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園區8大好處

關於種種大小細節、生活規範的「尺度」,高大哥表示將試著向慈濟溝通、詢問清楚。 「但是我找不到對口人是誰。」雖曾去過重建中心幾次,但師姐都只請他把疑問記錄下來,表示將替他向上面轉達,最後都沒有下文。 原因是,「我們到近期(三月份)才確認土地。」因為永齡農場由縣府租用台糖土地,其中又包含部分私人土地。

大愛園區

氣候分類上杉林區與高雄市區相同屬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集中於5到10月。 為響應台灣燈會在高雄,現場打造出3米高的貓頭鷹裝置燈飾,高雄市政府原民會阿布斯主委邀請族人共享點燈祈福。 且不管石頭上文字是不是災民決定的,如果園區中所有景觀設計,都是出於當地災民之手,那麼為何園區入口的原住民圖騰,既不是布農、Kanakanafu,也不是排灣、魯凱圖騰呢? 簡東源完全無法回答我的問題,只一再強調慈濟絕對有和災民充分溝通,從來沒有主導過園區內的景觀應該「長怎樣」。

大愛園區: 內容頻道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杉林的大愛園區內一共有1004戶永久屋,是一處東北往西南傾斜的狹長型住宅區。

每當村民拿回收物品給她,她會雙手合十說:「感恩,要愛護地球喔。」於是村人喚她為「環保媽媽」。 包仙妹的生活儉樸,很多家用品來自二手回收,連身上穿的衣褲也都是人家汰送的。 看到志工推動資源回收,她將感動化為行動,隨身攜帶袋子撿拾路邊瓶罐,變賣所得捐給教會和慈濟。

  • 根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1年底杉林區戶數約4.8千戶,人口約1.1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大愛里與杉林里,2021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2,354人與647人。
  • 莫拉克重建會推動「彩虹永續社區」,助永久屋基地發展產業,希望讓永久屋真正成為災民往後的家。
  • 位於杉林區月眉里,這座黃家江夏堂伙房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其入口之牌樓即代表著客家先民早期開墾杉林,以孝傳家的代表作,這也是客家地區保留最完整的牌樓。
  • 「一場大水後,大家仍好好的,表示神還愛我們。」谷川部落長老林秋男望向遠方,信仰堅定地說。

還好有了「心靈耕地」,透過眾人努力,從一片荒蕪到欣欣向榮,大家對往日生活的思念,彷彿都在這裡開花結果。 鍾靈毓秀的靈山山麓下,由藝術家朱邦雄博士打造的美濃窯工作室就在此紮根,催生陶藝公共藝術。 在結合青山綠樹的開放空間中,參觀的民眾,常有機會觀賞到藝術家創作大型陶壁藝術雕塑製作的盛況,與自然景觀合一的藝術創作總讓參觀者深受感動。

大愛園區: 景點類型

日光小林居民大都為平埔族,風災過後,現在看到小林的鄉親們,以堅強的毅力,過著勇敢平凡有意義的生活,懷抱感恩的力量,延續平埔族群西拉雅大武壟文化的精神,迎向報福的起點。 申請人備妥上述文件資料後於上班時間,至本處大雅生命藝術館、神岡區崇本堂、崇德殯儀館、東海殯儀館、大甲殯儀館、東勢殯儀館均可辦理。 高雄市杉林區大愛園區昨天發生情殺案,造成1死1傷,凶嫌楊姓老翁負傷棄刀逃逸,隨後投案,全案今天送辦。 大陸災難型遷村及南水北調水庫工程移民潮,是繼三峽大壩工程後最大的移民遷安工程,為落實遷移族群融合、村落功能完善,湖北省移民局偕同12位縣市代表到高雄杉林大愛園區取經,就災難型遷村等與園區住民進行交流。

由內政部委託慈濟成立的杉林生活重建中心,已經在園區內揭幕並運作;與社會處、高雄重建會等單位配合,提供園區內村民臨時工作機會、傳藝班職訓輔導、兒童課後照顧等重建工作;並陸續展開其他生活、就業等輔導。 大愛園區 美濃是南臺灣極富客家文化特色且民風淳樸的小城,名勝古蹟風景優美。 美濃民俗村完整保留客家文化,更結合地方上各產業精英,介紹美濃的人文地理、生活習俗及豐富的旅遊內容。 園區內還可欣賞及親手DIY製造傳統手藝油紙傘以及陶藝手拉坯。 當初設置杉林大愛園區永久屋的美意,是要給八八風災災民使用,但六年過去了,目前仍多達14戶閒置,從來沒有人入住過,部分空屋環境雜草叢生,還有空屋玻璃被打破荒廢,當初沒申請到永久屋的災民,控訴空房看的到住不到。

安置在南縣淨水場宿舍的南化鄉玉山村羌黃坑部落,有二十戶即將遷進玉井的大愛園區,目前整理行李中。 但是根據統計,羌黃坑一半以上的住戶選擇回到老家,他們說,家還是自己的好。 她鼓勵孩子每天存一元到竹筒撲滿,存滿後捐出救人;即使沒有能力捐錢,也多為貧窮、苦難的人禱告。 搬入永久家園後,盧雅琴期待園區能設立陪讀班,讓孩子們持續接受人文教育,學習生活禮儀。

只要是縣府核准的永久屋住戶,不管是否已完成「永久屋贈與契約」簽訂程序,都具備投票與當選資格,無須將戶籍遷 入。 當時,會在大愛園區內出現走動的慈濟相關人員,約可分為兩種,一為慈濟基金會承辦的「杉林鄉生活重建中心辦公室」的正式工作人員,其中也有部分員工聘用園區內居民,負責辦公室內,有關生活、就業等事務。 慈濟基金會10日在高雄市杉林區舉辦樂齡學堂「千華懷綴慈濟路──師生藝術聯展暨茶會」活動。

「八八臨工」中,以中、壯年居多,不到三十歲的盧雅琴是少數的年輕人。 去年從台東卑南嫁到屏東霧台佳暮村,與先生徐神維從事外燴生意;莫拉克風災那天還下山工作,沒想到返家一小時後,路斷了,部落也垮了。 進入園區工作,讓我認識慈濟師兄師姊,給我人生方向。 我想這是上帝的旨意,讓我們學會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切。 去年莫拉克風災前夕,包仙妹的先生因病往生,在屏東市區租屋工作的她,回阿禮村服喪,卻遇上天災,搭乘直升機下山。 永久家園工程開始後,她離開醫院看護工作,轉往工地擔任八八臨工。

大愛園區: 高雄景點|HoloPark 光禹浮空劇院門票|全息動感光影秀

然而目前,入住約四百戶左右的大愛園區,只有不到四十人在農場中工作。 接受永齡基金會委託,為農場進行管理規劃的巨農有機農場周俊吉董事長表示,農場共60多公頃的土地,約可提供60名農友在此就業。 「當然你要養活100人也可以,只是大家分到的利潤就會比較少。」所謂500名工作機會,應是指農場目前整地、景觀工程等所需要的人力,並非長期永續的就業機會。 杉林大愛園區永久屋,在政府與慈濟基金會攜手通力合作下,趕在春節前開放第一批申請到小坪數房屋的災民入住;到三月底,34坪大坪數的住戶也幾乎悉數入住。 原訂750戶的第一期房屋中,已有超過半數、約400戶人家,在大愛園區內展開新生活。

大愛園區

志工本於善意與個人理念,也會勸導居民不要喝酒、少吃肉等等。 2012年9月,爸爸是高雄市那瑪夏區民權村的布農族、媽媽是屏東三地門鄉大社村的排灣族的sina從大愛園區內的「大愛民族小學」畢業,展開離家求學的 國中生涯。 自莫拉克風災後,高雄受災的原鄉居民入住大愛村三年餘,許許多多當初驚惶逃難的孩子已經長大拔高,開始有小大人的模樣。 社區簡述:目前屬全台最大永久屋基地,社區營造注重生態、有機產業、文化價值、環保藝術村。

靼虎強調,石頭上的文字,的確選自災民在慈濟人文營中所寫的心得,但決定哪些心得要被刻在石頭上的,還是由慈濟主導,入住災民委員會並不知道細節。 和簡東源Say Goodbye之後,我們在教堂前遇到了南沙魯村的靼虎‧犮拉非,當時他正忙著與一位慈濟的師姐,確認入住災民的數量與地址、鑰匙發放事宜。 按照簡東源的說法,靼虎就是他口中的災民意見領袖與入住委員會成員。

大愛園區: 大愛園區前離奇車禍 疑酒駕惹禍

陳瑞源又說,災民被土石流掩埋,山上受到重創,這也是事實,災民應該要記取教訓,不能忘記這一場災難,所以才要把有關災難的描述字眼,刻在大愛園區入口顯眼處,有其警示意味存在。 十分鐘後,我們在大愛園區中找到一位負責刻字的工人,他一邊沒放下手上的刻字工作,繼續刻著「有愛的地方就是天堂」,一邊跟我說 – 決定要刻哪些字,刻在哪些石頭上的,都是一位叫做陳瑞源的設計師;關於園區內所有景觀設計的問題,問他就對了! 靼虎說,他的確看到園區中有一些石頭上,刻了一些「不太適合」的文字,他會找機會跟慈濟反應。 如果是災民自己決定要刻哪些東西,為何還要找慈濟反應呢?

大愛園區

4.融合原住民傳統語彙及現代景觀設計手法,塑造全新風貌月眉文化園區 參考布農族、鄒族、魯凱族及排灣族傳統祭典節慶,擷取空間特性及文化元素,轉化為區內廣場、活動空間的設計語彙。 請在地原住民藝術家共同參與公共藝術及鋪面圖騰創作,利用大自然原始的素材營造原住民藝術意象(如漂流木、石材等)。 <執行成效> 1.為大愛園區最大之公園,平常可作為當地居民之休憩場所,有祭典或活動時又可作為祭典及活動表演場所,不須再回到原部落,故可成為大愛永久屋原住民一個文化傳承的場所。 大愛園區 2.公園特色有一座直徑約達50公尺薄膜結構,具有相當地標性。 3.薄膜結構下之建築物,已委外為手工藝品販售場所,增加當地原住民就業機會。

她從沒想過自己能擁有這樣一棟房子,覺得志工好貼心,尤其她父親分配到隔鄰,老人家不熟悉這些設備的使用,她能就近照料,放心許多。 他們一家搬入三十二坪的新家,比起過去山上八十坪的歐式樓房狹小許多,但林秋男相當滿意,他很清楚慈濟永久屋品質堅固,認為住起來安心、足堪安身立命就好。 林秋男有十多年板模經驗,以往日薪少說有一千五百元以上;但長治工地是他們未來的家,他想了解整個園區是如何打造的,於是報名日薪八百元的八八臨工。 他們計畫在新家前營造一個小庭園,還要栽種百合花,擺上柯銀花巧手編織的藝品販售;由石板布置成的桌椅,將是與鄉親喝茶、彈吉他、聊天的好地方。 2009年起定居美濃,農忙時期以務農為主,農閒時期則投入田野調查與採訪報導,自許能不斷以文字、相片記錄農業社會與自然生態的現況、挑戰與變遷。

看到鳳梨田變成美麗的水洗石外觀住房,身為吉露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孫清吉表示,進住的各部落鄉親,都有計畫將門前小庭院打扮得色彩繽紛,相信會為園區增添豐富的景致。 在百餘天的工期中,有八十四位來自政府「八八臨工」專案的受災鄉親加入。 這群「雲霧之子」災後遷下平地,在豔陽下揮汗工作,即使是部落頭目或教會長老,也都彎下腰和鄉親重建家園;這分純真與質樸,讓人深受感動。 商店街位在園區入口,園區內有原民文化公園,園區兩大觀光點的結合,更能推動觀光產業。 先生向政府購買1千噸食材,意外用在受災相的家園重建上,它們來自高雄市的深山,最終成為美化新家園的守護者。

大愛園區

現今的大愛村,有政府單位、慈濟、教會等單位在其間運作;來自各地的村民,因自身條件背景各異,而懷著不同考量入住;也因此對自己未來的大愛生活,有不同的展望和定義。 樟山自救會會長張新華表示:「我們都住在山上。雨季來我們再下去。」對他們來說,永久屋似乎成為了折衷的汛期避難屋。 山下的永久屋,對南沙魯而言,毋寧如同中繼安置的過程。 既然如此,戶籍就不能夠遷動,以落實政府當初保障的,「不會失去山上的土地和房子。」以便等到環境條件允許大家回到原鄉時,大家能隨時回去延續生活。 朱美芳牧師表示,縣府雖有此想法,但各教派之間的需用時段、空間、固定擺設、習慣、活動辦理方式等,都各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很難說共用。」所以一切都還在進行協調。 在協調結果出來之前,恐怕很難討論教會究竟如何歸屬管理的問題。

大愛園區: 附近旅遊景點

在入住之始,居民便必須與慈濟簽訂「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住民生活承諾書」,試圖將入住後的生活常規一一載明。 但慈濟重建中心的新聞連絡人曾淑婉師姐表示:「我們沒有要和永齡合作。」慈濟基金會工作人員陳小姐說明,慈濟想在園區附近規劃約100公頃的有機農場,將來希望「每一戶都可以分到兩分地。」只是那裡是台糖土地,尚未取得,一切都在規劃中。 不過,南沙魯(民族)村長表示,當初溝通「遷村」入住園區的過程中,只確定民族村民要遷入大愛園區,基督長老教會的建造,也是由民族村出面申請的,因此仍希望愛農教會應該屬於南沙魯村管理。

但陳瑞源也坦承,園區內所有景觀設計,的確是他一手包辦,石頭上要刻上哪些字,刻在什麼地點,的確也都是他決定。 陳瑞源說,災民受到慈濟的協助是事實,今天有人很想要表達他們對慈濟的感激,所以才要把這些文字刻在石頭上,天經地義,沒有什麼不對。 簡東源回答我,說大愛園區中的景觀設計,全部出於以工代賑的88零工之手,絕大部分是災民自己設計,自己決定的。

對此,王政一則答覆,慈濟並不具備永久屋管理 資格與權力,因此日前居民所簽署的生活公約,依法並不具備強制力,至於未來生活公約會不會延續,則得看居民自主管理委員會怎麼決定才算數,因為只有管委會 大愛園區 才真正具備管理權力。 另外則是為數眾多的志工團,在大愛園區入住初期分批、分梯次進入園區,進行拜訪居民、辦理人文營、開設兒童課輔班、遊客導覽等服務。 雖然志工也屬於基金會的正式編制,但與支薪的正式工作人員有所不同。

大愛園區

在自來水不足時,雙星水塔能夠發揮極大功能補給園區充足的水量。 大愛園區 至於是否可以抽菸喝酒,每位居民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記者走訪園區時,有在家聚會喝酒的人會掩門而避,也有人公然群聚在巷弄間喝酒談笑,較不避諱。 高市杉林區大愛園區前今天發生一起離奇死亡車禍,21歲的沙姓男子疑酒駕失控撞倒路樹翻落路旁田野,慘死在四輪朝天的駕駛座下。 更不能錯過招牌的「越南脆餅」和「越南烤豬肉餅」,搭配大量香菜與繽紛醬料,服務員也會幫忙現包組合,以生菜包肉的方式享用特別清爽無負擔;比月亮蝦餅更厚實的「炙蝦螃蟹燴拼盤」,一次就能品嘗到3種不同口感!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