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次放射治療15大分析2025!專家建議咁做…

總結來看,對於局部攝護腺癌使用低分次放射治療經由不同形式的體外照射,與傳統方式相比可減少病人交通往返時間,在臨床上表現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本篇作者將進行第三期低分次放射治療的研究,未來將研究併發症的基準值與劑量參數,用來使嚴重的晚期毒性能盡量減到最小。 【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侯沛羽醫師】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癌症登記年報資料,乳癌長年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 低分次放射治療 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全球癌症統計也顯示,乳癌首度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 因為乳房攝影篩檢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乳癌能夠早期診斷,也使得更多病人能接受乳房保留手術。

低分次放射治療

唯少部分病人為更有效的治療採取「體內近接治療」,需將治療用器械放入體內才需要使用麻醉,癌症病友對放射治療並不需要太過恐慌。 近幾十年來,放射治療的治療技術在硬體、軟體上有了巨大的革新,傳統的鈷-60治療機,多以伽瑪射線施行簡單的二維平面照野,劑量分佈不甚理想,對正常組織的傷害較大,副作用亦大幅增加。 照射時要小心腸道是曾會受傷或造成廔管,若形成廔管,則是嚴重的問題。

低分次放射治療: 別怕出門〉乳癌不要拖 低分次放療縮短療程

台灣地區,子宮頸癌排女性發生之第五位,因為治癒性高,死亡排名則居第六位。 復發的子宮頸癌70%在兩年內發生,若已造成尿路阻塞,則常合併遠端骨骼或肺之轉移。 在美國,其發生率及死亡率皆佔第一位,幾乎佔全部癌症的三分之一。

詹凱翔主任說,由於疫情無法在短時間內結束,因此低分次放射治療方式,需更普及運用在需要做放射治療的癌友。 甚至有時轉診醫師或是家屬的要求也足以影響處理方式的判斷,所以,有人說放射腫瘤學中最能闡釋「醫學是一種藝術」的就是緩和性放射治療了。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乳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台灣近幾年乳癌已超越子宮頸癌,成為女性好發癌症的首位,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2018年共有14217位女性得到乳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2.24%,其中早期乳癌(0-2期)佔了80.5%。 是肝腫瘤侵犯到肝門靜脈或下腔靜脈等大血管,手術無法切除,栓塞、電燒治療效果也不佳,且因特定因素不適合使用標靶藥物或使用標靶藥物無效。 (本報綜合報導)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2020年全世界癌症新診斷個案數,乳癌首度超越肺癌;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也顯示,乳癌標準化發生率近年仍呈上升趨勢(78.9每十萬人口),標準化死亡率則持平,顯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好處。

低分次放射治療: 前列腺癌治療新方向 | 崔家倫醫生

細胞周期中最敏感的部份被放射線殺死後,其餘處在不敏感周期的存活細胞會重新分佈在各個不同周期的部份而非同步進入下一個細胞周期。 所以每次放射治療之後,殘存的細胞會重新再分佈,有的在敏感周期有的則在不敏感周期,這也是採用分次小劑量的原因之一。 此效應主要發生於光子與自由電子(在原子最外層幾乎無束縛能的電子)之間的作用。 電子吸收一部份的能量而以散射角射出,而入射的光子在衰減以後以角散射,由於入射角或散射角有許多變化,所以光子能量的傳遞也有不同的變化。 目前在放射治療最常用的鈷六十治療機及直線加速器所產生的伽傌射線及X光與人體的作用即是以此種效應為主,所以骨骼與軟組織所吸收的劑量差不多,這也是百萬伏以上放射線的優點。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GRT)結合醫學造影及放射治療科技,定位和監測治療前和治療期間的腫瘤位置、大小和形狀,從而提升放射治療的準確性。

但在某些特定狀況下即使是早期乳癌也不適合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必須選擇改良式乳房全切除乳房,例如過去曾接受過乳房或胸壁放射治療、接受放射治療期間有懷孕者、乳房瀰漫性微鈣化、腫瘤分佈範圍廣、經局部切除仍有殘餘腫瘤者,這些情形下被認為是絕對不適合接受乳房保留手術。 郭綜合已有十幾名病友治療完反應良好,副作用與傳統相比無差別。 所謂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技術」是一項放射治療技術,使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或動態弧形技術並配合影像導航放射治療技術。 功用在於,執行放射治療時,可以使放射劑量更精準地集中照射腫瘤部位,並大幅減少鄰近正常組織受到放射劑量的傷害,也增加腫瘤控制的機率,又可降低正常組織的副作用機率;對於放射治療存有疑慮的患者,有了高科技儀器的協助,治療效果可以更有保障,也更放心了。 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詹凱翔指出,乳癌放射治療主分長時間傳統分次與低分次治療,兩者療效不相上下。 對於復發危險性高的乳癌患者,評估區域淋巴結照射的適應症以降低復發及轉移的危險並進而改善存活。

低分次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費用

立體定位低分次放射治療亦可應用於治療肺癌之寡轉移病灶,如腦、肺與骨轉移等。 為增加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同步化學放射治療的療效,研究中的策略包括提高放射治療的總劑量與加入標靶藥物作為合併療法的一部份。 放射性肺炎與肺纖維化的發生是限制放射治療劑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為了減少提高放射治療劑量造成的肺部副作用,在放射治療的照野設計方面捨棄了預防性淋巴區域照野,只治療疾病侵犯部位。 此外引入正子影像的資訊以及呼吸調控的技術亦可幫助提高放射治療的準確度與減低正常組織的傷害。

低分次放射治療

所謂光電效應是指光子與原子發生作用而將原子軌道中的電子打出(被打出的電子稱為光電子),光電子將光子的能量全部吸收,而成為光電子的動能,此種效應可發生於K、L、M、N的任何一層電子中。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滿足您所需的治療及服務。

低分次放射治療: 健康網》芥菜大解密 農委會:根莖葉都能吃

另外,因腸胃道是容易受傷的器官,放射治療可能對圍繞在肝臟附近的十二指腸、 胃及大腸黏膜產生傷害,引起潰瘍或出血,大約有一成左右會發生腸胃道副作用,可以服用抗潰瘍或腸胃道黏膜保護劑來改善。 但如果肝腫瘤距離腸道太近、在1公分以內,就不適合進行短療程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對於無法手術治療的第一到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與局限期小細胞肺癌,放射治療是主要的局部治療方式。 低分次放射治療 針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高劑量(60Gy以上)標準放射治療的三年存活率約為30-50%,局部復發率高達50-60%。

低分次放射治療

治療效果方面,2013年的《刺胳針》腫瘤學期刊(Lancet oncology )英國臨床試驗,以及2010年的《新英格蘭雜誌》(NEJM)加拿大臨床試驗的結論可知,低分次全乳放射治療與傳統分次放射治療比較,不論在局部控制、存活率與長期外觀變化皆相同。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部分乳癌病人或有疑似症狀的民眾,可能因害怕出門而延遲就醫,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實為可惜;歐美相關醫學會、特別是歐洲腫瘤學會(ESMO),主張面對可能治癒的乳癌,藥物治療上建議依照治療準則處理且儘量不要拖延。 總結,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或分次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去治療各種顱內良性和惡性病變和疾病。 其優點是小範圍、單次至數次、極其精準及高劑量,如加入實時影像導航儀器可達到更精準的治療效果。 它能產生4-25 百萬伏特 的高能量X光及或電子束(Electron 低分次放射治療 Beam)。 現時6 MV X光射線是最為廣泛使用的能量,因為它穿透身體組織的能力適中及對治療房間的輻射防護要求相對較低。

低分次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在乳癌治療的新進展

放射治療有其適用條件,腫瘤須少於3顆,以及腫瘤侷限於肝內局部區域,但肝癌常是多發性,也經常超過3顆。 而在可用於肝癌的標靶口服藥物「蕾莎瓦」(學名Sorafenib)、癌瑞格(學名Regorafenib)、樂衛瑪(學名Lenvatinib)陸續核准在台上市,且有些已納入健保給付後,採用放射治療的肝癌患者就更少了。 以臺大醫院而言,收治的肝癌患者中,僅不到一成適合接受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癌症治療的重要部份之一,在現代腫瘤學的臨床應用上,放射治療常與外科手術治療或化學治療合用以獲得最好的腫瘤控制及最低的正常組織傷害。 而欲成為一位優秀的放射腫瘤醫師,瞭解放射治療的原理是必要的。 這種治療方式起源於瑞典的神經外科醫師Lars 低分次放射治療 Leksell 三十年前利用光子刀治療腦部的腫瘤,設計了精準的頭架用來執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一次照射很高的劑量,光子刀就如同開刀一般,腫瘤組織經由高劑量的照射後會逐漸消失。

  • 正因為每次劑量非常高,這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會使用特定的放射治療儀器以確定病人治療定位,才可使用高劑量並精準地照射細小腫瘤範圍。
  • 另一方面,伽瑪刀因為是頭盔式的設計,故僅限運用於腦部或頭部治療,並且因為射束大小因素僅適合治療3公分左右的病灶。
  • 光子刀是目前世界各國最普遍使用於肝癌放射治療的方式,它的優點是只挑選有限的照射角度給予放射線,正常的肝臟不會有不必要的放射線曝露。

分次治療就是為了使身體能從輻射的傷害中慢慢回復過來,同時逐點逐點地對腫瘤造成傷害,在累積一定劑量後,有望達到完全消滅癌細胞的效果(只限根治性放射治療)。 所謂「欲速則不達」,如果一味追求快速,而把所有劑量一次過集中在一次治療,只會令病人出現嚴重副作用。 因為輻射所帶來的傷害太大,如果身體來不及復原,那病人甚或有性命之危。 治療癌症除了手術切除外,於正常治療情況下,還會用電療或放射治療擊退癌細胞。 Bowtie 資訊團隊搜集了電療的相關資料,嘗試解答以上問題,以及分享治療期間的飲食和皮膚上的注意事項。

低分次放射治療: 乳癌放射治療新選擇!好神刀低分次治療,保護心臟與肺臟

緩和性放射治療無法延長其生命,但卻可提供很好的症狀解除,在照射一到二星期內就可改善60~80%的吞嚥困難,若病人活命超過六個月,則復發機會很大,此時可輔以外科手術行擴張,放置腔內人工置留器或改道手術。 劑量可於一週給予4次300~400cGy,連續二週半到三週給予4000cHy 到4400cGy總量的照射。 也可每日照射三次,每次200cGy,治療5天,達3000cGy後,病人休息3週,視情況給予第二階段放射治療,照野可依病灶縮而縮小,再治療3天9次,計1800cGy。 低分次放射治療 肝臟方面,放射治療後肝指數會短暫升高,出現發炎反應,透過休養和藥物治療,肝臟可自行修復。

  • 遞交此表格表示本人確認及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我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 否則,本人必須於以下空格加上「✓」號以表示反對。
  • 細胞周期中最敏感的部份被放射線殺死後,其餘處在不敏感周期的存活細胞會重新分佈在各個不同周期的部份而非同步進入下一個細胞周期。
  • 結果顯示,兩組射束角度皆可在靶區達到足夠的劑量;全弧(Full-arc)射束在膀胱、直腸以及股骨頭的吸收劑量相較於半弧(Partial-arc)射束之下有明顯減少。
  • 在香港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至2010年左右,許多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都是以直線加速器 配以特殊的圓形准直儀 使用非常窄的照射束進行。
  • 放射線治療看來似乎沒有什麼侵入性,但還是有其副作用,特性是,副作用不是發生在療程中間,而是療程結束後3個月內,副作用包括肝臟本身及周圍正常器官兩方面。

如同外科治療一樣,放射治療同樣是強調「局部控制」,但它較不受解剖位置的限制,可以輔助外科不能完全切除的不足, 另外它還可保留器官的外觀與功能,如早期喉癌及乳癌等。 一般在施行放射治療時,病人不需上麻醉(除了少數小兒科的病人外),所以可以門診方式來院治療,這也是放射治療的另一優點。 放射線的作用主要是將原子或分子游離,產生具強烈化學反應性質的游離根,所以放射治療也可看成是「局部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不直接受血流供應或組織滲透性的影響,所以劑量的給予較化學治療更具準確性,同時因放射治療毒性較小,所以較不受病人身體狀況的影響。 但較長的治療期間以及治療後數個月或數年以後才產生可能的遲延性後遺症則是放射治療的缺點。

低分次放射治療: 健康生活

近來還有深受期待的免疫療法,不過現階段免疫治療僅有對17%~20%的肝癌患者有反應,可說還在起步階段,如果有機會找到搭配放射治療下,啟動更多免疫反應的方法,放射療法在肝癌治療上將會佔有更重要的角色。 要提醒的是,面對令人眼花瞭亂的各種放射治療「刀」,不是愈新就愈好,也不是光有「刀」就能發揮效果,治療過程中的配套措施也很重要,所以建議還是要聽從醫師的專業判斷,不必追逐、迷信尖端設備。 放射線治療的方式可分「體外遠隔放射線治療」與「體內近接放射線治療」兩種,一般常聽到的直線加速器、光子刀、電腦刀等,以及最近相當熱門的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等,都屬於體外遠隔放射線治療。 還可以執行出一些極不規則的劑量分布,例如像全骨髓照射、全肋膜照射和全腹腔照射,此類治療是無法或很難使用傳統機器執行的。

低分次放射治療

據衛福部統計,國內2018年共有14217位女性得到乳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2.24%,其中早期乳癌(0-2期)佔了80.5%。 螺旋刀採用電腦斷層掃描技術的概念,以高能量的X射線作為治療及影像定位用途。 它將射束以螺旋狀環繞病患作治療,並內建快速移動的多葉準直儀來控制劑量強度的給予,該環繞旋轉的治療技術,只能在同平面上產生很好的劑量分布曲線,但並無法進行非同平面的治療技術,並且會造成正常組織有較廣泛的低劑量區域。 在高能X光影像導引定位方面,不同於諾力刀及電腦刀利用骨骼來定位,因為物理原理螺旋刀較容易在取像中看見腫瘤所在位置,以減少治療位置誤差。 低分次放射治療 由於電腦治療計畫需時甚久,現仍無法根據治療中X光斷層所顯示腫瘤變化來立即修正治療參數,且因其機械結構關係並不能像諾力刀或電腦刀輕易修正位置。 由於一般直線加速對於單次高劑量長時間的治療(放射手術治療),若無很好的病患固定則可能會引起較大的誤差,因此就發展出放射手術治療專用的伽瑪刀。

低分次放射治療: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低分次放射治療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低分次放射治療: 中心技術

乳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107年計有14217名女性罹患乳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2.24%,早期乳癌(0-2期)占據其中八成。 健保署今年6月通過「乳癌術後低分次全乳照射放射治療」健保給付,有助提升早期乳癌患者局部控制率與存活率。 乳癌已成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首位,早期癌症治療目標保留全部乳房的療法逐漸受到重視,健保給付自今年6月起納入低分次放射治療,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已有10幾位病友使用新療程,反映良好。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美的放射治療工具,主要是因為肝臟病情複雜多變,肝癌也常見非侷限性而是多發性,因此,病患仍應先考慮第一線治療方式(手術、栓塞、電燒等),再考慮第二線治療方式(標靶藥物)。 若不適用,再與放射腫瘤專科醫師討論,了解放射治療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及療效後再做決定。 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引進新型「環形放射治療機」,發展「好神刀低分次乳癌放射治療」,至今已30名患者受惠,其中對於心臟、肺臟的保護及治療效果,已發表在2022年第26屆台灣癌症學術年會。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