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壽南小學排名2025詳細攻略!(持續更新)

九龍城傳統名校喇沙小學已有逾60年歷史,該校與直屬中學喇沙書院教學理念一致,雖非一條龍學校,但85%學生升讀喇沙書院,比率依然高。 在傳統教學法外,學校計劃在課程加入探究式學習、STEM教育,加強學生在數理、科學上的能力。 灣仔區12校網有三所資助女校,包括瑪利曼小學,是該區不少女生家長的第一志願。

何壽南小學排名

努力營造關愛的校園環境,讓彼此信任、尊重、愛護,使學校生活成為最美好的學習經驗。 何壽南小學排名 迦密柏雨中學於1979年由基督教興學會創立,是一所政府津貼全日制中學,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 辦學宗旨:按聖經真理提供全人教育,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和靈育上,得到優質栽培,個人潛能得以啟發。

何壽南小學排名: 區域 / 校網 / 學校名稱

前者一學年測考次數為「兩測兩考」;後者為「零測四考」。 家住九龍城的三十四校網,之前有情況是當女兒還是K2,有功課時已開始不太做,我不想她到升了小學還會是這樣,故想選一些不太催谷的小學。 AfterSchool 是一個針對DSE而設的網上補習平台,課程涵蓋多個 DSE 科目,讓同學足不出戶就可以享有優質教學。 註冊用戶人達 50,000 人,當中超過四分之一學生為應屆文憑試考生,是全港最大型網上補習平台。 瑪利曼小學位於灣仔區,創校逾八十年的的瑪利曼小學,更是知名的傳統英中女校,以培育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為理念。

何壽南小學排名

學校由嘉諾撒仁愛修會創辦,作風低調,對學生品行要求嚴格,亦鼓勵學生積極服務社會。 在成績方面,可說冠絕全港女校,在會考年代,因為聖瑪利規定每名學生只需修讀八科,亦有部份學生會自修第九第十科,多年來出產多名8A9A狀元,而 10A狀元則只有3位。 但轉新學制後,首屆文憑試唯一一位女狀元,正是出自聖瑪利,此後3屆DSE,亦有3名女狀元誕生,是現時狀元榜上排名最高的女校。 可惜中一自行收生學額極少,有志讓女兒入讀的家長,不如考慮從其轄下兩間結龍小學,包括位處中學部旁的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及紅磡區的天神嘉諾撒學校入手。 直資名校拔萃女書院於 1860 年創校,是本港歷史最悠久學校之一,歷年培育大批女精英,遍佈政府、法律、教育、商界及演藝界等,一直是家長心目中的頭等女校。

何壽南小學排名: 2018 全港升中派位概況 (共351間)

重視健全人格及六育發展,融會知識與生活,回饋社會,熱愛生命。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是一所官立男女混合文法英文中學,亦是元朗區四間官立中學之一及元朗區八間英文中學之一。 該校於1967年創校,1969年遷到現址,該校校訓為「務本力學」。 位於何文田,創立於1964年迦密中學,是一所基督教英文中學,由2000至2006年,連續6年成為公開考試中的正增值學校。 2003年開始組隊投入機械人賽事,十年內獲獎無數,不但8次奪得香港區全場總冠軍,在世界賽名次亦常居前列。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創校逾80年,向來是家長心儀的名校之一,每年收約3,500份小一申請表,爭奪140個小一學額,相等於25人爭一學額。 能吸引過萬名家長慕名而來,絕非無因:畢業生赫赫有名,如文學家白先勇、教育家劉天賜、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等;學校堅持自信教學,找出孩子的閃光點。 本地老牌學校培正由1889年於廣州創校,到1933年先後開辦香港培正中學、小學和幼稚園。 過往培正幼稚園的學生可一條龍直升培正小學,但早前培正宣布從2017年度起幼稚園部畢業生由100%直升減至85%。

何壽南小學排名: 新界區小學排名

拔萃除左在成績上有一定保障外,在學生全能的發展也十分重視,往年在籃球、足球、游水等領域也有獲獎。 而家長需要知道的,是學生如果能在學業外的範圍取得成就,對於獲得中學錄取機會也會大增。 其中沙田名校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超收情況可能是全港之冠,多達34個統一派位學額被「徵用」取錄世襲生;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馬灣)及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的統一派位學額,都被「蠶食」超過20個。

學校注重全方位學習,希望能發掘學生潛能,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樂善勇敢的態度。 英華小學可自行決定小一收生辦法,小六畢業生可以選擇直接升讀其結龍中學英華書院。 拔萃女小學創立於1860年,是一間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基督教直資女校,全年學費$70,000,於今次整合小學排名中位居第一。 拔萃女小學致力提供全人教育,以民主博愛精神發揚基督教義及中國傳統文化。 不止注重學生的學業成就,亦鼓勵學生發揮不同領域的潛能,多元發展。

何壽南小學排名: 3. 新界區小學排名

在升中派位中,喇沙書院可以為喇沙小學保留最多85%的學位。 如果對喇沙小學或者喇沙書院有興趣,都須為面試盡早做好準備。 1860年,拔萃女小學在九龍佐敦道創校,其校教學特色是以英文為教學語言,是一間信奉基督教的直資女校,全年學費約$70,000。 拔萃女小學提倡全人教育,以民主博愛精神發揚基督教義及中國傳統文化。 學校除了重視學生的學業成就,亦鼓勵多元發展,希望能幫助學生發展各種興趣、發揮潛能。

何壽南小學排名

而以下呢個係根據每區而整合成嘅資助及官立小學嘅校網排名,而家長揀呢兩類小學就要參與小學派位機制。 而喺呢個小學「自行分配學位」嘅階段,全港所有官立或資助小學(佔全港大約九成,以下統稱「官津小學」)會各自拎 50% 嘅學位作自行分配,剩低 何壽南小學排名 50% 學額就係由教育局統一分配。 嘉諾撒聖瑪利小學位於油尖旺區,2004年起,學校實行「一條龍」辨學模式,與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結龍,意味著學校的小六畢業生可全部入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不能不說這是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受到家長歡迎的原因之一。

何壽南小學排名: 港島區熱門小學排名

雖然該校為中文小學,但學生的英語水平高,升讀英中的機會同樣高,每年有逾半畢業生獲派英中。 中西區11校網傳統名校雲集,包括聖公會聖彼得小學。 雖然聖彼得不如部分名小學有一條龍或直屬中學,但升中派位成績優異,學生多升讀英皇書院、聖類斯中學、英華女學校、聖嘉勒女書院等名校。 2018年度該校統一派位學額由90個大減至60個,世襲生蠶食了不少統一派位學額。 教育局將全港 19 區分成 36 個校網,按子女就讀小學嘅區域,將子女分入唔同嘅校網。

何壽南小學排名

呂中成績不但冠絕沙田區,更可媲美傳統名校,在1999至2010年間,總共出了60個會考成績達6A以上的尖子。 位於跑馬地著名女校,是法國傳道會在香港開設的第二家學校,亦是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 德望創立於1957年,經歷過私校、津校,到直資的轉變,多年來專注培養學生發展個人潛能、領導、語言、溝通能力,致力培育成新一代女性領袖的目標。

何壽南小學排名: 香港嘉諾撒學校@東區

1.閱讀計劃:推行廣泛閱讀及親子伴讀計劃,舉行多元化閱讀活動,如書香電台、校園電視台、網上閱讀平台。 2.資訊科技:使用輔助教育平台如數碼教材庫、內聯網、網上圖書館系統及Google Classroom等,增強師生互動。 3.德育及公民教育:設計正規及非正規德育及成長課課程。 4.專題研習:因應學習重點,培養共通能力;除科本研習外,並於三至五年級進行跨科專題研習。

另一方面,亦可留意土瓜灣一帶舊樓,無論租樓買樓,價格較親民。 何壽南小學排名 34 校網 4 間 Top 100 小學,有 2 間都是女校,有意進攻該區的家長要注意,女孩子在此校網內佔有一定優勢,可享學額較多。 校舍其實是由建築署負責興建的,校園設計有不少破格、有別於傳統學校建築之處,如採用「低層建築設計」,校舍只有四層,藍球場既不設於地面,也不在天台,而是在一樓,以「拉近學生、課室與戶外空間的距離」。 我們搜邏一些有提及到保良局何壽南小學的影片,希望帶來多方面的資訊去認識這學校。 請注意:我們也是父母,深知派位資料很重要,故此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確保資料正確;但因香港學校眾多,若發現錯漏,懇請通知,請見諒。

何壽南小學排名: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P.L.K. Stanley Ho Sau Nan Primary School, 香港專業導師會, ProfessionalTutor.hk, 上門補習, 名校巡禮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位於西貢區,屬於95校網,辦學宗旨,以「愛、敬、勤、誠」為校訓,向學生提供五育並重的全人教育,使日後能成為社會優秀的人才及良好公民。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位於大埔區,屬於84 何壽南小學排名 校網,2021升中結果派往英文班中學之學生人數為 104 人,達 84%。 馬鞍山靈糧小學位於馬鞍山公共屋邨利安邨,本是屋邨學校,經過十多年的品格經營,有些家長跨區也來報讀,可見靈糧小學推廣多元教育,品德學習有一定吸引程度。 位於62校網荃灣區內甚有口碑的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 ,於政府中央課程的框架下,自行編制課程。 主張「少功課、少考試」的多元教育,平衡學習、心靈、品德三方面發展。 陳守仁有兩成非華裔學生,故特別重視英語發展,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來自約20個國家的學生,與本地學生一同上課,自然營造良好的英語語境。

  • 本地老牌學校培正由1889年於廣州創校,到1933年先後開辦香港培正中學、小學和幼稚園。
  • 請注意:我們也是父母,深知派位資料很重要,故此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確保資料正確;但因香港學校眾多,若發現錯漏,懇請通知,請見諒。
  • 每年小三及小六全港性系統評估中、英、數三科之成績非常理想。
  • 問:小兒將於今年9月參加小一自行派位,本人可選34或41校網,亦是觀塘路德會聖馬太學校的畢業生,會否建議小兒於自行收生階段報此校呢?
  •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於1864 年創立,校訓是為一切人,成為一切 All things to all people。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