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後沒有入圍,但因為最後產出一篇paper要投稿,做的很扎實,又因為組員都是對健康有興趣的,所以這個題目也是非常的新穎有趣。 Design clinic 是資訊學院特有的無學分專案,通常porject為一學期,參與的同學可以跟業界的公司合作。 我自己沒有參加所以不知道詳細內容,不過也是一個累計作品的機會。 IIA 是一個 Socially engage design 的競賽,沒有學分,時間從 Fall semester 到三月,可以自己組隊,也可以先報名再配對。
針對公司正在執行的大型專案,你會從旁協助正職設計師進行腦力激盪、設計、出稿。 同時,也會有機會參與使用者研究工作,或是幫忙用 prototype 做內部測試與設計 QA。 如果有機會,個人的、團體的設計專案都試試看,不同的專案會看中你不同面向的能力。 在等待結果通知的過程中,我還透過朋友打聽到內部設計團隊的一些運作情況,就我的了解 OD 的設計團隊非常完整,合作情況沒有什麼大問題,而且人才也都是一時之選,因此對於希望能在 UX 領域成長的我來說是非常嚮往的一個機會。 不過他們目前都還有陸陸續續在找正職,我有一位朋友幾乎同時間跟我面試正職 PM 並錄取,最近才剛 On board,希望之後有機會能夠一起共事。
一開始踏入這個產業藉由多方嘗試累積經驗與作品,並且嘗試去尋找自己所擅長且熱愛的項目,是我一直認爲在正式踏入職場前,非常重要的必修課。 共同設計符合產品需求的視覺素材,達成工作目標,累積實戰經驗 ! 一起和 HiSKIO 的夥伴們,挑戰打造網路平台產品的任務!
ux 實習: 作品集:
因此這篇主要會分享大學就讀商學院的我如何在畢業一年後找到設計實習並轉正職。 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分享,幫助迷惘的朋友們增加信心,也少走點冤枉路(?)。 以對於 UXR 這個團隊和職位來說,我非常愛我們的團隊的所有人 人家說「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但我覺得我會想要持續和我們團隊的所有人當好朋友。 每一週會有一次和所有 Design 團隊的 Sync,談談週末的活動認識彼此,也會報告一下進度,讓研究員和設計師互相知道彼此的工作內容。
因為這個和主管自己的個性和態度有關係,所以不一定適用於 ShopBack 每一個實習的職位;但對於 UXR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大概知道我在這五個月所學到的內容。 首次面試ux研究員相關職缺(前幾年的工作與零售電商行銷較有關),整理自己的準備過程與面試經驗,希望對有UX興趣的小夥伴們有幫助。 於是乎,去年的我們就改作遊戲相關的設計,設計了一個協助戒電子煙的遊戲 Quipital,利用行為改變技術跟電子煙研究做了一個遊戲 prototype。
- Welcome to 遊石設計遊石設計是一間擁有十多年使用者經驗的設計團隊,服務內容包括使用者經驗設計 和服務設計。
- 從履歷表的填寫、個的人自述,乃至於作品集的呈現,其實就是一個帶領招募者循序發現、誘發興趣、閱讀並了解你的過程,這個過程走完後,若在對方心中所形塑的樣貌符合招募者的期待,你獲得面試邀約的機會就很高。
- 趨勢提供給實習生的訓練課程比我想像中還豐富也更實用,原本以為大多是技術類的主題,但意外地也有不少可以應用在未來職場上的軟實力課程。
- 在實習的這段日子裡,因為常常要做 Benchmark Research 或找參考資料,所以我看了很多各式各樣的網站,分析具有指標性且吸引人的網站架構,瞭解一個好網站應該具備什麼特質、一項好產品擁有哪些價值主張。
- 所以除了適應雲端作業,與23歲的新鮮人合作是另一項任務(何況還比我資深)。
- 一個設計師的好壞,最終還是以他的產出作為評判的標準,只要你的作品夠好,能力夠強,一定會成為業界積極招募的對象。
這個時候,Design-lens UXE 就派上用場了。 他們會跟 researcher 討論,在沒有後端 API 的情況下,要怎麼寫程式做 prototype 才能達成高品質的 user study,驗證這個新功能的價值。 具體來說,Design-lens UXE 寫程式製作 prototype,來解決其他設計媒介無法解決的產品設計問題。 我知道這有點為人詬病,但我認為對新手來說是練手感和觀察能力的好方法,我也很推薦下面這篇文章提到的進階版挑戰方式:(一)把整個 Daily UI 的題目串成一個完整的產品,或(二)針對一個現有產品做改善。
ux 實習: Android App 實習生【明基BenQ雲端創新中心】
UX 使用者經驗,根據使用者的習慣去安排整體的介面設計,通常跟人類心理相關。 而UI 使用者介面,較專注於設計介面的功能與美感,不一定能考量跟使用者情境相符的情境。 自修活動結束之後,認為獨自練習是不夠的,還需要實戰經驗。 於是我做了一個其他人都覺得「不是那麼聰明」的決定:收起以往指導者的角色,回到最初學生的身份 — ux 實習 — 「當一名實習生」。 跟 Dcard 擦身而過難免會有些失落,畢竟可以參與到完整的產品開發流程,觸及數百萬個用戶。 這個領域有太多的方法和工具,不斷推陳出新,有各式各樣的可能性。
在實習的這段日子裡,因為常常要做 Benchmark Research 或找參考資料,所以我看了很多各式各樣的網站,分析具有指標性且吸引人的網站架構,瞭解一個好網站應該具備什麼特質、一項好產品擁有哪些價值主張。 身為跨領域踏入設計圈的我,在學習與摸索的過程時常感到挫折、缺乏信心,而転転給了我一個機會,對我不斷予以鼓勵、提供極大的發揮空間,除了讓我看見更多設計不同的可能性,也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以及對未來的想像。 我們重視每一件小事、每一個微小的可能,讓每個想法都有成真的可能性,你可以自由提出你所感興趣的方向,我們會讓你主導一項專案,發揮潛力、應用所學,在執行過程中學習實務經驗,將你的價值完整呈現,獲得拿得走的經驗、同時豐富你的人生經歷。 為了能快速回答產品設計問題,Design-lens UXE 也要能迅速釐清問題的本質,做出妥善的判斷。
大學就讀企管系的我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大二開始修了一些藝術史的通識課程,認識了各種藝術流派。 我也在校內的藝文中心打工,參與展覽佈置和導覽,但會接觸到的領域還是跟純藝術比較有關係。 爬完一圈UX 面試的心得Tips後,心中會建立很多mindset,像是更知道企業重視哪些能力、研究員要呈現什麼特質等等。 許多文章都不斷提到要善用「Star」的架構幫助自己整理各個專案的重點,在回答時比較有結構、邏輯,也更能看出研究員的思路是否清晰。
ux 實習: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Internship 產品測試實習生
Imposter syndrome is real,請相信自己在團隊合作內,絕對有「交給我做,事半功倍」的特殊能力喔。 這種時候要請主管去聯絡一些資深( 這邊指 Staff 以上 )的 UX engineer,討論在這個團隊內要怎麼衡量 UX engineer ux 實習 績效。 當時還在轉職泥淖中翻滾的我,對設計的想象充滿了各種美好,現在想起來,才發覺自己已經把初衷甩在腦後,整天在想升遷、加薪、能見度,社會總是現實的,也不是每家公司都重視設計,也不是只有台灣不重視設計。
本工作主要內容為ASP.Net MVC 程式開發、設計及維護。 依照客戶需求要求,開發並維護高效能、高安全性、使用者易用的網站應用程式。 ux 實習 具有獨立開發能力,並可以與外部技術及資料庫夥伴以及PM溝通協力。 此職位將主要負責【104企業大師】之產品營運與規劃, 企業大師是104資訊開發的雲端人資管理系統,主要提供人事管理、出勤管理、打卡、薪資計算、排班管理、員工自助平台等。 幫助中小企業提高人資管理效率、減輕人事作業上的繁瑣、增加團隊協作溝通的解決方案,讓中小企業也可以擁有大企業的人力管理資源。
提醒自己要努力從一開始就和dev隊友保持緊密的溝通,將他們加入到設計流程當中。 在實習結束後回顧這段經歷的時候,我發現這樣做的回報是是巨大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短暫的一個多月裡面交付一個完成度很高的專案, 在最後的實習專案競賽裡面獲得認可。 在雅虎短暂的兩個月里面,让我受益最大的是和Dev合作的经验。 在学院在學院裡,設計系學生一起做專案是為了理解設計流程和探索設計上的可能性:專案設計大多都比較天馬行空,經常不會深入考慮技術實現。 這是我們在研究所學習設計和業界現實最脫節的地方,而雅虎的暑期實習計劃讓我補上了跨職能協作這重要的一課。 在填完申請表單後,您將可能在 3~ 7 個工作天內收到來自 HiSKIO 工作團隊的相關測驗通知,請確認您填寫的 Email 是否正確 。
ux 實習: 語言學學UXR | ShopBack User Research 實習心得
有趣的是,過去工作中曾經讓我感到最痛苦、最煩惱、甚至最不滿意的事情,反而都讓我學到最多,也成為我在面試過程中最常提及的案例。 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做「刻板印象威脅」,指害怕自己被歸類為負面刻板印象的恐懼,反而導致我們的行為符合那個無形的標籤,而變成自我實現預言。 剛開始面試的我常常陷入類似的恐慌,但是無論怎麼擔心、怎麼假裝,我們都不會忽然變成美國人,也不需要假裝或逼迫自己和別人一樣。 Kono 有約 60 萬名會員,超過 150 萬次 App 下載,還有一個會對你很好的正職 UI/UX 產品設計師。
所以,既然自我懷疑不可避免,那我們只好接受這件事,別讓它給你增加額外的心理消耗,分散你太多的注意力。 进一步说,這是學習如何 ux 實習 “Trust the process” 的最好的時候。 你可以說服自己說,你不需要是一個設計天才就可以做出好的設計。
- 剛進公司時自己其實還不太敢坦率地表達設計的想法,覺得自己只是個實習生,這些意見可能不被認同或接受。
- 當時我對 HCI 只有一些很粗淺的認識,只參與過一個研究計畫中的焦點團體、訪談、同理心地圖,但對於什麼設計過程、使用者測試、要怎麼把研究成果轉成設計圖都不清楚,更別談做出精美的 High-fid prototype。
- 這次面試我主要強調我還是會參考數據進行決策,並且有過蒐集數據的經驗。
我在転転第一次接觸到 Digital Agency 的設計流程,甚至做了一個 Design Sprint 的介紹網頁! 因為每個人負責的專案內容都不同,對於彼此接觸的產品也不熟悉,在報告開始就要用簡短易懂的幾句話介紹專案背景。 專案部分可以用 “Lessons Learned” 的形式切入,比起太過細節和瑣碎的設計過程,大家更關切的是你從專案身上得到了什麼樣的啟發,以及在趨勢實習過程中的自我成長。 在 On site 的時候,來了另外 5 個 Data application team 的同事,除了在自介的階段會問我問題以外,還擔任了情境挑戰題的各種角色,全部的角色包含 PM、RD、DA team 和 Designer。 不過在這邊我是真的蠻緊張的,加上冷氣很冷,一面試完 Tim 就跑來跟我說感覺我很緊張,身體有點僵硬,問我還有沒有什麼想要問的,因為機會難得。
這次的面試除了新手村以外,我以個人使用者的角度進行了 Onboarding 流程以及產品功能資訊架構的評估,並提出改善方案,在面試結束後面試我的創辦人 Roy 就決定給我 Offer 了。 不過因為那時候還在等 OneDegree 和 GoShare 的結果,沒辦法馬上回覆,等了一個禮拜才確定加入 BB。 雖然我以前是讀工學院,現在又在讀圖書資訊學,但一直都沒有具體進行過完整、嚴謹的資料分析流程,也讓我在申請這個職位的時候很沒有自信,覺得只是在碰運氣。 但沒想到我不但收到 Phone screen 的邀請,還通過進到 On site 面試,讓我對我能做的事開啟許多想像,也更相信自己能夠接受未知的挑戰。 我在遊石設計實習過的朋友超多,因此也很快打聽到實習可能會接觸的內容是根據專案進度走,不一定會經歷完整的研究過程,不過我還是蠻嚮往在設計顧問公司工作的,尤其遊石設計是國內指標性的服務設計顧問公司,更令人期待在裡面累積實作經驗。 加入遊石的實習生主要分成兩個職位,分別為『UI/UX 設計實習生』或『設計研究實習生』,簡單來說跟公司內部大方向的職位分類差不多,就是設計師與研究員,不過內部會根據專案的屬性與個人設計專長,將實習生分配到不同的專案當中,並且都會有一位Mentor帶領。
ux 實習: 【Taiwan Mobile 實習計劃】myfone online實習生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更容易對彼此有更多的信任,對我們所做的事情的價有更多的信心。 相信我,這樣子不只專案推進會更順利,而且大家的日子都會更好過一點,尤其在鄰近專案交付的那有點高壓的兩個禮拜。 ux 實習 ux 實習 雖然都是淺層的初步瞭解,但有助於我建立網站完整製作流程的概念。
有目標的練習,讓原本純粹的介面設計進階到 UX 的思考層次。 還搞不懂設計是什麼就發下了豪語的我,大學畢業前就決定要朝設計產業求職,但礙於口袋空空,我先接下了兼職編譯轉正的機會,默默許下一年後要轉職成功的計畫。 我們有強力的 Data Analyst 和 PM 們協助,但自己也要懂得看報表(這些 ShopBack 在一開始都會提供課程給我們上),並找到適合的數據來支持我們的論點。 剛好那陣子 ShopBack 開放了 UXR 的實習職缺;考慮了當時的狀況同時還實兼寫論文和教書,覺得實習對我來說好像是個不錯的選擇,所以後來就投了履歷,也幸運地上了。 這篇文章將會介紹我在 ShopBack 實習 UX Research 的心得,包含 ShopBack 公司的架構組織、文化與氣氛、內部的溝通狀況、UXR 的實習內容,以及未來下一步的思索。
例如,或許某 user study 的 prototype,就算使用假資料,且忽略使用者網路不穩定的情況,依然可以達成 user study 的目的。 總之,為了節省製作 prototype 所需的時間,Design-lens UXE 就會做些( 合理的 )偷吃步。 關於我的背景在《成為 UX 設計師之前:面試準備流程》裡有提到。
Design Guideline 的一小部分在Design Guideline製作過程中,也協助前端切版測試與校稿,過程中才發覺即便略懂HTML、CSS能快速標註基本的修改議題,但還是有許多互動或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易借助文字表達給工程師知道。 而這次實習之所以會選擇設計顧問公司,除了期望在畢業之前能夠再多磨練自身的設計技能,更期望藉由在專業設計公司中,精進自身擅長的設計項目。 至於為何選擇遊石設計,主要是因為遊石是我去年唯一拿到的offer中少數的設計顧問公司,其他設計顧問公司要不是設計專攻的領域跟我所擅長的不太相同,又或是因為疫情太晚才開放職缺。
我完全沒想到他們還真的有找過 UX 實習生,更想不到的是原來這個團隊有兩位 UX 設計師和兩位工程師做搭配,這些都是到「面試」時才知道的,對方邀請我過去聊聊的時候也沒有跟我說是面試,我完全是以一個可以做 side project 的心態過去。 我在和 Erik 討論的過程中總是可以得到很多收穫,例如 Vivino 把品酒人士喜愛收藏實體酒標的概念,應用於掃碼酒標進行搜尋商品、查找評價、推薦產品等功能,進而促使消費者購買紅酒,成為廣受歡迎的 Wine App。 分析 Carlyle 網站時,我才意識到公司市值、規模與品牌觀感相符的重要性,應依據客戶的需求與形象去進行設計。 另外,看似毫無章法的 ilovecreatives 網站如何掌握 Z 世代的喜好,提供斜槓青年曝光管道,以利尋找潛在客戶,並串連建構成交流、學習與分享資訊的廣大社群。 不過這次在面試的尾聲,Ian 就很直白的說沒辦法讓我來實習,主要原因是因為遊石設計招收實習的標準之一就是一定要進公司 4 天以上,而我只能去 3 天。
ux 實習: 數據分析實習生Data Analyst Intern(月薪制工讀生)-歡迎資訊相關科系 實習生
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到台灣,為了參加我的第一份UX實習。 在転転這段時間真的受到大家很多照顧,無論是給予我設計方面的建議、方向與空間,或是點心餵食,還有一些令人感動的小事,都讓我感覺這裡是個溫暖的地方,十分珍惜每一場相遇。 進行各項給付行政業務及各項給付通知單之驗證作業,例如滿期/祝壽保險金、年金、實物給付替代金、實物給付補償金、無理賠回饋金等給付。 最近爬文發現蠻多人在問資策會或電腦課程,老實說價格太貴的我一律不建議,我自己算是半個受害者,故事有點長就不浪費大家時間。 但總而言之,我個人認為 UI/UX 設計絕對可以靠自學,一些入門的觀念課程可以加快你對設計思考的理解,自學路上可以少一點迷惘。
樂於學習、想要持續成長,擁有對於研究方法的好奇心和熱情是必要的,也是所有面試官重視的特質。 我個人覺得一個Project其實講大概10–15分鐘就好了,不用急著把所有的細節都第一時間的塞給對方,因為在你walkthrough完作品之後,對方就會開始問問題,你可以趁他問問題時,針對他有問題或是興趣的部分再講得細一點。 這樣的模式會比較有互動,不會是你一直講(然後不知道對方是在聽還是在打盹)的狀況。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