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提醒,胰臟的位置在身體中央、胃後方的後腹腔位置,一般腹部超音波檢查無法全面偵測,應以零輻射磁振造影 檢查,才能一窺胰臟全貌,建議保持定期健康檢查之習慣。 從過去的癌登統計資料可發現,新診斷的胰臟癌患者中,每五個人就有一個選擇「放棄治療」。 因為胰臟深藏在後腹腔,不容易檢查而忽略異狀,使胰臟癌發現時常超過 4 公分,已屬晚期。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免疫療法通過改造T細胞以使其能更有效地識別並殺傷癌細胞。 從患者體內採集T細胞後,在其中加上能夠識別癌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CAR),再將融合後的CAR-T細胞輸回患者體內以攻擊腫瘤。
身為醫師,我們也會與病友一同努力,極突破癌症治療瓶頸,使更多病友能從這些研究成果中受益。 要的角色,兩者合併使用,「聯手攻擊」,有助提高治癌的效果。 這是因為放、化療後會引起癌細胞凋零,在裂解過程中釋放出更多腫瘤抗原,進而成為免疫細胞辨識癌細胞的重要訊息,使T細胞對癌細胞的偵測與消滅更為敏感。 這種方式其實早在一九七○年代細胞培養技術開始後,就已經有人開始嘗試,只不過早期技術尚不成熟,細胞擴增的品質與數量都很有限。
免疫治療胰臟癌: 治療前須測試體內免疫細胞數量、攻擊力
目前在早期臨床試驗中,藉由使用CCR2抑制劑合併化學治療,可達成約49%腫瘤縮小的機會。 目前發現,癌症細胞可藉由抑制免疫細胞的活性,來逃脫免疫系統的攻擊,因此,藉由阻斷這些抑制的機轉,可以增加癌症治療的機會。 這類藥物目前統稱為免疫調節點抑制劑,例如PD-1拮抗劑或CTLA-4拮抗劑。 然而,對於胰臟癌,這類藥物目前仍缺乏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 標靶治療雖然在多種癌症的治療上發揮效果,然而在胰臟癌的治療成效卻未盡理想。 若將此藥物和gemcitabine併用,平均約可增加近兩周的生存時間。
因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暨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成立 以『”胰帶胰路”,”點燃胰腺希望”』持續關懷胰臟癌的病患;給予全方位且多團隊的治療。 這是因為CAR-T 的改造技術每次只能嵌合單一種抗原,但像是肺癌、肝癌等實體腫瘤,癌細胞上的抗原種類非常多,不可能將所有抗原表現都植入T細胞中。 所以,只能用在像是血癌、淋巴癌這類以CD19 抗原表現為主的血液性癌症上。 免疫細胞療法的蓬勃發展,為癌症治療又寫下了一頁新的篇章,未來病友可選擇的治療方式勢必更多元也更加個人化。
免疫治療胰臟癌: 打不倒的勇者/即使癌末 化療也能救命
由於胰臟癌擴散速度快,一旦察覺懷疑症狀,宜立即求醫接受檢查,盡快制定後續治療方案。 部分腫瘤生長在膽總管附近,即使腫瘤體積小,也有可能因為壓到膽管而引起黃疸,令患者有機會在病情較輕的階段察覺症狀。 不過,亦有一些腫瘤始於胰臟的中間或尾部,當癌細胞擴散後才有可能壓住膽管,令患者無法及早發現。
常用的藥物為5-FU,但反應率最多只有20%,目前新上市的化學藥物Gemcitabine,臨床研究顯示,若合併此兩種藥,可減少病人的疼痛,改善生活品質,但並無法延長病人的壽命,目前此兩種藥物台灣均已上市,並有健保給付。 近年免疫治療應用於不同的癌症治療當中,胰臟癌也不例外,例如PD-1 抑製劑派姆單抗 ,便可用於治療具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 (MSI-H) 的胰臟癌患者,但僅大約 1% 至 1.5% 的胰腺癌與高 MSI-H 相關。 雖然免疫治療透過增強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癌細胞作出攻擊,不過仍有一定副作用。
免疫治療胰臟癌: 胰臟癌檢查不易、惡性高 確診中晚期居多
最近免疫的治療不論在黑色素瘤或血液淋巴系統都有非常大的突破,所以2013年確實是免疫治療光輝的一年,希望這個試驗能進入第三期來造福更多胰臟癌病患。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指出,台灣轉移性胰臟癌病人的存活期中位數約10~12個月,局部晚期的患者有機會透過治療延緩復發,將生命延長1.5~2年。 免疫治療胰臟癌 雖然胰臟癌早期診斷的機會較低,但時代在改變,胰臟癌已從昔日的「無法治療」,進展到「無法治癒但可治療」,加上化療藥物近年來副作用減低,病患的生活品質相對提升,陳立宗鼓勵患者遵照醫囑,接受正規治療。 當腫瘤無法完全切除或疾病復發時,病人可能接受放射或化學治療。 放射治療的目的主要為減輕病人疼痛的症狀,但此治療對整體的存活率並無太大的幫助。
病人在膽管鏡檢查之前需禁食數小時,並需要注射鎮靜劑及局部麻醉。 醫生會將前端帶有光源及鏡頭的光纖軟管,從咽喉向下穿過食道和胃,進入小腸前端的十二指腸,再逆方向將內窺鏡透過導管放進胰管或膽管進行X光造影,藉此觀察病人的管道有否發炎或被腫瘤阻塞等狀況。 遺傳基因突變會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這些基因變化可能導致約10%胰臟癌個案。 免疫治療胰臟癌 部份基因突變更可能增加其他健康問題風險,例如BRCA1/BRCA2突變會同時增加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風險。 胰臟癌的具體成因未明,但相信與胰臟細胞增生或變異有關。
免疫治療胰臟癌: 能手術患者 存活期最佳
雖然胰臟癌並不屬於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但卻是2018年全港第五位致命的癌症,該年有711人因胰臟癌而死亡 。 免疫治療胰臟癌 胰臟是消化器官之一,會釋放有助於消化的酶,並產生控制血糖的激素。 當胰臟細胞不受控地增生,侵蝕身體正常細胞,就會形成胰臟癌。
一旦出現這些病徵,病人通常都會較易察覺和盡快求診,起碼比胰腺身和胰腺尾的癌症較早被察覺。 早於1995年,科學家經已發現T細胞上的CTLA-4蛋白可抑制免疫反應,從而促進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直到2011年,易普利姆瑪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黑色素瘤,隨後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亦獲准用於治療癌症。 然而,要進行免疫治療,癌細胞上必須帶有相應的免疫檢查點,否則免疫治療便不能發揮功效。 雖然免疫治療的副作用相較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輕微,但嚴重副作用亦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醫生或會根據病人出現的副作用,處方相應藥物以減輕副作用;若果副作用出現惡化或持續未有改善,醫生或會停止進行免疫治療。 另外亦有研究指出,免疫治療能夠「訓練」免疫系統,令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產生記憶,如身體再次出現相同的癌細胞,免疫系統便可以自動作出反應,消滅癌細胞,即使在完成治療之後,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記憶和免疫治療的療效仍可以持續。
免疫治療胰臟癌: 胰腺癌免疫治疗最新研究结果,10年存活率1%的胰腺癌,可以用免疫疗法改善治疗效果
目前晚期胰腺癌的標準治療仍是化療,建議患者持續使用化療直到無法使用為止。 若病患有特定的基因變異,還要衡量其經濟能力,再決定是否接續使用標靶藥。 因此藥廠在設計臨床試驗時,就依據這兩點思考,有的選取有特殊基因異常的病患作為試驗組,有的則是把對白金類化療有反應的病人都收案進來。 最後看到一樣的趨勢:也就是把標靶藥PARP抑制劑Olaparib當作化療後的維持性治療,確實可延緩腫瘤的惡化速度,其中若具有特定基因變異的族群,比如BRCA基因突變者,則效果愈好。 標靶藥物是十多年來治療癌症的利器,不過對於胰腺癌來說,始終缺乏有效的標靶藥物,因為胰腺癌不像肺癌、乳癌等癌症,早就找到特定的分子變異,且胰腺癌可能不是只有單一的分子變異,可說是標靶藥時代碰到最大的挑戰。 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而一般所稱的胰臟癌,多半是指從胰管長出的胰腺癌。
- 無藥可用的癌症患者未來可望用細胞治療,不用再跨海求援。
- 不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火鍋料中的「鴨血」其實是充滿營養的食物,他也指出鴨血的優點,不但熱量低、體積大,吃多不易胖,還很有飽足感,根本不輸雞胸肉。
- 一位经过大量治疗失败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这种新型的TCR-T疗法后,肿瘤缩小72%,并在2022年6月2日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臨床的作法是先從病患的血液,分離出富含淋巴細胞的單核球細胞,再將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或殺手T細胞與特定的細胞激素、腫瘤抗原共同培養,藉此活化、增殖免疫細胞,最後再輸入回患者體內。
- 藥物治療以前用的一直都是化學治療,目前也有標靶、免疫治療,最近還有政府在推動的細胞治療。
- 结果非常振奋人心,Sotorasib 在经过大量预处理的 KRAS G12C 突变晚期胰腺癌患者中显示出强大的抗癌活性。
- 一般來說,化療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主要是針對一些生長快速的細胞,例如頭髮毛囊、腸道黏膜、皮膚表皮和骨髓細胞等;當然亦會刺激腦部感應中心產生嘔吐感覺。
CRS-207裡面含有弱化的Listeria monocytogenes,也能夠刺激免疫細胞、特殊抗原的免疫反應等。 如果這些病患接受CY/GVAX加上CRS-207一次劑量治療可以延長生命2.2個月,但是70%的病患接受過3次或3次治療以上,與沒有接受此治療存活率之比是9.7個月比4.6個月,多了5.1個月,一年存活率是24% vs. 12%。 對於目前腫瘤科醫師束手無策的復發性胰臟癌來說是個振奮的消息,副作用來說CY/GVAX 局部的刺激,CRS-207是短暫的發燒、畏寒等。
免疫治療胰臟癌: 癌症最前線 -免疫治療有助治療晚期肺癌 / 羅振基醫生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導致胰管或膽管與小腸的手術接口出現滲漏,以及因胰島素分泌減少而難以控制血糖 。 有研究發現,胰臟腺癌患者曾感染乙型肝炎的機率是非胰臟癌患者的兩倍,不過兩者的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胰臟癌與家族遺傳,以及一些會增加癌症風險的遺傳基因變異有關。 若有兩個或以上直系親屬曾患胰臟癌,或至少3名家庭成員曾患胰臟癌,患胰臟癌的風險便會增加。 研究指出,肥胖及超重人士有較高風險患上胰臟癌,死亡風險亦較高。 雖然任何年齡的成年人也有可能患上胰臟癌,但在胰臟癌患者當中,55歲以上的患者便佔了約90%,而65歲以上的病人則佔了約70%。
近年來隨著化療藥物進步,現今胰臟癌已從過去無法治療,進展到雖無法治癒但可治療。 第 1、2 期病患術後以不只一種化療藥物組合治療,有些病人存活可達 4 年至 5 年;第 3 期病患使用複方治療可延長生命 12 個月至 15 個月。 不過免疫治療非仙丹神藥,亦不是所有肺癌病人適用,現時指引主要針對沒有特定基因突變的肺癌病人。 若確診為小細胞肺癌,可以選擇化療加上免疫療法藥物治療;若屬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非鱗狀細胞癌,則需要進一步做基因測試,看看有否基因突變? 假如驗出帶有 EGFR、ALK 等不同基因變異,可選用針對性的標靶藥,無須接受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胰臟癌: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一篇刊登于Cancer杂志的文章中指出,免疫治疗对于胰腺癌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可能在于胰腺癌细胞所在的环境中树突状细胞的活性较差、数量很少。 当树突状细胞缺乏时,其他免疫细胞可能无法被激活,因为无法识别并攻击胰腺癌细胞。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够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 第一位使用接受树突细胞治疗的是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教授。 他基于树突状细胞设计了一种疫苗,有效促进了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产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然而直到最后,拉尔夫教授共生存了四年半,他坚信是树突状细胞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過去治療胰腺癌的藥物,單一注射的化療藥物是Gemcitabine,所以新藥的臨床試驗通常是以此藥為對照組,嘗試加上另一個標靶藥或其他藥物,作為實驗組。 早年前曾有試驗發現,胰腺癌化療合併使用肺癌的口服標靶藥Erlotinib,與對照組相比,平均存活時間可延長10天左右。 免疫治療胰臟癌 雖然Erlotinib有因此拿到胰腺癌的適應症,但因為實際效益有限,臨床上很少拿來用在胰腺癌。 之後的胰腺癌標靶藥臨床試驗設計,就是繼續嘗試做各種組合變化,但大部分試驗都是失敗的。 初時患者可能會有間斷的腹痛,並會反射到背部,亦可能出現消瘦、肚瀉、噁心等,但這些症狀很容易被誤以為是普通腸胃不適,從而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免疫治療胰臟癌: 胰臟癌治療 化學治療 胰臟癌化療
雖然在統計上有意義,然而因為增加的效益較低,因此並未被廣泛使用。 Bevacizumab是一種抑制血管新生的藥物,在很多癌症中,都發揮不錯的效果。 然而在胰臟癌的臨床試驗中,即便和化學治療並用,仍無法增加療效。 Cetuximab則是另一種常用來治療大腸癌及頭頸癌之標靶治療藥物,在胰臟癌的臨床試驗中,和gemcitabine併用,也無法增加療效。
免疫治療胰臟癌: 相關網站
药品信息:2016年12月FDA批准舒尼替尼用于治疗患有进行性神经内分泌癌性肿瘤位于胰腺且不能通过手术或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分(转移)的患者。 免疫治療胰臟癌 Sunitinib(舒尼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每個人一生中幾乎都有經歷過「一緊張、壓力大就想跑廁所」的時候,而且總是在重要時刻出現,令人非常困擾。
免疫治療胰臟癌: 醫師 + 診別資訊
國內臨床性治療門診有不少年輕、新婚男子,因為射精不順利而求助醫師診治,這些人在老婆體內磨蹭半小時、1小時,還是射不出來,過程中會讓老婆覺得不舒服,興奮感也會跟著下降,做愛的品質就不好。 若能動手術,通常胰臟頭和門靜脈及上腸系膜靜脈若可以剝離的,採用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又稱為惠普式手術Whipple operation),將胰臟頭端、十二指腸、遠端胃部、膽囊及膽道、部份上段空腸等器官一併切除,可提高術後預後的效果。 以健擇(gemcitabine)合併益樂鉑(oxaliplatin)再加愛萬斯,這個處方是本土臨床研究人員在國衛院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TCOG)的架構下一起發展出來的。 光子治療是目前的標準治療,而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所費不貲,且有很多額外的費用,但是在胰臟癌治療的療效上尚未獲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