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不同類型的腦腫瘤有一半機會能獲成功治癒,有些腦瘤的治癒率甚至高達百分之八十,但可惜有些較惡性的腫瘤,尤其發生在年幼孩子身上的,能夠治癒的機會頗低。 大多數孩子如果患有極度惡性的腫瘤,都會在瀕臨死亡的階段進入昏迷狀態,不會感到任何痛苦。 除了腦部外,脊椎有時也要接受這種治療,因為癌細胞可能會隨脊髓液而循環到脊椎去。
腦癌腫瘤在顱內發作,生長空間非常有限,所以如果是惡性腫瘤,很快就會造成腦內壓力增加、傷害到重要組織。 腫瘤的「浸潤」生長,也會使周圍液體增加造成腦水腫;如果生長位置在腦幹處,也會因為阻斷腦室脊髓液流通,產生水腦。 ,主因骨髓中的造血細胞異常,導致白血球異常惡化增生、不成熟的芽細胞(Blast)增加、正常造血細胞減少。 隨著時間演進,體內異常增生的不正常的白血球,即白血病細胞,會占據並排擠正常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的骨髓及血液空間,導致正常血液細胞無法發揮功能。 由於醫學的進步,現在兒童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癒率高達90%。
兒童腦瘤康復: 腫瘤較大或壓迫重要神經考慮微創顯微鏡手術切除
至於良性的腦腫瘤,情況則與身體其他良性腫瘤不同,大多需要透過治療移除,而這與腦部的結構息息相關。 為了保護脆弱的腦組織,我們的腦袋擁有堅硬的頭殼,確保腦組織免受衝擊。 不過,正正因為頭殼相當堅硬,一旦腦内長出腫瘤,便意味腦内有限的空間被腫瘤佔據,繼而壓迫正常的腦組織,有可能影響腦部功能。 例如,大腦的顳葉位置掌管視覺功能,倘若腫瘤生長在顳葉附近,壓迫到掌管視覺功能的腦組織,便有可能令患者的視覺出現問題。 小明(化名)是一位14歲的國中生,過去健康情形良好,半年來有間歇性頭痛,起初歸因課業壓力不以為意。
現時3歲的這名小女孩吉安娜(Gianna Masciantonio)當年因為患腦瘤,醫生判斷她只有不到一年的壽命。 但她的生命力頑強,在度過一歲生日的第二天,在街頭被家人遞給了方濟各親吻頭頂賜福。 兒童腦瘤康復 患童的營養補充,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乾淨煮熟、避免生食”,對於外面販售食物,建議以完整密封佳,而手搖涼品飲料、涼麵、刨冰等,治療時因抵抗力較弱,請勿食用。
兒童腦瘤康復: 腦瘤如何分級?與存活時間
在大部分情況下,這些良性腫瘤不一定需要治療,醫生一般會透過定期檢查和緊密監測患者的情況,確保腫瘤的特性與大小都沒有產生明顯的變化 , 。 不過,一旦良性腫瘤引起任何症狀和不適,醫生便會考慮透過手術、藥物或放射治療等方法移除良性腫瘤 。 霍普金斯大學,以及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UT MDA),醫生們一致診斷出羅克思麗患的是瀰漫型內因性橋腦神經膠細胞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簡稱DIPG)。 DIPG是一種很難治療的腫瘤,大多生長在大腦底部,具有高度侵襲性,目前還沒有治癒的方法。 其他常見的惡性腫瘤尚包括室管膜瘤(ependymoma)與生殖細胞瘤(germ cell tumor)。 室管膜瘤好發於小腦,另亦可見於大腦與脊髓,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與放射線治療,而化學治療效果較不顯著。
- 以白血病為例,常見表徵有持續性發燒、原因不明的淋巴脹大、面色變青及皮下有血點等。
- 局部神經功能障礙:患者可能會出現局部神經症狀,例如一側肢體無力感或不靈活、一側身體感覺異常、走路不穩、言語表達困難、性情改變、視野缺損和局部性癲癇發作等。
- 現時3歲的這名小女孩吉安娜(Gianna Masciantonio)當年因為患腦瘤,醫生判斷她只有不到一年的壽命。
- 長在大腦皮質層:此是大腦較為外圍的神經組織,往往沒有任何的神經症 狀,而是以癲癇發作呈現出來。
- 數十年前的腦腫瘤診斷及醫治方法極具難度,但隨着影像掃描及手術技術的進步,很多患者都可在較初期時確診,從而使腦腫瘤治癒率大增。
- 此時醫生會配合其他治療方案,先縮小腫瘤,以提升手術可行性,或考慮透過其他方法治療。
- 放射線治療方面,配合新的定位技術,能夠更準確照射腫瘤並降低對於周遭腦部組織的傷害。
一旦腫瘤變大,壓迫腦幹,導致腦積水,才會引發頭痛、嘔吐、走路不穩或意識障礙等症狀,不少家長察覺到子女有以上問題,陪同就醫後才知道子女患上兒童腦瘤。 由於腫瘤可能造成腦部受損,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例如影響聽覺、視覺、語言表達、吞嚥能力或四肢活動能力等,可尋求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幫助。 腦瘤,泛指生長在腦部的腫瘤,依來源不同可分為原發性腫瘤、次發性(轉移性)腫瘤,前者又可再細分為惡性、良性,後者則是因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轉移至腦部而造成。 約有2/3室管膜瘤是發生於後顱窩第四腦室,1/3偶爾會長在大腦半球。 上顱窩瘤完全切除後,仍有局部復發之可能,建議定期檢查觀察,不一定需要立刻放射治療,復發的上顱窩腫瘤可以再次切除。
兒童腦瘤康復: 腦瘤
暫停開車很重要,否則在開車過程中突然病發了,是相當危險的。 兒童腫瘤在香港並不常見,每年約有160至170個新症,當中白血病的新症有60至70個,比傷風感冒、流行性感冒、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相對稀有。 小海瑞確診腦瘤後,病情加重,因為那個鷄塊殘渣進到了他的肺裡面,造成了肺炎、膿腫甚至一側肺功能完全喪失。 急診醫生馬上做內鏡檢查,起初認為小海瑞的咽喉有囊腫感染,而在手術取出所謂感染物之後,發現那不過是一小塊沒有吞嚥下去的殘餘鷄塊。
現今的腦外科手術技術已能夠讓腦神經外科醫生在安全,甚至微創的環境下施行手術。 一般情況下,病人很多時毋須剃光頭髮也可進行手術,術後的康復時間亦大為縮短。 另某些種類的腫瘤如聽覺神經瘤,可用非手術的方法如放射外科治理,成效可靠而且副作用亦不大。 腦腫瘤患者一般有頭痛、頭暈、嘔吐、視力模糊、手腳無力或麻痺等徵狀,視乎腫瘤所生長位置,病徵亦包括癲癇,內分泌失調,甚至性情及行為改變等。 吳昌騰醫師指出,兒童腦部腫瘤的發生率僅次於兒童白血病,佔18歲以下兒童癌症的第二位,每年約有120~140位兒童罹患腦瘤,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2。 除了一些少見的遺傳疾病之病患,如神經纖維瘤與結節硬化症等,其腦瘤發生與遺傳特性有關外,其他導致腦瘤產生的真正原因並不清楚。
兒童腦瘤康復: 話你知:小孩走路常跌倒 腦瘤症狀
兒童腦瘤病患的十年平均存活率約為70%,已較過去的治療成績提升不少,但部分病患會遺留因疾病或是相關治療所引起的併發症與後遺症,譬如認知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神經功能減損等,導致生活品質下降。 如何進一步提升治療成功率與降低併發症的產生,為臨床兒童醫學的當務之急。 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信宏表示,罹患腦瘤的兒童最常見的症狀是頭痛、噁心、嘔吐,很容易被誤診成感冒,所以感冒症狀超過3天沒有改善,還持續惡化,就要小心。 另外還有肢體無力,運動或寫字不能協調,走路歪斜易跌倒等。 兒童腦瘤並非成年人腦瘤的縮影,兒童腦瘤初期一般都沒有特定症狀,較難及早發現,還可能會被誤診為感冒或腸胃炎。
局部症状亦稱定位症状,由於膠質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其所產生的局部症状亦異。 其中最重要的病灶症状,即腫瘤直接壓迫刺激或破壞腦組織或顱神經的結果,具有定位價值。 在晚期,由於其他部位的腦組織及顱神經受壓迫、水腫及牽扯等間接影響,而出現一些腫瘤的鄰近症状和遠隔症状。
兒童腦瘤康復: 疾病百科
由於這類腫瘤很容易復發,目前已將局部放射線照射提早到兩歲病童,也可以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如伽瑪刀或直線加速器等控制殘餘腫瘤,降低對腦組織的放射劑量。 活潑可愛,喜愛騎馬的11歲女孩羅克思麗在去年時常感到頭疼,年底時更覺頭疼加劇,還伴有噁心和視覺模糊等症狀,父母急忙帶著女兒到醫院檢查。 結果羅克思麗在當地醫院被初步診斷出腦部有腫瘤,長在大腦後面並壓迫到脊髄,使頭疼加劇,還出現復視等情況。 電視節目「健康保險大家談」特別邀請臺北醫學大學兒童腫瘤團隊召集人梅傑斯(James S. Miser)、台灣兒童腦瘤權威黃棣棟教授,以及臺北癌症中心兒童腫瘤主治醫師劉彥麟,深入淺出剖析兒童癌症的各種面向。 兒童腦瘤在一般人的眼中也許不覺得常見,然而就兒童的惡性腫瘤發生率而言,腦瘤的排名僅次於白血病,並不是一種罕見的疾病。
而淋巴結外的淋巴瘤則是指發生於器官中的淋巴組織,例如起源於胃腸道、甲狀腺、頭頸、鼻咽等淋巴組織出來的惡性淋巴癌。 兒童腦部腫瘤的發生率僅次於兒童白血病,占18歲以下兒童癌症的第2名,每年約有120到140位兒童罹患腦瘤。 腦瘤已經很嚴重, 最好採用有效的傳統中藥保守治療, 許多患者好轉後能夠長期存活, 中醫中藥長期臨床實踐積累了許多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有效實用, 省錢方便。 兒童腦瘤康復 這個不一定的, 要根據腦瘤大小、位置及患者自身的體質情況等確定, 大約要休息一周可以出院, 三個月後作核磁共振的複診, 大約半年後恢復正常。 接著促進病人的能力,例如透過治療活動(翻棋子、復健用腳踏車、重量訓練器材)增進動作表現與品質,並配合功能性訓練,以便增進生活的獨立性。
兒童腦瘤康復: 香港
腦瘤治療後會有長期後遺症現代醫療發達,癌症已經不是絕症,只要配合醫師治療,相信孩子狀況會好轉,家長應以正面樂觀的態度,陪著孩子一起打敗病魔。 至於放射療法,黃棣棟強調必須掌握三大原則,「要局部、要低劑量、不做頭部和脊髓治療」。 醫師必須根據腫瘤形狀,塑造最精準的放射治療範圍,以及減少腫瘤切除範圍,才能減少對周邊正常組織的傷害。 在新型治療腦瘤的化療藥物研發方面,目前有了新的進展。
轉移性腦癌是指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出現擴散,並轉移至腦部,當中亦可分為從腦部附近組織擴散的局部轉移,以及由乳癌、大腸癌、肺癌等出現癌細胞擴散的遠端轉移。 癌症患者發生腦轉移的情況相當常見,約有20%至40%患者會出現腦轉移的情況,肺癌、大腸癌、乳癌、腎細胞癌或黑色素瘤患者的轉移風險一般較高 兒童腦瘤康復 。 一般而言,良性腦腫瘤的生長速度比較緩慢,不會擴散去入侵或破壞腦部其他組織,不過腫瘤在腦部有限的空間生長下,有可能壓迫到正常的腦組織,導致腦組織受損。
兒童腦瘤康復: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在這階段一般透過複雜性較低的手術治療便可得到良好的療效,癒後的存活時間會較長。 腦癌雖然不是香港常見癌症,但由於症狀較難被察覺,值得大家提高警覺。 有見及此,Bowtie醫療資訊團隊邀請了滙潼醫療的黃旭榮醫生分享腦癌的相關知識。
如果腫瘤是惡性的,而孩子沒有任何徵狀,那麼腫瘤便受到控制了。 如果病症復發,其徵狀通常是會很明顯,因為這些徵狀與發病初期的完全一樣。 由於要因應腫瘤而接受各種治療方案,孩子可能需接受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語言治療等;有時也需接受替補荷爾蒙治療,通常在手術後一、兩個星期開始。 如果孩子需要留醫一段較長時間,他便要接受其他的康復治療。
兒童腦瘤康復: 腦腫瘤的成因
兒童顱內生殖細胞瘤相較於歐美國家約2.5%,在亞洲國家有較高的發生率,如日本、韓國及台灣的統計約達11-15%,在國內男女比率約3.4/1,平均診斷年齡為10.7歲。 好發的位置常見在松果體、蝶鞍上及基底腦核,有時診斷時已經散播到腦室及脊髓腔內。 臨床表現依據不同部位有所不同,松果體區會壓迫大腦導水管導致水腦症,也可能壓迫或侵犯中腦背側四疊體,使眼球無法向上凝視及對焦,造成所謂落日眼(sunset eye; Parinaud’s syndrome)。 位於蝶鞍上最常表現尿崩症、生長遲緩或視神經症狀;位於基底腦核的症狀為手腳緊繃無力或麻木。
兒童腦瘤康復: 腦瘤症狀不可輕忽!男童突頭暈、走路不穩竟已罹患腦癌
影像學上常可見到在磁振造影上的不規則腫塊合併周邊腦組織的壓迫或偏移,可能在邊緣有顯影劑的加強,也可能不明顯,腫瘤中央可能形成水囊或局部壞死,腫瘤周圍可能有腦實質水腫的效應(圖1-1~4)。 由於膠質瘤依據不同位置及分類有不同的特性與治療方式,因此將特定部位的膠質瘤分別討論。 放射線治療是最常見的腫瘤輔助治療手段,一般於手術後1至2星期開始。 放射線治療主要利用腫瘤細胞對放射線比較敏感,容易受到放射線的傷害來殺死腫瘤細胞,一般治療約需四至八個星期,會依據不同的腫瘤病理診斷、分化程度及影像醫學檢查結果而決定照射範圍的大小及劑量。
兒童腦瘤康復: 腦瘤免開腦 高榮引進第五代加馬刀治療系統
女性表現為月經期延長或閉經,生長激素分泌過盛在發育成熟前可導致巨人症,發肓成熟後表現為肢端肥大症。 喜愛騎馬的的11歲女孩羅克斯麗(Roxli Doss),住在德克薩斯州海斯縣(Hays County)。 小腦部位長瘤的話,除了腦壓過高的症狀之外,常會出現走路不穩的現象,走起路來就像喝醉酒的樣子,眼睛往旁邊看時眼球會震顫。 於仍無能力表達之嬰幼兒,其呈現出來的症狀是走路時會莫名其妙的撞到障礙物,或是伸出手去抓取眼前的物品卻老是抓不準,有時眼球會不由自主的顫動。 三、暫停開車:每次開車應遵守交通規範,自從林欣榮醫師曾提過以後開車可能要暫停,但我仍繼續開車,直到第三次生病時,才停止開車,讓身體逐漸恢復正常。
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黃海東醫生解釋,小腦腫瘤影響兒童走路的平衡,部份患者會口齒不清,影響日常溝通。 兒童腦瘤康復 逾半兒童腦瘤患者電療後智商受影響,3歲以下兒童影響尤為嚴重,因腦部發育未完成,電療釋放的輻射影響腦智商,「一個普通人智商係100嚟講,佢可能得70至80、甚至60至70,差唔多接近輕度弱智」。 兒童腦瘤症狀有時發生得很突然,一般來說症狀會依其「大小」及「所長的位置」而表現各異。 由於腦的內部並沒有神經,因此腦瘤發生的早期很難被診斷,會隨著腦瘤變大才會出現症狀。
兒童腦瘤康復: 惡性腫瘤
手術若完全切除腫瘤,則幾乎不會再復發;若有殘餘腫瘤或復發時,可以考慮再次手術或是放射線治療。 使用立體定位放線治療技術(或放射手術,如:電腦刀、加馬刀等),與傳統放射線治療相比,有相同之治療成效但較少之副作用,目前已取代後者成為主要的放射治療方式。 不過,腫瘤太大或臨近視神經等重要構造時,放射線手術的效果較差且較容易產生併發症。 由於腫瘤位於神經集中的腦幹,診斷前平均出現症狀的時間不到兩個月,顯示這類腫瘤進展十分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