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奎提醒,非每位肺結節患者都要手術切除,應交由醫師判斷,避免手術浮濫。 另外,健康檢查不是治療,避免癌症還需要從戒菸做起,如果有家族史或是抽煙史,就需要多注意肺結節變化,每3個月或半年需追蹤一次,及早處理才能免於後續化、放療之苦。 因為電腦斷層具有便利性與可靠性,成為醫師診斷的憑證,也難怪成為健保檢查中排名第一的項目;但是否因此被醫界濫用,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前理事長、童綜合醫院策略長李三剛不以為然地說,CT成長是隨著醫療需求而來,醫師有需要才會開檢查,CT使用也是醫學中心的考核項目。 但為考量社會成本及全民輻射效應,對於高危險族群並未建議一年做多次的篩檢(小結節追蹤不算在內)。 依據美國國家肺癌篩檢試驗結果顯示,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針對重度吸菸者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 歐洲肺癌篩檢試驗結果顯示,男性肺癌死亡率的降低達24%,女性肺癌死亡率則降更多。
但如果是癌症,由於發現早,幾乎多屬第一期,所以在追蹤時如發現有變化就應立即手術處理,統計上此時手術與發現時的分期多半是相同的。 有經驗的醫師會依據癌症可能性高低做短或長時間追蹤建議,以期達到毋枉毋縱的目的。 每天一包菸、菸齡達10年以上、有癌症家族史、肺結核及肺纖維化者,發現肺癌機率較一般人為高;另外,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纖維化、職業暴露如礦坑工作或是長期石綿暴露者、以及吸二手菸等都是肺癌高危險群,甚至也有學者將長期曝露於排油煙環境下工作者也列在其中。 他認為,如大小在○・四公分以下,基本上良性機率高,觀察追蹤即可;如超過○・八公分建議進一步檢查,考慮以切片確認診斷,或直接手術切除再做病理檢查確認。 很多民眾有錯誤認知,並不是多做LDCT就可以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要降低肺癌風險,還是應該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健康網》台灣人10大傷腎壞習慣! 冠軍是「這行為」:不改恐洗腎
邱昭華認為,而是進行任何檢查之前,都要先評估所要付出的代價,包括價錢、輻射暴露、檢查結果未必正確卻徒增焦慮等。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其他像是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也可以接受LDCT作為肺癌篩檢,然而邱昭華強調,這類人篩檢的效力尚未被證實。 而有肺癌病史、氡暴露(氡氣容易由大理石輻射產生會附著於氣管粘膜及肺部表面,誘發肺癌)及特定職業暴露的民眾,邱昭華建議可以諮詢醫師後,再考慮接受肺癌篩檢。
雖然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有許多好處,但也有風險性存在。 透過這項篩檢發現肺部結節的比例也很高,且多數為良性結節,建議檢查結果異常的民眾,應配合醫師建議持續定期追蹤,以觀察結節有無新增或變化情形。 結果顯示,檢測出罹患肺癌的比率是2.4%,其中是第一期的比例是94.8%。 這顯示了,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確實可以有效早期發現肺癌,而且能比胸部X光提早5∼10年發現肺癌。 再由臺大醫院健檢資料統計亦顯示,一般沒有危險因子者所做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篩檢,檢驗出罹患肺癌的機率約為1%。 歐美研究指出,針對抽菸等高危險族群進行LDCT篩檢,能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但醫界認為,歐美肺癌主要為小細胞肺癌,九成以上病患長年抽菸,但台灣肺癌患者以肺腺癌為主,臨床患者與吸菸較無直接關係,歐美發展的風險預測模式不適合直接應用於國人。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健康醫療網
許多健康醫療文章都會告訴民眾,罹患癌症時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佳、體重減輕、不明疼痛、倦怠無力、咳嗽呼吸困難等表現,但是肺癌初期患者常常幾乎沒有任何以上的症狀,頂多只有輕微的咳嗽,但因為咳嗽很常見,也不被認為是嚴重的症狀,難以引起患者注意而求診。 依照過去的臨床經驗,我們發現,約六七成的肺癌患者,當出現咳嗽等呼吸道不適症狀到醫院求診時,常常就已經是肺癌末期無法開刀。 但幾乎所有的肺部病變都有可能出現陰影的表現,例如:肺癌、肺炎、肺結核,甚至一些肺部的良性病變。 他說,早期肺腺癌在電腦斷層上表現出毛玻璃的陰影,雖然因為解像力高,被偵測到,但在專業上能夠準確判定毛玻璃陰影是否具有肺癌風險的專業醫師仍舊十分缺乏,有可能看到9成以上是雜訊。 此次補助只針對抽菸與家族史的民眾,但也有醫師建議,只要是肺癌高風險族群,就可以考慮安排做一次 LDCT。
尤其是,台灣主要的肺癌類型是腺癌,而此一類型通常是發生在非吸煙者身上。 因此,西方國家的風險預測模型可能不適合直接應用於台灣。 有鑑於此,台灣的中央研究院會同多家院校醫院在2014年開始進行一項大型的臨床調查,希望最終能建立一個適合台灣國情的肺癌篩檢計劃。 要留意的是,胸部X光的缺點是,若腫瘤隱藏在肺尖處胸椎、心臟縱膈的前後、肋骨肺門大血管處,以及長在橫膈膜的下方、肝臟前後方,都不容易被看到,屬於X光的死角,會妨礙早期肺癌的發現,導致延誤診斷。 根據臨床統計,第一期肺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達75%,間隔6~12個月,第一期往往就會進展到第二期,存活率降至40~50%,此外30~50%患者在開刀切除後,五年內有癌細胞轉移。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專家解惑:電腦斷層 何時需要做
一部分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發現的那些尚未發生症狀的肺癌,其實是沒有必要被診斷出來的,我們稱之為過度診斷。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換個說法解釋,這個所謂過度診斷的癌症,可能因生長非常緩慢,最終並不會造成任何症狀或導致病人因此死亡,那麼經由這次篩檢而發現的肺癌就有過度診斷的問題。 目前美國的聯邦醫療照顧保險(Medicare)及貧困者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有針對重度吸菸者搭配戒菸服務,提供每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否適用肺癌篩檢,國內一直未有定論,主要是台灣肺癌患者以肺腺癌為主,與吸菸較無直接關係,且LDCT存有偽陽性,可能使良性結節遭誤判,讓受檢者挨不必要的刀。 但根據衛福部「LDCT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最新結果,發現的確有助找出早期肺癌,國健署已著手與醫界研擬擴大適用對象。 他進一步說明,LDCT是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一種,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游永惠醫師指出,曾收治1名50歲女性,本身就有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也都無異常,但在3年前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肺毛玻璃狀結節,9個月後進行追蹤電腦斷層檢查,左肺毛玻璃狀結節仍在,經醫院安排胸腔鏡手術切除,證實為早期肺癌。 何明霖醫師建議,空氣品質不好時,民眾若要外出,應配戴有CNS15980國家標準認證的防霾(PM2.5)口罩,且避免重複使用。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電腦斷層能做的事
同時,根據結節的大小和CT影像的型態特徵,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提供後續臨床處置建議。 國泰綜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顏銘宏指出,目前篩檢肺癌最靈敏工具,相較於普通胸部X光片,能夠偵測到直徑小於1公分的肺腫瘤或肺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密度特徵,提供臨床醫師判斷腫瘤或結節是否有惡性的可能,與X光影像檢查相比,CT掃描可提供更好的解剖結構細節。 50歲女患者胸部X光檢查無明顯異常(圖左),但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圖右)卻發現左肺毛玻璃狀結節,追蹤後為早期肺癌。 (圖/恩主公醫院提供)為何一般檢查找不出異常,低劑量電腦斷層卻會揪出問題? 醫師解釋,低劑量電腦斷層術也是胸部電腦斷層術檢查的一種,但檢查時會將X光球管輸出的劑量降低,自然人體所接受的輻射量就會降低。 傳統的胸部電腦斷層檢查輻射劑量約5~7mSv,而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輻射劑量為0.3~1.0 mSv,僅約為3~10張胸部X光片的輻射劑量。
肺癌高居台灣癌症死因第一位,但早期無症狀、不抽菸比例高, 超過 6 成病患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提高肺癌存活率,台灣 7 / 1 起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鼓勵高危險群定期檢查,早期治療,擺脫肺癌的威脅。 由於低劑量輻射胸部電腦斷層可以偵測到0.2公分大小的病灶,然而並非所有的肺結節都是惡性腫瘤,也可能是肺部感染留下的疤痕或纖維化等良性組織。 這些微小的肺結節在診斷預後上造成困難,因此醫師常會建議以電腦斷層追蹤,追蹤之間隔則需視肺結節的大小、質地、形狀、有無鈣化而定。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早期發現,治癒率其實很高
台灣人的十大死因之首是癌症,而癌症致死率最高的則是肺癌,早期的肺癌是沒有任何症狀,也不會痛。 紅字標示為新開辦等因素,目前仍在進行準備之醫院,可能尚未提供服務。 辦理醫院清單如下,如您符合補助資格,請洽醫院瞭解排檢流程等規範。
- 徐博奎指出,今年北榮引進手術室移動式電腦斷層,將電腦斷層與手術室結合,術中即時得到清晰高品質的肺部影像,加速臨床決策並協助影像導引手術,包括肺小腫瘤手術前的定位、或是微創手術中腫瘤的消融治療。
- 目前全球醫療專家對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追蹤及評估仍缺乏共識,特別是長期的篩檢追蹤,輻射曝露劑量會逐漸累增,致癌風險是否因此增加尚無定論,醫界對此議題也頗有關注。
- 肺癌為癌症死因的第一位,近年來越來越多民眾在健康檢查選擇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發現許多胸部X光所無法偵測到的細微肺部病灶,因而引起緊張與焦慮。
- 蔡昇翰指出,肺癌堪稱癌症的第一殺手,台灣2015年新增加肺癌個案約1萬3000人,同年肺癌死亡人數近9200人,引起關注。
- 加州政府的醫療保險和大多數商業保險,對於高風險人群在我們醫院的Los Gatos 和Mountain View院區做低劑量CT掃描,都給予給付。
而國健署的癌症統計顯示,國人被診斷出罹患肺癌時有6成左右是已經轉移,無法手術治癒的晚期(第四期)癌。 在臺灣,剛診斷出肺癌的平均年齡是65歲,但是從55歲開始發生率就有快速升高的趨勢。 因此,國健署於今年(111 年) 7 月 1 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第五癌篩檢」。 既乳房攝影(乳癌)、子宮頸抹片(子宮頸癌)、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口腔黏膜檢查(口腔癌)後,補助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因肺癌不同期別間的存活率差異很大,若在第 1 期就開始治療,5 年存活率高達九成,第 2 期也有六成以上。 等到 3 期後才發現,存活率便驟降至三成,第 4 期後,更只剩下一成。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斷層篩檢:逾40,至少做一次?
因為肺部的惡性腫瘤,具有轉移性高的特性,存活率不甚理想,唯一能有效控制的方法,就是及早發現、積極治療,顯示「精準的確診」是疾病控制、生命維持非常重要的關鍵。 雖然做電腦斷層不一定會傷到腹中的寶寶,但你的醫生可能建議你使用對胎兒更安全的檢查方法,如超聲波、MRI。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高劍虹分析,肺癌主要分成「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佔88~90%,有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之分,其中罹患肺腺癌比例佔45%,辭世比例也最高。
一般而言,它的輻射劑量約為傳統的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劑量(約5~7 mSv)的1/6 ~ 1/10,然而它在偵測肺部小結節功能上不遜於傳統的電腦斷層術檢查。 由於它的目的是篩檢肺部小結節,對於胸廓等軟組織的像要求不是很嚴格,所以不需注射顯影劑。 臺灣的研究團隊在臺大前校長楊泮池的領導、國衛院補助下,針對非吸菸的高危險族群(三等親內罹患肺癌者、經常煮菜的家庭主婦、廚師等)進行了11177名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從治療層面而言,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找到的早期肺癌,多數能以手術治療或治癒,而且由於早期肺癌手術所切除的肺部組織相對較少,對於患者術後的肺功能與生活品質的影響很小。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台灣肺癌患者 女性、不抽菸比例高
李文正進一步舉例,腦部受傷或中風是否出血,電腦斷層可以確定;但如果是出血以外的軟組織問題,核磁共振就優於電腦斷層。 而實質器官如攝護腺、卵巢等,電腦斷層影像也不夠好,老人常見的疾病如椎間盤突出,或是運動員常見的韌帶等非骨骼傷害,電腦斷層也不如核磁共振。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電腦斷層」全名叫作電腦斷層攝影(CT),是利用無數的X光射線穿透人體,經由電腦重組出體內3D影像,有別於一般X光檢查的平面顯現。 醫界公認,電腦斷層可顯現出身體大多部位的情況,大幅提高疾病診斷的精準度。
- 近年來不少研究也發現,肺癌患者中90%是女性,且50%男性患者從不吸菸,另2018年12月26日衛福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中明確指出,2016年國人肺癌人數從13,086人增加至13,488人,增加的402人,全為女性。
- 簡單來說,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是一種不用注射顯影劑的胸部電腦斷層檢查方式,故接受檢查的人僅需接受相對較少的輻射劑量,就能有效達到篩檢早期肺癌的目的。
- 雖然發現小型腫瘤應立即給予切除,但對於某些生長緩慢的肺癌,可能數年內都不會轉移或影響壽命,如果病患年紀老邁或體衰多病,接受手術切除反而可能會產生過度治療的問題,病人反而會承受不必要的手術或麻醉的風險與併發症。
- 現在許多健檢廣告大力宣傳LDCT,指出能夠有效篩檢出肺癌,但是其實篩檢結果中,有高達9成3的是「假警報」。
醫界雖質疑國內多數肺癌患者沒抽菸,應纳入檢查對象,但缺乏實證研究。 於是衛福部於103年起委託「LDCT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研究。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LDCT),目前沒有發現會引起長期傷害。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長期照顧
純毛玻璃狀病灶很有可能是原位肺腺癌或是癌症前期病灶-非典型腺瘤增生。 長期或重度吸菸的人或是戒菸不到15年的人,抽菸是導致肺癌最危險的因子。 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健康網》芥菜大解密 農委會:根莖葉都能吃
對此,媒體人韋安今(15)日就表示,侯友宜「百分百會選2024」,韋安強調,「從公40多年的侯友宜,有為國家、為人民努力做事不變的初心,並獲得近8成台灣人民的信任,這給侯勇往直前,提供最強大的動力」,引發討論。 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此外,會員所發表的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生活易之言論及立場。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非人人適合肺部低劑量斷層 評估是否為高危險群
反而是血液腫瘤科、風濕免疫以及肝硬化等患者,隱球菌感染反而增加! 這個時候,「早期有效的診斷」、「選擇正確藥物」就變得非常重要。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不過,該名患者只接受了第一線治療、就出現嚴重隱球菌感染,是否與藥物相關? 劉鴻霖指出,比起一般認為較可能提升感染風險的BTK抑制劑等藥物,現行用於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藥物其實提升感染的風險相對低。
結節的大小、形狀等影像特徵和追蹤期間的變化,都是判讀重點。 假設結節是發炎所引起,觀察期後漸漸縮小甚至消失,便可斷定當初是肺部發炎;如果結節邊緣形狀不規則,或看來霧霧的棉花狀,醫學上稱為毛玻璃狀病變(GGO),或一段期間後突然變大,都是異常訊號,有必要進一步處理。 一般來說,肺癌病人等到出現不適症狀來求診時,只有不到三成患者有機會開刀,開刀後不到兩成患者有機會完全治癒肺癌。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發現結節比率高、持續定期追蹤很重要
1.年齡介於50-80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時間尚未超過15年的民眾,證據顯示可以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以篩檢肺癌,尤其以60-75歲者,最具成本效益。 民眾可先評估自己否是罹患的肺癌高危險群,並諮詢醫生了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的優缺,再決定是否進行肺部低劑量斷層。 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會對嬰兒造成傷害。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但美國懷孕協會(American Pregnancy Association)還是建議不要對孕婦進行電腦斷層掃描,除非明顯利大於弊。
蔡昇翰認為,低劑量電腦斷層雖可降低高風險群的肺癌死亡率,但對非高風險或其他風險者,如有家族史或空氣汙染接觸,仍未有足夠證據的支持,目前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不建議沒有危險因子民眾進行篩檢。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影像醫學部主任李文正解釋,電腦斷層是目前最迅速、最方便的檢查,加上是「非侵入性」,且價格為數千元,相對便宜。 電腦斷層對腫瘤類、血管類和骨骼類等疾病,都是最好的幫手。 李文正舉例,肺癌患者後續治療,須靠定期的電腦斷層追蹤;另外也可研判車禍腦部受傷,是否有出血;或是了解腦中風、心臟血管狀況。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的風險
如癌症指標驗到身體出現相關抗體,表示有可能患上肺癌,並需進一步檢查診斷。 不過癌症指標高低受許多因素影響,或會有假陽性或假陰性情況,這測試可作為參考,配合其他方法斷診癌症。 肺部X光又名胸部X光,是常用的肺癌診斷方法,全面身體檢查及肺部檢查都包括這項目。 照X光原理是利用X光透視胸腔部份,投在底片上形成影像,有助檢查肺結核、肺腫瘤、肺紋路增加、水胸、氣胸(爆肺)、支氣管擴張及氣管擴張等肺病。 如果正面胸部X光檢查正常,但痰中經常帶有血絲的人士,建議進行側面胸部X光檢查。 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般認為HIV感染者是這類伺機性真菌感染的高風險族群;不過,近幾年隨著高效能抗病毒藥物廣泛使用,感染者的CD4數量都不低,所以近年發現,隱球菌感染在此族群已經下降。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健康網》揪出早期肺癌 醫師︰電腦斷層掃描最好武器
肺癌為癌症死因的第一位,近年來越來越多民眾在健康檢查選擇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發現許多胸部X光所無法偵測到的細微肺部病灶,因而引起緊張與焦慮。 當病患出現肺結節(小於三公分的腫塊)病灶時,醫師通常會採取下列幾種處理方式:(1)切除病灶(2)切片檢查(3)定期追蹤。 楊泮池說,國際研究多針對吸菸者進行研究,而我國TALENT研究顯示,對不吸菸卻罹患肺癌,肺癌家族史是目前所知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女性罹患肺癌可能和基因與環境因素相關。 國健署除提供重度吸菸者外,也針對肺癌家族史提供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又是一個台灣領先世界的重要篩檢。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因為早期沒有症狀,很難早期發現,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能夠早期發現的最佳利器。
若是病人不願意或身體不適合接受手術,為了得到正確病理診斷以接受後續的治療,本院放射診斷科介入性治療團隊可以在病人意識清醒且自發性呼吸的狀況及局部麻醉下,利用精準的電腦斷層3D定位引導,完成經皮細針穿刺切片檢查。 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影像出現異常結節,多數不是癌症,不需要過於擔心。 大部分的影像異常經過一段時間後會縮小或維持原來大小,最後證實是良性。 建議,吸菸是肺癌頭號致癌因子,因此50歲以上的癮君子,是第1類必做不可的族群;第2類是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罹癌風險同樣高,尤其家人屬於早發病者;第3類為工作暴露者,包含室內汙染的廚房油煙、燒香、裝潢施工等。 在評估結節是否癌變之後,放射科醫生將把患者轉介紹給EL Camino 醫院的肺科醫生、腫瘤科醫生或其他專家以確定最佳的診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