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院牧部5大著數2024!內含仁濟醫院院牧部絕密資料

這兩年他曾多次進出醫院,院牧恆常關懷牧養,鼓勵他讀經祈禱;陸生非常珍惜院牧曾送給他的十字架。 始於1984年,駐院院牧服務得以在本港首間政府醫院開設,經過30多年的推動與發展,全港已有接近50間公、私營醫院及院舍設有基督教院牧服務,現時全港有百多位駐院院牧,分別由20多個院牧事工委員會管理。 有意者請繕履歷逕寄新界上水保健路9號北區醫院3G019室基督教院牧部(董事會)收啟,封面請註明《應徵院牧》,若合適者則安排約見。 (二)助理院牧一級: 須具神學學士或以上學歷,曾受CPE訓練,有院牧服侍經驗優先。 仁濟醫院院牧部 申請者須持有神學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具五年或以上院牧經驗、已完成三個或以上認可CPE單元訓練,已被按牧及具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檢證院牧/註冊院牧(一級)資歷為佳。

仁濟醫院院牧部

仁濟醫院的院牧服務,起源於院內基督徒團契,他們除了彼此建立與支持,更關心到人精神上和心靈上的需要,於是在 90 年 12 月開始探討仁濟醫院院牧服務的可行性。 經過多次與院方的商討後,在 91 仁濟醫院院牧部 年 5 月仁濟醫院院長及董事局正式接納院牧服務的推行,並以物理治療部為院牧聯絡處。 院牧服務初期,由陳一華牧師與林偉廉院牧義務到醫院探望病人,並且協助成立院牧事工委員會。

仁濟醫院院牧部: 服務範疇

「懷義樓」在1993年曾進行翻新工程,住宿部分佔4層,每層有4間宿舍,佈置成家居的模樣,讓兒童獲得家庭般的舒適和照顧。 仁濟醫院院牧服侍的異象始於院內的基督徒員工看見醫院探訪關懷的需要,在下班後,相約一同關心一些乏人探望的病者。 一九九一年六月,陳一華牧師及林偉廉牧師承擔義務院牧之職,以物理治療部休息室的一隅作院牧部初期聯絡處。

醫院原址是新圍村、集輝村和福華村木屋區,於1960年代陸續因發生多次大火被清拆。 明愛醫院成立於1964年,乃深水埗區內唯一的公立急症全科醫院。 為提升醫院的設施及醫療設備,以應付不斷上升的需求,政府先後撥款共25億元以推展醫院的兩期重建計劃。

仁濟醫院院牧部: 重建發展

經過多次的異象傳遞後,在 91 年 10 月正式成立「仁濟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 聚會中差不多整個部門的同事都有出席,彼此扶持,並由部門主管致悼詞懷緬,對逝者讚賞,肯定其對部門的貢獻;一起聆聽詩歌、讀經,並由牧師慰勉宣講;最後大家手寫由衷的祝頌懷念片語等。 縱使大部份同事皆非信徒,卻仍因為這基督教禮儀及當中的信息帶來安慰,亦讓死者家屬在當中向醫院的支援表達謝意,在同事們的追思感言中大得安慰,這是相互安慰的療癒過程。 疫情期間因有同工在社區受感染,部門需要進行深層消毒清潔,由醫院提供服務;事後在呈報機制及復工措施上也運作純熟,大家亦作好有機會染疫的心理預備。 為了應付市民對醫療服務不斷提高的需求,明愛醫院正進行重建及翻新工程,其中1999年重建第一期,即「懷信樓」已於2002年9月落成啟用,而鄰近的「懷愛樓」亦已完成翻新工程。

仁濟醫院院牧部

4月7日開始,經醫院行政總監批准後, 主任院牧(牧師)可回應臨終關懷轉介。 院牧收到病房轉介,獲知病人已離世;但由於其新冠病毒測試的報告仍未收到,離世病人需要留在隔離病房。 剛到達的女兒一直不敢進入病房,情緒激動地表達自己承受不了此刻見父親最後一面,寧願日後在家人陪同下到殮房再見。

仁濟醫院院牧部: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誠聘資深院牧(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2010年3月29日,明愛丟棄善長20噸物資,以協助貧苦大眾為宗旨的香港明愛,被揭發及批評極其浪費,把大批社區捐贈,而且新簇簇的物資如垃圾丟棄。 仁濟醫院院牧部 2010年6月,醫管局撤銷對吳奎的處分,承認調查吳奎時,未按程序辦事。 醫管局承認,對吳奎的處分有欠公平,撤銷處分,並支付33萬元訟費給吳奎。 2008年12月20日,有一名心臟病發作的男子被送到明愛醫院永康街正門外,事主兒子向醫院的詢問處求助,卻獲回應叫他打999,沒有即時協助把事主送往急症室,加上救護車因塞車而延誤,事主在大約半小時後才被送抵急症室,結果不治死亡。 涉事的詢問處職員被指責「見死不救」,院方最初認為職員沒有犯錯,但輿論普遍不滿意。

仁濟醫院院牧部

有意申請者,請繕履歷寄九龍樂富杏林街4-6號地下院牧聯會郭先生收或電郵至。 誠邀具承擔及富經驗人士參與我們的工作,與一個重視人的價值、富有使命感的群體,一起實踐靈實的異象和使命、提供全人關懷,以及傳揚福音。 靈實致力栽培同工,為同工提供在職培訓,給予涉獵不同工種及服務類別的機會,藉此擴闊視野,讓靈實成為一個讓同工成長及並肩服事的地方。 申請者須持有神學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具至少一年院牧或教會牧養經驗及已完成一個或以上認可CPE單元訓練。 仁濟教育服務始於1980年代,現時共開設23所學校,包括6所中學、5所小學及12所幼稚園或幼兒中心。 1959年,荃灣商會理事長葉德範聯絡地區的紳商人士周卓明、周坤成、許添、邱子田及何傳耀等開始籌備興建地區醫院工作,取「仁者存心,痌瘝在抱;濟世利眾,保健為先」的首字聯成新醫院的名稱。

仁濟醫院院牧部: 基督教聯合醫院院牧部

位於荃灣市中心的仁濟醫院現時是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其中一所急症醫院和耳鼻喉頭頸外科的專科轉介中心,亦是本港其中一所專責提供全關節置換手術服務的公立醫院。 仁濟醫院牙科診所由仁濟醫院董事局(並非由醫院管理局管轄之仁濟醫院)營運, 為市民提供牙科服務。 仁濟醫院現時共有五間牙科診所,分別設於荃灣、土瓜灣、筲箕灣、觀塘及粉嶺,為市民提供優質但費用低廉的牙科服務。 至今,仁濟醫院的牙科服務已伸展至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北區,為更多的市民提供牙科服務。 仁濟醫院是一所提供急性、康復、復康、療養服務的全科醫院,位於香港新界荃灣仁濟街7-11號。

仁濟醫院院牧部

仁濟醫院於1973年由仁濟醫院董事局創辦,當時,醫院僅有一百張病床,主要提供康復服務。 隨著荃灣區人口激增,院方因應社區的需求,不斷拓展新服務與設施;1991年醫院更成為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 迄今,仁濟醫院已發展為一所提供急性及延續護理服務的全科醫院,截至2021年12月31日,醫院共有病床781張,2,476位員工,為荃灣及鄰近地區市民提供具質素的醫療服務。 仁濟醫院自1998年於新界荃灣成立第一間中醫門診,於2002年獲中國銀行的支持在香港島西營盤西邊街西區社區中心開設第二間中醫門診。 2003年仁濟醫院與醫院管理局簽訂合作備忘,共同開辦「仁濟醫院中醫門診暨科研中心」,是首批與醫管局合辦中醫專科門診及中醫科研醫院之一,進一步將中醫藥技術納入香港醫療體系。

仁濟醫院院牧部: 醫院概況

上環復康服務中心 – 晴晞閣:位於上環高陞街,乃仁濟醫院自資經營單位,為半獨立生活能力之智障人士提供自費24小時宿舍服務。 仁濟醫院兒童之家及寄養服務:位於柴灣東區尤德醫院,每間宿舍有8個宿舍位,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過渡性之住宿服務。 兒童之家於2006年設立寄養服務,為有需要之兒童安排入住寄養家庭。 仁濟醫院艾王忠椒育嬰園:位於荃灣仁濟醫院綜合服務大樓,於1998年投入服務,為區內及鄰近地區提供日間託嬰服務。 仁濟醫院第廿四屆董事局社會服務中心:位於元朗天水圍天河路,為一所整合幼兒、青少年及長者服務的綜合服務中心。 仁濟醫院董事局於2005年與香港執業眼科醫生會合辦「仁濟醫院鄭承隆眼科診所」,由眼科醫生會派出專業眼科醫生註診,為市民提供眼科檢查及專科治療。

過程中院牧留意到同事們的情緒十分哀傷,經關心後知悉同事們希望為死者安排追思會以作懷念,也成為部門對親愛同事的道別致意。 上世紀九十年代,基督教院牧事工如雨後春筍般進駐公立醫院;其中一位參與掀動的牧者就是陳一華牧師——現任仁濟醫院院牧事工的顧問院牧。 醫院由前倫敦傳道會管理,先後發展那打素醫院(一八九三年)、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一九零四年)及何妙齡醫院(一九零六年)。 於一九二零年代,雅麗氏利濟醫院經搬遷重建後,毗鄰那打素醫院,幾所醫院聳立於香港半山般含道及卑利士道交界,於一九五四年經立法定案後合併為「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並以「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執行委員會」作為法人團體。 瑪嘉烈醫院屬九龍西醫院聯網轄下大型急症醫院,一直致力為葵青及九龍西聯網居民提供二十四小時急症及全面的中層醫療服務,它亦是聯網的第三層醫療中心,並提供一些全港性的第四層專門醫療服務。

仁濟醫院院牧部: 醫療服務

1962年初,荃灣商會成立「興建『仁濟醫院』籌備委員會」。 1962年8月25日,發起人葉德範不幸辭世,荃灣商會推選邱德根繼任商會理事長並繼續領導籌建仁濟醫院的工作。 1967年,仁濟醫院董事局正式運作,邱德根擔任主席,正式向香港政府申請於關門口村原址興建仁濟醫院。 1973年,仁濟醫院正式成立,仁濟醫院成立初期只有一百多張病床的小型社區醫院而已。 有高危病房的醫生曾請求院牧提供視像探訪服務給臨終病人及家人,以減輕病人或家屬在分隔中未能見最後一面的遺憾與悲傷;與管理層開會商討後,因政策緣故,未能成行。 明愛醫院「懷義樓」於1964年建成,原本為治療傳染病的大樓,其後改用作16歲及以下嚴重弱智兒童的院舍,毗連提供特殊教育服務的樂仁學校。

  • 第二期重建計劃主要由香港政府資助,耗資12億港元,分兩階段進行,需拆卸「懷明樓」、「懷安樓」、「懷德樓」及「懷仁樓」等4幢大樓,興建一座日間醫護/康復大樓、復康花園及改善醫院出入口。
  • 仁濟醫院在1973年成立,仁濟醫院是九龍西醫院聯網其中的一員,並且設有約800張住院病床,主要為葵青區和荃灣區的居民提供全面的急症、延續護理、日間護理及社區醫療服務。
  • 長者鄰舍中心、老人中心:各中心內均設有休憩室,定期舉行社交康樂活動、健康檢查及講座,設有長者進修學院。
  • 由2月7日開始,院牧只能以視像電話形式回應所有必須性心靈關顧服務轉介,轉介數字亦大幅下降,由1月份45次下降至2月份只有5次。
  • 部署臨床關懷培訓:有鑑於醫院義工服侍恢復常規的進程仍存在不穩定的因素,院牧計劃於5月份開始,逢周六下午到區內教會分享異象、推動及裝備信徒把握機會到醫院床邊探訪關懷住院病人及其家屬。

現時有五十多位探訪義工恆常每週服侍,其中不乏服侍年資超過十年的。 面對香港社會老齡化、疾病年輕化的趨勢,醫院臨床關顧的需求不斷上升。 除持續深化義工的探訪服侍心志及技巧外,栽培下一梯隊(成青信徒)參與病患關顧服侍也是刻不容緩的事。 上周陸生在另一間醫院離世,兒子是天主教徒,因著父親一直把十字架掛在床的吊環上,每天瞻望;故此,他決定尊重父親的信仰,希望採用基督教禮儀為父親舉行喪禮。 可惜,在疫情期間,那間醫院無法提供院牧服務;故此,他致電院牧室,邀請院牧主領安息禮儀。 數年前,陸生(化名)因中風入住仁濟醫院,住院復康期間參加每周六下午「午間閒情」病人福音聚會後決志信主。

仁濟醫院院牧部: 服務概覽

在疫情期間,院牧善用了院牧辦公室不在臨床區域的獨特優勢,於主任院牧辦公室接見家屬,進行哀傷或危機輔談。 院牧在面見家屬、主領安息禮及火葬禮的過程中,聽到許多陸生的生命見證。 這位從未到過教會接受信仰栽培的弟兄,堅心仰賴上帝,成了家人的鼓勵及榜樣,因為懷著天家再相聚的盼望,小兒子決定帶著其女兒一同到教會認識耶穌。

這些數字在在顯示了仁濟院牧服侍的特色是眾信徒不分宗派、同心合一地服侍。 筆者於五年前加入團隊,感受到院牧與荃葵青區內教會牧者及會友存着一份深厚的情,專以在院內傳揚基督的愛,關懷病者為目標。 近年,其他宗教團體雖存比較之心,卻仍無法超越;原因是他們無法動員這麼多團體。

仁濟醫院院牧部: 新界西院牧事工總辦事處及屯門醫院基督教院牧部

醫院一向重視社區為本的服務,會繼續配合醫社合作的方向發展醫療服務。 本院的復康服務多元化,現時共有十四個復康服務單位提供超過二十種復康服務。 服務類別由學前弱能兒童服務至復康成人服務不等,服務單位包括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護幼中心暨宿舍服務、到校學前康服服務、兒童成長發展中心、地區支援中心、庇護工場、輔助就業服務、輔助宿舍、中度智障人士宿舍、展能中心暨宿舍及嚴重殘疾人士宿舍。

仁濟醫院院牧部: 慈善星輝仁濟夜2023 – 全港直播籌款節目

● 遇有緊急心靈關顧服務的需要,醫院管理層將按個別情況酌情考慮,求主賜相關醫護有敏銳與智慧的心,辨識需要作出適時適切的安排;求主賜院牧們在限制中有智慧地回應每個轉介,適切關顧和服侍有需要的人。 院牧部在確診數字持續過千宗時,決定分兩組交替當值,每天有六位院牧並一位行政同工當值,以確保仍提供安全又有效的關懷探訪服務。 初期偶爾在病房發現確診病人,便需要暫停該病房的探訪服務,但後期因許多病房都有確診病人,於是院牧在格外小心及遵守防感染措施下如常探訪。 27歲女病人上月中因羊癇症入住明愛醫院,其後被發現心臟受感染,需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治療。 上周護士替女病人拔除輸藥用導管時,卻將部份導管遺留在病人靜脈內,病人需再接受兩次麻醉檢查,才開刀將之移除。 女病人稱,傷口較原來長一倍,計劃投訴院方失誤;明愛醫院行政總監馬學章則指這是個別事件。

仁濟醫院院牧部: 院牧聯會

此外,醫院設有全科診所提供普通科及家庭醫學專科門診服務。 本院同時亦管理兩間普通科門診診所,分別為戴麟趾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及伍若瑜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為區內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基層醫療護理服務。 本院青幼服務自2019年開始,由 仁濟醫院第廿四屆董事局社會服務中心 — 劉坤銘青少年中心與仁濟醫院學前機構社會工作服務隊合力推行「家庭義工推廣計劃」,致力透過提供不同類型的義務工作,達致強化家庭的正能量。 (一)院牧: 須具神學學士或以上學歷,最少三年院牧常規探訪服侍經驗及完成二期「臨床牧關教育課程(CPE)」(每期為400小時)訓練或以上。 負責病人、家屬及員工之牧養關顧,能獨立策劃及推動病人關懷服侍及活動。

仁濟醫院院牧部: 中醫藥服務

院方會繼續加強執行感染控制措施,並密切留意有關病房的情況。 院方已將有關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作出跟進。 請根據以上指示付款,將入數紙/支票圖檔Whatsapp到手機號碼,逾時或未能收到資料將當作放棄預留位置,本中心會將位置開放予其他申請者。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