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618號2025詳細懶人包!(小編推薦)

位於荃灣海安路的赤橙色隧道不論遠看或是近觀,都十分仿似日本京都的千本鳥居,不失為一個攝影好去處,吸引不少人特意到訪打卡。 若想到赤橙色隧道打卡的話,建議選擇平日下午,因為人流較稀疏,可以輕鬆影到無人之境的打卡相。 由三位醉心陶藝的年輕人創辦,店裏大部分的陶瓷器物均出自三人的巧手,小部分陶藝精品從世界不同角落搜集得來。 無論創作者是誰,這裏的器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簡約實用而富質感,一碗一碟都充滿溫度,讓人愛不釋手。 不時開辦主題陶藝班,分享做陶器的快樂,發掘日常生活之美。

上海街618號

由戰前二級歷史建築活化而成的旺角新蒲點「618上海街」除了是懷舊雜貨的集散地外, 還是個充滿美食的地方。 「618上海街」的天台被別具特色的「蟲二」所進駐。 Cafe 上海街618號 的室內位置佔據天台的左右翼,中庭則是高度綠化,滿佈太陽傘的小花園,環境清幽怡人。 誰也猜不到在嘩啦嘩啦的旺角裡,竟有一家可暫時告別煩囂的咖啡店。 韋續指,市建局當年邀請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提供建議。

上海街618號: 上海街╱亞皆老街

618上海街是旺角區內的保育活化項目,現時開設了不同類型的特色商店及餐廳,並設有一個多用途房間,連同地下大堂的空間均可作社區活動之用。 香港有不少具傳統特色的遊點,但要在懷舊氣息中感受濃濃的庶民風情,上海街便是不可多得的尋寶地。 這條橫跨油尖旺區的街道,十九世紀時是香港最原始的海岸線,上世紀初至六、七十年代,則成了中國傳統貨品及工藝的集散地,不少裙褂店、風水店應運而生。 然而滄海桑田,這條昔日繁華熱鬧的街道,如今有許多舊建築及傳統色彩已不復見,幸年前經活化的618上海街開幕,令褪色的上海街再度受到注視。 【旺角好去處】 618上海街是由14棟騎樓式建築組成的保育活化項目,當中10棟更是二級歴史建築物。

上海街618號

除了餐廳環境外,阿銀冰室在食物也花了不少心思,Joel與老農田O-farm合作,在粉嶺的農田自行種植新鮮時令蔬果,再運送到店內加工製成食物或飲品,今期就有時令紫蘇葉,採摘回來後,再製成鮮紫蘇檸檬特飲。 其餘的食材也相當講究,雞蛋種類已分成3種,日本蛋、美國蛋及湖北蛋,根據蛋的特性而配上不同食材,就以蛋沙律及黑松露炒蛋多士為例,就使用香氣十足的日本蛋,煮成半熟的效果,吃上來夠安心,口感更滑溜。 除此之外,菠蘿、鮮蝦等食材都是早上到市場新鮮採購,不用罐頭或冷藏食材,保持新鮮。 技藝承傳課程:由老師傅或新一代師傅駐場教授工作坊,承傳手雕麻雀、小巴膠牌、繡花拖鞋、藤蓆藤枕、朱義盛仿金飾物、木製飾品、懷舊文具等 20 上海街618號 多種香港珍貴傳統及技藝。 由於項目需保留原有建築的面貌,未能提供太多地面的綠化空間,但通過垂直綠化,種植和屋頂綠化達到40%的綠化率。

上海街618號: 【旺角618上海街】最新文青商場,百年唐樓活化商場

由於戰前唐樓的樓宇結構狀況欠佳,亦鑑於現行的法例對建築、結構及消防安全等的要求,以及為了提供先進的機電設備配套,建築群因而需要較大規模的重塑工程。 由社企形式經營的新加坡風情美食市集——廚尊廣場,更邀請一群社會上有特別需要的人士來從事,鼓勵共融文化。 屬於社企小店的Restore,主打的是玩味精品雜貨,店內的文具及精品不但別富色彩,更充滿香港地的本土特色,如小巴車牌字款的飾物擺設,以手雕麻雀變成的裝飾,甚至是以具代表性的香港畫像圖案,均注入了地道香港情懷。 我們提供各種新加坡當地的小販美食,包括煲仔飯, 囉喏,慢煎糕,摩摩喳喳。 每樣食品均是由我們學員充滿愛心和有尊嚴地烹調出來。

屹立於上海街600至626號,具有近百年歷史,兼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上海街10幢戰前唐樓,連同見證滄海桑田的13支麻石柱,經過市政局進行四年復修工程,由當年處處鋼筋鏽蝕、外牆剝落,蛻變成現今亮麗的外型,卻同時保留了歷史陳跡。 位於商場地下的常常集品,由兩位收集成癮的設計師成立,從各地小店和市集搜羅了許多特色古物家品,由古道具、木箱木盒、許多裝飾品及特色文房小物,以至食器木櫃、或是中大形的古傢具,均帶着一派古雅禪風氣息。 秉承舊式雜貨店精神,價廉,實用,一切從日常生活出發,雜貨種類實而不華,砂煲罌罉,碗筷叉羹……且並沒有因為裝潢有型,吸引了很多捨得洗錢的 hipsters 及日本遊客而開出「手信價」,反而很多小雜貨十元八塊十零廿蚊有交易。

上海街618號: 旺角「榮哥煮場」花膠雞!$48濃湯花膠雞米線+酸菜魚煲+$138魚翅撈飯!

「618上海街」最後保留了10幢戰前唐樓騎樓、支撐整排騎樓的13條麻石柱、麻石柱上的廣告招牌等極有歷史價值的元素,更是原汁原味展現昔日的情景於大家眼前。 說回「618上海街」,它是市區重建局其中一個保育活化項目,2010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戰前建築物)。 上海街保育及活化項目十年前經已展開,範圍涵蓋14個街號,當中最早期10幢屬於1920年代的騎樓式唐樓建築,已有近百年歷史,為香港市區其中一排碩果僅存的戰前舊樓,可謂見證了百年來香港民生百態變遷。 以上小店及技藝均是經由 「生命工場」於2005 年起之文化保育、創意工作所承傳的。 其中「REstore 個體小店文化保育」計劃自 2013 開始,利用數年時間,推出 20 多種傳統技藝工作坊,並為各技藝設計創新產品。 期間技藝師傅樂於承傳,參加者當中亦不乏期望深造技藝人士,及後開設的 REstore 實體店,更將技藝匯集於一店,讓公眾到現場參觀並體驗學習,近距離了解各種技藝。

  • 若想到赤橙色隧道打卡的話,建議選擇平日下午,因為人流較稀疏,可以輕鬆影到無人之境的打卡相。
  • 1980年代以後,整條上海街被劃一為南行單向行車,北行巴士專線直至1992年10月才完全取消。
  • 直至1909年3月19日,因香港島有差館上街,為免引起混亂,把全段易名為上海街。
  • 韋志成又說,市建局曾邀請港大建築學院學生協助,透過訪問歷史學者、街坊口述歷史等方式,蒐集有關上海街故事。
  • 欣賞展品之餘,大家還可購買一些珍藏項目,很多都是出自本地名師。
  • 總店社長長谷川義太郎昔日常到美國入貨,發現很多精品 made in HK,於是來港旅遊,對香港留下深刻印象。

剛喝了口伯爵可可,再來一口伯爵茶班戟,不知味道會否有所加持呢? 伯爵茶班戟伴以大量香蕉片,令口腔裡的茶味變化多端。 鬆軟的班戟裡面更加入了麻糬,令口感軟糯、層次更多姿多采。

上海街618號: 上海街618號的交通站點

Joel指文具的設計是相當人性化,根據每個國家的文化、傳統、教育、使用習慣的不同都會產生改變,所以要如何正確使用文具是一件很有學問的事。 Joel表示正如6歲小朋友經常使用HB鉛筆,但其實他們應該使用2B鉛筆,原因是HB的顏色不夠深,導致小朋友過度用力寫字,令小朋友的手腕痛、坐姿變差、專注力降低等等一連串的問題,而這些就正正是現代人所忽略的「文具教育」。 吃得肚滿腸肥後,記得瀏覽「618上海街」別的商店! 詳情可參閱《【618上海街】旺角百年唐樓活化過來的懷舊雜貨集中地》。 在這個被高效及速食文化所淹沒的社會,慢工出細貨的傳統手藝就好像奢侈品一般。

上海街618號

無用生活的主理人希望人們走進來可以放鬆心情、放慢腳步, 因此提供空間讓他們一邊閱讀有關陶瓷的書籍一邊品茶。 店中懸立縱橫的木柱,都是店主特意訂製木材勾劃出整個室內空間,以配合618上海街的建築結構。 店內放着大大小小的日本原木古道具,有桐木箱、木框玻璃展示櫃、沉香線等,足以讓時光倒帶。 上海街618號 途經618上海街時,不難發現某些經過保育工序的麻石柱,乍看起來仍見油漆斑駁剝落,甚至崩了一角。

上海街618號: 旺角好去處

自2008年9月項目開展,城市規劃委員會於2010年3月12日根據《城 市 規 劃 條 例》第9條公布其核准發展計劃圖。 本刊保留一切文字及圖像版權,未經出版人書面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複製或轉載。 上方的燒海鹽芝士忌廉醬替班戟添上了靈魂,鹹香與甜香交戰著,甚有衝擊,卻非常可口。 建議大家來一口原味的,接著才配上牛乳雪糕和百花蜜,來個冰火交融,體驗冷與熱情之間的感覺。 來到蟲二,一汁三菜是必吃的,而班戟也是它的鎮店菜式。

「有些陶泥比較多沙,有些比較順滑,凸顯每種陶泥特性是我們所追的。」不同顏色、特性,如啞面、甚至金屬性比較強的釉,再配合不同泥質,所燒出來的陶瓷作品都會呈現不一樣的感覺,這亦是手造器物的可貴之處。 正因為手造,每件作品都是與別不同,有它的個性及溫度。 陶藝店「無用生活」的創辦人說:「陶瓷碟上放了食物,餐桌風景會變得美麗。」陶瓷能讓整個空間的氛圍變得恬靜、安逸。 另一間發揚本土文化的REstore,「Re」有重新的意思,「Store」則是小店,它本是社企,創立源於生命工場自2005年起推行之「小店支援及倡導計劃」。 他們透過為各技藝師傅傳承及本土寄賣,以回應近年因市區重建、租金上升等因素,而令傳統老店結業的命運。 走入店內,最眼熟的就是印有港人常用俚語的小巴牌,以及各式膠片廣告牌,別具庶民味道。

上海街618號: 文化屋雜貨店

全因店主堅持雜貨就是要服務街坊,解決日常生活需要,並不是用作供奉齋擺,得個靚字。 然而,這裏始終不是阿爺年代的雜貨店,除講究實用外,也很在乎美感、品味及理念。 所以這裏又有日本工藝設計大師柳宗理的產品、型格露營用具、歐美日本生活精品等。

上海街618號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8日)發表網誌,稱上海街╱亞皆老街的唐樓建築群保育活化項目「618上海街」,上月已完成保育及活化工程,並已於月底開放,用作商業及文化藝術用途。 618上海街位於旺角上海街600至626號,由一列14幢樓高3至6層,主要由磚牆、石屎或木材搭建而成的建築群組成。 當中10幢建於1920年至1926年、樓高3至4層的騎樓式建築於2010年評為二級歷史建築;餘下4幢6層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則建於戰後1963年至1964年。 本活化項目位於旺角上海街 上海街618號 號,合共14幢樓宇,當中4幢為戰後住宅樓宇,10幢為戰前商業樓宇,後者由古物及古蹟辦事處於2010年訂為二級歷史建築。 位於一樓的䉑用生活,以研習陶藝及「無用」生活理念為主題,店主均由設計或視覺藝術學系畢業,對陶藝和傳統工藝別有研究,店中售賣的陶器產品精緻優雅之餘更風格濃烈,而店中更常舉辦工藝課程,由手捏陶碗陶杯到拉坯均有機會體驗得到。

上海街618號: 文化屋雑貨店懷舊雜貨集中地

其實,是特意將柱上各層招牌都展現出來,甚至保留一些後期髹上的書法字體和批盪等,盡量呈現麻石柱的歲月痕跡。 除此之外,Joel認為文具教育不應該被遺忘,這是生活及文化質素的一部分。 就以日本為例,日本重視文具的製造及發展,即使街上行人每人手持一部電話,但背包行囊中總有文具、書、書籤等物品,令文具的文化在疾速的世界洪流中也不會被淘汰,因此Joel想將這些文具文化帶給日常生活的所有人。 阿銀冰室環境舒適,一列列整潔的木製桌椅有一種讓人回到舊日校園時的感覺,牆上有一個超長的玻璃櫥窗,內裡展示數十年來收集的舊文具,十足一間文具歷史博物館,款式之多讓人目不暇給,各式各樣的復古擺設令人舊日回憶湧上心頭。 左右兩行卡位的木製桌子採用鏤空設計,中間換上玻璃方便展示舊文具,桌內的展品於每月9日就會更換一次新主題,相當有心思。

  • God Dag 是丹麥語好日子的意思,店主希望透過對日常生活一絲不苟的追求,讓日子過得美好。
  • Restore 是個社企店,為香港社區小店的特色產品,注入新元素及思維,保留產品原有特色之餘,亦有煥然一新之感,旨在把傳統香港工藝傳承下去。
  • 期間技藝師傅樂於承傳,參加者當中亦不乏期望深造技藝人士,及後開設的 REstore 實體店,更將技藝匯集於一店,讓公眾到現場參觀並體驗學習,近距離了解各種技藝。
  • 餐廳管理團隊經驗豐富,懂得培訓弱勢及殘障人士投入餐廳的工作,在廚房內設有不少半自動機器,操作簡易,如製作叻沙的烚麵機,只消按一下掣,機械手臂便會按時升降,模仿平日烚麵的工序,即使手部活動能力有限的人士,亦可操作自如。
  • 街道從北至南走向,南起柯士甸道,北至荔枝角道,即是與彌敦道、廟街、砵蘭街及新填地街、廣東道大致平行。
  • 這裡的陶藝品,多是簡單、不花巧、實用,着重手感及質感。

這裏陳設以大地色為主調,甫進門已感到舒適,不自覺地陶醉於悅目的器物之間。 油尖旺區的旺角@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8,821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0,565人。 主要街道包括通菜街(旺角段)、花園街(旺角段)、廣東道(旺角段)、上海街(旺角段)、新填地街(旺角段)、彌敦道(旺角段)、砵蘭街(旺角段)、亞皆老街(旺角段)、渡船街(旺角段)、西洋菜南街(旺角段)、洗衣街(旺角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仁安大廈,順景大廈,鴻都大廈,麥花臣匯,翠園大樓。

上海街618號: 文化屋雜貨店(上海街):日本潮物

如果你對富香港情舊的精品感興趣,Restore 是你杯茶。 Restore 是個社企店,為香港社區小店的特色產品,注入新元素及思維,保留產品原有特色之餘,亦有煥然一新之感,旨在把傳統香港工藝傳承下去。 在這裏,你會遇到仿小巴膠牌飾物擺設、繡花拖鞋、手雕麻雀等香港工藝,頗有趣。 品牌來自日本,主力採購富玩味及懷舊感覺的日本飾物雜貨,手羽、塑膠公仔、鞋履、帽子等等,種類既雜且多,淘寶過程往往充滿驚喜。 總店社長長谷川義太郎昔日常到美國入貨,發現很多精品 made in HK,於是來港旅遊,對香港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街618號: 項目進展

「618上海街」原身為上海街十幾幢有百年歷史的騎樓式唐樓,騎樓的麻石柱、招牌、以及走廊盡頭的紅磚牆仍然保留,極具香港建築特色。 誠然,「618上海街」是發掘歷史的寶地,但也是喜歡文藝小品人士的必逛之處。 樓高三層,為了保留當年樸實的人情味,這裡找不到大型連鎖品牌,而是設有獨立經營的文藝小店。 在地下街道旁,一間名為「黑地」的雜貨店,店舖牆色以樸實的淺灰為基調,開揚寬敞之舖面放滿雜貨,種類實而不華,砂煲罌罉,碗筷叉羹,價廉且實用,一切從日常生活出發。 其實,昔日上海街是原材料店舖與山貨的集散地,「黑地」這類型雜貨店正好伴着舊建築度過時光未央。 13支麻石柱由本地開採的花崗岩所製,原是用來支撐唐樓建築群中伸延出行人路的騎樓部分。

上海街618號: “上海街”的搜尋結果

跟他們學習陶藝的,很多都是上班一族,步伐大多比較急促,無用生活提供陶瓷工作坊,讓大眾亦有機會了解到 手藝是怎麼一回事。 騎樓式建築由雙層紅磚為主結構牆,樓板及樓梯由早期的鋼筋混凝土建成。 伸延出行人路的騎樓部分是由本地開採的花崗岩(麻石)石柱支撐。 其外牆原本亦為紅磚,但在過去多年,各幢外牆已被當時的居民重複翻新及髹上不同顏色,所以在保育外牆時,亦刻意保留了外牆不一致的顏色,以呈現這種非統一和偶然性的特色。

上海街618號: > 香港好去處搜尋

但其實除了這裡的差館街,那時港島都有好幾條街道也稱差館街,港府為免人們混亂,於是在1909年改名為上海街,就好像鄰近的甘肅街、北京道一樣根據中國省份或城市而命名。 REstore 寄賣老店產品包括手雕麻雀、小巴膠牌、繡花拖鞋、藤蓆藤枕、朱義盛仿金飾物等 20 多種香港珍貴傳統及技藝。 蟲二闢出一角作為「蟲二收藏展」,主題會不斷更新,過去的展品有《Pre-loved 餐桌小物》等。 欣賞展品之餘,大家還可購買一些珍藏項目,很多都是出自本地名師。 為了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整個建設過程中未使用原始森林產品。 本項目還採用了SnagR系統,以進一步減少施工期間的紙張消耗。

上海街618號: 打卡位:

另外,走上頂樓或搭電梯便可直接到天台咖啡店「蟲二Poach」,這裡環境寬敞雅致,有室內及露天茶座,供應日式美食及特色飲品,也是吸引遊人閒坐聊天及打卡的熱點。 商場裝潢富懷舊色彩,香港寥寥可數的通花鐵閘及手工竹製雀籠已成裝飾之一,大堂一邊開設了「蘇媽.蘇媽」馬來西亞茶餐廳,另一部分則作展覽室,講述唐樓建築體的活化故事,播放昔日上海街的生活場景。 市區重建局將旺角上海街14幢分別於20年代及60年代建成的唐樓活化改建,在重新裝潢後,整列唐樓命名為「618上海街」,吸引不少復古風及文藝小店進駐,既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格,也增添了懷舊的藝術色彩,像訴說着當年的人生百態。 商場邀請了本地插畫家繪製一系列以旺角上海街歷史為主題的壁畫,將昔日的涼茶舖、茶樓、茶餐廳、五金舖重現。 另外唐樓地下的花磚亦重鋪上牆壁,等大家可以繼續欣賞花磚、地磚的獨特花紋。

上海街618號: 【618上海街】戰前唐樓群活化成新景點 特色小店進駐仲有打卡位

興建期間,不少原本途經彌敦道的巴士路線需臨時改經上海街。 1980年代以後,整條上海街被劃一為南行單向行車,北行巴士專線直至1992年10月才完全取消。 消費券可用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涵蓋的公共交通服務及的士等,並不會對「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算補貼有任何影響。 使用AlipayHK支付寶、Tap & Go拍住賞領取消費券可以將 $5000 消費券合併使用,八達通由於有儲值上限限制,所以不能合併使用不同期數的消費券。 外表已極吸睛的文化屋雜貨店,同樣售賣文青雜貨,卻主攻日系的色彩貨色,公仔和復古擺設不但種類繁多,款式更是新奇有趣,而店中也有服飾、背包、帽子、眼鏡及各式家品,吸引不少愛雜貨人士前來尋寶。

同時,透過在店內及社區上的活動,讓社區、工藝、老店店主、師傅匠人、學徒持續地匯聚一起。 市建局在2008年開始,將旺角14 棟20至40年代的唐樓改建活化,當中10幢更屬二級歷史建築,並改建成現在的「618 上海街」。 雖然活化後,新商場只可以保留舊時唐樓的麻柱石、柱上的設計和文字,但依然甚有懷舊味道,相信成為一個全新的打卡聖地。 繼由南豐紗廠改造而成的 The Mills 後,另一矚目活化項目618上海街終於出台了。

上海街618號: 旺角總覽

618上海街的建築群是由1920年至1964年相繼落成,從騎樓式建築可見當時上居下鋪的生活模式,讓人於旺角鬧市中找回戰前的歷史痕跡。 李浩然說,「618上海街」是香港進行保育活化唐樓的良好範例。 而上海街唐樓群最重要的歷史元素,在於騎樓部份所呈現的歷史街景。 他說,項目保留了10幢戰前唐樓群的騎樓部份,以及支撐整排騎樓的13條麻石柱,使最具價值的建築元素保存下來。 忙於購物shopping及打卡行到累,都會想吃點東西及休息一會。 大樓內有六間餐廳選擇,其中位於二樓經營的新加坡風情美食市集「廚尊廣場」,以大排檔的形式提供餐飲服務,由新加坡的社會企業Project Dignity所營辦,照顧香港弱勢群體工作的需要,讓他們在餐廳工作,自力更生。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