫痫。 这些症状很少出现严重情况,与影像学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 据MCAnderson研究组报道,当颅内转移瘤数量为1~3个时,全脑放疗不能作为初始治疗。 单独使用伽马刀治疗颅内转移瘤时,肿瘤控制率为71%~100%。 经过多年的发展,EPID 在放疗计划剂量验证方面已颇为成熟。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后遗症

高收入国家的这些快速创新导致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放射治疗设施不足。 在世界范围内,估计只有40% 全脑放疗 – 60%的癌症患者可以使用放疗设施,需要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癌症患者提供放疗,以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 MRI引导放射治提高了目标可视化水平,提高了准确性,可以保留更多的健康组织。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成本可能有所降低,但仍然较昂贵。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确定MRI引导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常见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例如,先使用定向照射进行 50 Gy的照射,然后叠加全脑照射 30 Gy的话,两个计划之间会产生误差,在病灶周围会出现剂量的重叠,更容易产生严重功能损伤。 多发脑转移或有多发脑转移倾向的肿瘤,有时需要按照定向照射方法,来提前计划预防性的照射。 综上所述,因此全脑放疗联合CPT-11 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的限制性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及腹泻,MTD为100 mg/m2。 在80 mg/m2剂量水平时,仅2例患者出现Ⅲ级白细胞计数下降,无Ⅳ级毒副作用发生,有效率为5/6,且毒副作用小,故推荐Ⅱ期临床试验剂量为80 mg/m2。

全脑放疗: 最新进展 | 肺癌脑转移海马保护性全脑放射治疗相关研究

例如,对于患有髓母细胞瘤的儿科患者,质子束治疗与智商下降、听力丧失、生长激素缺乏、冠状动脉疾病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下降有关。 目前单次或多次SBRT常用于常规分割放疗后椎体转移的再治疗。 对于局部复发的直肠癌,再照射或许能实现根治性切除,提高长期生存率。 与初次放疗相比,再照射风险增加,应在肿瘤治疗效果与治疗相关毒性中取得平衡。 低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最初是用于治疗颅内肿瘤,现在已经应用于多个身体部位,包括胸部、胃肠、泌尿生殖系统和骨骼等。

全脑放疗: 《狂飙》带火陈皮茶 医生:并非人人适用

这个反应会引起胃肠道反射反应或者是损伤,会出现急慢性的放射性食管炎、胃炎、小肠炎和肝炎。 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吞咽的时候胸骨后疼痛、食欲减退、腹泻和出血。 另外还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的损伤,表现头痛、恶心、嗜睡、大脑局部的记忆坏死,还会导致记忆丧失、视觉的丧失。 所以女性宫颈癌放疗,对身体还是很有很大的影响,会引起身体的不适,造成痛苦。 NSCLC脑转移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仍以全脑放疗为主,部分高度选择性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而对化疗的作用仍持怀疑态度,主要是因为化疗药物不能很好地渗透血-脑脊液屏障。

全脑放疗: 推荐课程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当中仅次于乳腺癌和直肠癌的第三个常见的恶性肿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临床上,放疗是宫颈癌常用的方法,那么女性在宫颈癌放疗的时候会不会痛苦? 放疗是用放射线杀死照射区内的癌细胞,但是由于不能区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并且放疗往往是,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所以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放疗也有很多的副作用,会引起一些皮肤的反应或者是损伤。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后注意事项

针对脑部肿瘤,全脑放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大脑造成损伤。 可用于对低LET射线抗拒的难治性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复发鼻咽癌、颅底的脊索瘤和软骨肉瘤、儿童肿瘤、神经肿瘤、肝癌、不能手术的直肠癌、骨肉瘤、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骨盆的脊索瘤和软骨肉瘤。 在实施放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头屑增多,局部皮肤瘙痒,不能用手搔挠头皮,如难以忍受,可将四指并拢,对头皮进行轻轻拍打。

许多治疗决策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决定推迟挽救性局部治疗(如 SRS,手术等)。 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脑转移局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40% 的肿瘤患者会发生脑转移,其对神经认知功能、神经系统症状和生存率均会产生影响。 2022 年 5 月 6 日,美国放射肿瘤学会 发布了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指南。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作用微乎其微?专家质疑:轻率舍弃不明智

全脑放疗主要是针对脑部多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方式,全脑放疗主要是把整个脑组织包括在照射范围之内,如大脑组织、小脑组织、脑干、脑池、脑室、脑膜等部位,尽量进行多发转移的全脑放疗以后,能够缓解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头痛症状。 全脑放疗一般给予10次左右,5次/周,每天照射300cGy,大概需要2周的时间。 带电粒子治疗的应用标准相关研究进展迅速,这些研究关注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也关注生活质量和成本效益。 利用质子治疗的剂量优势,需要准确预测质子束在组织中的范围,这一范围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患者基础状态、成像、目标和周围器官的运动、生物学效应、以及照射剂量算法造成的不确定性。 随机试验对于验证质子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例如,在一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试验中,与调强放疗相比,质子治疗没有显示出毒性的减低。 如果患者的生存期越长,全脑放疗后出现后遗症的几率就会越大,这种后遗症通常无法避免。

PINKHAM等认为普金斯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能够检测学习和记忆中的细微变化,对于脑转移放疗后的患者认知功能评估更有意义,因此国外多采用HVLT-R进行评估。 这两种方法易受患者教育水平、检查者使用技巧和经验、被试者情绪及精神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并且只能评估整体认知,不能单独评估学习和记忆能力。 目前国内中心常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 全脑放疗 放疗计划实施过程中部分因素会影响海马区的剂量分布,如海马勾画、放疗设备、多叶准直器叶片宽度及患者体位等。

全脑放疗: 颅内淋巴瘤,胶质瘤或其它脑部血管病_颅内淋巴瘤或胶质瘤不做穿刺如何积极治疗?

本研究同样按γ(3 mm/3%)标准分析了8例全脑IMRT 患者的射野通过率,这些射野的X 方向大小多数大于15 cm,设计EPID 验证计划时可以采用原射野验证或者分野验证的方法进行测量。 从Average Line 和Action Line 来看X 方向小于15 cm 的射野通过率明显高于X 方向大于等于15 cm 的射野。 从图4的射野达标率可以更清晰地看到X 小于15 cm 的射野达标率较高。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子野的Y方向铅门大小一样,但X方向铅门位置有一部分重叠,将这两个子野的射野边缘分别勾画对应到图5a 和d 的γ 分布图上可以看到,红色代表γ≥1 的不通过区域几乎全部位于两个子野铅门重叠的区域。 图5中仅以两个射野的γ 分布图为例,实际所有X 大于等于15 cm 的射野不通过区域均有类似情况,而所有X 小于15 cm 的射野由于不会分为两个子野,因此不会出现类似情况,从图3可以看出其γ 通过率较高。 细致分析发现,X 大于等于15 cm 的射野其子野重叠部分的剂量相对较低,在EPID 上进行剂量叠加后测量,可能导致剂量过响应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γ 通过率降低,而采用分野剂量验证则可以规避这种影响。

近日,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了一位患松果体母细胞瘤(pineoblastoma,PB)的35岁年轻女性患者。 她4个月前出现间断头痛,视物模糊,在就诊医院做头颅核磁提示,松果体区占位,伴第三脑室、双侧侧脑室扩张,于2020年12月25日行三脑室后肿瘤切除术、三脑室底造瘘术。 术后病理示松果体区小蓝细胞恶性肿瘤,局部呈少突胶质细胞瘤样改变,结合免疫组化及部位,考虑为中等分化的松果体母细胞瘤改变,WHO3-4级。 该研究认为SCLC患者异质性大,易出现颅内非寡转移病灶。 GHIA等研究只纳入10例SCLC患者,海马转移发生率高达30%;而GUO等纳入180例SCLC患者,其海马转移率下降为5%。

由于脑转移瘤异质性大,多数患者WBRT后1~2年内出现颅内进展,最终不得不进行挽救性SRS或WBRT。 KIM等探讨HS-WBRT过程中头部倾斜角度对对海马剂量的影响,证实头部与治疗床倾斜11°可改善靶区剂量分配,并降低了海马区剂量。 全脑放疗 有研究纳入54例SCLC患者446个脑转移瘤,结果发现17例(32%)患者出现海马及海马外扩5mm内转移。

缺点在于不能控制尚不可见的亚临床病灶,不能处理脑膜转移。 1,全脑放疗是指对使用直线加速器对全脑进行无差别照射,适用于较多及散在脑转移灶以及脑膜转移。 优点在于不会遗漏定位核磁上无法看见的微小亚临床病灶,缺点在于脑部正常组织受照与病灶剂量相同,结果就是:正常脑组织副反应大而病灶区剂量却稍显不足。

全脑放疗: 功能区脑膜瘤能全切吗?大脑镰旁脑膜瘤

如果一个患者的死亡风险来自于颅内疾病的进展,而不是颅外疾病的发展,那么一项治疗手段可以提高颅内疾病的控制率,就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了。 所以如果想要全脑放疗转化为生存率的提高,需要选择预期生存期较长,颅内进展风险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患者进行治疗。 正方推荐的治疗决策 如果是终末期的患者,一般情况极差,建议对症支持治疗。 如果患者具有较好的分级预后评分,建议患者行全脑放疗联合 SRS,最大可能的提高颅内局控,因为这可能转化为患者生存率的提高。 以前全脑放疗是脑转移瘤的常规治疗手段,用于治疗脑转移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其中临床肺癌脑转移患者最为多见,但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技术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 SRS 优于全脑放疗,全脑放疗的地位逐渐受到了挑战。 在2017年JAMA杂志曾就此治疗肺小细胞癌脑转移问题刊发了正反双方的意见,反对全脑放疗的是全球顶尖的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放疗科的 Jing Li 教授和来自全球最牛的医疗中心梅奥诊所放疗科的 Paul D.Brown 教授。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