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已經發現10年,但跟正在蔓延的武漢肺炎一樣,都是屬於近年才出現的新興傳染病,而且症狀與致死率都較過去猛烈。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是藉由硬蜱傳染的疾病(tick-borne disease),人們因為被體內帶有新布尼亞病毒的硬蜱叮咬,而被傳染疾病。 本文整理關於新布尼亞病毒與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的相關研究資訊,帶我們了解這個新興病毒與傳染病,可能對我們的影響。 其中,第37例個案為65歲女性,住在南京市溧水區,在一次採茶之後身體不適,幾天後即開始發燒,最高達到40度,並伴隨畏寒乏力情況,送醫後確診新布尼亞病毒。 江蘇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醫生金柯透露,其入院之初,情況較為危急,心、肺、循環等多臟器功能衰竭,專家懷疑是經由蜱蟲叮咬,感染了新布尼亞病毒。 綜合陸媒報導,僅今年上半年,江蘇省人民醫院已接診37位感染新布尼亞病毒的患者。
-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中國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消散之際,又傳出新疫情,江蘇、浙江及安徽省今年出現至少62起新布尼亞病毒感染病例,其致命率逾10%。
- 影片內容還指稱,台灣也有發現這種蟲,首個病例出現於2019年,一名70歲山友被咬後病逝,且玉山及南投也有此蟲的蹤跡。
- 據了解,新布尼亞病毒(new bunyavirus)引發的病症稱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為一種經由蜱蟲傳染給人類的致命蜱媒傳染病。
- 2020災禍不間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未停歇,近期中國大陸又爆出因「蜱蟲」叮咬感染的「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 Virus),目前已經在江蘇、安徽、浙江、山東四省出現80名感染者,已經有十多人死亡。
- 漢他病毒在分類上屬於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狀呈圓形,直徑約100nm, 由單股RNA包含3個節段所組成。
該病毒只在1962年冬天被發現過,當時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的四個孩子因感染此病毒患肺炎死亡。 5、 感染源調查:確定病例活動處所(如工作地點或/和居住地點),如發現有鼠跡須滅鼠,並於周圍200公尺半徑範圍內採取鼠隻檢體送驗,且須加強鼠類防治工作,進行社區環境清潔及大眾衛教宣導,以降低疾病傳播之風險。 (2) 無症狀接觸者:提供接觸者漢他病毒相關衛教內容,告知若於最後一次接觸污染環境42天內出現不適症狀,請通知當地衛生單位。
布尼亞病毒: 布尼亞病毒目
但傳播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的主要蜱媒「長角血蜱」,在台灣極為罕見。 新布尼亞病毒導致的疾病叫做「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簡稱SFTS。 最早在2009年時,在中國北方發現首位病例,後來在2010年時研究者才確認是由新布尼亞病毒所引起。
被蜱蟲叮咬後多會出現紅腫、皮疹、水皰或瘀斑,並有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等情況,以發燒伴隨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為主要症狀。 據了解,大陸目前已有約60多人感染,江蘇省已知37人感染,安徽省已知有23人感染,其中5人死亡,浙江省有2人死亡。 台北市長蔣萬安就職上任第二天,今(27)日舉行上任第一次主持市政會議,針對即將到來的跨年。 蔣萬安會前受訪表示,這幾天確診數上升,疫情可能嚴峻,會要求相關單位,報告跨年等大型聚會的相關防疫規畫,做一個妥… 傳言宣稱台灣玉山和南投淪陷,用「淪陷」感覺好像整區都是病毒;從網傳影片內容來看,主要在談中國的疫情,傳言不應下台灣玉山、南投「淪陷」的結論。 雖然感染HPV病毒後,人體大多可以在一、兩年內清除掉病毒,真正會造成持續感染,甚至造成癌前病變的是屬於相對較少的個案。
布尼亞病毒: 大陸多省現新布尼亞病毒 已致7死 可人傳人
王錫杰曾在2015年執行「台灣蜱媒病毒監測與蜱種基因庫建立」計畫,當時的研究結論認為,台灣東西部及離島傳播蜱媒病毒的風險很低。 疾管署資料指出,SFTS在2011年首次由中國報導,是從 2009年就開始在中國流行的不明原因發燒性疾病。 正因為男性也會感染HPV,而且盛行率一生都高於女性,臨床上建議男女性應共同預防HPV感染,並謹記「安全性行為、女性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依醫囑接種HPV疫苗」三關鍵預防步驟,特別是男性朋友在照顧自身健康之餘,別忘了也有責任一起與深愛的她共同預防HPV病毒。
疾管署公告這種傳染病2009年在大陸湖北首度被發現,也已經將發熱、伴血小板綜合症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致死率達15%,山友更將它稱為小惡魔。 疾管署提醒,我國將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列為第四類傳染病,如符合通報條件之個案者,應於24小時內通報,並及早診斷及治療。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提醒,民眾應避免暴露於蜱蟲孳生草叢環境,若至郊區、戶外活動或工作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可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含敵避或派卡瑞丁成分的防蚊藥劑。 二、專家指出,台灣在2019年11月公布首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個案之後,截至2021年7月7日,沒有其他新發個案。
布尼亞病毒: 傳內地現新布尼病毒 今年62人染疫致7死 解構症狀、傳染途徑、預防方法
此前就發生過透過患者血液或粘膜接觸方式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的案例。 因此救治患者時,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應該採取必要預防保護措施。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SFTS傳染方式主要是由遭帶病毒的蜱蟲叮咬傳染,或是透過直接接觸病患的血液、體液或呼吸道飛沫顆粒而導致感染。 可能症狀包括發燒、噁心、嘔吐、腹瀉、頭痛、肌肉痛、淋巴腫大等,潛伏期約7至14天,根據國外研究,致死率約5-15%,目前並沒有特效藥,臨床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嚴重者恐因肝腎功能惡化、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該婦人就診的醫院,今年已有37人確診,其他省份也有感染病例,浙江省有2人感染後死亡,安徽省目前有23確診,5人死亡。 對此,江蘇省人民醫院感染併科副主任醫師金柯表示,新布尼亞病毒可能人傳人(透過血液、體液傳染),但主要傳染途徑為「蜱蟲叮咬」,4月至10月是蜱蟲最活躍的期間,民眾到戶外活動應提高警覺。
中興大學曾於107年至108年間,針對此新興病原展開監測,在放牧型態的牧場取得牛及羊的樣本,並測得病毒核酸及抗體,顯示新布尼亞病毒已經在臺灣動物族群中現蹤,但並未發現對動物健康狀況產生影響。 研究團隊比對臺灣動物感染的SFTSV核酸序列的結果,發現與日本流行病毒株最相近,此研究是中興大學與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跨國合作研究案,相關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新布尼亞病毒疫情主要發生在內地,以河南、湖北、山東病例最多,2013年日本、韓國也陸續出現確診病例並死亡。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日網路流傳一則訊息指稱,玉山及南投等地出現會傳播新布尼亞病毒(new bunyavirus)的致命蜱蟲。 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FC)採訪各界專家後表示,訊息內容有誤。
布尼亞病毒: 健康 熱門新聞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表示,蜱蟲叮咬是該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人傳人也是有可能的,此前發生過通過患者血液或粘膜接觸方式導致人傳人的案例。 據資料顯示,「新布尼亞病毒」是10年前被確認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傳播媒介是透過蜱蟲叮咬,尤其是長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被認為是新布尼亞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 但也可透過血液、體液等途徑傳播,具有人傳人的風險,且死亡率可達15%至30%,該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綜合症」。 1、「漢他病毒出血熱」最早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13年蘇俄首度出現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後續日本及瑞典於1932~1934年分別傳出相關病例, 1951~1954年韓戰期間,韓國也出現病例。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目前每年約有6萬~10萬的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黃金接種期為9-14歲,因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HPV的機會將大增。 故WHO建議9-14歲青少年在性生活開始前先依醫囑接種HPV疫苗最具效益。 國健署也指出HPV疫苗對於沒有過性行為或未受到HPV感染者最有效。 就如疾病的名稱所示,這個疾病會造成血管中的血小板數量下降,白血球數量下降與發燒也是主要症狀,也伴隨有全身性多臟器損傷及出血傾向等症狀。 人體內血小板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當血小板減少到一定量之後,出血就無法凝固,導致血流不止。 另外還可能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年齡較大,或者有潛在疾病的病患,重症的比例較高。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分離並確認了一種新型病毒「新型布尼亞病毒」,其引發的疾病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綜合症」。 盛吉芳指出,蜱蟲叮咬是該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但不排除人傳人的可能,「此前便出現病毒通過患者血液或黏膜接觸方式,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的案例」。 綜合中媒報導,2020年迄今,江蘇省人民醫院已收治37名感染新布尼亞病毒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患者,鄰近的浙江省也出現感染患者,且有2人已經死亡,旁邊的安徽省當局也曾於6月9日表示,金寨縣今年4月以來已有23人感染該病毒,導致5人死亡。 而中國官媒《新京報》在2010年9月14日就曾報導過,河南省發生「蜱蟲叮咬事件」,有18人死亡,官方當時就知道是1種「新型的布尼亞病毒」所引發,中國衛生部也承諾制定「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病診療方案」,還稱公眾不需恐慌,沒想到10年後的再度傳出疫情。 新北市共有13座養牛場、飼養2千頭牛,另有養羊場10座、約飼養350隻羊,台灣去年出現第一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確診案例,大陸目前已知有62例確診,7人死亡,該疾病致死率約5%至15%。 人、畜感染此症狀時,情況也不同,人若被蜱蟲叮咬,潛伏期1至2週,期間會有頭痛、發燒、肌肉痛、噁心、淋巴結腫大、皮膚出血情況,發病症況類似登革熱;牛、羊感染後多數不顯現症狀。
此病最初的症狀是一種莫名的緊張不適,很快開始寒顫、疼痛和頭痛,然後開始出汗。 1、 病例通報:漢他病毒出血熱與漢他病毒症候群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第二類傳染病,發現符合通報定義者,應於24小時內通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 漢他病毒的感染須經由實驗室診斷的確認,目前主要的檢驗方式包括:病原抗體的檢測、病毒抗原如組織切片免疫化學染色、病毒核酸檢測等。 黃金城同時指出,雖然沒有造成經濟動物的損失,但還是會要求防檢局留意該病毒的發展,既然中興大學已在牛羊身上檢得SFTSV核酸及抗體,農委會將先分離出病毒,再評估是否成立計劃,針對動物感染SFTSV的情形進行調查及分析。 動保處呼籲,天氣炎熱易造成蚊蟲孳生傳播疫病,此時更要聚精會神做好防疫與監測,提醒業者應重視場區定時清潔及消毒,並配合最新防疫資訊作好防範,如果發現動物有任何異狀應隨時與動保處聯絡,將會派專業獸醫師親自至牧場幫動物診療,一起為防疫把關。 大陸突然放寬防疫標準,社會措手不及,醫院發熱門診大排長龍,只好緊急徵調還在醫學院唸書的實習醫生來幫忙,但他們抱怨跟住院醫師同工但不同酬,又沒有休假。
一組核糖核酸(RNA)病毒——從核糖核酸而不是脫氧核糖核酸(DNA)中提取的基因組——將病毒這些特徵體現到極致。 當這些超級病原體在複製自己的遺傳指令時,沒有檢查複製是否錯誤的校對步驟,所以突變很常見的,因而新的病毒變異體不斷被創造出來。 它們是地球上數量最大的生物實體,跟隨著地球上的每一個生態系統併入侵每一種生物體。
目前除中國大陸外,南韓及日本亦有確定病例,且中國大陸及南韓均曾報導醫護人員於照顧病患時,因未採行正確的防護措施及未穿著/配戴適當防護裝備,直接接觸急性期或死亡病患之血液、體液或呼吸道飛沫顆粒等而導致感染的事件。 此外,從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等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罹病者多為從事農作工作或年老族群。 據《南京晨報》3日報導,南京1位65歲婦人,於採茶時被「蜱蟲」叮咬而被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症狀為發高燒、血壓偏低、白血球、血小板、血紅蛋白降低,雖然送醫治療1個月後病情好轉,但當地醫師警告,不排除人傳人可能性。 莊人祥說,SFTS屬於蜱媒病毒感染,因這是蜱傳播的疾病,與當地的蜱是否帶病毒有關,中國很多是農人感染,對台灣影響可說幾乎沒有,中國此病非法傳,只有研究報告及媒體報導,資料還在整理。 中國大陸近期多省爆發因「蜱蟲」叮咬感染的「新型布尼亞病毒」,造成約80人感染、超過10人死亡,其中不少為採茶遭蟲咬的茶農。 對此,有醫師提醒若在戶外遇到蜱蟲叮咬,千萬不能硬拔,否則很容易將其頭部留在皮膚內,分泌更多攜帶病原體的毒液,增加感染風險。
自2020年4月公告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後,截至目前無確定病例發生。 此影片內容提及,中國很多省分爆發新的傳染病,媒介是一種蟲,叫做蜱蟲,蜱蟲的特色是他咬了就不會放掉, 而且還不能拍打牠。 這種蟲很恐怖,因為被咬了之後,致死率高達3成,而且連台灣都有。 節目中來賓也提到,這種由蜱蟲引起的新布尼亞病毒,具人傳人風險。 台灣在2019年台灣也出現首例個案,70歲山友爬山被蜱蟲咬後死亡。 若被蜱蟲咬到,第一時間去醫院,且新布尼亞病毒好發在4月到10月,…..「台灣玉山、南投都有牠們的足跡」。
因此,感染新布尼亞病毒的病症,稱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根據國際間調查,致死率最高可達17%,一般約5%-15%之間。 金柯指出,處於活躍期新布尼亞病毒可能透過血液、體液等途徑傳播,即可人傳人,但蜱蟲叮咬還是最主要的傳染途徑,只要不與感染者親密接觸,做好防護,也不用過於擔心會被傳染。 一般情況下,4月到10月是蜱蟲最為活躍,且好發於丘陵地帶,大多生活在森林、灌木叢、開闊的牧場、草原、山地等環境中,戶外活動必須提高警覺。 疾病說明 赤羽症是因為感染了布尼亞病毒屬的赤羽病毒所引發的,目前在遠東地區、澳洲、中東地區、與非洲都有病例報告。 母畜受到感染後,會導致流產,或是造成胎兒及新生兒骨頭異常及積水性無腦畸形。 布尼亞病毒 布尼亞病毒 診斷時可以由流產的胎兒進行病毒分離,或是檢測母畜體內的抗體力價。
對此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指出,感染病毒後,患者會出現血小板迅速減少、白細胞減少,最終導致體內出血(腦出血)或多器官衰竭,今年浙江出現感染患者,有2例因感染該病毒死亡。 根據陸媒《健康時報》報導,江蘇省南京市一名65歲王姓婦人採茶完後,突然身體不適,發40度高燒、咳嗽以及全身無力;入院檢查後,醫生發現她的心、肺等臟器功能衰竭、血小板減少,因此判斷她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是江蘇省人民醫院接診的第37位感染者。 綜合陸媒報導,1名江蘇南京名65歲王姓婦人日前採茶完後突身體不適,不只咳嗽且全身無力,高燒飆至40度。 赴江蘇省人民醫院檢查發現,其血小板減少且心、肺等多項臟器功能衰竭,確診「新型布尼亞病毒」,是該院第37位感染者。 王錫杰表示,當時研究調查民眾在低海拔地區容易接觸的生物,如狗、牧場的牛羊、野鼠等身上的蜱蟲,但都沒有測到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因此認為台灣東西部及離島傳播蜱媒病毒的風險很低,此研究結論至今同樣適用。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患者,多無出血或腎臟方面症狀,腎臟及出血症狀只發生於部分重症個案。 此外,80%以上的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患者血小板會降到150,000個/毫升以下。 布尼亞病毒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導致死亡的原因大部分與呼吸衰竭有關,致死率高達35%~50%,存活者大多在數週至數月後可恢復正常肺功能,少數個案留有肺功能缺損的後遺症。
布尼亞病毒: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列傳染病 牛羊測到病原
【新北市訊】炎炎夏日,全球溫度屢創新高,使牧場糞便易成為蚊蠅蜱蟲孳生繁殖溫床,衛福部今年4月增列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也稱新布尼亞病毒,藉由壁蝨為傳染媒介,是一種新興的人畜共通傳染病。 台灣去年已有人類1例確診案例,新北市政府動保處加強輔導本市牛羊畜牧場清潔及驅蟲消毒,主動提供牧場捕蠅器具及誘蟲器,讓疾病無所遁形。 北美洲主要流行血清型為無名病毒,南美洲主要流行血清型為安地斯病毒。 (二)「漢他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早期病徵會出現些非特異性症狀,如發燒、疲倦和嚴重的肌肉痛(尤其是大肌群,如大腿、臀部、背部等),半數以上患者同時伴隨有頭痛、胃部不適、 噁心、嘔吐、暈眩、寒顫等現象。 通常在發病4~10天後會開始出現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一旦心肺症狀出現後,病程可能快速發展至呼吸衰竭與休克。
安徽省金寨縣當局7月9日稱,今年4月以來已有23人感染,5人死亡。 【大紀元2020年08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蕭律生報導)中共病毒肆虐之際,大陸多省傳出另一種病毒——新布尼亞病毒(new bunyavirus)。 綜合健康時報、澎湃新聞等陸媒報導,中國大陸自2006年以來,河南、湖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相繼出現蜱蟲叮咬導致的急性傳染病,且具有15%至30%的高死亡率。 68型腸病毒在美國人口中潛伏下來後,幾十年來基本上沒有被發現,而最近一直發現有人感染。 該病毒與一種神秘的、類似脊髓灰質炎的障礙症的發病有關,2014年在美國中西部地區爆發,造成4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個10歲的女孩。
(二)王錫杰說,中興大學研究團隊過去曾在南投的一個牧場的動物身上發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但只有單一牧場,不清楚網傳所稱的「淪陷」資訊從何而來,此結論有些危言聳聽。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女性,男性在感染HPV後,產生抗體機率較低,研究發現,約20%女性在感染HPV後會產生抗體,而男性僅有小於10%能夠自主產生抗體對抗下一次感染4。 布尼亞病毒 因此,男性在重複感染風險較高,若又無法自行產生抗體清除HPV病毒下,則更容易導致病變的發生,故無論男女都應該共同積極預防HPV感染。 最直接的預防方式就是避免被硬蜱咬到,建議要到戶外野地活動時,應該著長褲長袖,長褲需有綁腿功能或可將褲管塞入鞋襪中。 另外衣物及皮膚裸露處可使用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防蚊蟲藥劑,以預防硬蜱叮咬。 王女今年六十五歲,家住南京市溧水區,她在一次採茶之後感到身體不適,隨後數日開始發燒,並伴隨畏寒乏力的情況。
而對於此一因蜱蟲叮咬造成「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的疾病,張上淳教授強調,基本上還是要經過媒介叮咬才會發生感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莊人祥發言人也補充說明,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只有於去年(108年)11月時,通報1例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的相關病例。 醫學文獻指出,蜱蟲、尤其是長角血蜱被認為是新布尼亞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感染後的臨床症狀主要為發燒、早期腸胃道症狀明顯,伴隨全身性多臟器損傷及出血傾向,實驗室檢測可見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蛋白尿及血尿。
若在山上,無法及時取得工具拔除蜱蟲,下山可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近期通訊軟體和社群平台流傳一則訊息:「注意台灣玉山、南投等地方也淪陷,出外盡量穿長袖衣服!陸”新布尼亞病毒”釀7死 致命蜱蟲 人傳人?」並搭配一則2020年8月8日的談話性節目片段。 另一方面,根據印度研究指出,吸菸、嚼食檳榔的習慣都是高致癌性HPV感染的危險因子,因此有吸菸、嚼食檳榔的習慣男性也需特別注意與預防7。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張上淳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表示,關於此一蜱蟲叮咬傳播的「新型布尼亞病毒」一事,其實此疫情早在先前就曾傳出,而我國疾管署也在今(109)年4月就已經將其列為需通報的法定傳染病,當時也曾召集國內相關專家進一步開會、討論。 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及多器官功能損害,輕者多可自癒,重者常表現為多臟器功能障礙,甚至多臟器功能衰竭。 2010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河南蜱蟲分離並確認了一種新型病毒,命名為新型布尼亞病毒。 由於情況危急,患者被送到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轉送入感染病科,經仔細檢查後證實感染新布尼亞病毒(new bunyavirus)。
(中央社台北5日電)中國大陸多省市近期陸續傳出「新布尼亞病毒」染疫病例,這是10年前被確認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媒介是蜱蟲叮咬,但也可透過血液、體液等途徑傳播,具有人傳人的風險,且死亡率甚高。 布尼亞病毒 疫情主要發生在大陸,以河南、湖北、山東病例最多,2013年日本、韓國也陸續出現確診病例並死亡。 大陸最近爆發多起因為蜱蟲叮咬而感染的「新型布尼亞病毒」,不少茶農被蟲叮咬出現發燒症狀,如果延誤就醫恐怕導致臟器受損、死亡,日本媒體更報導目前大陸已經有7人死亡案例。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