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頭洲村2025詳細資料!專家建議咁做…

因遺址內先後發現由四闕斷碑組成的一通石碑,上刻︰「德懷交趾國貢賦遙通」,下刻︰「稅廠值理重修」,故被認為是一稅關遺址。 佛頭洲村 屋內正廳正樑,書有「百子千孫」、「如意吉祥」等字樣,前堂則書「富貴壽考」四字匾,其下有桃花貼金屏風。 大門外簷下有髹彩陶塑和木質貼金浮雕各兩對,8隻獅子各具特色,所以又名「獅子屋」,這些都是正宗客家屋的風格,為境內村屋所僅見,在上世紀30年代的元朗,坳頭潘屋可說是大豪宅了。

此用途地帶並不規定建有獨立式設施,如託兒所與幼稚園,但於「綜合發展區」及「住宅(甲類)」地帶中公共屋邨及大型私人住宅中,會設有這些設施。 數塊位於第36區、第78區(百勝角)及第92區的土地劃為「住宅(丙類)」地帶,佔地約19公頃。 此地帶的規劃意向,主要是作優質、低至中層的住宅發展,而服務住宅區一帶地方的商業用途,如向城規會提出申請,或會獲得批准。 坑口天后古廟在1987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但在2010年1月22日改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在將軍澳未開發前,寶林北路一帶原為海灣,當時魷魚灣村村民就曾以捕魚為生。 1980年,政府開始發展將軍澳新市鎮,因此必須遷徙魷魚灣村。

佛頭洲村: 西貢歷史

他是潘屋主人潘君勉的父親,潘君勉為紀念先父潘蔭華,於1932年動工,斥巨資遠從家鄉梅縣(今梅州市)聘請建築師來港營建「蔭華公祠」,建築歷時兩年。 「蔭華公祠」是完全按照梅縣傳統風格而建的客家村屋,全屋結構完整,自成一個體系,包括兩堂兩橫,有大門及左右兩小門,屋前禾坪作長方形,以半公尺矮牆為欄,牆外為半月形之風水池塘。 博愛醫院所在地叫坳頭,坳頭潘屋曾經名震新界,它的歷史並不古老,建於1934年,距今80多年,所以潘屋成為歷史建築並不是因為它的老,而是因為它的特殊建築風格和豐富的歷史。

佛頭洲村

合葬十四萬具無主骨殖的政府公墓,於1951年揭幕,將當時香港各區墳場內無人認領的骨殖,遷葬至鑽石山墳場,好讓後人能在此追思先人,並作永遠紀念。 這是紀念1948年德輔道西永安公司貨倉大火而遇難的百多位公司員工,公墓原位於七號墳場(現順利村一帶),但隨著發展而遷至沙嶺。 位處逢吉鄉妙覺園內的義塚,是紀念1899年對抗英國政府接管租借的新界時而犧牲的村民,至今每年仍有拜祭活動。 位處上水的雙魚洞均安墳義塚,建於民國十二年,由聯蔭堂敬立。

佛頭洲村: 坑口十八鄉古今點滴

佛頭洲稅關遺址,香港遺址一處,法定古蹟,原本係大清後期稅關,有稅關廠。 將軍澳填咗海,去佛頭洲稅關遺址,就咁行過將軍澳工業邨入。 數個位於新市鎮區的「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特別位於市中心南部的土地,設有不同建築物高度限制,以確保在這些地區內進行的發展符合新市鎮的整體城市設計概念。

  • 元朗區和北區約30000公頃土地,以發展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為目標,港深創科園座落的落馬洲河套區和新田/落馬洲地區一帶將重點規劃為新田科技城。
  • 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島上設有清廷稅廠,向走私船隻抽取釐金。
  • 這些地點分別是景林邨、坑口村、田下灣村、葉氏佛頭洲村和魷魚灣村。
  • 坑口天后古廟位於香港新界東將軍澳坑口田下灣村與佛頭洲村之間,面向坑口花園,是區內唯一廟宇。
  • 1841年鴉片戰爭後,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從此成為了鴉片走私到廣東的重要基地。
  • 廷士家塾內保存了一塊民國十四年(1925)寫有「友善堂」的牌匾,廷士家塾曾經因建築物破舊而分別於1925年及1987年重建,現時正廳供奉洲頭廷士祖木主。

去日本九州旅行,不少人都會專程到建於1912年的福岡縣北九州市舊門司稅關參觀。 位處大埔頭營盤下村旁的萬安墳,由聯安堂所立,是香港面積最大的義塚。 據2009年的重修碑誌所述,此墳始建於1918年,殮葬因戰爭時期餓死的人,並於1937年丁丑風災後,埋葬了當時過千位遇難人士。 據說當時颱風在吐露港引起超過6米高的海潮,大埔部份村落被夷為平地,而由於時發於深夜,事先未及預防,故此很多村民被大浪捲走。 不過,按上環天后宮的1974年「天后宮碑記」(參考《香港碑銘彙編》),提到「在本港新界上水及大埔築有均安及萬安塚,為收葬興建廣九鐵路時英段沿途所檢獲之枯骨」,似乎源起有點不同。

佛頭洲村: 雪櫃維修修理服務新界東區之西貢區:西貢市|將軍澳|坑口|調景嶺|茅湖仔|大埔仔|清水灣半島|白沙灣|波羅輋|井欄樹|壁屋|大網仔|北潭涌|蠔涌|萬宜水庫

在維修雪櫃方面更是首屈一指,不論是甚麼種類或品牌,維修快亦能提供優質的檢查維修服務,深受大眾歡迎。 佛頭洲村 田洲路(Tin Chau Road),位於西貢區坑口,北起半見村公廁,經過半見村、寶寧路路口、田下灣村、坑口花園、佛頭洲村,南迄田洲路停車場。 同治十年,粵海關在佛頭洲等處設立關卡,合並厘卡,兼收常關關稅。 1899年英國強行租借新界後,佛頭洲稅廠被關閉,土地劃歸香港政府,其後租作農地之用。 跑遊元朗新田洲頭村,村落位置偏僻,遠離新田市,故此仍然維持到一份新界村落的風貌,洲頭四週青山綠草,村屋疏落,不難幻想到昔日四週翠綠的菜田。

佛頭洲村

另據馬游塘村原居民朱官發先生所述,每逢嫁娶,他們會四出邀請鄰村,如大埔仔、孟公屋、茅湖仔的村民,圍攏灶頭一起煮菜餚共享。 而茅湖仔村不論春節、嫁娶都愛宴請自己村及鄰村合數十圍,每圍兩碗燜豬肉、粉絲、豆卜、魷魚等,是農村人眼中的珍饈。 至2009年底,紀念碑遷至較接近車路,於2010年9月23日舉行重建落成開幕儀式,舊碑亦隨之消失,成為歷史了。 紀念一批二次大戰時為英軍服務團(British Army Aid 佛頭洲村 Group, BAAG)作秘密工作而犧牲的烈士。 位於大嶼山扒頭鼓北灣崖石上的佛山輪碑,是紀念於1971年颱風露絲吹襲下佛山輪沉沒時犧牲的的88位船員的。

佛頭洲村: 香港估估吓:香港原來有個稅關遺址

再起步下山, 很快就接上郊遊徑, 沿路前行當然沒有難度, 各自按自己速度前行, 然後下山往虾山篤的涼亭匯合。 到達涼亭後, 各自小休片刻, 然後再沿馬路前往清水灣泳灘巴士站乘車, 馮生伉儷先行告退, 其他隊友就一同乘坐小巴往將軍澳商場飲下午茶, 飽餐一頓然後散隊各自歸家。 在休息時間, 我宣佈由於天氣炎熱, 隊友們體力未必可以再上田下山, 所以我要縮短行程, 不去布袋澳吃海鮮了, 改為在虾山篤往清水灣乘車往將軍澳飲茶, 大家都覺得很好, 因為天氣太熱, 大家都吃不消了。

佛頭洲村

村民不屬於同一家族,他們多是雜姓,以黃、張兩姓的人士居多。 在1989年,香港政府發展將軍澳新市鎮,展開一連串的填海工程,坑口村因而被遷至填海區上的寓安里現址重建,入口處建有「坑口村」牌坊。 2021年10月,香港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提出「港深緊密互動圈」概念,並以港深融合發展作為助力,促進香港經濟提升和轉型。 元朗區和北區約30000公頃土地,以發展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為目標,港深創科園座落的落馬洲河套區和新田/落馬洲地區一帶將重點規劃為新田科技城。 佛堂洲,又叫佛頭洲,舊時香港一島,近新界清水灣半島南便,因將軍澳新市鎮填海,同填地相連。 九龍關石碑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見證了清朝近代關稅史。

佛頭洲村: 新田鄉洲頭村牌樓暨涼亭開碑

轉入小路而行進入佛堂洲山邊的範圍, 首先見到一位貌似菲籍女士和一位小孩迎面而來, 我感到有點奇怪, 為何這裡是工業村也有菲籍女士帶小孩到來玩耍, 不過這位貌似菲籍的女士也很友善的跟我們打招呼說聲早晨。 到了清朝中期,香港割讓之後,該處曾於同治七年(1868年)重新設立稅關,至1898年租予英國才被廢置。

佛頭洲村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由於本網站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休息完畢後, 再拍照留念, 大隊便起步沿馬路離開填海區, 走到閘口前, 佛頭洲村 兩位印巴籍吉叔見我們大隊人馬殺到, 只是眼巴巴的看著我們離去, 沒有上前騷擾我們。 鑑於香港開埠後鴉片走私活動猖獗,兩廣總督於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下令,於佛頭洲、長洲及汲水門(馬灣)設置稅關,對鴉片貿易抽取厘金。 當新界租借予英國後,這些稅關於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九年)停止運作。 佛堂洲一帶由於位處廣州與外國之間的航海要道佛堂門附近。

佛頭洲村: 發現經過

(資料圖片)去日本九州旅行,不少人都會專程到建於1912年的福岡縣北九州市舊門司稅關參觀。 其實香港一樣有個稅關遺址,歷史甚至更悠久,其中一個就位於馬灣舊村馬灣鄉事委員會舊會址,另一處則是西貢佛頭洲稅關遺址。 據說香港開埠初期走私鴉片活動猖獗,兩廣總督便於同治七年(1868年)下令於佛頭洲、汲水門(馬灣)及長洲設置稅關,用作抽取鴉片貿易稅收、邊境巡邏及防止鴉片走私等事宜。

洲頭村離新田軍營只是步行距離,文効忠還記得山腳有一個英軍手榴彈練習場,在香港回歸前10年左右停用。 在60、70年代,少年的他待英軍的手榴彈練習完畢,逕往山腰近手榴彈場附近執拾炸彈彈出來像棋子餅大的鉛塊出售。 他指「有人上村收買,1毫子一斤,7、8個已經是一斤了。」這一毫子可以換購兩三塊麥芽糖餅乾,按60年代的物價,1毫子足以買到半斤白菜。 上山過程歷時約30分鐘,他和採訪團隊抵達目的地,同行年紀較他年紀小一截的人要休息回氣,年過花甲的他身手卻最矯健。 落馬洲及新田一帶荒山野嶺遍地是他的足跡,深圳河更是兒時嬉水的去處。 採訪當日文効忠帶領採訪團隊前往洲頭村背靠的「髧肚嶺」,髧肚嶺位於元朗鐵坑山一帶,「髧」(粵音daam6)是下垂的意思,髧肚嶺因為形似佛肚向下垂的部分而得名。

佛頭洲村: 坑口天后廟

現代地圖把這裏叫做佛堂洲,山頂高100米;對開有著燈塔的小島才叫佛頭洲。 1841年鴉片戰爭後,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從此成為了鴉片走私到廣東的重要基地。 同治七年(1868年)兩廣總督瑞麟下令於佛頭洲、汲水門(馬灣)、九龍寨城及長洲設置厘關,以徵收洋業厘金及查緝鴉片走私等事宜。 廷士家塾內保存了一塊民國十四年(1925)寫有「友善堂」的牌匾,廷士家塾曾經因建築物破舊而分別於1925年及1987年重建,現時正廳供奉洲頭廷士祖木主。

我們當然也是識趣的, 既然此路不通, 那麼我們可以改行海灘的, 於是我帶領隊友走海灘往碼頭進發。 聽說幾年前有些遊人到來參觀古稅關時, 都誤以為那座民居就是古稅關。 但我從前拜讀過朱翁的大作介紹佛堂洲古稅關遺址的描述, 他在書中說明佛堂洲當時是有兩位居民居住的, 書中還有朱翁跟兩位居民的合照, 那就說明那座民居並不是古稅關的位置, 佛頭洲村 至於古稅關的正確位置在那裡呢? 相傳百多年前,有漁船出海打魚時,網到一塊木頭形狀跟天后相似,漁民當初不以為意便將木頭拋回海中。 及後,漁船駛往別處網魚的時候,竟然再次網起木頭。

佛頭洲村: 新田農婦救助內地逃港潮越界饑民

約有145公頃土地劃作「住宅(甲類)」地帶,主要是作高密度住宅發展,而在建築物的最低三層,或現有建築物特別設計的非住宅部分,則准作商業用途。 地帶內有公共租住屋邨、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屋苑、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屋宇、住宅發售計劃屋宇和私人住宅發展的土地。 他眼見昔日漁港變成一片石屎地,感無奈和嘆惜,「你而家立足嘅地方曾經係一片汪洋大海。」現今香港以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主,不論漁農業或重工業俱已式微。 西貢區素有「香港後花園」美譽,除了依山傍水的鄉郊和七十多個風光旖旎的島嶼,還有將軍澳和坑口新市鎮。 大自然優美糅合都市化活力,締造特色的多元化社區。 由於佛堂洲古稅關的碑石被移送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展覽, 為了一窺此石碑的真貌, 我特別前往位於尖沙咀的歷史博物館參觀, 終於在一處玻璃柜的展覽區找到這塊石碑。

佛頭洲村: 時間:2017-04-07 03:16:16來源:大公網

向著我認為的方向披荊斬棘的前進, 進入林中不久, 即見到有幾條古舊的花崗石條作為護土牆的一部分, 於是我就確信是找對地方了。 再攀上這段陡直的泥坡, 即見到一幅平整的青草地, 周邊都有較完整的建築物地腳殘留著, 與朱翁大作照片上的古稅關遺址的東西完全吻合, 於是我用對講機通知隊友們可以沿路上來參觀。 沿水泥路而入, 就可以見到佛堂洲古稅關位置前的海灘和小碼頭, 灘上有三幾位釣魚人士正在釣魚, 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遊人了, 好像我們這些專程到來訪尋古蹟的傻人相信是極少數的了。 早上九時正在坑口站集合, 由於早前已收到徐生, 亞戴和KK的通知謂未能出席, 還以為今次旅程只有幾人參加, 沒想到早上收到Simon與區兄來電通知會參加今次旅程, 結果合共有11人出席。

佛頭洲村: 天后廟脊、吊魚翁、跨灣大橋

此地帶的規劃意向是透過進行重建或改建計劃,而逐步淘汰現有的工業用途以作住宅用途。 數塊土地劃作「商業/住宅」地帶,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區,及因香港鐵路將軍澳支線通車而使交通更便捷的各個地區中心。 這些土地主要計劃作商業、住宅或商住混合用途,佔地約20公頃。 其時遠未有清水灣道(建於三十年代)、西貢公路(建於四十年代),鄉民外出,如非經井欄樹徒步下飛鵝山腳至牛池灣、九龍寨城,就是在坑口墟乘船去筲箕灣。 坑口墟位處坑口村前海邊,因人流暢旺,很快便成墟市。 戰前已開有各式商店、雜貨店、藥材鋪、茶樓、醬油廠、磨石墨廠、灰窰廠、機器廠、造船廠、燂船廠等。

佛頭洲村: 新田科技城規劃的宏願是營造香港矽谷,文効忠既是傑出科研學者又是新田原居民,由他評論最是適合不過,他說:「這兒是處女地,中環無得搞的,希望政府好好發展這裏,不要淪為地產項目。」

約莫一八八五年,葉慶福同族人,搬到佛頭洲開村。 即係話香港開埠之後,設關之後,而喺租新界之前。 新田文氏在寶安文姓七大房中,新田屬於第二房,而大埔泰亨屬第五房。 佛頭洲村 至於新田洲頭村,乃屬於文氏新田始基文世歌次子文佛保的第六子文廷士一脈,文廷士乃文氏第九世祖,從牌樓的碑誌所述,九世祖廷士公於清中葉遷徒洲頭,植根此地,建村立業。

佛頭洲村: 香港晨曦會西貢至伙頭墳洲航線

位於蓮花山半山的蓮花山義塚,立於1966年,旁有報恩亭和福德古廟。 按《利物濟世》書中所述,由潮籍人士組成的慈善閣佛道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動道眾,收拾香港各區土地開發時掘出的數百具無主枯骨,建義塚於荃灣蓮花山,每年農曆九月十二舉行秋祭。 原來當年的博物館人員在古稅關找到的不單只有石碑, 還有一隻完整的香爐, 上面寫有佛頭洲福德宮的字樣, 那就清楚的說明了兩件事, 第一, 佛堂洲應該是叫做佛頭洲。 第二, 古稅關的遺址是有一座福德宮, 即是我們俗稱的土地廟。 由於時間已經是十二時了, 於是就在海堤上休息, 大家一面享受陣陣海風, 一面欣賞燈塔島的景色, 燈塔島與佛堂洲之間有一處小海峽, 並沒有被填海而得到保留, 真是異數, 故此令到燈塔島的景色更有氣勢。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