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桑德斯捲土重來,不少溫和派民主黨人,並不希望被視為社會主義者的他勝出。 《BBC》報導,巴提吉格是一個非典型的候選人,由於相對缺乏政治經驗,他的競選嚴重仰賴他的背景故事,不過這也使他在總統選舉中脫穎而出。 麥寇莫利稱,黨團統計票單的效力等同選票,若要重計票單的統計是否正確,就要詢問每個選民對候選人的傾向,包括沒有參加黨團會議的選民,此舉可能改變參加黨團會議並達成共識的人的決定。 對於民主黨愛荷華州黨部公布的初選結果,美聯社及《紐約時報》都認為,在計票未完全準確,且仍可能重計的情況下,避免報導誰是愛荷華州初選贏家。 「白紙運動」讓北京政府的防疫政策開始軟化,而美國總統拜登對中國「白紙運動」的回應過於謹慎,立時招來共和黨群起攻之,包括「…
11月4日清晨,特朗普赢得了摇摆州佛罗里达州的选举人票,领先拜登3.4%,较2016年大选的1.2%有所提高,这主要是由于特朗普在迈阿密戴德县的拉丁裔社区中获得了明显的支持。 2020年初(第七次辯論),符合資格出席辯論分別為:拜登、桑德斯、華倫、布塔朱吉、克罗布彻、施泰尔。 將於3月15日舉行的第十一次辯論的特別之處,是第十次辯論之後五人退選:施泰尔、布塔朱吉、克罗布彻、華倫、布隆伯格。 加巴德雖然繼續參選 但因為支持度不足,不符合資格出席電視辯論。 在粗體州和地區,領先候選人獲得了該州代表團第一次投票的“絕對多數”的支持; 根據規則40(b),需要八個這樣的州才有資格。
2020美國總統大選初選: 民主黨干涉選舉醜聞曝光,特朗普聲稱“終止憲法”震動美國
預計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明年初就計劃舉行全體投票,不服從全國委員會最終決定的州份,將面臨黨的嚴厲制裁,包括在提名大會上罷免代表。 當年的民主黨黨代會上,儘管大局已定,許多支持桑德斯的黨代表在目睹希拉里正式加冕成為提名人時,仍然無法自持,流下了不甘的淚水。 狂熱的「桑粉」在場地外圍集聚,高聲抗議黨內建制派「黑箱操作」。 BBC中文在美國的記者馮兆音說,桑德斯入主白宮的努力雖然在初選階段宣告結束,但他對美國年輕一代政治理念的影響深遠,將在美國歷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結果蔡英文以817萬票當選,有媒體笑言「雞排吃到吐」、「台灣雞的滅絕時代來臨」。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本週」(This Week)節目在訪問中向他拋出這道問題。 巴提吉格去年與擔任中學教師的男友Chasten Glezman結為連理,如果入主白宮,巴提吉格將是美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他只比美國法定總統參選資格大2歲),加上他的同志身份,將打破美國總統史上許多紀錄。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於上(11)29日抵達華府進行為期3天的國是訪問,這是他繼2018年應美國前總統川普之邀後…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日前在北京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次訪問的關注焦點在西方對中國日益強硬的地緣政治立場抱持的態度。
不過真正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愛州2020年初選時發生的程序瑕疵。 「今日美國報」報導,拜登1日致函民主黨章程委員會指出,民主黨應該確保挑選候選人的過程裡,少數族裔選民聲音在程序初期就可以被聽見。 11月23日,美國總務署署長發布信函通知拜登團隊可以展開權力交接的工作。 截至當天,川普團隊及支持者已有至少30起有關質疑選舉結果的訴訟敗訴。
2020美國總統大選初選: 民主黨溫和派「整合」再進一步:「同志市長」布塔朱吉退選後公開支持拜登 2年前
拜登2020年贏得南卡羅來納州的初選,讓他的競選陣營士氣大振,他最終獲得民主黨提名參選總統,並成功入主白宮。 拜登昨天在寫給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emocraticNational Committee)規章制度委員會的信中建議,民主黨的第一場2024年總統候選人初選應在南卡羅來納州舉行。 「桑德斯參議員和我或許在策略上看法不同,但我們擁有相同願景」,拜登提到健保、薪資不平等、氣候變遷等議題,強調「桑德斯和其支持者對這些議題展現熱忱及耐心,最終改變美國的基層對話」。
初選的消息不再佔據新聞頭條,再加上拜登對黨內提名幾乎勝券在握,民眾對選舉的關注度顯著減少,讓桑德斯的選情回天乏力。 羅智強:2018年11月26日,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宣佈參選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除電視直播外,也會同步網路直播以及將影片上傳至YouTube。 依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20條,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繼續居住六個月以上且曾設籍十五年以上之選舉人,年滿四十歲,可以申請登記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
2020美國總統大選初選: 美國大選:桑德斯宣佈退出競選
吳敦義:2019年4月10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正式表態不會參選2020總統,唯一目標是讓國民黨勝選。 法新社指出,新的初選時程是規畫在2月3日於南卡羅來納州舉辦第一場初選,接著是2月6日在內華達州和新罕布什爾州,2月13日在喬治亞州,2月27日在密西根州。 但愛荷華州和新罕布什爾州的民主黨領導高層,並不歡迎拜登的提議。 新加坡新加坡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恭賀台灣順利完成大選,並認為新加坡與台灣多年來有著密切友善關係,將繼續在「新加坡的一個中國政策」基礎上,持續發展彼此關係。
2019年7月28日,中國國民黨第20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板橋體育館舉行,上午會議正式通過提名韓國瑜為國民黨第十五任總統候選人。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民主黨初選10日在6個州登場,部分開票結果揭曉,前副總統拜登接連拿下密西根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愛達荷州,助長了如虹的氣勢,使主要對手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吞下慘敗,面臨退選的關鍵十字路口。 根據網站《FiveThirtyEight》全國民調,兩人原先難分軒輊,不過拜登上個「超級星期二」一舉奪下10州,支持率暴衝到51.7%,桑德斯則是33.2%。
但在听证会上,特朗普团队的律师承认共和党观察员已经在点票室里观察点票。 同样在当天,佐治亚州法官驳回了特朗普竞选团队的另一项诉讼,该诉讼称佐治亚州有重复计票的行为。 法官裁定没有证据表明佐治亚州有重复计票或延迟计票的行为。 同时,密歇根州法官驳回了特朗普竞选团队的一项诉讼,该诉讼要求密歇根州暂停点票以允许观察员进入,法官则指出密歇根州早已完成了点票工作。 11月4日晚美联社报道称,拜登已获得264张选举人票,特朗普则获得了214张选举人票。 而在竞争激烈的宾夕法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和内华达州,计票工作仍未结束。
在此領先的候選人可獲得勢如破竹的氣勢,支持者信心大增,也有助於影響其他州選民的看法。 根據統計,在愛荷華州或新罕布夏州初選勝出的民主黨人,最終都會贏得角逐白宮大位的門票,唯一例外是柯林頓(Bill Clinton),他在這2州均未獲得領先。 競選2020年美國總統的台裔青年創業家楊安澤()楊安澤(Andrew Yang)是台灣移民第二代,日前成為首位台裔美國總統參選人。 他現年44歲,1999年拿到哥倫比亞法學院(Columbia Law School)法學博士,擁有多次創業成功經驗。 楊安澤以「人性至上」口號與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政見打響名號。
2019年5月15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總統候選人提名特別辦法、中央提名協調小組成員、提名作業時程暨作業要點等三案。 初選全民調將委託五家民意調查機構執行,每家有效樣本數不得少於3000份,並以中華電信住宅電話隨機抽樣。 2019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提名協調小組成員,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副主席郝龍斌、副秘書長杜建德、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李哲華、考核紀律委員會主委魏平政等五人,分別拜訪有意爭取或被推薦黨員,評估徵詢黨員參加初選意願。
打破歷年初選慣例的提議讓傳統初選開場州不滿,來自愛阿華州的章程委員會委員布瑞南表示,像愛州這樣的「農村小州」應當要在初選時發聲,「民主黨不能忘記中西部選民,否則在下個世代將遭受重大傷害」。 採取了包括尋找選舉不法行為的吹哨人、通過分析選舉相關的數據、通過法律訴訟獲得選民名單在內的多項策略試圖找到選舉欺詐的證據。 在未能說服川普的法律團隊使用其法律策略後,真相投票組織於11月16日撤回了其法律訴訟。 恩格爾布雷希特表示,截至2021年2月,該組織所展開的調查仍在「進行中」。 11月10日,拜登發表勝選演說後在德拉瓦州威明頓市召開記者會,被問及川普拒絕承認選舉結果時,他表示,「坦白說,我認為這很丟臉」( it’s an embarrassment, quite frankly)。
- BBC得知,延遲的原因是用於上報選舉結果的手機應用程序出現重大故障,出現無法登錄、無故關閉的狀況,導致各選區的官員需要通過電話或者電郵通報結果。
- 11月10日,拜登发表胜选演说后在特拉华州威明顿市召开记者会,被问及特朗普拒绝承认选举结果时,他表示,“坦白說,我认为這很丟臉”( it’s an embarrassment, quite frankly)。
- 克羅布查認為,政府必須簡化囚犯向總統要求赦免、減刑的程序,並透過兩黨成立的委員會主動審核,特別是針對那些因非暴力毒品犯罪而坐牢超過10年、素行良好的囚犯。
- 拜登提出某些他先前參選時就提過的政見,例如基本工資調升到每小時15美元(新台幣460元),以及減免高等教育學費、推動乾淨的永續能源等。
-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於2020年1月7日透過Facebook呼籲台灣民眾投票日一定要去投票,用手中的一票守護台灣的民主。
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相當數量的公眾認為,在憲法確定的現有體制下,美國政治環境無法化解經濟、社會、民生等諸多重大問題,因而產生了其憲法是否已經過時的想法。 美國的現狀就像是失魂的幽靈在北美上空四處遊蕩哀嚎,尋找著它的靈魂寄託處。 如何重塑美國認同的核心成為美國精英和民眾需要緊迫解決的問題。 不過,美國政客都把抨擊重點放在特朗普個人身上,對於“推特檔案”的爆料則以縱容仇恨言論為由試圖掩蓋過去。 美國媒體和輿論在報導時也避重就輕,很少提為何一位前總統要叫嚷“終止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