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分為設計理論與運算、環境與都市規劃、建築歷史與文化資產保存、建築結構、建築工程、建築環境計畫與控制等六大分組。 本系建築及都市設計博士班是私立科技大學當中唯一獲准設立之建築領域博士班,專精於培養都市設計、景觀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等不同環境層級相關專業知識與工程技術的高階研究人才。 博士課程強調研究發展的自我學習與跨界整合,專攻進階創意思考、課題解決、溝通協調、國際視野、及終生學習能力,以進行永續環境之深度規劃、設計、與實踐。
過去曾在2016年日本瀨戶內國祭藝術祭、橫濱黃金町實習,自2017年至今,在正濱漁港透過藝術共創參與行動計畫,引入「Creator In Residence 」概念,自籌自辦大型藝術祭的地域策展,與來自各地青年夥伴共同努力下,希望創造百年漁港的文化創意復興,形塑基隆城市的創意場域。 2018苔客上岸-正濱港灣共創藝術節,榮獲Shopping Design – Best 100「在地文化推廣貢獻獎」。 年級同學徐予真與方曜霆,分別入圍【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學生組,兩位學生的作品均由馮國安老師指導。 畢業學分規定 36 學分:包括專業必修 2 學分、選修課目至少 28 學分,以及碩士論文 6 學分。
建築研究所: 建築研究所
專攻智慧綠建築、音環境、BIM、3D數位模擬、AI人工智慧結構演算、輕鋼構、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地方創生、空間大數據 … 聘請專任國際師資進行全英語教學,多位校友已考取國外建築師或建立國際事業。 幫助學生於研究基礎上發展建築設計並順利完成設計論文,以學生為主透過組織分工,共同規劃學期末成果發表方式,同時更瞭解彼此設計內容。 建築設計為本系核心學科,透過建築設計整合所有建築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是未來成為建築相關專業人才的重要學習課程。 著重於設計思考,意見交換與整合,邏輯性分析,對於現實條件的尊重與理解,為一整合工程與藝術人文的獨特課程。 建築研究所 建築設計:利用建築設計理論與方法,將建築需求以適當的表現方式,形象地表達建築平面配置、空間組織、量體構造、交通動線、結構及構造、材料使用等滿足建築計畫的要求。
潘冀建築師事務所每年招收約 20 到 30 位實習生,除了有同事帶領實習生以及工地參訪,每星期五下午還會有教育訓練,是由各部門同仁分享工作經驗。 在劃建造圖、施工圖的過程中,文瑜觀察到課堂理論如何落實在競圖設計,因此燃起了對環境控制的興趣,下定決心攻讀成大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 成大建築研究所環控組的宗旨為解析環境中的物理因子,負責整合環境控制、建築工程與設計,簡言之,是以科學方法研究建築周遭的環境,設計出適合人們生活的建築。
建築研究所: 工作室
奉核獨立後的建築學系,並已於2018年正式開始招生,預計每年招收大學部40人,研究所碩士班15人,碩士在職專班17人。 本系專任師資超過三十人,其中28%為教授,副教授約佔38%,助理教授約19%,其餘為專案講師。 就專長而言,可分為設計研究、建築與環境規劃、建築歷史與文化資產保存、建築結構、建築工程、建築環境控制等六大類之師資。
九十年八月成立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提供建築相關公務員及 業界良好進修管道。 目前每年招收大學部學生約60人、碩士班70人、在職進修碩士班20人、博士班20人。 本系系友遍佈建築、營造相關領域,不論在 設計、管理、營造、行政、教育、研究部門都有卓越的貢獻。 在畢業門檻上是規定修滿 30 建築研究所 學分才得以申請論文口試,所以文瑜建議學弟妹在碩一上下修各四門課,共 24 學分,碩二上再修兩門課,下學期便能專心投入論文寫作,而系上更鼓勵學生跨組修課,研究所期間,文瑜也修了不少設計組課程,期盼有一朝一日能將環控的科學數據應用於數位設計。 陳長忻作為設計師,專注於建築、工業設計和服裝設計等多領域的數位設計和製造實踐。 由於深知數位化製造的實踐與在地製造業息息相關,因此自學生時期便積極與產業夥伴合作。
建築研究所: 成功大學 建築研究所 廖文瑜
她曾與台灣紡織研究所合作開發熔噴成型技術設計應用;與奇美新視代科技家電旗下3D線材品牌合作,推動3D列印技術的應用並開發產品原型,獲得A’ Design Award肯定;並於2020 台北時裝周發表作品“GIRLS” 3D 列印服裝與配飾系列,得到了積層製造業與服裝產業的贊助與支持。 之後,鑑於文化資產保存已形成一門專業,於民國2001 年將建築歷史與理論組的名額撥出一半,成立「文化資產保存」組。 建築研究所 然於施行一年之後,經由檢討,自2002 年年起將此兩組結合為「建築歷史與保存組」,並延續「建築歷史與理論組」原有的目標。 2008 年「建築歷史與保存組」於碩士班與「設計理論與運算組」及「建築與環境規劃組」為「泛設計組」,博士班仍為獨立之「建築歷史與保存組」。 2014 年「建築歷史與保存領域」於碩士班與及「設計理論與運算領域」為「設計組」,而在博士班仍為獨立之「建築歷史與保存組」。
本次論壇邀請國內建築史相關學者專家,安排本會創會理事長徐明福教授之紀念論壇,邀請曾受其指導之學生進行學術發表。 三個學期的規劃,第一學期以核心設計課程搭配設計研究導論,第二學期是設計整合研究搭配國際工作營,第三學期則為設計論文及最後的展覽與出版。 日本近畿大學為本校日本重點合作姊妹校,在本校禮邀下,12月20日細井美彥校長率岩前篤副校長、世耕石弘本部長等一行7人代表團來臺,由劉霈國際事務長親赴桃園機場接機。 此次訪校行程中,除透過交流會談交換辦學經驗與分享近畿大學媒體行銷成功秘訣外,同時授予細井美彥校長本校名譽博士學位,推崇其在生殖生理學專業領域上的成就,以及國際交流與產學合作方面的貢獻。 結構系列課程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也會搭配密集工作坊課程展開實作訓練與測試,並將成果送到日本參與國際競賽,屢屢獲獎,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目標。 建築設計的學習的壓力很大,但是設計思考的訓練以及統合各種知識的能力,不只適用在建築專業上,也可以應用在許多其他的事物或工作上。
建築研究所: 建築學系大學部招生訊息
建築學系以培養專業建築從業人員為目標,如建築師、都市設計師、建築相關工程師、政府機關的建管及規劃人員,須有廣泛的建築及相關知識為基礎,學習內容涵蓋建築及都市空間、造型、設計、理論、結構、物理環境、設備、施工構造、材料、建築物的經營管理等方面。 目前本組師資關心的重點大致在都市及都市設計的歷史與理論、永續環境經營、都市生態、社區營造、公共領域研究、都市設計管制 、建築及環境計畫。 近期研究包括:以行為觀點探討社區活動中心之空間訴求及其使用状況,綠色居住生活科技之研發,地球環境危機時代永續居住環境之設計基準,帆船航行技術對早期台灣土地開發之影響,歷史性區域居住環境特性,台灣製鹽工廠社區及其聚落空間變遷等。 專任教師除了前述教學研究之外,也透過專案的審査及各種委員曾參與地方都市設計相關事務,目前三位老師分別擔任台南縣市、高雄縣市都市計畫、都市設計、公共藝術委員會之委員 建築研究所 。 本系的教育目標為培育建築界的領導人才;大學部設定為建築的通才教育,並分為四年制(課程偏重建築工程相關)及五年制(課程偏重建築設計)。 本系所現有學域規劃共分成以下方向:設計、理論與運算,建築與環境規劃,建築歷史與保存,建築結構,建築工程,建築環境控制等六個領域,加上藝術與通識教育等課程,完整涵括建築教育從人文與藝術出發的建築設計、規劃創作與工程專業知識的內容。
- 在課程的學習上,除了組上之主修課程外,透過修習其他領域課程來進行跨領域的學習亦是本組常有的研究學習型態。
- 就專長而言,可分為設計研究、建築與環境規劃、建築歷史與文化資產保存、建築結構、建築工程、建築環境控制等六大類之師資。
- 未來也鼓勵部分同學做規劃論文,一方面使碩士班的研究工作更多元;一方面專力培養處理實質都市設計問題的能力。
- 歡迎大家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走下去,這裡書寫的是一部建築系學生的辛酸血淚成長史。
- 幫助學生順利媒合設計及研究指導老師,訓練學生自主組織研討會的能力,並以此方式定期檢視設計進度或討論設計以外的建築議題,透過Happy Friday之非學術性交流,增進師生良性互動關係。
本組教師長年協助推動我國綠建築相關制度,包含綠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低碳建築認證等,也積極與德國、日本、美國等地之大學或研究機構進行國際合作研究與交流。 本組教師亦積極與產業界共同進行產學研究,應用於建築與都市的設計規劃實務、設備設計,以及開發新建材等。 在課程的學習上,除了組上之主修課程外,透過修習其他領域課程來進行跨領域的學習亦是本組常有的研究學習型態。 透過專業課程的學習與研究計畫的參與,本組博、碩士班同學除可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外,也可增加對建築構法與建築工程專業實務上的處理能力。 結構組之研究重視現場調查、大型試驗或現地試驗之實證性,並強調結構理論於建築實務上的應用。
本所博士班歡迎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景觀及都市設計、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文化創意產業等跨領域人士報名,將可由設計學院內各系教師跨領域指導。 期望能為台灣室內設計專業跳脫工匠窠臼與提升技藝層次,養成與庶民生活最為貼近與對環境資源最為友善之優質專業者。 材料實驗中心:配置大型力學實驗室3000噸萬能試驗機、強力地板、反力牆2座、一般建築材料實驗室SEM電子顯微鏡、非破壞性檢測設備及耐候耐久實驗室相關實驗設備。 「In3-SenseLab空間感知實驗室」、「RoSoCoop 數位製造合作社」、「XR 虛實共構實驗室」,對應「智慧設計」、「智慧生產」、「智慧服務」3 大 領域培育未來的創新智慧營建人才。
- 本系的教育目標為培育建築界的領導人才;大學部設定為建築的通才教育,並分為四年制(課程偏重建築工程相關)及五年制(課程偏重建築設計)。
- 當初建築 系館設於成功校區,與土木、化工、機械、電機等系齊列於工學路上,堪稱成大工學院之元老。
- 五十七年八月因應社會需要成立碩士班,招收相關科系畢業生,培養更專精的建築人才。
培養對生活內涵與設計流行資訊敏銳度,以及對於設計文創市場行銷管理的基本知識,未來出路可在室內設計業、室內裝修業、系統家具櫥櫃業、照明公司、家具 公司、廣告文創企劃或出版業,以及建築相關產業如房地產開發或建設整合設計行銷公司等。 運用參數式設計的數位設計軟體,以及三維列印機,雷射切割機,以及數值控制工具機來探索不同於過去的設計工具及思維能夠產生何種可能性,並逐步發展下一世代的建築設計思維。 除了學校的專業學習之外,也會鼓勵同學們參加國內外各種學生競圖,以增加實戰經驗,並檢驗學習成果,每一年都有許多同學獲獎。 建築研究所 藝術家將它們視為空間內的噪音樂手,藉由編曲、安排裝置的合奏與獨奏,試圖透過材料、裝置、噪音、事件與時間,討論從空間到地方的感官經驗。 生活於基隆,現為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 負責人,星濱山海港學校 / 創校人,且為2021永晝海濱美術館、2019 大魚來了插畫節、2018苔客上岸藝術節 / 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