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1980年12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起港島綫,並且喺1982年嘅10月開始動工。 實際起嘅港島綫係由上環去到柴灣,而且會同荃灣綫嘅中環同埋金鐘交匯成為轉車站。 港島綫總共有14個車站,包括12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同埋1個架空車站,而鰂魚涌站係到1981年嘅12月先至落實起嘅。 荃灣綫通車之後,喺1982年5月17號取代咗修正早期系統,經尖沙咀直接去到中環。 由嗰日開始,修正早期系統剩番嘅路段就叫做觀塘綫,並且需要縮短到油麻地。
觀塘(Kwun Tong),舊作官塘,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屬於香港十八區的觀塘區,是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等;裕民坊是區內舊式市集,近年開展重建計劃,配合政府將觀塘轉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觀塘也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 佐敦(Jordan),位於香港油尖旺區西南部,位置為尖沙咀以北,油麻地以南,佐敦道自西向東穿越此地。
修正早期系統: 觀塘站車站大堂
雖然方便,但近年只加不減做法,令票價愈來愈高,市民負擔因而加重。 2021年12月2日,傍晚六時左右,一列往堅尼地城方向的列車(A153/A160)在駛近銅鑼灣站時,A153車卡的B1車門(事發時為第一卡左邊第一扇門)被鬆開的廣告板零件撞至飛脫並跌下路軌,無人受傷。 受事故影響,港島綫灣仔站至鰂魚涌站之間的列車服務暫停。 2014年12月28日,早上6時正,西港島綫局部通車(香港大學站及堅尼地城站啟用)。
財團退出,香港政府屬下的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宣布,將“早期系統”縮減至15.6公里,稱為“修正早期系統”。 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于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伸延至中環時,有關車站的中文名稱命名為中環,而不是遮打。 修正早期系統 其實無論係1967年定1970年嘅地鐵規劃,都有車站叫做「何文田」,不過嗰個何文田站偏離何文田區嘅問題,比起而家觀塘綫同屯馬綫嘅何文田站更加過份。
修正早期系統: 中環站利用狀況
為地下鐵路首條重型鐵路路綫,於1979年10月1日通車,初期往來觀塘及石硤尾站。 到1979年12月16日路綫延長至尖沙咀站,但旺角站及油麻地站則較遲啟用。 於1980年2月12日,路綫再次延長,伸延到香港島的金鐘及中環,修正早期系統全綫正式通車。 由於新鴻基地產於舊有的東九龍廣場興建創紀之城五期,故於2001年至2005年間將原有的A2出口封閉,以便拆卸工程進行。 當創紀之城五期落成後,將原有行人天橋重建,而新行人天橋設有空調系統及加設升降機往返地面,並把天橋擴闊了約一倍多。
喺一啲假期,好似平安夜同埋大除夕噉,地鐵更加會通宵行走。 由於香港國際機場通用二號客運大樓同埋基礎設施,叫做「翔天廊」,為咗應付離境旅客直接進入翔天廊,所以地鐵公司將會喺機場站上行綫月台對面起一個全新嘅三號月台。 九廣鐵路除了羅湖到九龍的主線及2007年增建的落馬洲支線外,曾經出現過和合石支線及沙頭角支線。 和合石支線全長不足1公里,於上世紀40年代興建,火車經粉嶺站直達和合石,方便掃墓及下葬,直至1983年才停用拆卸,無緣參與電氣化,而沙頭角支線的壽命則更短,只在1912年至1928年間短暫營運。 該線同樣由粉嶺出發,沿途經洪嶺、禾坑、石涌凹及沙頭角4個站,當中的洪嶺站遺迹至今仍然幸存,成為3級歷史建築。
修正早期系統: 中環站車站歷史
由於當時只有第2C代列車使用GEC GTO Chopper,為了方便維修,所有2C代列車於早期均行走港島綫。 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通車時,有關首日通車紀念特刊提及到位於遮打道地底的修正早期系統車站(1號及2號月台)名為中環(Chater),而位於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線車站名為中環西(Pedder)。 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於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伸延至中環時,有關車站的中文名稱命名為中環,而不是遮打。 由於修正早期系統當時是包括荃灣線的中環至旺角的路段,因此荃灣線在1982年5月10日通車時,中環站便成為荃灣線南端的尾站。 1975年,由於“早期系統”修正為“修正早期系統”,故本站成為“修正早期系統”的上行線終點,貫通九龍東、中及香港島的住宅、工業及商業區,“修正早期系統”於1979年落成啓用。
2000年,石硤尾站有失明人士不慎在車廂之間闊約一米的接駁罅隙跌落路軌。 為防止同類事件發生,地鐵將所有英製列車卡與卡之間的駁位加上三條鐵鏈;其後,韓製列車及中國長春製列車亦作相同改動。 由香港鐵路網 HKRail.NET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支綫工程於一九七八年十一月開始動工,並於一九八二年五月十日開放通車。 一九七三年,香港政府決定與四個國際大集團商議,打算將工程以固定價格,單一合約的形式批出。 一九七四年,日本集團簽署了承投工程的意向書,但在同年十一月退出。
修正早期系統: 歷史
於1932年,Weymann Motor Bodies與都城嘉慕巴士部合組Metro Cammell Weymann。 而MCW於1969及73年,與瑞典Scania合作生產Metro-Scania及Metropolitan客車,自此之後,MCW自行研發底盤,並且配備自家車身。 終於在1977年,獨力推出自家底盤連車身的Metrobus,多年來在市場大受歡迎。 上述兩款中巴也有購入,分別為編號MS、MC及MB,而MB更是特意拉長至11米多的加長型,全球只中巴獨有。 而東九龍綫更加可以話係胎死腹中,當年嘅宏大計劃去到近十年先用沙中綫嘅名義逐漸實現,但係無論定綫定營運模式都同 1967/1970 年計劃差天共地。 因應環境轉變,當年曾經考慮過改嘅站名,亦自然需要重新思考,以致上面提及過嘅建議好多都已經被遺忘。
同時,地鐵公司亦翻新及擴建舊有畢打街大堂,加設新閘機及商店,令乘客可享受更舒適的車站環境,工程於1998年竣工。 旺角站(Mong Kok Station)是港鐵在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稱分別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 車站,亦是主要跨月台轉車站之一,位於油尖旺區旺角彌敦道與亞皆老街交界的地底,於1979年12月31日啟用,由金門/Kier/Lilley Construction聯營公司負責興建。 儘管位置相近並有行人天橋網絡接駁,但旺角站與東鐵綫在兩鐵合併前,東鐵綫的前稱為東鐵或九廣東鐵,並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 修正早期系統 的旺角東站在兩鐵合併前,旺角東站的前稱為旺角站或旺角車站,並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 乘客若在兩站間轉乘,無論使用八達通還是單程車票,均需當作兩段車程處理,並繳納再入閘收費。.
修正早期系統: 列車陸續退役
其中有7種列車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擁有,行走觀塘綫、荃灣綫、港島綫、將軍澳綫、東涌綫、迪士尼綫、南港島綫及機場快綫。 另外,有8種列車是向九廣鐵路公司租借,以行走東鐵綫、西鐵綫、馬鞍山綫、廣九直通車及輕鐵的12條路綫。 除輕鐵外,港鐵多數載客列車設計標準與中國地鐵A型車相類,其中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及港鐵市區綫願景列車設計標準更達至等同D型車(又稱A+型車輛)。
- 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而西面則以傳統民生活動為主。
- 中環站是荃灣線香港島的終點站及港島線中途站,並在環球大廈、幹諾道中和交易廣場地底以行人通道與東湧線和機場快線的香港站相連。
- 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
- 東涌綫計劃由香港站延伸至添馬站,而將軍澳綫由北角站經銅鑼灣北站,會展站連接添馬站。
- MCW貴為底盤與車身「一條龍」的製造商,由於Metrobus曾有MB的加長經驗,故此MCW能快速的於這場科技競賽上稍勝一步。
- 最近阿史又重溫十幾年前個套《新三國》,仲有一幕就係獻帝去到洛陽時,先以為係袁紹前來救駕,點知來者係馬不停蹄趕到嘅曹操。
由本路線往荃灣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轉乘61M往友愛,或由61M往荔景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轉乘本路線往柏景灣,第二程可獲 $4.20 的折扣優惠。 若轉乘龍運A線(往機場方向)前,已享用九巴路線之間的轉乘優惠,仍可享有轉乘龍運A線之轉乘優惠,優惠金額以轉乘龍運A線前對上一程的實際繳付車資而定;若已享用龍運A線(往新界方向)轉乘九巴路線的轉乘優惠,緊接轉乘的一程九巴路線將不可享用九巴路線之間的轉乘優惠。 轉乘優惠不適用於聯營路線、假日旅遊路線、非常規特別路線、馬場路線及港鐵接駁巴士K12, K14, K17, K18線。 在轉車途中請勿使用同一八達通卡/信用卡/電子支付系統乘搭其他非指定巴士路線或其他交通工具,否則不能享有轉車優惠;惟以該八達通卡/信用卡/電子支付系統進行與乘車無關的交易, 如增值、購買汽水、使用公共電話、即影即有照片不多於九次則不受影響。
修正早期系統: 1990’s 機場鐵路
同時亦都放棄用單一承建合約嘅方法,將工程分番做25個主要土木工程合約同埋10個電機及機械工程合約。 修正早期系統 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嘅地下鐵路公司亦都同時間正式成立,取代咗臨時管理局監督工程嘅進行,並且打算喺通車之後,用審慎嘅商業原則嚟負責經營鐵路。 恰巧的是,九廣鐵路部份3094 Stock是地鐵公司負責,在九龍灣車廠組裝。 修正早期系統包括中環、金鐘、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石硤尾、九龍塘、樂富、黃大仙、鑽石山、彩虹、九龍灣、牛頭角和觀塘。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動工興建,全長15.6公里,將港島中環與九龍的主要住宅及工業區聯接起來。
一般來説,在歷史較悠久的城市,商務區經常是市中心的一部分,或者是市中心以外的新建城區,而在新興城市中商業中心區經常就是市中心。 日語和朝鮮語有「都心」或「繁華街」的用詞,意指都市或都會區的中心部分,兩者分別相當於中文裏的“市中心”、以及“大街”或–鬧區–。 「都心」一詞也逐漸於華文世界使用,尤其是臺灣的新興都市計畫區,如新莊副都心等。 在新興城市中,由於缺少歷史中心區,商業中心區和市中心經常吻合。 因此在北美洲Uptown可以泛指遠離市中心的市郊或是住宅區,Downtown則成為市中心的代名詞。 而在同樣是新興城市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某些城市將此類混合商業中心區暨市中心稱爲“CBD”,而其他城市則將其稱爲“City Centre”。.
修正早期系統: 計劃再度翻新,最終告吹,退役出售
太子站英文為Prince 修正早期系統 Edward ,那麼誰是Prince Edward呢? Prince Edward 就是英國1910年起的王儲兼威爾斯親王,也是日後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而他在1922年曾經到訪香港。 香港的地鐵惡哂就人人都知啦:佢「話ok就ok」、撞完車要提供優惠作補償就安排在公眾假期,更㜺鬼的是「(只)可加(不)可減」機制……講起都一肚氣。 MCW貴為底盤與車身「一條龍」的製造商,由於Metrobus曾有MB的加長經驗,故此MCW能快速的於這場科技競賽上稍勝一步。 MCW以當時最新的第二代Apollo車身的兩軸Metrobus為藍本,先將底盤加長,並於具動力推動的尾軸前,簡單加入一條純作承重功能的無動力中軸。
王子訪港詳細的行程我們日後再說,但4月8日他到過九龍寨城參觀,後來香港政府把附近的一條道路命名為「宜華徑」(Edward Avenue)作紀念,1925年改名為「英皇子道」,1958年再改為今天的「太子道」。 遇限制可幸創意大 正由於兩軸的MB車軸承重量滿載時,超出當時法例的限制,而運輸署亦不能為此長期酌情豁免,故有傳中巴創辦人顏成坤先生,為此提出12米的三軸巴士方案,自此觸發全球巴士的科研革命,向大型三軸進化。 另外,年報當中嘅港島綫太古站係《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裏面冇建議嘅車站。 但係呢個太古站英文既唔係而家太古站用嘅「Tai Koo」,亦都唔係「Swire」,而用「Westlands」,即係華蘭路嘅英文名。
修正早期系統: 1960’s 計劃
2005年6月1號開始,欣澳站啟用,要嚟準備迪士尼綫喺8月啟用。 機場快綫同埋東涌綫嘅全程行車時間分別修訂為24同埋28分鐘。 機場鐵路喺定線初期,只係得一條主線,喺大蠔先至分開2條支線去機場或者東涌新市鎮。 因為未來發展嘅需要,先至將機場鐵路分開做兩個部份:機場快綫(通車前原本叫做「飛翔快綫」)同埋東涌綫,噉樣做有助利用東涌綫嚟做服務延伸。 電氣化鐵路扮演着帶動沿途各站新市鎮發展的重要推動角色。
修正早期系統: 觀塘站出口信息
東涌綫同埋機場快綫嘅列車係由德國嘅Adtranz公司同埋西班牙嘅CAF公司聯合製造,行車時速可以去到每小時135公里,成為咗全世界最快嘅鐵路系統。 地鐵同南韓嘅Rotem株式會社訂咗4部8卡嘅高速列車,係買嚟俾迪士尼綫通車之後增加嘅客量。 1989年10月,當時嘅港督衛奕信爵士落實咗將喺九龍城區嘅香港國際機場(啟德機場)搬去遠離市區嘅大嶼山,同埋提出咗機場核心計劃,起機場鐵路嚟連接。
修正早期系統: 觀塘綫
同一時間,香港政府亦都幫工程進行招標,總共有8個財團投標,而政府亦初步揀好咗四個國際財團。 1970年,顧問公司完成咗對興建地下鐵路系統嘅進一步研究,發表咗《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具體提出建造鐵路嘅建議。 研究報告建議要起一個全長52.7公里嘅地下鐵路系統,分成3條主要嘅行車綫:港九綫、港島綫及東九龍綫,同埋兩條港九綫嘅支綫:荃灣支綫、觀塘支綫。 當年的地鐵工程遇上不少困難,除因財政壓力,工程要分期興建外,由於走綫太接近民居及商戶,建造時封路影響出入及打擊生意外,亦有樓宇因要配合工程需拆卸部分設施,挖掘隧道時亦引發地面下陷,惹來不少市民反彈。
修正早期系統: 1980’s 荃灣綫
工程用咗4年,修正早期系統北段喺1979年9月30號進行通車典禮儀式,由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主持,港督亦行入列車駕駛室做按鈕儀式,之後首班列車就衝過綵帶。 另外有10萬個市民買咗10蚊紀念車飛,可以喺任何車站搭車。 觀塘綫延綫順利通車、南港島綫通車在即,令香港鐵路網絡進入新階段。 地鐵(現稱港鐵)早於60年代建議興建、70年代中工程展開,到1979年首階段通車,工程宏大而傳奇的建築及通車故事,實在值得回味。 2013年7月,港鐵就再次翻新市區綫全數93列列車發出資格預審邀請。 根據該邀請,翻新範圍包括車頭、車身、車廂內部、地板、乘客信息系統、座椅、照明、廣告面板、將閃燈路線圖更改為動態路線圖、電子信息顯示系統、安裝閉路電視、煙霧探測器、基於通信的列車控制系統(CBTC)的介面和其他相關工程。
修正早期系統: 列車編組
麥理浩見證了香港的經濟起飛,任內經濟增長之強勁為開埠以來所未有。 在他的協助下,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大都會,奠定重要基石。 此外,財政司夏鼎基爵士在麥理浩任內提出的「積極不干預主義」,也成為港府的理財哲學、以及麥理浩在施政上的依歸。
修正早期系統: 將軍澳綫及迪士尼綫通車
上面提過嘅七姊妹站亦都搬過位,原本嘅站名自然唔再啱用。 因爲個站搬咗去鰂魚涌芬尼街口,所以站名就由「七姊妹」改做「芬尼」(Finnie),後來喺港島綫通車前夕又再改名做「鰂魚涌」。 1979年10月1日,修正早期系統北段(石硤尾→觀塘)通車。 1979年12月16日,修正早期系統中段(石硤尾→尖沙咀)通車。 香港地鐵鐵路系統網路全長91.0公里,包括超過129.1公里長嘅隧道所組成。
修正早期系統: 使用列車
通車後,將軍澳線列車將會「一分為二」,分別係「北角至寶琳」同埋「北角至將軍澳南」,以梅花間竹嘅形式開出。 地鐵曾經有興趣喺將軍澳同埋將軍澳南之間起多一個百勝角站,但係因為百勝角發展計劃有變而被擱置。 修正早期系統 1989年8月6號,東區海底隧道起好,觀塘綫觀塘至鰂魚涌一段通車。
修正早期系統: 九龍巴士23M線
國民黨團立委以及民進黨部分立委,皆提出以40億元補貼學貸族利息;經民聯表示,政府至少必須重新檢視高教財政政策,修正16年未調整的《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辦法》申貸門檻,以及政府可從超徵稅收撥補經費,特赦付不起學貸的8萬人。 高教工會主張,台灣高教經費應提升到GDP的1%,擴大教育公共化,才能真正減輕學子壓力。 中環站在通車前後曾有多個名稱,分別有3個英文名稱: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和Central(中環),以及4箇中文名稱:遮打、必打、中環、中環西。 舞獅是一種東亞民間傳統表演藝術,於中國大陸、日本、朝鮮半島、台灣、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琉球都能找到。 然而,各地獅子的樣貌,皆是對獅子形態宛然不同的藝術詮譯。
修正早期系統: 九龍巴士6M線
中環站(英語:Central Station)是位於中國香港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和德輔道中的港鐵車站,設有4個月台(一個島式月台和兩個側式月台)。 中環站是荃灣線香港島的終點站及港島線中途站,並在環球大廈、幹諾道中和交易廣場地底以行人通道與東湧線和機場快線的香港站相連。 港鐵公司喺2008年1月決定喺港鐵所有前地鐵網絡嘅8個地面及架空車站加建月台閘門同改善現有通風設計,以減少乘客墮軌嘅問題。 該月台閘門同而家欣澳站所用嘅月台閘門系同一設計,只有月台幕門嘅一半,約高1.5米。 成個計劃將於平日深夜終止服務嘅時間加建,將於2011年底完成。 本站同荃灣站會喺2011年2月進行加裝月台閘門工程,依家已經完成。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 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 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尖沙咀天星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Star Ferry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香港最歷史悠久的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當中附設巴士總站、小巴站、的士站及天星碼頭,以前還有尖沙咀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