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9大著數2025!(震驚真相)

本局一直秉承「保赤安良」的 宗旨,聯繫及善用社會資源,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優質社會服務,包括家庭服務、幼兒服務、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康復服務、安老服務、醫療及綜合健康服務,每年服務人數超過300,000。 保良局創立於1878年,一直秉承「保赤安良」的宗旨,盡心竭力與時並進,服務香港143年,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優質社會服務,涵蓋教育、社會、康樂、文化及醫療服務,成為全港最具規模的慈善公益機構之一。 保良局逾300個屬下單位遍佈全港各區,屬校學生約4萬5千人,社會服務照顧幼兒、兒童及青少年、長者及康復人士,平均每年服務超過80萬人次。 致力為初生至六歲幼兒提供優質而適切的教育和日間照顧服務,內容包括全日制嬰兒服務、幼稚園暨幼兒園服務,特殊教育及訓練服務,從而支援有需要家庭及雙職父母,並在富啟發性及安全的環境下,讓幼兒得到全人發展。 俊俊在保良局慧妍雅集幼稚園暨幼兒園畢業快將一年,這天放學後與爸爸媽媽一起回到幼稚園探望校長和老師。 「我們是雙職家長,每天都要上班工作,爸爸有時還要OT,好在幼稚園有提供延展服務,我們可以放心將俊俊交託給學校。」俊俊從K1開始,每天課後都會留在學校至六、七時,無奈 疫情突襲,全港學校曾一度停課數月。

在2003年爆發沙士期間,天恩邨第一期的四座樓宇被政府徵用為醫護人員的臨時宿舍。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劉麗珊(Iris)自1998年在保良局實用學校任職駐校社工,不經不覺已服務保良局廿三年,現職保良局學生輔導服務督導主任。 本局每年服務超過70萬人次,一直控制行政支出,致力將所得捐款用於服務方面,切實幫助更多社會基層人士。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服務宗旨

6歲小朋友學懂踩單車,聽來平平無奇,但對患有發展遲緩、自閉症、大肌肉發展、力度、平衡都比同齡小朋友弱的悅悅而言,卻是不折不扣的小奇跡;而教導悅悅踏單車的過程中要與她建立關係和溝通,也需要份外努力細心。 要成功做到「Mission Impossible」,職業治療師周芷明(Fion)指第一要務是讓小朋友建立自信,給予他們溫暖、力量和信心:「我們會一起視像訓練,讓悅悅體會到自己有能力做到。」Carrie亦與Fion一起構思,如何在悅悅家中添置與中心設計相近的鞦韆,本身這正是悅悅最喜愛的訓練環節。 Fion透過視像指導悅悅參與往常最令她笑逐顏開、得心應手的訓練項目,由熟悉的人與物開始,持續給予鼓勵,就在大家屏幕相隔的日子裡,悅悅從中就獲得一點一滴的溫暖鼓勵,逐漸形成推動她每日進步的點點動力。 由中心課堂,到在家隔空訓練,訓練成果漸見進步;繼而成功踏上單車,從走廊的短短路途,到騎車出行感受迎面而來的清風–環境愈困難,反而愈見證到悅悅的進步,Fion用心為她種下的「自信心」,也能成為她往後在主流幼稚園,迎接新挑戰時的寶貴能力。 任何大小奇跡,在發生之前也是「不可能任務」;奇跡的發生,總也源於信心。 「在悅悅的生命裡,我們見到努力、堅持及希望。」Carrie與Fion希望,她能繼續懷著這份信心,勇往直前,創造無數「新可能」。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疫情初期,我們的確很懊惱,畢竟家中長輩年紀大難以長時間照顧俊俊,慶幸學校靈活彈性的安排,提供託管服務,讓我和爸爸可以繼續上班。」 疫情停課期間,學校持續開放給有需要的學生,當時回校的學生寥寥可數。 「由於學校只能提供基本的照顧,每當俊俊做好功課,就會主動幫老師擔任小助手,又不時找我聊天,無論是日常課堂趣事,抑或是心事秘密等都無所不談,使託管的時間過得充實。」成為俊俊最佳玩伴的黃老師道。 俊俊能夠在疫情期間,仍然愉快度過學習旅程,媽媽最感謝校長、各位主任和老師,甚至是校務員姐姐的用心教導和照顧。 一年以來悅悅長高不少,踏起單車也駕輕就熟,近來更與家人一同踏車出遊。 今日看來,未必想像到她第一次成功踩著單車前行時,家人的驚訝,中心同事何其驚喜。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中心簡介

二人皆患有長期病患,劉伯伯患有嚴重糖尿病,每天都需要自行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惜胰島素並不屬於醫療豁免藥物內,故每月僅有的津貼大部分都用來買藥,經濟壓力沉重,已無力再負擔糧食和日用品,平日清菜加粉麵就當一餐,談不上什麼營養。 劉婆婆則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雙眼又因為黃斑點病變和青光眼,現時只餘下2、3成視力,不久前更發現身體出現如雞蛋大小的腫瘤。 婆婆受盡病魔煎熬,情緒低落,又擔心受到病毒感染,令抑鬱症加劇了許多。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香港.2022年1月12日)政府早前宣佈進一步擴展疫苗氣泡,近日接種疫苗的需求大增,保良局將於屬下安老服務及康復服務單位舉行四場科興疫苗接種日。 ,香港商人,雪肌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香港理工大學大學院士,國際專業管理學會終身院士,東華學院健康科學榮譽教授,愛心奉獻義工隊主席,香港天然健康食品及營養協會主席。 Free Guider 為全港輪椅人士搜尋各旅遊景點、大小購物商場設施,提供最全面及準確的外遊資訊,無障礙指數及點評。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天水圍第101區),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及何顯毅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配合本年度「正氣善盈 創建共融」主題,透過多元化的演出項目分享本局安老服務的最新發展及受惠者故事,既為市民大眾提供新春精彩節目,同時呼籲行善積德,捐出愛心利是錢予長者,於佳節一同分享愛與關懷。 本局一直謹慎及有計劃地使用社會福利署整筆撥款及資源,並持續檢視服務的需要,以應付多變及不斷增加的社會服務需求,並一直把行政管理的支出嚴控於合理水平內。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長者參與策劃及推廣

從疫情中,生活與旅遊都被重新定義,「很多人也重新發現原來香港的活動是如此多彩、如此的美。」至於未來營地的發展,Rosita就參考國際渡假村品牌,囊括旅遊套票、甚至興趣課程的「精緻全包」形式,期望未來的營地服務,朝向一家大小同得其樂,一次滿足住食交通、遊樂體驗多元需要。 這片願景,正因疫情衍生的變化開始,對熱愛戶外活動的「康樂職人」而言,眼下是限制與挑戰的千山萬水,腦裡浮現出的卻是無限機遇的新天新地。 以「兒童為重,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的服務宗旨,為有需要家庭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協助失衡的家庭及人士重回正軌。 另一方面,我們亦緊貼社會需求,長期自資為超過50,000名長者、兒童、青少年、康復人士及病友提供服務。 我們有着對社會服務的長遠承擔,期望得到更多各界捐款及支持,繼續將服務帶到核心處,惠及 更多有需要的人士。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洪姑娘與斌Sir都記得,經歷三年醫院精神病房生活,初轉至鄭翼之中心的軒源也有著推人扯髮等攻擊行為,情緒陰晴不定。 但當軒源初見寬敞的課室設施、花園環境,職員與年紀相仿的同儕……這些前所未見的事物令他心生好奇,在中心同事的教育照顧下,軒源的表現亦開始漸見穩定。 今日的軒源,偶爾也會有脾氣與突發行為,但只要中心同事介入導引,不久就能平復冷靜。 「雖然他不善表達,但也一樣有喜怒哀樂,教導軒源不重在經驗,請待他以真,相信軒源會感受到的。」 今日林太與家人都會定期探訪軒源,回想過往一同生活的片段,她十分清楚:「軒源雖不擅表達,但內心是很愛錫我們的。」往日軒源一聽到嫲嫲的腳步聲就會跑來擁抱:現今每週一次的探訪環節,他依然表現出滿心雀躍期待。 或者軒源未必能夠將「愛」與「多謝」宣之於口,他的步伐,他的笑顏,未必需要事事說白,看見軒源的生命改變,他們已經心有答案。 83歲的劉伯伯與71歲的太太同住觀塘區,主要靠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生活。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服務名額: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地區中心同事有見劉伯伯夫婦的需要,便貼心送上防疫物資、寄上餐飲劵,又不時致電慰問婆婆,提供情緒和生活上支援。 當婆婆得悉保良局推出「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可以與丈夫一起享用營養熱餐,她十分感激,「感謝保良局一直以來的關顧,在疫情初期送上防疫用品,又提供食物援助,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深深感受到人間溫暖。」 原來簡單的一句窩心問候、一份看似微不足道的熱餐,對於劉伯伯夫婦來說,意義重大。 保良局邀請您在這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支持「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捐款HK$350即可為一名低收入、失業或其他有需要家庭提供為期一周的食物券/熱餐,你的捐款亦可讓本局推行其他多方位支援項目,靈活變通與他們同行。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此外亦與地區內各界別的服務單位共同為長者提供 一 系列的全面服務 ,以滿足長者在醫療健康、身心社交及個人照顧的需要。 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為社區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生活教育資訊,以提升家庭融洽相處及建立和諧家庭之觀念。 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面而多元化的培訓、輔導及支援服務,協助他們訂立良好生涯規劃、發揮潛能和多元才能,跨越挑戰,建立正面的人生價值。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日間護理中心、護理安老院及復康院舍

探訪方面亦會在疫情許可下盡量安排,例如早前疫情較緩和時,讓家人在做足防疫措施下於院舍指定區域跟長者見面;如疫情較嚴竣,則會盡量安排家人分批到院舍門外,與長者相隔玻璃門見面及閒聊。 「相擁我所愛又花幾多秒,這幾秒,能夠做到又有多少,未算少,足夠遺憾忘掉」,縱然疫情下大家未能夠與摯愛家人盡情相擁,但只要大家多走一步,愛意永不會被阻隔。 綜合家庭服務 以「兒童為重,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的服務宗旨,為有需要家庭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協助失衡的家庭及人士重回正軌。

「我記得佢呀,呢幾個都係我湊大架!」93歲的陳七婆婆去年3月起入住保良局黃竹坑護理安老中心,疫情反覆,中心不時需要實施隔離措施,無奈暫停家屬進入院舍探訪長者的安排。 其實,中心職員十分了解長者與家人的掛念之情,除了日常協助安排更多長者與家人視像通話,在剛過去的聖誕節前夕,更安排四代同堂的陳七婆婆一家,分時段到院舍門外探訪婆婆,與婆婆相隔玻璃門一見。 原本認知能力較弱的婆婆看到曾孫們,馬上精神百倍,準確說出每位曾孫的名字,更是感動落淚,「見到你哋真係好開心呀」,又立即戴起兒孫們送來的冷帽,婆婆則將親手編織的冷頸巾送予兒孫們。 陳七婆婆的孫女李小姐表示,今年是第一次節日時不能一家人與婆婆一起過節,感謝院舍職員在日常繁重工作以外,也體貼長者及家人需要,安排隔門探訪機會,保護院舍內體弱長者的同時,也一解家人和長者的相思之苦。 保良局黃竹坑護理安老中心營運經理梁德業表示,疫情持續多時,對長者及家人造成困擾,家人會擔心長者生活及身體,有長者變得胃口不佳甚至沉默寡言。 所以院舍不斷想方設法增加長者在院舍的生活樂趣,例如安排興趣班,亦會以不同方法增加長者與家人的溝通,例如增加視像通話時段、以長者近照或院舍內的活動照製作院舍刊物寄給家人。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服務費用

帶著食物援助包來到受助者譚婆婆的家門前,隱約看到鐵閘布簾後的譚婆婆出來迎接。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係咪吳姑娘呀?好耐無見,好掛住你啊!」隨行的吳姑娘熟練的叫我們踏入家門,然後與譚婆婆一起整理桌椅。 一坐下,譚婆婆又說,「婆婆唔叻,唔識字,好彩你叫吳姑娘,12345我仲識,我識叫你5姑娘。」兩人相視而笑,彷如老朋友相聚。

Iris自言性子急,每接到學生個案,就希望可以馬上幫到他解決難困難,故常以丁校長的說話提醒自己。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我最感激的是丁校長,他以身作則,對工作有熱誠,讓我更加確定自己要謹守社工崗位。」這份堅持,直至Iris轉職至社會服務部仍未改變。 2009年,Iris獲上司推薦升任為保良局社會服務部學生輔導督導主任,負責為駐校社工提供督導、危機處理和服務發展等等。 Iris重新摸索自己的定位,「記得上任後不久,即遇上第一次大型校園危機事故。當時在緊迫的時間,馬上與校方進行危機處理會議、擬定入校支援方案,並調動廿多名前線同事提供入校支援等,充分感受到整個團隊彼此合作無間,更獲得校方及教育局代表的讚許。」歷經此事,讓Iris深深明白珍惜前線人才的寶貴。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綜合職業訓練服務

為護老者提供協助及資訊,如借用復康用品、舉辦護老常識及紓緩壓力活動等。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地區中心目的是協助長者留在社區安老,並過著健康 、受尊重及有尊嚴的生活 ,與及發揮他們積極參與的角色,同時亦推動社會大眾共同建立關懷的社區 。 為護老者提供參考資料、復康用品、不同的小組及活動,增強護老者照顧家中體弱長者的知識及技巧,建立支援網絡。

  • 閒時與三五知己、摯愛親朋相聚閒談,共晉晚餐,看似輕鬆平凡,但自去年初疫情爆發,社交距離一再收緊,大家又有多久沒有與親友相聚?
  • 食物援助紀錄表上是一個名字,背後卻是一個為照顧孫女努力生活的長者故事。
  • 綜合家庭服務 以「兒童為重,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的服務宗旨,為有需要家庭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協助失衡的家庭及人士重回正軌。
  • 為了讓長者可以留在熟悉的地區繼續安享晚年,我們為長者及護老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好讓長者達至「居家安老」。
  • 林太信中「進步良多」四字承載著的,就是足足二十年的汗水眼淚、起承轉合。
  • 吳姑娘知道我們上門訪問譚婆婆,她也特意調時間來見見婆婆,除為了來探探老朋友,也想親手將這食物包送給她,免卻她來回步行之苦。
  • 今日的軒源媽媽(林太,長椅左),在保良局鄭翼之中心與斌Sir(陳衍斌助理經理)、洪姑娘(洪婉蓉社工)談笑緬懷。
  • 致力為初生至六歲幼兒提供優質而適切的教育和日間照顧服務,內容包括全日制嬰兒服務、幼稚園暨幼兒園服務,特殊教育及訓練服務,從而支援有需要家庭及雙職父母,並在富啟發性及安全的環境下,讓幼兒得到全人發展。

近年房屋署推出特快公屋計劃,讓申請公屋的輪候者能縮短輪候時間,因申請公屋的輪候者一般需要等候多年,若輪候者參加特快公屋計劃,只需等候一至三年便可入住公屋,而特快公屋計劃的輪候者可選擇屯門寶田邨及天恩邨(多層中轉房屋)的單位或各區一些曾經發生過事件的問題公屋單位。 但這些單位層數、座向、以至單位的設計等較為遜色,不過對於很需要上樓的輪候者而言,他們一般都會選擇參加特快公屋計劃。 保良局於八十年代開始制訂長者服務發展計劃,迄今已開設共60個安老服務單位,以「五全照顧」為理念,積極推動「長者優質生活」,讓長者「活著就是精彩」。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自七十年代開拓服務,致力為殘疾人士及其親屬提供多元化的康復服務,以尊重及平等的信念,透過卓越團隊,提供全人關顧的優質康復服務。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中心開放時間

「看見新入職的社工,我會覺得他們是一面鏡,讓我看見自己過往及當下的不足,令我鞭策自己做得更好。同時,我也會毫無保留地信任和支持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看見他們願意聽取自己的意見且有進步,會為他們感到驕傲。」見證著同事的成長,為Iris帶來莫大的滿足感,自此決心引導更多駐校社工的後浪。 「我常跟同事說,1+1不是等於2,只有同事之間互相支持,互補不足,彼此便會有更多得著。」就好像這兩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Iris沒有停步,聯同服務單位的一眾主管同工及前線社工構思「疫」境同行計劃,希望可以在停課期間,繼續在線上關注學生和家長的精神健康及學習需要。 她希望,下一代年青的駐校社工無論在處事態度或工作質素上都要對自己有要求,抱持初心與學生同行,讓他們有能力面對問題、有勇氣面對人生,即使只是為他們帶來微小的改變,也不計較付出,這便是作為社工的責任。 透過全港超過200個社會服務單位,由幼至老皆照顧到,為有需要人士建立貼心到位的社區安全網。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機構傳訊幹事

今日的軒源媽媽(林太,長椅左),在保良局鄭翼之中心與斌Sir(陳衍斌助理經理)、洪姑娘(洪婉蓉社工)談笑緬懷。 林太信中「進步良多」四字承載著的,就是足足二十年的汗水眼淚、起承轉合。 隨著軒源踏入青春期,內心湧動情緒急欲表達,就接連出現推倒電視、拍打他人的發泄攻擊行為。 軒源的突發行為與日俱增,父母疲於奔命,也無可避免影響到專注備試的兄長,轉移暫宿就成為無可避免的選擇。 「我將軒源帶到這世界,卻不能給予他正常的家庭生活和關愛,作為母親,這是一輩子的愧疚。」 林太曾經如此感受,如此寫下。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社區飯堂服務

學校、團體、企業機構固然是至今不變的常客「基本盤」,營地的定義,有時也超越職員的想像。 Rosita回憶,早年本地樂壇興盛時,歌手的粉絲俱樂部不時組團入營,舉辦活動共聚,甚至劉德華、張學友等歌星都會親身入營與歌迷見面,儼如巨星表演現場,當年場面的興奮狂熱,至今她仍歷歷在目。 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張之時,北營固然曾一度徵用作隔離觀察設施,早在2003年的沙士疫情,當年亦讓醫護人員暫居營地。 疫情席捲至今,康樂服務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到抗疫最緊張之時更須全面停運,到稍微逐步放鬆限制,Rosita與同事就時刻留意,靈活應變,不斷注入各種巧思見招拆招。 面對人數設限,她與同事當時想出「二人野餐」;室內設施需要停運,就再將遊樂重點重置到戶外,因而首創汽車露營;學校機構暫停組織宿營,營地同事就施展逆向思維,踏出營地山野入校推廣,帶團率領同學一同行山「小出走」。 新常態下,市民難再出國旅行,催生出本地遊的新趨勢,不少人更重新發現香港郊野的美與樂趣,各式水陸戶外運動更成炙手可熱的新潮流,本身正是外向、「山系」的Rosita,就見證同事乘著熱潮引入更多新穎的戶外與水上活動,由以往的水上單車、獨木舟,進化出平板賽艇工作坊甚至比賽等精彩新猷,為營友送上更多新體驗。

譚婆婆每月生活只靠長者生活津貼,女兒多年前已失去聯絡,婆婆現在獨力照顧13歲的孫女,屬跨代照顧個案。 譚婆婆早年於地盤工作時弄傷了兩腿膝蓋,關節亦開始退化,近年只能靠拾紙皮增加收入,近月因疫情緣故,婆婆怕感染病毒傳染孫女,因此已放棄了拾紙皮工作,只能在生活上更加慳。 她數日才捨得換一次口罩;每天早午餐加起來當一餐;每次到食物銀行拿食物,為了慳2元搭車錢,寧願步行超過30分鐘去領取物資;她常掛在嘴邊的是「希望留多一點給孫女」。 因此,當譚婆婆知道保良局扶弱計劃讓她可以得到額外的食物包時,她萬分感激保良局。 但因疫情緣故,食物銀行需要支援更多基層家庭,個別關顧時間也相應減少了。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設施

「當年我社工學系畢業後,並非立即入行做社工,我曾做過中環OL幾個月卻不太習慣,於是決定返回社工界,一做便廿多年。」 實用學校當年主要為對正規課程不感興趣或面臨輟學的學生,提供中一至中三實用科目的課程。 Iris坦言,當時的工作很有挑戰性,每天要處理有情緒、行為或家庭問題的學生、籌備學校開放日、策劃學生發展活動等,工作至晚上八、九時都是平常事,但Iris從不覺累。 首次處理如此嚴重的個案,需要安撫個案及家人的情緒、調查和評估事件、協調不同單位跟進事件……對初出茅廬的Iris是越級挑戰,壓力爆煲,更一度在上司面前落淚。 「多得時任丁永興校長(現為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校長),同事吳婉玲和黃紹發支援,感恩大家互相補位,毫不吝嗇分享工作知識和交流經驗,讓我在互相扶持中成長,工作並不孤單。」憶起當年的工作點滴,Iris一度眼泛淚光。 在實用學校任職駐校社工十年間,每天都有新的案件要處理,常因擔心因幫不了學生而睡不好。

吳姑娘知道我們上門訪問譚婆婆,她也特意調時間來見見婆婆,除為了來探探老朋友,也想親手將這食物包送給她,免卻她來回步行之苦。 食物援助紀錄表上是一個名字,背後卻是一個為照顧孫女努力生活的長者故事。 自1995年畢業起投身保良局賽馬會北潭涌康樂營,2016年再轉職至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作為助理營經理(活動)陳淑媚(Rosita)至今的整個職業生涯,就奉獻在保良局的康樂服務中。 山環水抱、綠意盎然、樂而忘返、笑聲處處……這些大抵也是人們對營地的印象;「應接不暇」、「與時並進」,就是Rosita對營地工作的形容。 「我聘請新同事的標準很簡單,『不懂』是沒關係的,最重要是『喜歡玩』。」 所謂的「玩」,底蘊正是對康樂活動的敬業,更是無限的熱情與衝勁。 縱然日常舉目皆見優美環境,又時刻置身遊樂活動,更是要讓營友賓至如歸、好好享受——以人為本,終究才是營地工作的本質。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 綜合康復服務中心

疫情對經濟民生產生沉重壓力,對基層家庭的影響尤大,希望各位繼續伸出援手,與弱勢社群共跨逆境。 保良局劉陳小寶綜合復康中心 閒時與三五知己、摯愛親朋相聚閒談,共晉晚餐,看似輕鬆平凡,但自去年初疫情爆發,社交距離一再收緊,大家又有多久沒有與親友相聚? 而為保障身體較弱的長者,安老院舍在疫情嚴重時更謝絕家屬探訪,與摯愛家人見面,從此不再是一件平凡事。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