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國王15大著數2025!專家建議咁做…

根據《台灣通史》記載,「粵人所至之地,多祀三山國王,而漳人則祀開漳聖王,泉人則祀保生大帝,皆是其鄉之神,所以介福禳禍也。」民俗學者謝宗榮說,三山國王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後,漸漸地從原本的自然神轉變成人格神,後來隨著潮州、汕頭一帶的移民來到台灣,演變成族群的守護神。 謝宗榮指出,常有人認為三山國王是客家人的信仰,但其實客家移民只是其中一部分,三山國王其實有許多不同祖籍和族群的信眾。 資料來源:台灣新聞報客家人的代表信仰除了義民爺之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三山國王」。 在台灣,三山國王已經快成了客家人的代名詞,但其實三山國王並非只有客家人奉祀而已,祂們並非某個民族的特別信仰,那為什麼到了台灣反而成了客家人的代表信仰呢? 這其中的原因和先民渡海到台灣的歷史有相當大的關係。 三山國王最初指的是明山、巾山和獨山的鎮山神,和城隍爺、土地公一樣都是自然神演變而來。

三山國王

清代方志幾乎一致詮釋三山國王信仰與廣東移民密切相關,但歷史演進迄今已非全然如此,尤其與客家人的關係,並非一般觀念中的必然存在。 位於台灣府小北門內鎮北坊,為祀奉獨山、明山、中山三山大王的廟宇。 該廟建於清乾隆七年 (1742年),由台灣縣令楊允璽等人率廣東籍移民所建,後經過多次擴建和改建。 現存建築是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擴建的模式,1976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的修繕,為一座廣東風格的官觀建築。 亦有傳說三山國王本為山賊,盤據潮州境內3座山頭(獨山、明山 、巾山),專門劫富濟貧,其後為朝廷所降,封為將軍,死後更追封為國王。 每逢每年農曆二月十五的三山國王誕,均會熱鬧非常。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是哪三座山? 巾山、明山、獨山

另一傳說指三山國王本為盤據潮州境內三座山頭的山賊,惟盜亦有道,只劫富濟貧,朝廷屢出兵欲圍剿均無功而退,其後只得向之招降,後來封為國王。 三山國王 這麼多客家前輩,齊聚台北市一郎餐廳,慶賀三山國王聖誕,祈盼三山國王保佑大家平安、健康、賺大錢外,也賜給智慧,為個人,為客家傳承開展一盞又一盞的明燈。 此外,康熙乾隆以前所建的:台中縣豐原萬順宮、沙鹿保安宮、彰化縣員林廣寧宮、社頭鎮安宮、鹿港三山國王廟、埔心的霖興宮、霖鳳宮,台南市三山國玉廟。

  • 三山國王原來是三個山的山神,因為顯靈庇民獲國而被封為護國公王。
  • 三川殿龍柱為降龍蟠柱,上方雕有八仙人物圖案,龍柱的柱珠浮雕琴棋書畫。
  • 建築形式屬於街屋式格局,為了適應鬧市環境的特性,只能採縱向發展,構成長條形的格局。
  • 三山國王係唐人神祇,起源於中國廣東潮州,及後散佈廣東東部,南洋、香港同臺灣,各處均有廟宇。
  • 現今的保安宮在改建後外貌屬於閩南式建築的廟宇,而來廟裡拜拜的人也是以閩南人為主。
  • 2007年,三山國王祭典被廣東省政府批准為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邑人立廟祀王,所塑神像則一為青面,一為白臉,一為赭顏。 到了北宋,“三山神”因助宋太宗征北漢劉繼元有功,宋太宗“詔封明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宏應豐國王”,並賜廟額曰:明貺,並敕增廣廟宇,歲時合祭。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 從此,三山神便被統稱為三山國王,三山國王廟又稱明貺廟。 至此,“三山國王” 經皇封,提升為國家神,成為為國家皇權服務的神靈象徵。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聖誕/祝壽別選錯天!二月廿五才對

◇農曆(舊曆)三山國王誕辰:2月25日大王爺聖誕. 6月25日第二王爺聖誕.9月25日第三王爺聖誕。 不過目前客家委員會與地方政府客家事務局推動的「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甚至是客家電視台皆極力將三山國王與客家神祇畫上等號,類似「義民爺」般的存在其實有待商榷。 目前台灣各縣市三山國王宮廟分布的數量來看,以宜蘭縣、屏東縣、彰化縣最多,彰化縣三山國王廟數量高,明顯與祖廟所在地相關。 至於客家人聚居比例最高的桃竹苗三山國王廟數量反倒落居下風,也成為三山國王非純客家守護神之明證。 三王獨山國王,俗姓喬名俊,為惠威宏應豐國王,聖誕為農曆九月廿五日 (但廟方將三王聖誕延至農曆十月廿五日來慶祝,跟每年的「謝平安」一同來舉辦)。

  • 其中,汕頭65座,揭陽60座,潮州25座,梅州45座,汕尾109座。
  • 三山國王原來是三個山的山神,和城隍爺、土地公一樣都是自然神演變而來。
  • 當年客家人離鄉別井到來開墾生活,把家鄉的神靈也帶來,在坪石村海邊興建三山國王廟(今坪石邨旁),以求心靈慰藉。
  • 而粵東地區三山國王出游則定在正月,一般是正月初十或十五。
  •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外有三山國王廟6000多座。

班師回朝時,見有胜旗出現在城頭的雲中,旗上寫著「潮洲三山神」。 太祖領悟到劉張之亂得以平息,實有神助,於是誥封中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明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 廣東客家人,傳承中原文化而奉尊三山國王,這種山嶽信仰是古代自然崇拜的遭風,客家移民所到之處都興建廟宇供奉。 三山國王發源于廣東潮汕地區,主要是潮汕及台灣民衆所奉的守護神,並廣泛流傳于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民間信仰。 三山國王指的是廣東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獨山、西南面的明山和東面的巾山的三位山神。

三山國王: 橋底下的守護神 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廟的實際歷史應該追敘至隋朝,並與流球群島有淵源。 發源於今日中國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的巾山、明山、獨山之「三山」信仰。 現存最早的可信文獻是1332年(元至順3年)由劉希孟歸納的歷史性傳說〈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記載三山神是「肇跡於隋,靈顯於唐,受封於宋。」相傳隋朝某年的2月25日,有神三人從巾山的石穴出現,自稱兄弟,「受命于天,分鎮三山。」成為潮州的地方性信仰。 宋代開國之際,三山神現身助陣,遂詔封明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感弘應豐國王」,但存世的宋代官方史料難以驗證。 明代盛端明〈三山明貺廟記〉則將明山與巾山的封號調換,所以究竟何者為大王,迄今懸疑,不過三王(獨山)為大,座次居中的說法已甚為普遍。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祭典是三山國王信仰活動的組成部分,是傳播、弘揚三山國王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新的歷史時代,還承負著促進海內外華人和海峽兩岸文化認同和文化交流的歷史使命。 正史出現三山國王事跡的時間晚至元朝,翰林國史院編修的江西廬陵人劉希孟,寫《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明初被載入《永樂大典》-「明貺廟」是三山國王廟的尊稱,「明貺」兩字是宋太宗勒封三位神明為國王時所賜的廟額名稱。 在新的歷史時代,還承負着促進海內外華人和海峽兩岸文化認同和文化交流的歷史使命。 牛池灣三山國王廟 牛池灣三山國王廟乘車經過觀塘道坪石邨時,會看見一座紅牆綠瓦、屋頂有陶瓷像的廟宇,廟前石額上刻有「三山國王」四字,這正是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 奉祀

2007年,三山國王祭典被廣東省政府批准為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年12月,昭平客家三山國王廟會被列為第七批廣西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關三山國王的傳説,發生在粵東的潮州、惠州、梅州交界處的三座名山——巾山、明山、獨山。 也有講古、傳奇稱連傑、趙軒,喬俊結拜三兄弟,曾幫助隋朝建國,功成身退,後因保駕皇泰君,皆受封為大總管,又因保護代王侑,封護國公,唐朝興起後隱居於三山,死後在三山各自顯聖,被視為山神。

三山國王是古人對名山靈石的自然崇拜,亦即「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再加上其後民間傳說不斷,並由元朝翰林國史院編修劉希孟系統化為《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明初再載入《永樂大典》,連官方都加以認證。 後來陸續地在巾山、明山顯靈,並且由乩童封稱陳將軍,表示巾山為其兄弟聚集之處(巾山位於三山的中間), 所以村民們在三山中間的巾山建一小祠祭拜三位山神和陳將軍。 因為非常靈驗,凡是久旱不雨或出現疾疫時,前往祈求,都靈驗無比,於是香火日盛,地方都奉為福神。 三山國王信仰現今遍及華南的廣義閩南語(含閩南、潮汕、海陸豐)、客家語、粵語方言區。 傳說明末即有香火渡臺,但尚待驗證;清領臺灣後,隨廣東、福建移民腳步,漸次廣布全臺。

三山國王: 移民來港

俗稱之天公,即為玉皇大帝,由於其為神明界地位最高者,故臺灣民間天公信仰多不塑神像,而改以天公爐代表。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所修之《重修臺灣縣志》中,所記錄徐德峻〈新建三山明貺廟碑記〉中記載「壬申小春之月動工,癸酉冬季之辰完竣。」的字句。 顯示這間三山國王的修建乾隆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年)到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年),應是徐德峻筆誤,實為乾隆七年(1742年)至九年(1744年)。 台灣廟宇的神壇下方,幾乎都是供奉虎爺,但四春三山國王廟內殿,卻供奉全台罕見的雞爺將軍。 據村庄耆老口述,相傳有四戶先民到此開墾,因此四春里舊名「四塊厝」。

祖廟始建於隋,顯於詔,封於宋(宋太宗誥封明山、巾山、獨山三山神為“三山國王”),封賜額又謂“明貺廟”,因廟在古霖田郡,故又稱“霖田祖廟”,當地民眾稱之為“大廟”,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 後代有修建,八十年代更是修葺一新,金碧輝煌,氣勢雄偉。 廟前有石拱橋,入門兩側各置泥塑將軍像一座,其旁各有一匹泥塑白馬,廟正殿奉祀三山國王坐像,左偏殿祀開山祖師,魯班先師、北極玄武、出遊神木坑公王,右偏殿祀文昌帝君,月下老人、南極仙翁、出遊神指揮大使。 後殿有花廳,祀三山國王夫人,左廂房祀七仙女,神農大帝、文財神爺、天官賜福,右廂房祀千里眼、順風耳、黃帝武財神爺、土地神。 所塑諸神共百餘尊,皆塑得栩栩如生,巧奪天工,高大雄偉,女神清秀典雅,形態各異。

三山國王: 三山国王庙

三山國王是發源於中國廣東粵東地區之信仰,為潮州府住民,包含潮州人(潮汕人)及潮州客家人的精神信仰,隨着當地移民向外擴展,成為粵東、東南亞、香港及臺灣民間信仰之一。 元朝,三山神的影響和地位,較唐、宋時期更加顯赫。 潮州、梅州、惠州,都建有“三山國王廟”,祭拜者 三山國王 ,除當地民眾外,還有“遠近士人”,”歲時” 三山國王 或”走集”都要前來拜祭。 供奉三國王的廟宇遍佈潮汕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其他神靈的廟宇也同時供奉着三國王。 每年正月,各地都要舉行三國王的迎神遊神活動,全民祭拜, 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活動議程表。 您也可以到管委會辦公室辦理點「文昌燈」來祈求文昌帝君的加持庇佑,期許個人在求學、致仕與任職路上能智慧大開、仕運亨通、步步高昇。 信徒對註生娘娘有特別的祭拜,如換白花、紅花以求生男或生女,祭拜麻油雞飯以答謝神恩,和其他祈求有關生育或小孩的種種風俗習慣等。 神農發明了斧頭、鋤頭等工具,又教導人民耕稼、種五穀、做燈火,對中國文化具有莫大的貢獻,所以農民、糧商都奉他為守護神或祖師爺。 三山國王 又因他遍嚐百草發明醫藥教人治病,並對各種草藥做過詳細的調查研究,藥商及醫師等更把他視為藥王,稱他為『藥王大帝』。 虎爺能鎮邪、避災厄、守財,「虎爺」台語唸做「虎(ㄏㄛ)爺(ㄧㄚˊ)」,跟台語的「有(ㄏㄛ)錢(ㄖㄧㄚˇ)」相似,有富裕的意思,所以許多信徒會來拜虎爺,祈求富貴平安,財源廣進。

三山國王: 歷史

在香港的幾間三山國王廟中,只有這座有三位國王的神像,是新造於廟宇2006年的重修,其他三山國王廟都只有一個。 汕頭市金平區浮隴三山國王廟(始建於清乾隆甲午年,有240年曆史,佔地7.5畝,是汕頭市區現存規模最大的三山國王廟)。 陈春声:《地方神明正统性的创造与认知–三山国王来历故事分析》,《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廣州中山大學人文科學學院院長陈春声教授根据各种资料以及田野调查,认为台湾的三山国王庙在170座左右。 但實際的數字應該遠大於陳教授的估計,單是宜蘭縣就有四十幾間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

中門為「神道」,也就是神明進出的通道,唯有在迎神、送神和接待國家元首時才會開啟,所以一般廟宇通常以門欄把中門封鎖。 所以當我們要進出廟宇時,記得要以「進要從龍門進、出要從虎門出」的方式,從龍門進,青龍祥瑞,可仗祥龍之勢,有入龍門之意;從虎門出,白虎解厄,你出去時它會把您壞的、不好的留在廟裡。 但若從虎門入,就有「入虎口」之意,寓意較不吉利。

三山國王: 鹿港這一家年玩變裝趴 「和尚」烤乳豬「法官」參一咖

榕樹灣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 榕樹灣三山國王廟位於香港南丫島北段榕樹灣沙埔村前。 榕樹灣三山國王廟位於香港南丫島北段榕樹灣沙埔村前。 祭典在鳴炮、響號、擊鼓、鳴金、敲鐘、奏樂中開始,參與的信眾身著盛裝各就各位。 先由廟祝請神,廟祝、主祭、陪祭、特邀代表跪著受香。

三山國王: 香港

關於三山國王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一個說法是宋太祖趙匡胤得三山神助,平息劉張之亂,於是封三山為三山國王。 近幾十年、幾百年來的族群融合,族群的「地域性」已沒有之前明顯,三山國王也不是只有客家人在奉祀,像是多山的嘉義、宜蘭,客家人口組成比例不多,但境內的三山國王廟卻高達三分之二。 早期客家移民到達台灣時,沿海較平坦且肥沃地帶大多被閩南人開墾,他們只好往內陸、山區拓荒,但又時常遭遇原住民出草威脅,此時象徵「山神」的三山國王益顯重要。 客家移民將渴望安定的心,寄託在三山國王的信仰上,因此,在客家移民較多的區域,都可以見到三山國王廟。 一:三山國王是源自於大陸潮州的地方神,可是呢,大陸潮州其實有講閩南話的福佬人、講潮州話的潮州人,也有講客家話的客家人,所以把三山國王請來台灣的,有福佬人、有潮州人,也有客家人。 客家人的代表信仰除了義民爺之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發展歷史

這座「玉璽」是大陸壽山玉石雕成,高一台尺,印上方精雕麒麟,印下方是四寸見方,刻的字是「三山國王之印」,放在三山國王三座神像旁。 2 (明)盛端明〈三山明貺廟記〉,收入光緒《潮陽縣志》〈藝文中〉21/15 b-17 a。 引自《潮陽縣志》,張其抃等纂,光緒十年(1884)刊本。

三山國王: 建築特色

三山國王廟為粵東潮州派的建築,特色之一就是裝飾在屋脊上五顏六色的「嵌瓷」。 所謂的「嵌瓷」是以灰泥為底,先塑出基本雛型,再將陶瓷片拼貼在上面,塑造出各種動植物的造型,閩式建築則稱這樣的工法為「剪黏」。 土耳其6日發生規模7.8強震,女星于美人的學長日前推薦,可以捐款給慈濟或在土耳其的「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簡稱台灣中心)。 但卻遭科技專家許美華揭露台灣中心「不為人知的一面」,還有律師直言,時任國際人道建築與教育協會理事長、現任台灣中心執行長的裘振宇,若未經家屬同意重啟曾聖光募款專案,就有詐欺取財罪的嫌疑。

至於其他墨寶,因客觀條件上的限制未能安裝保護裝置,但該署已為這些墨寶拍照存檔。 民政事務局亦已發出通告,定時提醒部門及工程承建商,避免將曾灶財遺留下來的墨寶清除、塗蓋或遷移,盡量予以原地保留。 至於今年四月曾報道位於彩虹、九龍灣三山國王廟旁的電箱、上水巴士廠附近的牆身被髹上白油,遮蓋牆身的墨寶。 東網記者再次前往視察,位於彩虹的電箱已被多塊帆布包圍着,而上水巴士廠附近的牆身,仍能隱約在白油之中看到「曾」、「祖」等字眼。 另外,港鐵九龍灣站和牛頭角下邨之間的車道上一個電箱,原本在電箱上的墨寶亦一度被油漆遮蓋。

三山國王起源於揭陽揭西縣,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植根於千萬民眾心中,而且是最古老、最有影響的神祗。 俗稱王公(有地方稱為王爺、老爺),與其夫人合稱為王公夫人,其信仰在揭西大地十分興盛,作為揭陽的守護神,三山國王及其夫人在潮汕人心中有著至高的地位。 供奉三山國王的廟宇遍布潮汕的每一個角落,據不完全統計,粵東地區各地已知的三山國王廟超過200座,其實三山國王廟的數量遠不止記述的那么多,很多小村莊都有三山國王廟,還有一些其他神靈的廟宇也同時供奉著三山國王。 每年正月,各地都要舉行三山國王的迎神遊神活動,全民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 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戲,兼有舞獅、舞龍,游燈籠等娛樂活動,場面壯觀,盛極一時,熱鬧非凡,老幼皆樂。 三山國王源自於廣東省潮州府,是指當地「巾山」、「明山」和「獨山」等三座山的山神。

三山國王: 廣東東部

而一般廟宇皆採用三川門的設計(中門、龍門、虎門),也就是說信眾如果面對廟門的話,信眾右手邊即是廟的左側、龍邊(左青龍、右白虎,左進右出);信眾左手邊即是廟的右側、虎邊。 若您沒有到過沙鹿保安宮,那麼您可以利用「Google街景服務和360度全景相片」功能先來一窺沙鹿保安宮附近的街景。 徐德峻之碑文紀錄「擇地於邑西城廂」之地理位置,與臺南三山國王廟「在小北門內鎮北坊水仔尾」之記錄有所差異。 並指出其記錄應為現今嘉義市成仁街三山國王廟廣寧宮。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