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已空,餘歡將盡,該走的就走吧,再念一聲「般若波羅蜜」,抵達智慧的娑婆淨土。 他從事藝術教育工作達七年之久,培育出許多藝術人才。 民國17年,弘一參加僧侶南下服務團,到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弘揚佛法。 12月初從上海乘海輪抵達廈門,受到陳嘉庚胞弟陳敬賢的熱情款待,在南普陀寺下榻,旋即轉南安雪峰寺度歲。 宣統三年(1911年),文濤學成歸國,先執教於天津高等工業學堂,任圖案教員,後轉到上海城東女學,講授國文和音樂。 翌年,加入「南社」詩社,與南社同人組織文美會,主編《文美雜誌》,兼任《太平洋報》文藝副刊編輯。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也是一個高度「心理自由」的人。 就是這種心理超常健康之人,往往具有極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該我行我素」的時候就會「我行我素」。 開悟了的李叔同視世俗生活為虛幻的鏡花水月,他寧願選擇一種簡朴寧靜的生活,以聚集全部的心智昇華靈魂。 先到廈門,後應泉州開元寺慈兒院院長葉青眼之請到泉州,為該院學童早晚禮佛的讚歌《三寶歌》譜曲。 當時性願法師在泉州承大寺創辦「月台佛學研究社」,弘一幫助整理寺內所藏的古版佛經,先釐訂六條凡例,將目錄編成五輯,每輯分成禪宗部、律宗部等,每部再分為甲乙兩種(甲種為全本,乙種為殘本),頗為周詳。 弘一法師 從此以後,二人交往起來,淑子經常給李叔同當繪畫模特,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個才華橫溢的中國青年,而李叔同也對淑子產生了初戀一般濃烈的愛慕之情。
弘一法師: 第一位妻子
論書法,他的字猶如渾金璞玉,清涼超塵,精嚴淨妙,閒雅衝逸、富有樂感,樸拙中見風骨,以無態備萬態,堪稱中國曆代書法中的逸品。 1942年5月,在葉青眼居士及溫陵養老院諸人的請求下,移居泉州開元寺溫陵養老院“晚晴室”。 弘一法師 1897年,他遵從母親指示,与天津卫芥园俞家茶庄的茶商之女俞蓉儿成婚;俞蓉儿长叔同二岁。 1899年,他的长子李葫芦出生後隨即夭折。
臨終前數日寫「悲欣交集」四字,是為最後遺墨。 荼毘火化後,撿出近兩千顆舍利子,為教界尊奉為當代佛教律宗代表。 並與虛雲、印光、太虛同被譽為「民國四大高僧」。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傳略(一)
1911年三月回國,1912年於上海加入南社,並任上海《太平洋報》副刊主編及廣告美術設計,期間曾將陳師曾的畫作大量的發表於報上,因此深獲讀者好評,也為陳師曾北京畫壇的十年歲月拉開序幕。 同年五月,因二人參加太平洋報社附屬的文美會雅集,書畫才華深受肯定,故被並稱為「北陳南李」。 弘一法師 直到有一天,看到大師臨終絕筆,只有四個字:「悲欣交集」。
我在中學音樂課唱這首歌時,只覺得它韻味十足,非常動聽。 如今,那熟悉的旋律和歌詞又在耳中繚繞,感覺那彷彿就是李叔同在送別淑子、他自己、還有他女兒所產生的餘音。 在出家的24年裡,弘一法師黃卷青燈,晨鐘暮鼓,始終保持著“過午不食,寒不逾三衣”的清規戒律,一肩梵典,兩袖清風,三件衲衣,雲遊苦行。
弘一法師: 民國最聰明軍閥是他!擁兵自重38年,把山西建設成中國最富裕省分
佛教著名的「三法印」講:「有漏(漏即煩惱)皆苦」,指明人生充滿著煩惱,原因是眾生不明白「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道理。 而人生的六種「根本煩惱」(即貪、嗔、癡、疑、慢、惡見)不解脫,便會因「漏」而造「業(指人的一切身心活動,有身、語意‘三業’)」,復因「業」而生新的煩惱,如此輪迴不已,永無休止。 「其實,這也是一個誤解。佛教話語系統中的「悲」字,不是常人所用的「悲傷」、「悲哀」之意。 佛家所說的「悲」,是梵文Karuna,即「慈悲」的 「悲」。
李叔同渾身一震,在這個姑娘身上,他依稀看到了楊翠喜的影子,又有幾分李蘋香的神韻,只是,更加清麗脫俗,彷彿不食人間煙火的維納斯一般。 離開了妻子,離開了情人,不知當時他是何種想法,何種心境。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 李蘋香命運坎坷,性格卻頗為洒脫,深知與李叔同無果,但終身把他當做自己「精神上的男人」。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我必須放下一切,也放下你 | 走尋 | 墨池頭條
遺骨分兩處建舍利塔,一在泉州清源山彌陀岩,一在當年落髮處杭州虎跑定慧寺。 他的力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於民國13 年出版。 寂後,海內外諸緇素將其遺著結集出版的有《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律學講錄三十三種合訂本》、《南山律苑文集》、《晚晴集》、《晚晴老人講演錄》、《弘一大師大全集》等。 為振興律學,不畏艱難,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成為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佛教界尊他為近代重興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師。 1880年10月23日(農曆九月二十),他出生於直隸省天津道天津府天津縣。 他的父親是李世珍,李世珍於同治四年中进士,後任官吏部主事,也在天津從事於食鹽貿易事業,同時經營银号等。
夏父去世后,弘一還特恭書《地藏菩薩本願經》一節,並親自念誦,超度亡靈。 弘一法師 歲末年初,弘一出家前的好友學生紛紛前來探視,總是勸他們多看佛典,多做善事,其中「天涯五友」之一的袁希濂遵其囑,誦經、茹素,后來也皈依了佛門。 「我那時候已經做好器官捐贈準備了,不是我不勇敢,而是我們司法本身就不勇敢──我那時想法就很簡單,既然這世界不願意正視錯誤,我們只能回去…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人生大美,是絢爛至極歸於平淡
1904年,生母王氏病逝,二十四歲的李叔同為母親辦了一場新式葬禮,這場葬禮在天津引起了很大轟動。 母親的離世,讓李叔同心力交瘁、悲痛欲絕,獨自一人東渡日本,開始六年的留學生涯。 楊翠喜知道對面這個男子絕非凡夫俗子,慶幸上天賜給她了這樣一位男神,流著淚對他說:「一切都留給你,只待你想要的時候。」而李叔同把最純潔的感情都給了她。
-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也是一個高度「心理自由」的人。
- 李叔同到日本後,學油畫,攻鋼琴,參加話劇,創辦音樂期刊,幾乎無所不能。
- 筆者在讚歎之餘,也以此文與大家分享得見前賢行道事蹟的喜悅,普願吉祥,賢善成就。
- 至於你的錯處,他一句也不說,而讓你自己去說。
- 1942年10月10日下午,弘一法師寫下「悲欣交集」四字。
- 弘一寫字時,閉門靜心慮神后才動筆,其作品空靈恬靜,被譽為書中之「逸品」,在佛教界和文化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但幼齡無以領會大師精深,只記得主人公激昂飽滿,風流瀟灑,渾身散發著迷人的光輝,並為他在擁有畫堂雕樑和嬌妻嬌兒的大好時光突然遁入空門而感到無比惋惜。
陳慧劍在他所著的《弘一大師傳》裡坦陳,他四處蒐證,還是難以確認,而只能用「雪子」這個假設的代名,並對此深感歉疚。 多才多藝的李叔同,以他在音樂、繪畫、書法方面的傑出表現,很快成為當時文化界的名人。 但就在這意興風發的時候,他也對佛學產生興趣,在杭州虎跑寺辟穀(斷食)後,漸感世間名利愛欲之虛幻,開始素食、讀經、供佛,並在一九一八年八月正式剃度出家,取名演音,法號弘一;開始他雲水苦行的後半生。 文章說,李叔同在到東京上野美術學校就讀時,以房東女兒春山淑子為繪畫模特兒,兩人日久生情。
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早期啟蒙者,他一生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等諸多文化領域中都有較高的建樹,並先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藝術人才。 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門下。 其實,因為李叔同在出家後,幾乎絕口不談他的前塵往事,而他的好友、學生如夏丏尊、豐子愷等也很少提起他的私生活,所以李叔同和他日本妻子的生活一直不為世人所知,甚至連她真正的名字也無法確定。
“以戒為師”,本是佛陀涅槃前留下的遺訓之一,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無非“戒律”二字。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 二樓連著三樓,所以豐子愷認為藝術的最高點與宗教相通,這跟法師“見我字,如見佛法”在旨趣上也是一脈相承的。 ”他就是透過書法不遺餘力地弘揚佛法,而書風也由在俗時的絢爛蛻變為平淡、稚拙,這是修行佛法後心靈的跡化。 他家底殷實,出手闊綽,和很多的文人名妓都有往來。 在20歲的時候,他搬到許幻園家“城南草堂”,與袁希濂、許幻園、蔡小香、張小樓結金蘭之誼,號稱“天涯五友”,極具紈絝之風。 作家林語堂說: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