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詳細資料

就是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在音樂上,關注音樂的細節,感受和表達音樂。 在欣賞活動中的肢體動作不同於律動活動,老師甚至可以不需要做任何提示,讓幼兒即興開展。 不論是歌唱、演奏、或音樂表現,基本上都是從「聽」開始,因此,我們的CD 教材中的範例曲及歌唱曲都極具豐富的音樂性。 小朋友對於曲子的想像能力可以藉由CD 或老師的演奏而擴展,同時也可培育出孩子們對音樂的感受力與創作能力。

  • 參加團體課程的小朋友能培養出絕對音感能力、歌唱、彈奏、和絃、讀譜…等綜合音樂能力。
  • 此外,4-6歲的孩子手指骨骼發育尚未完全,電子琴鍵盤觸鍵較輕,對小朋友較無負擔。
  • 其實,音樂故事欣賞教學的目的應該是認識音樂比認識故事更重要,故事是認識音樂的過程或工具,並非最終目標。
  • 一、聲樂曲:童謠、兒歌、民歌是幼兒或低年級兒童最熟悉的音樂素材。

孩子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建議家長要花時間陪伴孩子,陪在孩子旁邊看孩子練琴可增加孩子的學習動力。 幼兒時期是想像力奔放的時候,這時給予孩子一些有故事情節、孩子容易理解、主題清晰、能與孩子生活經驗結合的曲子,容易引起孩子對音樂的共鳴,但聽音樂的時間不需要太長,約15~20分鐘孩子專注力較夠。 音樂時抽象的,任何語言都不會準確的描述某一段音樂。 不同樂曲有不同的風格,讓幼兒感受和理解音樂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故事講述、情景創設、多媒體運用、情景表演等,幼兒可以通過多通道的感受音樂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 兩首曲目都可以找到鋼琴版本,是著名的世界古典音樂曲目。

幼兒音樂: 11-242023寒假「音樂童話國」第2冊教材教法線上研習

:1993年有一篇論文表示聽莫札特的音樂可以提高空間推理能力,自此之後,「莫札特效應」便立刻風靡了許多家長。 証聲音樂圖書館的每張專輯都是傑作,包含《兒童音樂樂園》系列、《夏日兒童音樂小旅行》系列、《0歲寶寶的甜蜜夢境》、《3歲寶寶的調皮時光》、《五歲寶貝遊樂園》都很推薦。 1、課程排定:依事先規劃好每一課程的(堂課)上課時間,或每季、每年課程的次數或期間。 原則上,上課的星期、時段都是固定的,但可能因教室或講師的關係改變上課的星期、時段,必要時將提前告知、說明。 許多學校面臨停課,被迫取消實體畢業典禮,可以預期學生的失落心情。

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講師廖瑞琳指出,每個人都具備這八種能力,只不過有的強有的弱,有的孩子也許天生音樂智能就很強,可以輕鬆進入音樂世界,但有的孩子天生這項目是較弱的,不過,透過適度的引導是可以增加音樂智能的強度。 播放助眠音樂的時候,孩子們睡著的時候就將音樂關掉或調到極小聲,我們的聽覺在睡眠中還是一直工作著,過度的聲音干擾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 嬰幼兒們的耳膜發展還沒成熟,太尖銳或吵雜的音樂種類不要太早就讓孩子們接觸。

基於此,本書論著的初衷即是希望藉由創意的音樂活動,培養有創意的教師,帶出幼兒更多的想像與創新的能力。 第四篇活動設計實例篇:依律動教學取材性質分為:創意性、概念性及情境性音樂遊戲;另依感官運用策略多寡分為:聽覺、視覺、動觸覺及綜合遊戲;至於融合舞蹈之律動,則以基本動作之體驗及舞蹈動作之運用為主要取材與教學範圍。 共同欣賞音樂,讓孩子的世界充滿旋律與聲音的感性,這種樂趣能強化親子關係。 音樂也能提供歡樂而獲益無窮的學習經驗,及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與創意。

幼兒音樂: 培養孩子自制力,必須從小引導

四、缺乏效、有趣的教學法:一般所見的欣賞教學不外乎是老師播放音樂,學生正襟危坐,老師不作任何引導,放任學生「神遊太虛」。 二、老師一味主觀灌輸樂曲偉大之美名,或是特意為音樂做解釋,強行讓欣賞者按照同一個思路去欣賞,卻未讓學生由親身欣賞的經驗中直接有所感受。 一、過分強調音樂故事、人物軼事傳聞的介紹,反置「音樂」本身為次要的他位。 幼兒音樂 我國國民小學舊有的音樂課程標準之欣賞教學項目中,單獨又將「音樂故事」列成一項,可見所被重視之程度。 因為如此,導引了欣賞教學長期以來以「音樂故事」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聽了故事、強記了許多數字,到頭來對於所欣賞的音樂反而一無所知。 幼兒音樂 歲以前就加入他們的大家庭,他們會鼓勵孩子發揮創意、創造屬於自己的舞步,讓孩子看見自己的成長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為瞭讓幼兒更好的表現聲音的強弱變化,我首先請幼兒回憶大雨、小雨的特點。 幼兒音樂 通過讓幼兒學大雨、小雨的聲音、比較它們聲音的高低。 “大雨的聲音是大大的,我們在唱到’大雨’的時候聲音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唱’小雨’的時候聲音又是什麼樣的呢?”讓幼兒在演唱過程中,對聲音的強弱變化有一個更深入的感受。 遊戲玩法:老師扮演月亮姐姐,小朋友是滿天的星星。 前奏結束前月亮姐姐要點到一顆小星星,小星星就馬上起來,跟著音樂做動作(如眨眼、睡覺、或者跳舞)。

幼兒音樂: 寶寶的音樂花園 5CD

其他小星星和月亮姐姐都必須馬上跟著他(她)一起有節奏地動作,直至樂曲結束。 待到間奏起,月亮姐姐再次轉圈去另一顆小星星,遊戲如此循環反復。 這是一段非常優美動聽的旋律,樂曲所要表現的是黑夜裡滿天星星閃爍、此起彼伏的美景。 讓幼兒熟悉4/4節奏是本教材的重點;而根據不同的音樂形象鼓勵幼兒大膽在音樂伴奏下表現音無法、表現節奏是本教材的難點。 繼續在角落裡引導幼兒大膽地用各種動作表現不同的節奏型,在角落活動的講評中展現幼兒的遊戲,以此讓幼兒體會成功體會愉悅。

幼兒音樂

欣賞遊戲相較於歌唱、律動和演奏等遊戲活動來說,受場地、器材、活動形式的限制比較少,開展的方式比較靈活。 創意常被貶抑成可以速食的技巧,因此,談創意必須強調建立在踏實的知識基礎上。 創意教育的目的,應在培養適應和開創未來的能力,不應只教導如何複製現有知識,更需要教導如何創新。

幼兒音樂: 發展階段

在欣賞這首音樂時,老師可以用圖畫的方式來介紹民族的生活環境、服飾特點、飲食習慣……讓幼兒了解音樂的背景知識。 音樂無處不在——拍手、牙牙兒語、吹拂樹梢的風聲、雨點打在屋頂上,還有你們家最喜歡的歌曲。 欣賞音樂不用特別上課或買特殊裝備,音樂存在你和孩子之間,任由你們盡情分享。

從胎教的時期爸爸媽媽們就可以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這個時期聆聽的音樂風格以媽媽的個人喜好為主,盡量維持媽媽心情平和為佳。 由於寶寶在肚子裡能聽到從外界傳來的聲音很模糊,他/她聽得最清楚的是媽媽規律的心跳聲,呼吸喘氣聲,羊水流動和腸胃蠕動的聲音,以及媽媽說話唱歌的聲音。 語言的音韻也是音樂的一種,所以這個時期的媽媽能夠常常哼唱給寶寶聽,常常和寶寶說話,這會是最好的音樂啟蒙。 2.5歲及4~5歲的課程—「紅蘋果班」、「小幼班」、「幼幼班」、「幼兒班」課程都是在學生、家長、講師這三者間溫暖的接觸中展開。

樂曲的選擇上最好選擇對比性較強,相異性較突出的音樂。 例如:快樂與悲傷、節奏快與慢、歐洲古典音樂與中國傳統音樂對比等等。 作為欣賞活動時,老師可以先將《老鼠偷油》的故事結合圖片或者PPT、動畫的形式聲情並茂講一講,為音樂形象做一個鋪墊,讓孩子在聽音樂前有一個心理預期。 或者先放音樂,隨著音樂的進行慢慢講述故事情節,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和緊張情緒,在幼兒基本掌握故事大意後,再將音樂單獨地進行播放。

,甚至把整個人當作五線譜,最高音為頭、最低音為膝蓋,讓孩子體會高低音位置的不同,用肢體跟語詞的方式帶領孩子進入音樂的世界,融合孩子的聽覺和動覺。 然而「高大宜音樂教育法」則認為唱歌是不需要樂器伴奏的,人聲就是最好的伴奏工具,因此強調透過歌聲的訓練,培養音感和音準就能把音樂完美呈現,再將手勢與歌聲結合,使表演更為生動。 引導幼兒音樂欣賞的時候,除了單純的播放音樂聆聽之外,也可以配合一些衍生活動來運用。 綜合音樂教育 以綜合的音樂學習為主軸,藉由聽、唱、彈、讀、寫、創作的教學手法,讓孩子自然而然快樂的學習及感受音樂。

每一個重要的主題,樂句或段落應多次反覆欣賞,從感覺、反應、知性等多反面來欣賞。 「樂曲提示卡」設計的原則:1.根據使用對象決定表達的方式 提示卡的欣賞方式適用於各種年齡層的學生,由於各階段學生身心發展及音樂能力發展狀況不同,以此在呈現的方式上應有所差異。 年紀小的學生多用簡單、生動、具體造型的圖畫,少用文字;年紀愈大,可逐漸呈現音樂樂器的造型、符號、或敘述性的文字。 幼兒音樂 2.根據音樂的特色設計 提示卡的內容不在於將音樂每一個細節都呈現出來,而是掌握音樂最顯著的概念或架構,予以呈現。 3.包括評量部分 先配合提示卡將音樂聽完,然後再根據提示卡中呈現的音樂要素設計各種相關問題,讓學生回答。

父母可預備學習音樂的環境,帶領孩子認識不同的樂器,盡可能增加直接探索樂器的機會,若家長有演奏樂器的能力,建議演奏給孩子聽,讓他更深刻體會音樂的魅力。 配合孩子快速發展認知能力的階段,透過天空、陸地、海洋、太空四期特色主題音樂遊戲,讓孩子體會音樂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認識樂器的形狀,在親子共學的安全環境下學習。 提供多元、全方位的音樂啟蒙教育:結合奧福音樂、柯大宜音樂教學法與達克羅茲音樂律動的特點, 包含歌唱、樂器合奏、律動、音樂遊戲、節奏練習、聽力訓練、基本樂理…等,為孩子從開始就奠定良好音樂基礎。 廖瑞琳講師認為,幼兒學音樂的主要目的一開始應該是培養其感受力、耳朵的聽辨敏銳度以及音樂的欣賞力與想像力,除非孩子很早就顯現對某種樂器的學習興致很高,否則並不建議一開始以學習樂器的方式或是講解艱澀的音樂知識進入音樂領域。

孩子把聽到的音樂唱出來,再透過鍵盤表現出來;和同學一起合奏,或試著幫簡單的旋律配伴奏。 透過「聽、唱、彈、讀、寫」的學習過程累積音樂能力,進而引發孩子表現音樂、創作音樂的欲望。 愛好好聽|彩虹生命教育感恩活動「搶救幸福大作戰」線上活動遊戲,陪伴孩子們在「感恩」的議題上能有更多的學習與反思,設計主題性遊戲,讓孩子透過故事情境,體驗若失去了原本覺得理所當然的人事物所帶來的感受,並察覺平時他人的付出與關愛。 在小朋友聽覺能力迅速成長的階段,導入聆聽、感受與表現的音樂課程,著重培育孩子的音感和聽覺。 孩子體會音樂帶來的情緒與感受,並試著以歌唱、彈奏的方式表現出來,以及利用樂譜確認彈過、唱過的音,讓孩子未來能成為彈奏表演、自由創作的小小音樂家。

幼兒音樂: FB粉絲團:寶寶吳迪BabyWoody

彩虹生命教育感恩活動主題歌曲,不同於愛好好聽過去所推出的律動歌曲MV,〈世界因你美麗〉特別編排簡單的手語搭配節奏來呈現,讓孩子傳達更深刻的感謝,同時也體會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 聖誕節帶來了新年的訊息,整個世界都沉浸在歡愉的氣氛中。 本輯收錄了世界知名的聖誕歌曲,並改編成適合寶寶的旋律。 輕盈的聖誕樂曲可以滿足寶寶的聽覺,增進寶寶聽覺的發展,讓寶寶透過旋律活動身體、歡呼、開懷大笑,讓寶寶每天都可以透過歡快的旋律,活動身體、歡呼、開懷大笑。 聽賞樂曲、感受樂曲,可以引導幼兒用不同方法嘗試表現樂曲。 如幼兒可以用舞蹈動作表現樂曲,幼兒也可以借助各種打擊樂器表現樂曲。

請放心,家長對音樂完全不了解不會造成任何的問題。 幼兒音樂 老師會在課堂中進行各項課程的指導,家長只需回家陪伴孩子複習,家長不需要擔任指導者的角色。 請跟孩子一起享受音樂並適時給予小朋友安心感及溫馨的鼓勵,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 透過團體班上課型態,一起快樂的學習歌唱及彈奏,可以豐富內心對於音樂的感性。 幼兒音樂 所以個性內向、害羞的孩子更希望他們能來參加Yamaha音樂課程。

幼兒音樂: 引導幼兒音樂欣賞的關鍵

適齡教育 由日本教材研發小組(作曲家、編曲家、演奏家、教育家、插畫設計家等)針對幼兒身心靈發展所設計的教材。 團體班教學 小朋友們一起唱歌彈奏,一邊聽著別人的聲音演奏,能培養速度感跟等速感,透過團體營造完成目標的成就感,能夠養成應有的責任感、社會性與協調性。 家長陪同上課 跟孩子一起享受音樂,並觀察孩子各項的學習成果,將音樂歡樂的氣氛帶回家中,與家人共享。 使用鍵盤作為教具 容易發出聲音,並獲得正確的音準,也能夠用眼睛確認鍵盤與樂譜的相對位置。 一、聲樂曲:童謠、兒歌、民歌是幼兒或低年級兒童最熟悉的音樂素材。 這類的素材充滿在兒童生活當中,它們具有音樂節奏、曲調等要素的基本架構,透過聽、唱、身體律動、遊戲動作,兒童在自然、無意識的情境當中實際經驗音樂要素的各種表現。

教師可通過每次角落遊戲的講評讓幼兒體會角落活動中的成功和愉悅。 三、根據欣賞重點,訂定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掌握重點,設定目標,根據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活動方式包括聽、動作、歌唱、演奏、演戲甚至創作,老師應當活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內涵,深刻地感覺與理解。 老師可根據樂曲節奏的結構設計節奏型,並用不同的符號畫成「圖譜」。 每一種符號代表某一種節奏,而每一種節奏可用人聲、身體樂器或節奏樂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 下面是筆者所設計的貝多芬「土耳其進行曲」總譜,學生視圖演奏,易學易記,毫無壓力,很快地就能奏出優美雄壯的音樂。 七、配合音樂表現節奏:一邊聽音樂,一邊隨音樂表現節奏,讓學生統合聽覺、認知、技能,與作曲家、樂團、音樂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