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從中醫角度看,這些植物各有其特性,有的偏寒,有的偏熱。 即使選用也需注意產品是否與體質相符,例如紅參較燥熱,燥熱的人吃了人參,則可能會長瘡、上火。 綠茶則較寒涼,體質偏寒的人喝了綠茶,或會導致腹瀉。 由於癌症產生原因極其複雜,期望僅僅服用這類產品預防癌症是不明智的,相反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定期體檢才是積極的防癌措施。 湯藥內服調理陰陽臟腑,腎為先天之本,膏劑緩補元氣腎氣,針灸平衡臟腑經絡氣血,如此方可提升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周岱翰教授表示,对于晚期癌症病人,西医可用的办法不会很多,如果用中医辨证施治,通过对整体的 “扶正”或调理,则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这一点已得到业界共识。 中醫學偏重宏觀性辨証(病),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証施治;兩者是作為認識和診治疾病的核心,腫瘤也不例外。 因此,局部癌症的發生或轉移,並不是片面地看,例如胃癌、胰臟癌、乳癌,有時要考慮肝臟的疏泄功能;又如鼻咽癌、腸癌、皮膚癌,也需考慮肺臟的調節功能。 應注意調補氣血陰陽,著重注意補氣養陰,健脾和胃,宜常食放療前所用食物及益氣養血的膳食,此外,還可根據疾病的不同選用具有抗癌作用的膳食,以鞏固療效,預防復發,這類膳食主要有:昆布海藻黃豆湯、無花果瘦肉湯、石上柏瘦肉湯等。 在抗癌治療過程中有時扶正與祛邪,攻與補同時應用,因為癌症初期,腫瘤尚未增大,症狀和體徵尚不明顯,但從病機分析,已是虛在其中,到癌症的中、晚期,氣血衰弱明顯,但同時亦有邪實,故扶正祛邪合併使用者多。 治療癌症的單方驗方,都有一定的性味功能,使用時也應根據辨証治療的需要,適當選擇,或加以加減配伍,才能得到預期的療效。
中醫癌症治療: 大腸癌肝轉移莫害怕 仍有可能治癒
每位患者在看診結束之後,都會收到一張樓醫師提供的小叮嚀,裡面列出癌症患者不能吃以及宜多吃的食物清單,還有一些生活作息上的建議。 怎麼吃才能補養體力而不會補到癌細胞是所有患者最關心的事。 事實上,如果吃得對、吃得好,連食物也會變成治癌利器。 發現她竟然因為「相信中醫」而決定放棄術後化療,被我在電話里狠狠的說了一頓,後來她答應繼續化療了。
乳癌在中醫學上又稱「乳岩」、「乳癰」,「岩」是指腫瘤位置質地堅硬,手感有如皮膚包裹石頭;「癰」即潰瘍,皮膚會呈現紅腫、潰爛。 中醫癌症治療 張醫師指除了西醫的超聲波技術外,中醫亦可透過「望診」及「觸診」提早辨別女性的乳房是否潛藏癌變風險,如乳房整體表面較為凹凸不平,外形與正常有明顯分別;觸摸時有硬塊即屬病態。 只要破壞其繁殖和生長的環境,讓新的癌細胞無法再度產生,舊的癌細胞也因無法吸收到應有的養分,自然結束生命週期而凋零。 只有經過這樣的療程,腫瘤消失後才能不再轉移或復發。 診斷——病證結合:辨西醫的病,辨中醫的證(根據西醫的病(確診肝細胞癌或膽管癌)和TNM分期,辨中醫的證型),辨證要點為濕、水、瘀、毒、風、熱、寒、鬱、虛(氣血陰陽)。 同時必須結合現代西醫的診斷,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不是辨中醫的病,而是辨西醫的病),才能做到中西醫結合,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發揮中西醫所長。
中醫癌症治療: 中醫的建議食療
舉例來說,腦部腫瘤放射治療可能導致腦組織充血、水腫,出現頭痛、頭暈,嘔吐等。 中醫以滋腎平肝,活血利水來治療,常用枸杞子、熟地、川芎、川牛膝、豬苓、鉤藤、石決明等中藥來舒緩腦腫造成的不適症狀。 另外如做腹部的放射治療後,常會出現食慾不振、嘔吐、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或有便血等腸胃道的副作用,中醫常以健胃止嘔(白朮、茯苓、砂仁、陳皮、竹茹…),或是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澀腸止瀉(地榆、愧花、白頭翁、馬齒莧、敗醬草、赤小豆…)等方法治療。 儘管癌症病友併用中醫藥及輔助療法的情形相當普遍,但研究也發現在西醫治療期間常會隱瞞西醫師自行服用輔助療法,顯示癌症病友中西醫藥物併用的安全性仍須持續探討。 更重要的是,目前仍以西醫黃金標準評估後且治療完成的病友死亡及復發率較低,其餘治療,如中醫輔助,仍是以減緩癌症相關症狀使西醫治療完整為目標,建議病友避免自行使用秘方錯估治療療效,而錯失黃金治療期。 而中醫介入癌症治療的重要前提,是中醫師必須非常了解西醫治療療程,具治療經驗,才能根據患者的個別狀況及化放療副作用,進行輔助性的調理。
-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 平時養成不過量攝入澱粉類、奶類、甜食等飲食習慣,少食醃、燻、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維生素、胡蘿蔔素、橄欖油、魚、豆類製品等。
- 西醫的治療原則與治療效率上皆相當明確,為不同階段癌症種類提供不同治療方式。
- 尤其是針對手術、化療後的整體復康、調理方法,中醫方面更有一番學問,如:減輕西醫抗癌治療的副作用、增強病人機體的免疫功能等。
- 有的人認為忌口後「人生在世已無意義」,主張煙酒不拒,「百無禁忌」。
目前中成藥的臨床應用已不局限在中醫醫生,中藥的扶正、補益效果正在被西醫大夫所重視,正在成為中西醫結合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 放療、化療是目前淋巴癌常規治療方法,中醫藥的配合可在減輕其毒副作用上產生特殊的療效,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期及生存質量。 倘若在淋巴癌化療的同時或在化療後配合健脾和胃、益氣生血、補益肝腎、軟堅化瘀等中醫藥治療,則可以較好地緩解化療反應,有助於化療的順利進行。 中醫癌症治療 有些中藥(如丹參、靈芝、三七等)甚至還可以提高化療的療效。 如果在淋巴癌放療期間及放療後配合補益氣血等中醫治療,對增加白細胞的數量、增強免疫功能均有較好的效果,從而保證放療順利進行。
中醫癌症治療: 健康 熱門新聞
活血祛瘀作用機理可能與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改善微循環有關。 它認為能減低血小板的凝聚性,使癌細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種植、從而減少轉移,增加血管通透性,以改善實體敏感性,並有利於藥物、免疫淋巴細胞及其細胞毒素到達腫瘤部位,發揮抗癌作用,並能提高抗體,增強機體免疫力。 在处方用药前,除了综合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外,还需考虑患者是否合并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 一般而言,在合并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时,中医药主要目标是减轻这类治疗手段的毒副作用,让患者尽可能“舒服”地完成治疗全疗程。 在单纯中医药治疗而不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时,中医药主要会使用攻毒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等方法遏制肿瘤的生长,同时配合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滋阴补阳等方法扶助正气。
經過手術後2-4週的中藥調理,患者脾胃消化功能得到恢復,體力增強,手術引起的種種不適已得到大部分的緩解。 癌症不是西醫發明的名詞,中醫古書上也有癌症的記載,稱之為「岩」,不過古書上也說是難治的疾病。 現代患者能選擇的治療項目多,該如何正確看到中西醫在癌症治療的角色? 目前研究顯示,西醫為主、中醫為輔才是最好的治療策略。 陳星諭解釋,以肝癌為例,在治療肝癌方式中,以手術最好,其餘可考慮栓塞或酒精注射治療,標靶或化學治療效果則較為侷限,此時就是中醫介入空間,可進行輔助治治療。 中醫癌症治療 其實不少肝癌患者不是死於肝癌,而是死於肝癌併發症,中醫可助減輕併發症,維持一定肝功能,也降低對於生活品質的影響。
中醫癌症治療: 中醫中藥治療癌症的四大原則
若癌症患者出現骨髓抑制之副作用,如白血球、血小板不足等,中醫輔助治療將以恢復造血功能、保護骨髓為主。 其餘副作用如睡眠障礙、體力衰退則可以健脾補氣方式,讓癌症病友有體力應對後續的癌症治療療程。 癌症病人免疫功能低下,一般認為扶正補虛法屬於非特異性免疫的範疇。 扶正補虛法不僅可以減輕放療和化療的反應,保護骨髓造血功能,而且可以提高療效。 對晚期病人雖不能根治腫瘤,但可以改善症狀,延長生存時間。
中醫藥中心除設普通科中醫服務外,更設專科中醫診治予癌症病人。 中心同時間提供服務給門診病人及香港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康服中心的住院院友。 由2014年初開始,中心的中醫師更為所有新入住癌症康服中心的院友作免費中醫評估,以進一步加強康復中心的住院服務。
中醫癌症治療: 中醫治療癌症的歷史文獻
中醫在癌症各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確診前可以先預防,例如B型肝炎帶原者起初沒有明顯症狀,抽血才知道肝功能異常,胎兒蛋白指數升高,罹患肝癌的機率大增,這時可用中藥來阻止癌細胞生成。 由於病情複雜、變化多端,目前中西醫治療都很難達到理想效果。 經典的治癒概念認為,利用各種治療來達到無癌程度,是延長患者生命的唯一條件。 為此,人們曾經追求擴大根治手術、強化或衝擊化療、根治性放療等消耗性手段,然而事與願違,迄今乃未能確保有百分之百的療效。 腫瘤的復發與轉移,仍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而且患者治療後,生存質量普遍下降,甚至不能耐受治療而死亡。 本文章提供的內容只作一般個人參考之用,並不可被視作為專科診斷、臨床診斷、輔助診斷或治療等之用。
儘管在我國最早的文字——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瘤」字,但古代的「瘤」泛指一切臟腑組織的增生,沒有良性和惡性之分。 因此,中醫對癌症的認識是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而發展的。 應注意強壯脾胃、益氣養陰,以調理機體,增強其抗放射線損傷的作用。
中醫癌症治療: 中醫如何治療乳癌?
中西醫結合治療,互補長短,因為癌症是一類複雜性難治性疾病,中西醫結合研究和治療尤其重要。 但研究的瓶頸是藥物的穩定性、用藥的劑量、用藥的時間和作用機制等。 我的研究團隊通過十餘年的研究,提出了一個有效的針對複方的實驗方法和技術平台,即組學和生物資訊學分析的整合模型,從細胞、動物到人體去鑒定單味中藥和複方中藥的活性物質及其新型治療靶標,並尋到其科學證據和開展臨床試驗以獲取臨床證據。 過去的十餘年中,我們對小核酸、腫瘤微環境、巨噬細胞以及中藥黃連、黃連的複方進行了系統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的國際論文,特別在肝癌、胰腺癌、大腸癌和肺癌等方面,展示了黃連及其複方和其他中藥抗腫瘤轉移及其相關的作用機制。
王:很多癌症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之時,亦想同時接受中醫治療。 今天我很高興邀請到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馮奕斌教授和我們談一談這方面的問題。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建議,如果要使用輔助與替代醫療,病人應該要和原醫療團隊討論,因為 CAM 的療效在科學上未知,且有可能會影響到現有的治療,甚至是造成傷害。 後來進入醫院實習,我發現,醫院有兩類西醫師,一類是排斥中醫,認為中醫不科學,甚至會影響西醫的治療;另一類雖不排斥,但是大部分也沒有很相信中醫,可能只覺得中醫對病人無害,沒有很期待療效,不會主動推薦病人去尋求中醫。 關於癌症的防治,中西醫學都強調: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中醫癌症治療: 癌症研究
中藥還可以改善精神心理狀況,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水平。 中醫癌症治療 臨床常見一些晚期腫瘤患者服用中藥後精神好轉、信心增加、活動時間延長,生活質量得以提高。 中醫癌症治療 治療結束後,進入長期追蹤期,除了生活作息、飲食需改變外,以中醫觀點來看特別注重調整全身機能與陰陽氣血的失衡狀態,透過個人不同體質,使用補脾益氣、活血化瘀、疏肝理氣、化痰利濕、軟兼散結等治療降低癌細胞轉移及復發的機率。
- 當患者在知道自己患癌症時,往往「談癌色變」,不知道癌症如何產生在自己身上?
- 門診服務人次從2011年的1500人次攀升至2015年的6000人次,顯見越來越多民眾肯定中藥的療效,患者中以乳癌最多,其次是肺癌和大腸直腸癌。
- 綠茶則較寒涼,體質偏寒的人喝了綠茶,或會導致腹瀉。
- 因此,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根据病人的症状、临床表现以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便可处方用药,对于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都可以进行辨证论治,并不拘泥于肿瘤的种类和分期。
- 王建豪表示,中醫是以「辨證論治」為主,當一位病人的體內平衡被破壞了,中醫會針對其臨床表現,以及病人的體質或生活的環境,開對應的藥物。
- (一)清熱解毒法──減緩症狀;(二)活血祛瘀法──消除腫塊;(三)化痰散結法──消除腫塊;(四)疏肝理氣法──消腫止痛;(五)扶正補虛法──控制腫瘤的發展。
- 癌症是複雜難治性疾病,不要迷信靈丹妙藥,單一治療效果有限,系統綜合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十分重要。
中醫藥的角色主要在於改善體質,消除引起癌症的體質因素,幫助康復者盡快恢復健康,提升生活質素,並且預防癌症復發。 臨床觀察表明,把中醫與西醫進行有機的結合,取長補短,充份發揮二者之長,在提高療效、延長患者生存期及維護和改善癌症患者生存質素方面,可取得比單純中醫或單純西醫治療更佳的療效。 理論上,如中藥運用不合理,比如化療期間使用過多攻擊腫瘤的中藥,有可能增加化療毒副反應的可能,甚至用藥不當有可能降低化療療效。
中醫癌症治療: 扶正固本
癌的發病主要由於臟腑陰陽氣血的失調,在正虛的基礎上,外邪入侵,或痰、濕、氣、瘀等搏結日久,積滯而成。 因此要預防乳癌,除了避開與乳癌較密切相關的致癌物質,例如:過量雌激素攝取、高脂高糖食物、酒精等,也需要適時減壓、保持心情舒暢、減少操勞、多做運動、注意飲食等。 02、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病程阶段、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案、不同的临床表现都是中医处方用药前的考虑因素,目的是尽可能做到“减毒增效”。
中醫癌症治療: 西醫為主,中醫為輔,讓治療更給力!
王建豪表示,中醫是以「辨證論治」為主,當一位病人的體內平衡被破壞了,中醫會針對其臨床表現,以及病人的體質或生活的環境,開對應的藥物。 而西醫是可以做到組織切片、分子結構,並研發相對應藥物毒殺細胞。 化療的副作用讓很多患者在化療面前聞風喪膽,不少患者因此放棄了化療。
中醫癌症治療: 中醫對癌症治療三大關鍵時間點!醫師:化療時期對癌友幫助最大
一連串的未知問題擺在面前,病者因而出現恐懼、焦慮的情緒,繼而透過各種途徑瞭解中西醫及各種民間療法、自然療法、另類療法,並迅速採取行動。 部份早期癌症病人迷信所謂中醫秘方、偏方治療,誇大現代西醫治療的副作用,拒絕合理的手術、放療或化療,最終延誤治療,在抗癌過程中走了彎路。 有些病人僅相信現代西醫的治療,忽視精神飲食的調理,並認為中醫不能縮小腫瘤而放棄合理的中醫治療帶來的好處。 癌症是本港頭號殺手,除了西醫治療外,近年亦多了患者選擇中西醫藥治療方式。 香港防癌會──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中心公佈,中藥配合針刺的療程能有效舒緩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麻痺,完成療程後有效率達79%,其中25%病人有顯著療效。 中醫藥中心指,中西醫結合可達致最佳療效,呼籲癌症病人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去啟動療程。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癌症報告》預示到2020年,全球癌症發病率將增加50%,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約1500萬人。 因為患者都會不停地向樓醫師鞠躬道謝,這時候樓醫師就會對患者說:「是佛祖借我的手把治療的能量灌到你們身上,所以要謝謝佛祖。」哇~好酷again。 聽在我這科學鐵齒人的耳裡,完全不覺得是推崇迷信,因為我知道樓醫師更深一層的用意。 首先,人體的正氣不足,也就是免疫力低下,是發生癌症的根本因素。 其次,癌症的形成是由於人體的氣、血、津液(體內正常的水分)不能正常運行,氣滯、血淤、痰凝等病理變化蘊結在臟腑組織,相互勾結,漸積成癌。
放療後,會出現口腔鼻腔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咽喉或鼻咽出現疼痛、口乾等。 醫師們應該先體諒患者想要尋求其他療法的心情,了解患者的需求之後,一同與患者來解決,或許就能減少憾事發生。 李冠德也無奈地說,許多人再回來求診,已經是「一塌糊塗」了,主因是中醫缺少檢驗追蹤工具,人看起來好好的,以為沒事,但腫瘤可能已經長大好多。 香港防癌會自2009開始,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於本會會址九樓合辦香港防癌會-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中心。 嬰幼兒時期注意營養均衡,提倡母乳餵養;兒童發育期減少攝入過量的高糖份和低纖維飲食;加強身體鍛鍊;絕經後控制總熱量的攝入,避免肥胖。
其實,樓醫師還沒開始正式對付她身上的癌細胞,只是先用藥抑制癌細胞的發展,目前下的工夫在於「補」,補體力、補營養、補患者對抗癌細胞的戰鬥力。 樓醫師跟她說,等她的身體更強壯時再來跟癌細胞開打。 這位「把不到大姐」是上一梯患者當中最嚴重的個案,腫瘤大到壓迫大腸導致無法排便且完全無法進食,醫院已經放棄積極治療,只讓她住院打營養針並做些支持性的醫療處置。 記得兩週前第一次看到她時,整個人極度瘦弱憔悴,且兩眼充滿悲傷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