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獨四子名睿,號聖之,十子名發,號省之,由於早逝,又無子嗣,所以留葬於臺南,當時稱為仁和里鞍仔莊的地方。 根據連雅堂的記載,當時離該墓不遠處還建有庵和塔,由於地處林莽叢中,乏人照料,都已荒廢。 如今這座墳墓仍然孤伶伶地座落在遠離塵囂的荒郊野地上,若不是經人引領,還很難得造訪古蹟呢! 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鄭克塽降清,翌年臺灣併入清帝國版圖,清政府為讓士民淡忘思明之心,於是下令凡與鄭氏相關之仕宦墓塋多遷葬中國故里,然清康熙38年(西元1699年)御令鄭氏家族遷塋中國,此二墓因故留葬未遷。 墓碑石高達1.1m、寬80cm、厚幾20cm,表銘刻「皇明 聖之、省之二鄭公子墓」。
南山公墓有明代墳墓數十門,四座明清古墓為市定古蹟,還有清領時期「府城三吳」、固園黃家、一峰亭林朝英、帽街潘氏家族……等許多府城名人家族墓園,見證了晚明以降,漢人來臺落地生根的開拓史。 市定古蹟: 曾振暘墓,民國41年底(西元1952年),臺南市文獻委員曾在大南門外管事園發現了一座坐北朝南的陵墓,由於墓碑上落款的年代早於鄭成功來臺驅荷的時間,因而被認為是荷蘭時期,流寓的漢人留葬在臺灣的最早一座墳墓。 曾振暘的墓碑,保用花崗石打造,尺寸較藩府曾蔡二姬墓及藩府二鄭公子墓小,高度僅有七十六公分,寬度為五十三點十五公分,雖然風化嚴重,但鑄刻深凹的字跡,仍然清晰可辨。 塩埕天后宮 中央銘刻:「皇明澄邑振暘曾公摹」,上款題為:「崇禎十五年」,下款刻有:「孝子若龍若鳳同泣立」。 澄邑,是福建漳州府海澄縣的簡稱;明崇禎15年,相當於西元1642年,比起鄭成功驅逐荷蘭人的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早了19年,說明早在荷蘭時期,漢人已在臺灣的史實。 藩府曾蔡二姬墓,大南門外師爺塚前的土丘上,眾坟穩林立的墓塋中,有一處造型簡潔,樸實無華,屬蛇子穴的鄭氏時期墳墓,坐東朝西,墓碑是用麻點般的花崗石打造,碑體四週有微凸的「芝草紋」邊框,框內上乃雕刻著橫寫的篆體「皇明」二字,中央是直書的楷字「藩府曾蔡二姬墓」。
塩埕天后宮: 「塩埕天后宮」相關新聞
「台南麻豆文旦」聞名全台,在品嚐香甜的柚子跟在地美食碗粿之餘,體驗濃縮台灣歷史地方,追憶往日風華。 塩埕天后宮 台南是台灣最早開發城市,留下許多珍貴歷史人文資源,近年來傳統工藝及老屋懷舊風興起,越來越多遊客走入巷弄,試圖了解在地傳統生活軌跡。 現在就跟著解說員,一起遊走蜿蜒巷弄、欣賞老屋、品賞舊城新趣,體驗歷史空間優雅及慢活生活氛圍,觀察、發現在地生活之美。
之後在民國七十七年農曆十月十二日前往台南市開基玉皇宮分靈聖尊,並舉行凌霄寶殿安座大典。 而建廟工程一直到民國七十九年才完成興建,歷時五年,並在民國七十九年農曆二月廿八日舉行謝土慶成祈安清醮大典。 根據塩埕北極殿沿革誌所描述,北極殿初建於清朝康熙二十三年,最初只是一間小廟,位處低窪狹小的地方。 塩埕天后宮 早期塩埕部落空曠,人煙稀少,自古以來居民大多務農及晒塩為生,且大多信仰玄天上帝,使得香火日漸鼎盛,但基於為處低窪的小廟,每到秋季遇大雨時,常成汪洋一片,遂在清朝道光四年奉請福德正神建立福德堂,鎮守於塩埕溪尾(現今利南街)護佑居民。 之後在大正二年重修福德堂時再奉請鎮江將軍,因為受主神意旨改由鎮江將軍來鎮守,而改為鎮江府。 提到下營,相信大家耳熟能詳是下營四寶「蠶桑」、「白鵝」、「黑 豆」、「文旦」,在下營產業文化館介紹農特產品歷史及產業文化、及早期許多農耕器具,發思古之幽情,令人有一股懷舊感。
塩埕天后宮: What’s near “塩埕天后宮”
雖然左右沒有落款的年代,也沒有立碑後裔的名字,但經考證,被認為是鄭成功兩位姬嬪的墳墓。 碑銘中的「藩府」原是屯駐異地,屏藩鎮守的諸侯府第,在這裡則是指反清復明的延平郡王鄭成功的府邸。 根據《石井本宗族譜》的記載,鄭成功有嬪妃六人,分別為莊氏、林氏、史氏、蔡氏、曾氏、蔡氏,曾蔡二姬墓便是後二位的墓堂。 自清國領臺以後,與鄭氏有關的墳塋,大多遷葬中國故里,唯獨曾蔡二姬墓和二鄭公子墓幸存臺南,實在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藩府二鄭公子墓,「藩府」二字,是明代屯駐異地,屏藩鎮守的諸侯府第的簡稱,在這裡指的是延平郡王鄭成功的府邸。
墓牆圈繞成拱形,厚25cm;墓長8m、闊3.4m,該墓於1930年(昭和5年)春嘗重修。 墓前方的綠榕是重修時栽植的,原墓塋應僅有一花崗石碑與磚面地坪,於民國64年(西元1975年)重修時加建現有全部水泥部分,左右護欄及石獅等,並同時修建「曾蔡二姬墓」及「曾掁暘墓」,故此三墓之形態均屬一致。 施瓊芳墓,施瓊芳於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出生於臺南,卒於清光緒3年(西元1877年)。 清英鴉片戰爭前夕,施瓊芳前往北京,由於他精通經史百家,博學鴻辭,文藻斐然,一時京中鉅公名流,雅慕其人,並推為海東的才子;施瓊芳次子施士浩,詩文俱佳,與父親連為進士。 因施瓊芳性情放淡,不喜作官,回臺之後,於臺南的崇學文書院及海東書院主講,擔任山長。 塩埕天后宮 施瓊芳墓園位於南山公墓內,建於清光緒3年(西元1877年),為一清制墓室,維護完整,墓碑型制特殊(墓碑與兩側墓肩合一),花崗顏色澤黃澄,雖於二戰後經過整修,但鋪地紅磚等仍不失樸拙。
塩埕天后宮: 台灣媽祖聯誼會
桃園楊梅休閒農業區舉辦年度「仙草花節」,之前種植水稻的農田改種「仙草」,農民還用GPS定位,讓種植更整齊,空拍更壯觀。 塩埕天后宮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海洋保育署於今日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舉辦「尋『藻』色彩繽紛的海洋-臺灣百種海洋生物-大型海藻與海草圖鑑」新書發表會,並… 兩位慈濟志工,她們分別是高齡94歲的拼布老師詹阿僅,與78歲的書畫老師余清香,帶領學員捐出作品,募心募愛,弘法利生,充分發揮老有所用的慈…
塩埕天后宮建醮委員會表示,因廟內近來遭受蟻害與漏水之憂,而信眾不忍廟內神像受此之害,故向天上聖母、武惠尊王秉報整修之意,而由天上聖母降駕指示於昨日宮內神尊移駕至臨時行館,以利整修工程進行。 塩埕天后宮 古都木偶劇團黃冠維團長也說,藝術創作這條路走來實在艱難,許多方面遇到嚴苛考驗,很感謝廟方能夠對文化的支持與對在地子弟的重視,讓他能夠在天后宮建醮時就得到表演機會,也在媽祖婆保佑下得到文化工作者殊榮「南市傑出團隊」,沒讓鄉親父老失望。 鹽埕天后宮廟前所供奉的石頭公為清朝時所豎立的「重脩瀨北場碑記」碑,該石碑原本立於鹽埕的廣安橋旁。 廣安橋位於鹽埕溪上,建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後年久失修,嘉慶六年(1801年)整修後在橋旁立此「重脩瀨北場碑記」碑。 後來時過境遷,石碑一時不知去向,直到1970年代鹽埕溪鋪設箱涵時被發現,被該廟拾回,但最初僅擱在廟旁,後來據說是媽祖顯靈表示該石碑已修成正果,應享人間香火,遂立於廟前供人膜拜。
塩埕天后宮: 台南旅遊網
有國定古蹟台南地方法院、台南市美術館1館、2館等古蹟活化的新興觀光景點,結合鄰近景點八吉境關帝廳、安坑溪、台灣鄉土文學作家葉石濤文學紀念館等等,邀請大家一起散步,享受知性、文藝、古蹟建築的文化饗宴,感受府城古都豐厚文化底蘊,一起見證歷史紋理。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台南市南區塩埕天后宮慶祝天上聖母「媽祖」壽誕,沒花大錢請大型知名表演團體,四月底力邀曾受邀到美國嘉年華會演出的大光國小與大成國中官將首、八家將傳統藝陣聯隊及國樂團到廟埕表演;塩埕在地子弟創立的古都木偶劇也獲邀演出,要用在台南在地音樂與藝陣向塩埕媽祖祝壽。 媽祖壽誕 塩埕天后宮邀在地學校藝陣與劇團祝壽 台南市南區塩埕天后宮慶祝天上聖母「媽祖」壽誕,沒花大錢請大型知名表演團體,四月底力邀曾受邀到美國嘉年華會演出的大光國小與大成國中官將首、八家將傳統藝陣聯隊及國樂團到廟埕表演;塩埕在地子弟創立的古都木偶… 位在白雪里公園旁邊為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今日所稱鹽埕出張所,是日治時期之鹽務辦公室,融合西洋風情與日式裝飾,屬和洋混合風格之建築,除了欣賞建築之美,鹽埕出張所空間也規劃結合古蹟、藝文展場和特色市集。 往前走有原泮港遺址、再嚐嚐文創漫漫弄餐廳美食、看看臺灣第一鹽鹽埕故事館,此外常在安平看見的刀劍屏及劍獅,一起聽聽擺放在鹽埕的歷史故事,還有鹽埕雙大廟塩埕天后宮及北極殿傳統文化等等。 鹽埕晒鹽場的歷史,肇始於明鄭時期,時稱為瀨口鹽場,日治時期設立「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為當時鹽務辦公室。
過去附近居民多經由廟後的「帆港」將鹽場產出的鹽運往安平,故此廟亦稱為「帆港天后宮」。 廟埕立有「重脩瀨北場碑記」,據說已修成正果,被附近信眾稱為石頭公並享用香火。 為發揚客家精神並促進多元文化永續發展,臺南市政府於民國92年將座落於水萍塭公園內之「水萍塭文化會館」正式規劃為「臺南市客家文化會館」,於民國99年1月5日正式落成啟用。
舊有洪祖公神像曾被信徒私自請回家中供奉,後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經由神明降駕指示尋回 。 新營人暱稱為「上帝爺公」,稱真武殿為「上帝爺廟」,真武殿也是新營兩大公廟之一,傳說故事及民國70年艾妮絲颱風侵襲,形成「九三水災」靈驗事蹟,並探訪老新營人所稱夜市第二市場。 新營糖廠雖然已功臣身退,市府規劃為新營鐵道文化園區,糖鐵五分車、鐵道文物館等呈現另一種風貌。 不想頂著太陽又想仔細了解五條港歷史的遊客,可以選擇星光線,讓你輕鬆漫步於歷史之中,聽導覽員講古細說五條港的由來、神農街那一區的繁華年代。 從海洋因淤泥堆積而變成的五條港,曾是當年老城區的重要經濟地帶,有著熱鬧的商業街道、雄偉的宗教建築、流傳至今的做16歲等傳統活動,現在跟著導覽員,一起重新探索五條港舊城區的風華。
- 過去附近居民多經由廟後的「帆港」將鹽場產出的鹽運往安平,故此廟也被當地人稱為「帆港天后宮」。
- 沿革簡介:鹽埕天后宮最早見於嘉慶年間成書的《續修臺灣縣志》,而據《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該廟創建於清乾隆廿三年(1758年),另有《寺廟臺帳》記為乾隆卅三年(1768年)創建。
- 廣安橋位於鹽埕溪上,建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後年久失修,嘉慶六年(1801年)整修後在橋旁立此「重脩瀨北場碑記」碑。
- 根據《石井本宗族譜》的記載,鄭成功有嬪妃六人,分別為莊氏、林氏、史氏、蔡氏、曾氏、蔡氏,曾蔡二姬墓便是後二位的墓堂。
-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台南市南區塩埕天后宮為配合市府路燈認養的政策,主動聯絡南區區公所,表達認養之意。
- 為應本市都市發展,宮殿狹窄,不容人潮擁擠,於民國69年6月29日購新廟地,民國70年6月11日遷移至新購廟地,建立臨時廟孙孜基設壇,供十方亯眾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